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一西藏工作专题》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二)教学目的通过对新中国建国以来西藏工作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当代大学生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西藏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西藏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激发当代大学生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热情。(三)教学内容党和国家西藏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西藏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式<宋体小四加粗>讲授法。二、本文第一讲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一建国以来西藏工作的回顾和展望一、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性(一)西藏自治区概况(二)西藏工作的重要性(三)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西藏的关怀(四)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二、西藏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一)西藏经济建设工作的儿个阶段(二)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1、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西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有了制度保障。2、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3、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极大改善4、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5、现代教育和新闻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三、对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解读(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主要内容1、做好西藏工作的基本经验2、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3、西藏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4、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5、西藏发展的基本思路6、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7、关于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工作(二)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重大意义
《形势与政策—西藏工作专题》 教 学 大 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公共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通过对新中国建国以来西藏工作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当代大学生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西藏工作的路线方针政 策、西藏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激发当代大学生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 一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教学内容 党和国家西藏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西藏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精神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五)教学方式<宋体小四加粗> 讲授法。 二、本文 第一讲 谋长久之策 行固本之举 ——建国以来西藏工作的回顾和展望 一、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性 (一)西藏自治区概况 (二)西藏工作的重要性 (三)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西藏的关怀 (四)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西藏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西藏经济建设工作的几个阶段 (二)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1、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西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有了制度保障。 2、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 3、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4、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5、现代教育和新闻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三、对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解读 (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主要内容 1、做好西藏工作的基本经验 2、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西藏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 4、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 5、西藏发展的基本思路 6、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7、关于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工作 (二)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重大意义
(三)西藏未来的展望三、参考书目1、西藏工作文献选编(1949-2005)[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多杰才旦,江村罗布:西藏经济简史[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3、李曦辉:援藏与西藏经济社会50年变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5)4、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9年3月30日。5、阿沛·阿旺晋美:《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载《中国藏学》1991年第1期。6、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2009年3月2日。7、杜青林,《党的光辉照藏区》,求是杂志2009.5。8、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讲提纲,2010年3月10日。9、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10年1月22日。10、《西藏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四、本课程使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性意见使用多媒体教学五、课外学习(一)课外读书1、西藏工作文献选编(1949-2005)[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9年3月30日。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2009年3月2日。4、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讲提纲,2010年3月10日。(二)课外讨论1、党中央为什么特别重视西藏工作?2、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代么作用?3、讨论要求:分班讨论(三)实践活动1、座谈藏区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2、通过网络观览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四)课外作业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重视西藏工作的?2、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有哪些主要内容?六、其它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一一建国以来西藏工作的回顾和展望王效勤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思政部
(三)西藏未来的展望 三、参考书目 1、西藏工作文献选编(1949-2005)[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多杰才旦,江村罗布:西藏经济简史[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 3、李曦辉:援藏与西藏经济社会50 年变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5). 4、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9年3月30日。 5、阿沛·阿旺晋美:《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载《中国藏学》1991年第1期。 6、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2009年3月2日。 7、杜青林,《党的光辉照藏区》,求是杂志2009.5。 8、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讲提纲,2010年3月10日。 9、 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10年1月22日。 10、《西藏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四、本课程使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性意见 使用多媒体教学 五、课外学习 (一)课外读书 1、 西藏工作文献选编(1949-2005)[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9年3月30日。 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2009年3月2日。 4、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讲提纲,2010年3月10日。 (二)课外讨论 1、党中央为什么特别重视西藏工作? 2、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讨论要求:分班讨论 (三)实践活动 1、座谈藏区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2、通过网络观览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 (四)课外作业 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重视西藏工作的? 2、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有哪些主要内容? 六、其它 谋长久之策 行固本之举 ——建国以来西藏工作的回顾和展望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思政部 王效勤
新中国建立后,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此后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一个繁荣昌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展现在世人面前。面对这一历史巨变,我们有必要对建国以来西藏工作的重要性、经济社会建设成就予以回顾,并对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进行解读。一、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性(一)西藏自治区概况1、地理位置2、历史沿革3、人口、民族、宗教4、自然资源(二)对西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出发,对西藏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这与西藏所处的地理位置、处于反分裂的前沿、党的民族政策等因素有密切关系。1、西藏战略性的地理位置。2、西藏一直处于我国反分裂斗争的前沿。3、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三)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西藏的关怀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始终离不开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对西藏工作作出过一系列重要指示,集中反映出三代领导人的治藏思想。1、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西藏人民翻身解放的强烈愿望,带领西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西藏从野蛮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它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地区社会变革的成功范例,是毛泽东思想在西藏具体实践成功结合的结晶。2、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牵挂西藏的发展,推动西藏全面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西藏进入了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的新时期。3、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边防巩固,制定了一整套符合西藏实际、代表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开创了西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4、以胡锦涛同志(1988-1992年在西藏工作)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致力于满足西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西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西藏迎来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新中国建立后,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此后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一个繁荣昌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 西藏展现在世人面前。面对这一历史巨变,我们有必要对建国以来西藏工作的重要性、经济社会建设成就予以回 顾,并对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进行解读。 一、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性 (一)西藏自治区概况 1、地理位置 2、历史沿革 3、人口、民族、宗教 4、自然资源 (二)对西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出发,对西藏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这与西藏所处的地理位置、 处于反分裂的前沿、党的民族政策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1、西藏战略性的地理位置。 2、西藏一直处于我国反分裂斗争的前沿。 3、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 (三)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西藏的关怀 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始终离不开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对西 藏工作作出过一系列重要指示,集中反映出三代领导人的治藏思想。 1、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西藏人民翻身解放的强烈愿望,带领西藏人民进行 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西藏从野蛮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它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 族地区社会变革的成功范例,是毛泽东思想在西藏具体实践成功结合的结晶。 2、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牵挂西藏的发展,推动西藏全面落实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精神, 加快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西藏进入了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3、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边防巩固, 制定了一整套符合西藏实际、代表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开创了西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新局面。 4、以胡锦涛同志(1988-1992年在西藏工作)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致力于满足西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 待,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 确保西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 展和长治久安,确保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西藏迎来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四)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1、中央的治藏方略(1)改革开放前的治藏方略(2)改革开放后的治藏方略2、建国以来国家赋予西藏的特殊政策(1)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1)国家赋子的地方性立法权。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保障藏族人民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的权利。3)依照国家法律,自主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本地自然资源的权利。4)管理和自由安排本地经济建设的权利。5)执行”收入全留、补助递增、专项扶持”的财政政策,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实行”税制一致、适当变通”的税收政策;实行西藏金融机构优惠贷款利率和利差补贴等政策。6)实行对口支援政策,坚持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办法。7)实行干部援藏和经济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8)进行对外贸易活动的自治权,西藏地区进出口商品税率低于全国统一税率,所得外汇收入全额留成。(2)西藏制定的特殊政策1)农牧业方面实行免征免税。2)教育方面对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保学的政策。3)人口政策上只对干部职工中实行计划生育。4)实行免费医疗政策。5)西藏干部职工实行特殊工资政策3、改革开放后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西藏工作十分关怀和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西藏未来若干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1)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1980年3月14一15日)提出要把发展西藏经济,有计划、有步骤地使西藏兴旺发达、繁荣富裕起来”作为当时历史条件下西藏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提出西藏在全国率先免征农业税、采取特殊政策让群众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四)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 1、中央的治藏方略 (1)改革开放前的治藏方略 (2)改革开放后的治藏方略 2、建国以来国家赋予西藏的特殊政策 (1)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 1)国家赋予的地方性立法权。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 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保障藏族人民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的权利。 3)依照国家法律,自主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本地自然资源的权利。 4)管理和自由安排本地经济建设的权利。 5)执行"收入全留、补助递增、专项扶持"的财政政策,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实行"税制一致、适当变 通"的税收政策;实行西藏金融机构优惠贷款利率和利差补贴等政策。 6)实行对口支援政策,坚持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办法。 7)实行干部援藏和经济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8)进行对外贸易活动的自治权 ,西藏地区进出口商品税率低于全国统一税率,所得外汇收入全额留成。 (2)西藏制定的特殊政策 1)农牧业方面实行免征免税。 2)教育方面对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保学的政策。 3)人口政策上只对干部职工中实行计划生育。 4)实行免费医疗政策。 5)西藏干部职工实行特殊工资政策。 3、改革开放后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西藏工作十分关怀和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西藏未来 若干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1)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1980年3月14—15日)提出要把发展西藏经济,"有计划、有步骤地使西藏兴 旺发达、繁荣富裕起来"作为当时历史条件下西藏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提出西藏在全国率先免征农业税、采取 特殊政策让群众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2)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1984年2月27一3月28日)提出西藏要大力发展能源,发展交通运输业,促进农牧业和民族手工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符合西藏实际的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3)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1994年7月20一23日)首次提出"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同时会议还提出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重要决策,使对口支援政策形成了制度化。(4)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01年6月25一27日)明确提出在西藏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5)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10年1月18—20日,在第四个问题中详讲)强调做好西藏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迫切需要。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胡锦涛指出:西藏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决定了西藏工作的主题必须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会议还对促进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意见。二、西藏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一)西藏经济建设工作的几个阶段(二)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西藏民主改革50多年来,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进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1、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西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有了制度保障。2、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3、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极大改善。4、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5、现代教育和新闻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三、对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解读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全面总结了西藏发展稳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了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会议还对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主要内容1、做好西藏工作的基本经验2、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3、西藏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
(2)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1984年2月27—3月28日)提出西藏要大力发展能源,发展交通运输业,促 进农牧业和民族手工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符合西藏实际的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 (3)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1994年7月20—23日)首次提出"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同时, 会议还提出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重要决策,使对口支援政策形成了制度化。 (4)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01年6月25—27日)明确提出在西藏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5)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10年1月18—20日,在第四个问题中详讲)强调做好西藏工作,是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 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迫切需要。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 治久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胡锦涛指出:西藏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决定了西藏工作的主 题必须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会议还对促进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意 见。 二、西藏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西藏经济建设工作的几个阶段 (二)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西藏民主改革50多年来,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迸发 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1、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西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有了制度保障。 2、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 3、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4、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5、现代教育和新闻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三、对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解读 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全面总结了西藏发展稳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了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 务,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 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会议还对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主要内容 1、做好西藏工作的基本经验 2、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西藏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