授课章节绪论2025级授课专业和年级专题一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题目2授课学时新人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区分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形教学成合理的世界观,价值观。目标3.素质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新时代的定位,了解身上的责任,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培养思想政治素养。教学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教学难点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青春梦的关系1.讲授法教学方法与手段2.案例导入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大学生学习生活作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在思考和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大学生成教学过程长与新时代的内在关系、中国梦和青春梦的关系,确立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1.学习“基础”课的重要意义。案例与习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参考文献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授课章节 绪论 授课专业和年级 2025 级 题 目 专题一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 新人 授课学时 2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区分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形 成合理的世界观,价值观。 3.素质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新时代的定位,了解身上的责任,形 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培养思想政治素养。 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 教学难点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青春梦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 2.案例导入法 教学过程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大学生学习生活作为切入点,引导大 学生在思考和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大学生成 长与新时代的内在关系、中国梦和青春梦的关系,确立担当民族 复兴的历史使命。 案例与习题 1.学习“基础” 课的重要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十八大以 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年版。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18年版
月日备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含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案例:高铁男占座事件。2018年8月21日,一位高铁,库惠的视锁被热传,事情的起因是一个叫补袜的人,在济南到北京的高铁上,不坐在自己的5车05A号座位,而是一民股占了掌窗的F座等到火车经停济南西一女子上车拿看车票线自己的座位,发现座位被殊占了,自己站于是妥性起来,谁知孙不肯起来,还振保你生在我有调:维规定一定更按号入座7要么你自己站着,要么去垒我那个座位,要么自己去餐车垒”■案例:昆山砍人案激发学生2018年8月28日,网上流传一段视频,学习欲望,视频中一名开宝马车男子与骑电动车男衔接时代子在路口发生争执,宝马男从车中拿出长刀砍向骑车男子,未想到长刀掉背景与人落被骑车男子捡起,骑车男子持刀还击生理想的将宝马男”杀害。关系一、学习本学生分享:谈(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讲授)课程的意义变对两个案(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讲授)和方法例的看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二、如何认观看《错位时激发学习依据(讲授)空》(《人民日识新方位?爱国情怀报》建党百年(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一我们处版)分享感悟意义(讲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新时代是“变”与“不变”的辩时代证统一(讲授)时代变了,基本国情没有变。课程小结时代变了,第一要务没有变。时代变了,初心使命没有变马克思主义学院制3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备注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制 3 教 学 设 计 (含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学习本 课程的意义 和方法 二、如何认 识新方位? ——我们处 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 时代 课程小结 (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讲授) (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讲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 依据(讲授)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 意义(讲授) (三)新时代是“变”与“不变”的辩 证统一(讲授) 时代变了,基本国情没有变。 时代变了,第一要务没有变。 时代变了,初心使命没有变。 学生分享:谈 变对两个案 例的看法? 观看《错位时 空》(《人民日 报》建党百年 版)分享感悟 激发学生 学习欲望, 衔接时代 背景与人 生理想的 关系 激发学习 爱国情怀
月日备注教学内容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19世纪中叶,英国有个叫纽曼的大教育家,他在出任大学校长时说:真正的大学教育是什么?不是专业教育,不是技术教育,而是博雅教育:大学的理想在于把每个本科生的精神和品质升华到博雅的高度:这样的人首先他在精神上就是健康的。一个只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如果缺少道德和法律的支持,将会是个不健全的个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只有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举几个道德、法治方面的热点事件加以说明)(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专业课无关,学不学都行;选这门课没办法,因为是公共必修课,学分必须要,不过上不上课都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是给人讲大道理,不实用。但是不妨听听这些声音: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一一西塞罗(古罗马)光靠科学技术,不能把人类带向幸福与高尚的生活。人类有理由将崇高的道德准则的发现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一一爱因斯坦【小资料】: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只是名称和内容各有不同而已。西方各国对德育课程称谓不一,美国和法国称之为“公民教育”,英国、加拿大、德国称之为“政治教育”,西班牙称之为“共处之道的教育”,日本称之为“社会学”和“道德时间”,新加坡称之为“生活教育”。美国的道德教育渗透于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以及“现代社会”、“社会问题”等学科之中,常常与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德国的普通教育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了政治教育、和平教育、环保教育等内容。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的位置,做马克思主义学院制4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备注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制 4 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19 世纪中叶,英国有个叫纽曼的大教育家,他在出任大学校长时说:真正的大学 教育是什么?不是专业教育,不是技术教育,而是博雅教育;大学的理想在于把每个 本科生的精神和品质升华到博雅的高度;这样的人首先他在精神上就是健康的。一个 只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如果缺少道德和法律的支持,将会是个不健全的个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 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只有明确学习这 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 效果。(举几个道德、法治方面的热点事件加以说明) (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专业课无关,学不学都行; 选这门课没办法,因为是公共必修课,学分必须要,不过上不上课都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是给人讲大道理,不实用。 但是不妨听听这些声音: 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西塞罗(古罗马) 光靠科学技术,不能把人类带向幸福与高尚的生活。人类有理由将崇高的道德准 则的发现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爱因斯坦 【小资料】: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只是名称和内容各 有不同而已。西方各国对德育课程称谓不一,美国和法国称之为“公民教育”,英国、 加拿大、德国称之为“政治教育”,西班牙称之为“共处之道的教育”,日本称之为“社 会学”和“道德时间”,新加坡称之为“生活教育”。美国的道德教育渗透于历史学、 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以及“现代社会”、“社会问题”等学科之中,常常与宗教信 仰结合在一起。德国的普通教育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了政治教育、和平教育、环保教 育等内容。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 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 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的位置,做
月日备注教学内容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1、注重科学理论。这里所说的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2、掌握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4、坚持学以致用二、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确定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整个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必须首先准确把握“新时代”这个概念。(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把握“新时代”这个概念,首先必须认清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一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二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1.五年的历史成就-奠定了基础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两个“前所未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则是进入新时代的直接性的标志。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1)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40年白驹过隙,中国驶着改革开放的列车飞速发展,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大步踏前、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40年,我国成功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变革,数据最有说服力。5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备注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制 5 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 1、注重科学理论。这里所说的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马克 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掌握基本知识。 3、注重联系实际。 4、坚持学以致用 二、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 历史方位。”确定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整个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深刻 领会十九大精神,必须首先准确把握“新时代”这个概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 把握“新时代”这个概念,首先必须认清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一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二是基 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1.五年的历史成就-奠定了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 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 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两个“前所未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 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则是进入新时代的直接性的标志。十八大以来的五 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 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 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1)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 自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40 年白驹过 隙,中国驶着改革开放的列车飞速发展,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的 40 年,是我国 国民经济大步踏前、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 40 年,我国成功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行列,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变革,数据最有说服力
月日备注教学内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79亿元。经过40年的不解努力和奋斗,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827122亿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规模世界排名从1978年的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1美元,上升至25974美元,钱袋子更鼓了:农村贫困人口由改革之初的7.7亿人(贫困率97.5%),减少为2017年末的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3.1%,累计减贫7.4亿人。(2)政治和政治改革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改革发展取得的所有成就都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今后同样如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其中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就有60多项改革任务;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部署,提出190项改革举措:六中全会就全面从严治党进行研究部署。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目的是要紧紧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增强党和国家活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3)思想文化基础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4)社会民生基础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5)生态文明基础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6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备注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制 6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 3679 亿元。经过 40 年的不懈努力和 奋斗,2017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 827122 亿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规模世界排 名从 1978 年的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71 美元,上升至 25974 美元,钱袋子更鼓了;农村贫困人口由改 革之初的 7.7 亿人(贫困率 97.5%),减少为 2017 年末的 3046 万人,贫困发生率 3.1%,累计减贫 7.4 亿人。 (2)政治和政治改革 改革开放近 40 年来,中国改革发展取得的所有成就都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今后同样如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其中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就有 60 多项改革任务;四 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部署,提出 190 项改革举措;六中全会就全面从严治党进行研究部署。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目的是要紧紧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完善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增强党和国家活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 健全的人民民主。 (3)思想文化基础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 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 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 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 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4)社会民生基础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 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 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5)生态文明基础 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