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汉语听说 任课班级2010预科(1、2)班 任课教师李晓燕 文学艺术学院汉语教学部预科汉语教研室 2010一2011学年第二学期
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大学汉语听说 任课班级 2010 预科(1、2)班 任课教师 李晓燕 文学艺术学院 汉语教学 部 预科汉语 教研室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
年月日 通过学习本课的听力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各项听力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对 目的 本科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通过各种形式的口语表达、对话训练,将新知 识点内化为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成段表达能力,达到巩固提高学生听说 赤等方面技能的目的。 第一课天有不测风云 举 一、听力课文(1)2001年北京的那场大雪 (2)天气预报 内容 叙述性口语课文天有风霜雨雪 三、对话性课文这个冬天不太冷 四、表达拓展“怀疑”的表达法 教学重点、难点 叙述性口语训线 牧学重 (二)对话性口语训练 点、难 二、教学方法: 点及教 (一)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学好本课做好前期铺垫 学方法 (二)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听力课文练习: 1.听后判断2.听后选择3.听后回答4.听后思考 作业、思 叙述性口语课文练习: 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2.用课文中的句型表达 论题)、 三、对话性课文练习: 阅读材料 1.用正确的语调朗读句子 2.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型表达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1页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的听力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各项听力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对 本科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通过各种形式的口语表达、对话训练,将新知 识点内化为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成段表达能力,达到巩固提高学生听说认 读等方面技能的目的。 教 学 内 容 第一课 天有不测风云 一、听力课文 (1) 2001 年北京的那场大雪 (2)天气预报 二、叙述性口语课文 天有风霜雨雪 三、对话性课文 这个冬天不太冷 四、表达拓展 “怀疑”的表达法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难点: (一) 叙述性口语训练 (二) 对话性口语训练 二、教学方法: (一) 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学好本课做好前期铺垫。 (二)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料 一、听力课文练习: 1. 听后判断 2. 听后选择 3. 听后回答 4. 听后思考 二、叙述性口语课文练习: 1. 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 2. 用课文中的句型表达 三、对话性课文练习: 1. 用正确的语调朗读句子 2. 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型表达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1 页
年月日 教学 通过学习本课的听力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各项听力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对 目的 本科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通过各种形式的口语表达、对话训练,将新知 识点内化为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成段表达能力,达到巩固提高学生听说认 读等方面技能的目的。 第二课走遍万水千山 一、听力课文(1)我的黄山之旅(2)在中国坐火车旅行 教学内容 、对话性课文儿行干里母担忧 四、表达拓展 “放心”的表达法 、教学重点、难点 (一)叙述性口语训练 (二)对话性口语训练 学重 点 教学方法 (一)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学好本课做好前期铺垫 学方法 (二)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听力课文练习: 作业、思 1.听后判断2.听后选择3.听后回答4.听后思考 考题(讨 一、 叙述性口语课文练习: 论题)、 1.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2.用课文中的句型表达 阅读材料 、对话性课文练习, 用正确的语调朗读句子2.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型表达 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2页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的听力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各项听力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对 本科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通过各种形式的口语表达、对话训练,将新知 识点内化为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成段表达能力,达到巩固提高学生听说认 读等方面技能的目的。 教 学 内 容 第二课 走遍万水千山 一、听力课文 (1) 我的黄山之旅 (2)在中国坐火车旅行 二、叙述性口语课文 走出家门看世界 三、对话性课文 儿行千里母担忧 四、表达拓展 “放心”的表达法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难点: (一)叙述性口语训练 (二)对话性口语训练 二、教学方法: (一) 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学好本课做好前期铺垫。 (二)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料 一、听力课文练习: 1. 听后判断 2. 听后选择 3. 听后回答 4. 听后思考 二、叙述性口语课文练习: 1. 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 2. 用课文中的句型表达 三、对话性课文练习: 1. 用正确的语调朗读句子 2. 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型表达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2 页
年月日 督 通过学习本课的听力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各项听力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对 本科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通过各种形式的口语表达、对话训练,将新知 识点内化为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成段表达能力,达到巩固提高学生听说认 读等方面技能的目的。 第三课笑一笑十年少 一、听力课文(1)身动心静人不老(2)健身要有娱乐的心态 二、叙述性口语课文健身娱乐为哪般 三、对话性课文恼人的周末 内容 四、表达拓展 “不烦恼”的表达法 教学重点、难点 (一)叙述性口语训练 (二)对话性口语训练 教学重 教学方法 (一))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学好本课做好前期铺垫 ,二)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听力课文练习: 作业、思 1.听后判断2.听后选择3.听后回答4.听后思考 考题(讨 二、叙述性口语课文练习: 论期)、 1.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2.用课文中的句型表达 阅读材料 三、对话性课文练习: 用正确的语调朗读句子2.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型表边 课 后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3页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的听力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各项听力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对 本科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通过各种形式的口语表达、对话训练,将新知 识点内化为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成段表达能力,达到巩固提高学生听说认 读等方面技能的目的。 教 学 内 容 第三课 笑一笑十年少 一、听力课文 (1) 身动心静人不老 (2)健身要有娱乐的心态 二、叙述性口语课文 健身娱乐为哪般 三、对话性课文 恼人的周末 四、表达拓展 “不烦恼”的表达法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难点: (一)叙述性口语训练 (二)对话性口语训练 二、教学方法: (一) 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学好本课做好前期铺垫。 (二)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料 一、听力课文练习: 1. 听后判断 2. 听后选择 3. 听后回答 4. 听后思考 二、叙述性口语课文练习: 1. 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 2. 用课文中的句型表达 三、对话性课文练习: 1. 用正确的语调朗读句子 2. 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型表达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3 页
年月日 普药 通过学习本课的听力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各项听力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对 本科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通过各种形式的口语表达、对话训练,将新知 识点内化为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成段表达能力,达到巩固提高学生听说认 读等方面技能的目的。 第四课千里眼,顺风耳 一、听力课文(1)珍贵的电话卡(2)沉迷网络危害多 教学内容 ,对话性课文贺年 四、表达拓展“取笑、讽刺”的表达法 、教学重点、难点 (一)叙述性口语训练 (二)对话性口语训练 教学重 教学方法 点、难 (一)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学好本课做好前期铺垫。 点及教 (二)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方法 听力课文练习: 作业、思 1.听后判断2.听后选择3.听后回答4.听后思考 考题(讨 一、 叙述性口语课文练习: 论题)、 1.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2.用课文中的句型表达 阅读材料 对话性课文统习, 用正确的语调朗读句子2.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型表达 课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4页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的听力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各项听力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对 本科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通过各种形式的口语表达、对话训练,将新知 识点内化为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成段表达能力,达到巩固提高学生听说认 读等方面技能的目的。 教 学 内 容 第四课 千里眼,顺风耳 一、听力课文 (1) 珍贵的电话卡 (2)沉迷网络危害多 二、叙述性口语课文 足不出户“走”世界 三、对话性课文 贺年卡 四、表达拓展 “取笑、讽刺”的表达法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难点: (一)叙述性口语训练 (二)对话性口语训练 二、教学方法: (一) 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学好本课做好前期铺垫。 (二)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料 一、听力课文练习: 1. 听后判断 2. 听后选择 3. 听后回答 4. 听后思考 二、叙述性口语课文练习: 1. 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 2. 用课文中的句型表达 三、对话性课文练习: 1. 用正确的语调朗读句子 2. 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型表达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