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一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唐山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题3分) 初生的地球 (1)早期的地球景象犹如炼狱,到处是滚烫的岩石和令人室息的毒气。后来,地表冷 却,大陆漂移,山脉隆起又被蚀为平地,生命出现,地球变得温和可亲,绿意盎然,几乎这 个行星的所有旧貌都己了无痕迹。然而,从最古老的岩石,最深处的岩浆,甚至是陨击坑遍 布的月球表面,科学家们找到了线索,描绘出这颗星球的起源。 (2)地球临产的阵痛开始于46亿年前。那时,围绕年轻的太阳旋转的岩石和冰块颗粒 相互碰撞融合,滚雪球般生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在猛烈的连环冲撞中,这些团块撞在一起构 成了行星,其中就包括婴儿期的地球。在混乱中,另一个大如火星的天体撞击了地球,所挟 的能量相当于数万亿颗原子弹产生的能量,足以把地球熔透。绝大部分撞上地球的物体都被 撞击所形成的岩浆深海吞噬,不过,这次撞击也把相当于一颗小行星质量的汽化岩石抛上了 轨道。这些撞击物的残骸迅速聚合成一个球,从此以后,月球就用空洞的眼神瞪视着地球历 史的开展。 (3)在此后的7亿年里,我们的行星依旧是一个死寂的世界。这一阶段被科学家们称 做“冥古代”。坚固的岩石如黑色浮冰一般在岩浆上漂流;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汽和其他 气体咝咝作响地从冷却中的岩石里冒出,形成笼罩地球的滚烫无氧的大气层。随着温度进 步降低,这些水蒸汽凝结成雨,随原始的季风下落,填入了海洋盆地 (4)最初的海洋大概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地球产生时遗留在宇宙空间中的碎石有些 直径达数十到数百公里,它们在整个冥古代不断撞击地球,最巨大的一些撞击或许导致海水 完全蒸发,迫使冷却和凝结的过程又重新开始。 (5)到了38亿年前,撞击缓和下来,液态水得以存留。大约在此时,或许在海洋中 无生命的化学反应跨过了某道门槛,产生了足够复杂的分子,这些分子可以自我复制,并向 着更复杂的形态进化。最早自35亿年前开始,生命之路开始演进,产生了单细胞的蓝绿藻 它们在有阳光照射的海洋中茂盛地生长。这种数以万亿计的细微有机体改变了这颗行星。它 们捕捉太阳的能量来制造食物,氧气作为副产品被释放出来。逐渐地,它们把大气一点一点 改造成适合呼吸的空气,为后来的生物多样性开启了大门 (6)那些岁月早已消逝远去,地球形成时遗留下来的原始热量仍在火山喷发时释放 散发着气体的熔岩到处飞溅,恰似年轻的地球正在冷却时一样。今天,在这颗行星上最严酷 的环境中,蓝绿藻数十亿年如一日地占据统治地位。并且,每当一株植物在新近冷却下来的 熔岩上扎根立足,生命就又一次证明,它,战胜了没有生命的岩石 (选自《读者》2007年第8期) 5.下列关于初生地球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岩石和冰块颗粒围绕太阳旋转并互相碰撞融合,生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地球就产生于这 些团块中。 B.大如火星的天体撞击地球后将相当于一颗小行星质量的汽化岩石抛上了轨道,撞击物的 残骸迅速聚合成一个球,这就是月球 C.在诞生后的7亿年里,地球依旧是一片死寂,这一阶段被科学家们称做“冥古代” D.38亿年前,宇宙空间中的碎石对地球的撞击缓和下来后,无生命的化学反应跨过了某道 门槛,产生了足够复杂的分子。 6.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汽,共同形成笼罩地球的滚烫无氧大气层
河北省各地名校 2009 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唐山一中 2008—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9 分,每题 3 分) 初生的地球 (1)早期的地球景象犹如炼狱,到处是滚烫的岩石和令人窒息的毒气。后来,地表冷 却,大陆漂移,山脉隆起又被蚀为平地,生命出现,地球变得温和可亲,绿意盎然,几乎这 个行星的所有旧貌都已了无痕迹。然而,从最古老的岩石,最深处的岩浆,甚至是陨击坑遍 布的月球表面,科学家们找到了线索,描绘出这颗星球的起源。 (2)地球临产的阵痛开始于 46 亿年前。那时,围绕年轻的太阳旋转的岩石和冰块颗粒 相互碰撞融合,滚雪球般生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在猛烈的连环冲撞中,这些团块撞在一起构 成了行星,其中就包括婴儿期的地球。在混乱中,另一个大如火星的天体撞击了地球,所挟 的能量相当于数万亿颗原子弹产生的能量,足以把地球熔透。绝大部分撞上地球的物体都被 撞击所形成的岩浆深海吞噬,不过,这次撞击也把相当于一颗小行星质量的汽化岩石抛上了 轨道。这些撞击物的残骸迅速聚合成一个球,从此以后,月球就用空洞的眼神瞪视着地球历 史的开展。 (3)在此后的 7 亿年里,我们的行星依旧是一个死寂的世界。这一阶段被科学家们称 做“冥古代”。坚固的岩石如黑色浮冰一般在岩浆上漂流;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汽和其他 气体咝咝作响地从冷却中的岩石里冒出,形成笼罩地球的滚烫无氧的大气层。随着温度进一 步降低,这些水蒸汽凝结成雨,随原始的季风下落,填入了海洋盆地。 (4)最初的海洋大概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地球产生时遗留在宇宙空间中的碎石有些 直径达数十到数百公里,它们在整个冥古代不断撞击地球,最巨大的一些撞击或许导致海水 完全蒸发,迫使冷却和凝结的过程又重新开始。 (5)到了 38 亿年前,撞击缓和下来,液态水得以存留。大约在此时,或许在海洋中, 无生命的化学反应跨过了某道门槛,产生了足够复杂的分子,这些分子可以自我复制,并向 着更复杂的形态进化。最早自 35 亿年前开始,生命之路开始演进,产生了单细胞的蓝绿藻, 它们在有阳光照射的海洋中茂盛地生长。这种数以万亿计的细微有机体改变了这颗行星。它 们捕捉太阳的能量来制造食物,氧气作为副产品被释放出来。逐渐地,它们把大气一点一点 改造成适合呼吸的空气,为后来的生物多样性开启了大门。 (6)那些岁月早已消逝远去,地球形成时遗留下来的原始热量仍在火山喷发时释放, 散发着气体的熔岩到处飞溅,恰似年轻的地球正在冷却时一样。今天,在这颗行星上最严酷 的环境中,蓝绿藻数十亿年如一日地占据统治地位。并且,每当一株植物在新近冷却下来的 熔岩上扎根立足,生命就又一次证明,它,战胜了没有生命的岩石。 (选自《读者》2007 年第 8 期) 5.下列关于初生地球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岩石和冰块颗粒围绕太阳旋转并互相碰撞融合,生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地球就产生于这 些团块中。 B.大如火星的天体撞击地球后将相当于一颗小行星质量的汽化岩石抛上了轨道,撞击物的 残骸迅速聚合成一个球,这就是月球。 C.在诞生后的 7 亿年里,地球依旧是一片死寂,这一阶段被科学家们称做“冥古代”。 D.38 亿年前,宇宙空间中的碎石对地球的撞击缓和下来后,无生命的化学反应跨过了某道 门槛,产生了足够复杂的分子。 6.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汽,共同形成笼罩地球的滚烫无氧大气层
B.在冥古代,随着温度的降低,水蒸汽凝结成雨,随原始的季风落下,填入了海洋盆地, 于是从那时开始,大量的液态水便存留于地球上。 C.地球产生时遗留在宇宙空间中的有些直径达数十到数百公里的碎石在整个冥古代不断撞 击地球,导致海水完全蒸发,迫使冷却和凝结的过程重新开始 D.经过分子形态的不断进化,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一一单细胞的蓝绿藻。 7.以下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最古老的岩石,最深处的岩浆,甚至是陨击坑遍布的月球表面,都为科学家推知地球初 生时的情景提供了线索。 B.蓝绿藻数十亿年如一日地在最严酷的环境中占统治地位,可见它的生命力之强 C.数以万亿计的细微有机体蓝绿藻捕捉太阳的能量制造出来的主要产品是氧气。 D.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于海洋,因此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5.D(根据原文中第5段中,“大约在此时,或许在海洋中”可知此项不准确) 6.D(A应是“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汽和其他气体”:B冥古代并没有大量的液态水存留 于地球上:C由原文中的“最巨大的一些撞击或许导致海水完全蒸发”可知此项不准确) 7.C(制造的主要产品是食物,氧气是作为副产品被释放出来的) 河北省辛集中学08-0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瘦素:关键的能量调控分子 几乎人体内的所有生理过程都受大脑的监控和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大脑可能通 过影响食欲.生理活动以及能量分配来调节体重 通过刺激食欲或感知进食量,大脑能直接调节人体的能量平衡。如果脂肪存储过慢.能量 必须存起来用于生存时,大脑会发出信号,抑制些“无关紧要”的生理活动,比如生长和 繁殖。不过,要想根据身体需要严格调控这些生理活动,大脑必须时刻咲关注人体内的能量储存 情况。 在血液中,很多化学分子的浓度一旦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我们的食欲,比如葡萄糖 等食物分解产物.胰岛素.缩胆囊素( cholecystokinin)等胃肠道分泌的激素。但能决定 能量储存量的关键调控分子,却始终在与科学家“捉迷藏”。直到1994年,美国洛克菲勒 大学的杰弗里弗里德曼( Jeffrey Friedman)及其同事发现了瘦素( leptin),似乎才真相 大白
B.在冥古代,随着温度的降低,水蒸汽凝结成雨,随原始的季风落下,填入了海洋盆地, 于是从那时开始,大量的液态水便存留于地球上。 C.地球产生时遗留在宇宙空间中的有些直径达数十到数百公里的碎石在整个冥古代不断撞 击地球,导致海水完全蒸发,迫使冷却和凝结的过程重新开始。 D.经过分子形态的不断进化,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单细胞的蓝绿藻。 7.以下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最古老的岩石,最深处的岩浆,甚至是陨击坑遍布的月球表面,都为科学家推知地球初 生时的情景提供了线索。 B.蓝绿藻数十亿年如一日地在最严酷的环境中占统治地位,可见它的生命力之强。 C.数以万亿计的细微有机体蓝绿藻捕捉太阳的能量制造出来的主要产品是氧气。 D.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于海洋,因此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5.D(根据原文中第 5 段中,“大约在此时,或许在海洋中”可知此项不准确) 6.D(A 应是“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汽和其他气体”;B 冥古代并没有大量的液态水存留 于地球上;C 由原文中的“最巨大的一些撞击或许导致海水完全蒸发”可知此项不准确) 7.C(制造的主要产品是食物,氧气是作为副产品被释放出来的) 河北省辛集中学 08—09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瘦素:关键的能量调控分子 几乎人体内的所有生理过程都受大脑的监控和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大脑可能通 过影响食欲.生理活动以及能量分配来调节体重。 通过刺激食欲或感知进食量,大脑能直接调节人体的能量平衡。如果脂肪存储过慢.能量 必须储存起来用于生存时,大脑会发出信号,抑制一些“无关紧要”的生理活动,比如生长和 繁殖。不过,要想根据身体需要严格调控这些生理活动,大脑必须时刻关注人体内的能量储存 情况。 在血液中,很多化学分子的浓度一旦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我们的食欲,比如葡萄糖 等食物分解产物.胰岛素.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等胃肠道分泌的激素。但能决定 能量储存量的关键调控分子,却始终在与科学家“捉迷藏”。直到 1994 年,美国洛克菲勒 大学的杰弗里·弗里德曼(Jeffrey Friedman)及其同事发现了瘦素(leptin),似乎才真相 大白
有关肥胖与瘦素关系的推测,很快就得到了证实。只要每天给肥胖小鼠注射瘦素,它 们的食欲就会降低.能量消耗量开始增加,“身材″也逐渐苗条起来。 这些试验首次表明,脂肪细胞会合成激素信号,向大脑反映能量储存情况一一三酸甘 油酯含量越高,产生的瘦素就越多。相反,不论是因为基因突变,脂肪细胞无法产生瘦素, 还是机体的脂肪储量不足,确实需要补充能量,只要没有探测到瘦素,大脑就会认为机体处 于饥饿状态,并产生饥饿感,促进能量的储存。 瘦素的发现无异于—个突破囗,让科学家有机会看清整个能量调节体系的“脉络”。 很明显,脂肪细胞向血液分泌瘦素,主要目的是向大脑“通报”能量储存情况,让它及时作 出相应的调整。追踪瘦素,就能找到与能量调节有关的神经通路和细胞。不出所料,下丘脑 正是这些神经通路和细胞的“大本营 在下丘脑的弓状核( arcuate nucleus)中,瘦素会同时作用于两个相邻的神经元群, 它们以相反的方式调控食欲。其中—个神经元群会合成a-MSH多肽(a-促黑素细胞激 素),抑制我们的食欲,使体重减轻;另一群则合成NPY和AqRP两种经肽,刺激食欲 增加脂肪储存量。瘦素与这两群神经元的反应是非常精巧的过程。合成MSH多肽的神经元, 会与携带有Mc4受体的神经元连接,后者的激活可以产生抑制食欲.减轻体重的效果。刺 激食欲的AgR恰好能抑制Mc4受体,阻止它被MSH多肽激活。因此瘦素要想成功激活 MC4受体,必须提高MSH多肽的合成量,又得抑制NPY和AgRP的活性 同时,瘦素还会以一种很有意思的方式,作用于大脑的“摄食中枢”(下丘脑外侧区), 这个区域的某些细胞会分泌McH激素(黑色素聚集激素)。1996年,我们发现在肥胖症小 鼠体内,MCH的浓度明显偏高,这说明在正常情况下,瘦素可能会抑制MCH的合成。我们 还推测,MCH浓度的上升会使动物吃下更多的食物,加重肥胖程度。另一个发现证实了我们 的推测:如果肥胖症小鼠丧失了合成McH的能力,它们很快就会瘦下来。这些发现让我们
有关肥胖与瘦素关系的推测,很快就得到了证实。只要每天给肥胖小鼠注射瘦素,它 们的食欲就会降低.能量消耗量开始增加,“身材”也逐渐苗条起来。 这些试验首次表明,脂肪细胞会合成激素信号,向大脑反映能量储存情况——三酸甘 油酯含量越高,产生的瘦素就越多。相反,不论是因为基因突变,脂肪细胞无法产生瘦素, 还是机体的脂肪储量不足,确实需要补充能量,只要没有探测到瘦素,大脑就会认为机体处 于饥饿状态,并产生饥饿感,促进能量的储存。 瘦素的发现无异于一个突破口,让科学家有机会看清整个能量调节体系的“脉络”。 很明显,脂肪细胞向血液分泌瘦素,主要目的是向大脑“通报”能量储存情况,让它及时作 出相应的调整。追踪瘦素,就能找到与能量调节有关的神经通路和细胞。不出所料,下丘脑 正是这些神经通路和细胞的“大本营”。 在下丘脑的弓状核(arcuate nucleus)中,瘦素会同时作用于两个相邻的神经元群, 它们以相反的方式调控食欲。其中一个神经元群会合成 − MSH 多肽( − 促黑素细胞激 素),抑制我们的食欲,使体重减轻;另一群则合成 NPY 和 AgRP 两种经肽,刺激食欲, 增加脂肪储存量。瘦素与这两群神经元的反应是非常精巧的过程。合成 MSH 多肽的神经元, 会与携带有 MC4 受体的神经元连接,后者的激活可以产生抑制食欲.减轻体重的效果。刺 激食欲的 AgRP 恰好能抑制 MC4 受体,阻止它被 MSH 多肽激活。因此瘦素要想成功激活 MC4 受体,必须提高 MSH 多肽的合成量,又得抑制 NPY 和 AgRP 的活性。 同时,瘦素还会以一种很有意思的方式,作用于大脑的“摄食中枢”(下丘脑外侧区), 这个区域的某些细胞会分泌 MCH 激素(黑色素聚集激素)。1996 年,我们发现在肥胖症小 鼠体内,MCH 的浓度明显偏高,这说明在正常情况下,瘦素可能会抑制MCH 的合成。我们 还推测,MCH 浓度的上升会使动物吃下更多的食物,加重肥胖程度。另一个发现证实了我们 的推测:如果肥胖症小鼠丧失了合成 MCH 的能力,它们很快就会瘦下来。这些发现让我们
依稀看见了能量调控系统的真面目:脂肪细胞根据脂肪存储量分泌瘦素,瘦素作为能量信号 作用于下丘脑,调节特定神经肽和激素的合成量,最后由神经肽和激素调控食欲和能量平衡。 为了进一步破译瘦素等分子传递给大脑的信号,科学家需要寻找这些分子的本源 (选自《环球科学》2007年第10期,有删改) 下列对“瘦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瘦素是1994年由杰弗里·弗里德曼及其同事发现的,它是一种关键的能量调控分子。 B.瘦素由下丘脑中的脂肪细胞分泌,可以同时作用于下丘脑弓状核中的不同神经元群。 C.瘦素是一种能量信号,可以向大脑“通报”能量储存情况,以便及时调整。 D.瘦素可以调节特定神经肽和激素的合成量,从而调控食欲和能量平衡 8.下列对“瘦素的发现无异于一个突破口”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瘦素的发现证实了关于能量调控分子与肥胖关系的推测。 B.瘦素的发现让科学家有机会了解整个能量调控系统的运作情况。 C.瘦素的发现使科学家得以很快破译能量调控分子传递给大脑的信号 D.瘦素的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找到与能量调节有关的神经通路和细胞 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体长胖或变瘦的生理过程,主要通过大脑进行能量分配来调节。 B.葡萄糖.胰岛素.缩胆囊素等都是影响能量储存量的关键调控分子。 C.人体的肥胖与瘦素有密切的关系,瘦素可通过注射获得 D.a-促黑素细胞激素和黑色素聚集激素都有助于抑制食欲。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于生长和繁殖来说,生存是更基本的生理活动,因此需要优先调用能量。 B.三酸甘油酯的含量增高,意味着机体内的脂肪和能量储存量有増加。 C.体内没有瘦素出现时,说明机体已经处于饥饿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能量。 D.要想激活MC4受体,MSH多肽的合成和NPY.AgRP的活性受抑缺一不可。 7.B(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向血液中分泌.再作用于下丘脑的,并非由下丘脑中的脂肪细胞 分泌。) 8.C(科学家尚未破译这些分子传递给大脑的信号。) 9.C(A除了能量分配,大脑还可以通过影响食欲和其它生理活动来调节体重。B它们会 影响人的食欲,但并不是决定能量储存量的关键调控分子。D黑色素聚集激素<MCH激素>
依稀看见了能量调控系统的真面目:脂肪细胞根据脂肪存储量分泌瘦素,瘦素作为能量信号 作用于下丘脑,调节特定神经肽和激素的合成量,最后由神经肽和激素调控食欲和能量平衡。 为了进一步破译瘦素等分子传递给大脑的信号,科学家需要寻找这些分子的本源。 (选自《环球科学》2007 年第 10 期,有删改) 7.下列对“瘦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瘦素是 1994 年由杰弗里·弗里德曼及其同事发现的,它是一种关键的能量调控分子。 B.瘦素由下丘脑中的脂肪细胞分泌,可以同时作用于下丘脑弓状核中的不同神经元群。 C.瘦素是一种能量信号,可以向大脑“通报”能量储存情况,以便及时调整。 D.瘦素可以调节特定神经肽和激素的合成量,从而调控食欲和能量平衡。 8.下列对“瘦素的发现无异于一个突破口”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瘦素的发现证实了关于能量调控分子与肥胖关系的推测。 B.瘦素的发现让科学家有机会了解整个能量调控系统的运作情况。 C.瘦素的发现使科学家得以很快破译能量调控分子传递给大脑的信号。 D.瘦素的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找到与能量调节有关的神经通路和细胞。 9.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体长胖或变瘦的生理过程,主要通过大脑进行能量分配来调节。 B.葡萄糖.胰岛素.缩胆囊素等都是影响能量储存量的关键调控分子。 C.人体的肥胖与瘦素有密切的关系,瘦素可通过注射获得。 D. − 促黑素细胞激素和黑色素聚集激素都有助于抑制食欲。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对于生长和繁殖来说,生存是更基本的生理活动,因此需要优先调用能量。 B.三酸甘油酯的含量增高,意味着机体内的脂肪和能量储存量有增加。 C.体内没有瘦素出现时,说明机体已经处于饥饿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能量。 D.要想激活 MC4 受体,MSH 多肽的合成和 NPY.AgRP 的活性受抑缺一不可。 7.B(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向血液中分泌.再作用于下丘脑的,并非由下丘脑中的脂肪细胞 分泌。) 8.C(科学家尚未破译这些分子传递给大脑的信号。) 9.C(A 除了能量分配,大脑还可以通过影响食欲和其它生理活动来调节体重。B 它们会 影响人的食欲,但并不是决定能量储存量的关键调控分子。D 黑色素聚集激素<MCH 激素>
会刺激食欲,加重肥胖程度。) 10.℃(没有瘦素不一定说明机体能量不足,还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脂肪细胞无法产生 瘦素。) 河北省石家庄市2008-2009年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达尔文的兰花 1862年,在《物种起源》发表3年后,达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达尔文研 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 野生兰花有两万多种,花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干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用 花香吸引昆虫(或蜂乌)来采蜜,花粉沽到了它们的身上,就能帮助兰花传粉。因此兰花的 繁衍离不开这些授粉者,不管它有着什么样奇怪的形状、构造,也都是为了适应授粉者。较 粉者为了能采到花蜜,也要适应兰花。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起进化。只 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这是达尔文研究兰花-书的主旨。 但是有一种原产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却让达尔文感到了为难。这种彗星兰拉丁文学名的 意思是“一尺半”,其名称源自它那“令人惊骇”(达尔文语)的花的形状:它有又长又细 的花距,从花的开口到底部是一条长达286厘米的细管只有底部3,8厘米处才有花蜜。“什 么样的昆虫能够吸到它的花蜜?”达尔文大胆地预测:“在马达加斯加必定生活着一种蛾, 它们的喙能够伸到25厘米长! 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的哥哥曾经在巴西抓到过 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说明达尔文的预测并不那么荒唐。1903年,这种蛾终于在马达加斯 加被找到了- 种长着25厘米长的喙、像小鸟一般大小(展翅13-15厘米)的大型天 蛾。它被命名为“预测”。这时候距离达尔文做出预测已过了41年
会刺激食欲,加重肥胖程度。) 10.C (没有瘦素不一定说明机体能量不足,还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脂肪细胞无法产生 瘦素。) 河北省石家庄市 2008-2009 年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达尔文的兰花 1862 年,在《物种起源》发表 3 年后,达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达尔文研 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 野生兰花有两万多种,花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用 花香吸引昆虫(或蜂乌)来采蜜,花粉沾到了它们的身上,就能帮助兰花传粉。因此兰花的 繁衍离不开这些授粉者,不管它有着什么样奇怪的形状、构造,也都是为了适应授粉者。较 粉者为了能采到花蜜,也要适应兰花。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一起进化。只 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这是达尔文研究兰花一书的主旨。 但是有一种原产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却让达尔文感到了为难。这种彗星兰拉丁文学名的 意思是“一尺半”,其名称源自它那“令人惊骇”(达尔文语)的花的形状:它有又长又细 的花距,从花的开口到底部是一条长达 28.6 厘米的细管,只有底部 3.8 厘米处才有花蜜。“什 么样的昆虫能够吸到它的花蜜?”达尔文大胆地预测:“在马达加斯加必定生活着一种蛾, 它们的喙能够伸到 25 厘米长!” 1873 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的哥哥曾经在巴西抓到过 喙长达 25 厘米的天蛾,说明达尔文的预测并不那么荒唐。1903 年,这种蛾终于在马达加斯 加被找到了——一种长着 25 厘米长的喙、像小鸟一般大小(展翅 13—15 厘米)的大型天 蛾。它被命名为“预测”。这时候距离达尔文做出预测已过了 4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