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就业的路有多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 提和基本途径。 中国有13亿人口,在中国,解决就业问题 任务繁重、艰巨、紧迫
第六课、就业的路有多长 ▪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 提和基本途径。 ▪ 中国有13亿人口,在中国,解决就业问题 任务繁重、艰巨、紧迫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 (首选)调查报告 本报告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 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合作完成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 (首选)调查报告 • 本报告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 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合作完成
1、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69.1%,毕业生法律意识不 断增强,就业形式更加规范化,专业供需矛盾进一步缓和。 县体来看,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签约比率略高,为50.1%, 其次是“211”与“985”工程高校毕业生,签约比率为 49,3%,独立学院和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签约比率分别为 44.6%和44.1%,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略显突出。 从专业来看,签约比率最高的是工学专业毕业生,为61.1%, 其次分别是管理学49.8%,经济学45.7%,理学40.7%, 签约比率较低的是教育学、历史学、军事学,分别为23.7%、 23.9%和25.3%。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90.6%) 男性、,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等专业、研究生学历毕业生签约 率相对较高。 已签约毕业生中,去往企业的毕业生比例最高,为78.9%, 其他类型单位均有分布
• 1、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69.1%,毕业生法律意识不 断增强,就业形式更加规范化,专业供需矛盾进一步缓和。 • 具体来看,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签约比率略高,为50.1%, 其次是“211”与“985”工程高校毕业生,签约比率为 49.3%,独立学院和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签约比率分别为 44.6%和44.1%,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略显突出。 • 从专业来看,签约比率最高的是工学专业毕业生,为61.1%, 其次分别是管理学49.8%,经济学45.7%,理学40.7%, 签约比率较低的是教育学、历史学、军事学,分别为23.7%、 23.9%和25.3%。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90.6%) • 男性、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等专业、研究生学历毕业生签约 率相对较高。 • 已签约毕业生中,去往企业的毕业生比例最高,为78.9%, 其他类型单位均有分布
● 2、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稳中有升,就业期望与现实就业 间矛盾有所缓和。 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得分63.3分,满意度稳中有 升,比2010年高出近10分。 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与毕业生性别,学校层次、专业、家 庭所在地、起薪和签约单位性质等特征变量皇显著相芙。 其中,男性、高职高专院校、专科学历、哲学专业、城镇生 源、起薪较高、签约国家机关等华业生就亚满意度相对较高。 调查显示,毕业生起薪普遍较低,68.6%的毕业生起薪在 1000元到3000元之间。 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仍在低水平徘徊,被调查毕业生 中仍有6.5%的起薪不足1000元,7.7%的毕业生并未约定 起薪。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岗位及使用下移倾向较为明氩
• 2、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稳中有升,就业期望与现实就业 间矛盾有所缓和。 • 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得分63.3分,满意度稳中有 升,比2010年高出近10分。 • 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与毕业生性别、学校层次、专业、家 庭所在地、起薪和签约单位性质等特征变量呈显著相关。 • 其中,男性、高职高专院校、专科学历、哲学专业、城镇生 源、起薪较高、签约国家机关等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相对较高。 • 调查显示,毕业生起薪普遍较低,68.6%的毕业生起薪在 1000元到3000元之间。 • 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仍在低水平徘徊,被调查毕业生 中仍有6.5%的起薪不足1000元,7.7%的毕业生并未约定 起薪。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岗位及使用下移倾向较为明显
3.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理性,首先考虑行业发展前景,基 层单位与中小企业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套显示,44.8%的高校毕业生认为“行业发展前景好” 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33.4%受访者更着重“与 自己专业对口”:33.1%的毕业生选择“个人发展机会多” 这一因素,20.7%的毕业生认为“工作稳定”比较重要。 另外,也有相当数量毕业生把“喜欢单位所在城市” (10.5%)、 “能够提供往房”(3.0%)和能够解决 户口”(1.7%)当作就业单位选择的原因。 可见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倾向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发展前 整轻李易鹅提翦整”行肇苍十作并首髓男 另外,2011届毕业生认为“发展机会较少” “待遇过低” 和“渠道不通畅”等是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三大主要原因: “用工不规范 “基本工资太低矿和“不给上五险一金” 等因素限制毕业生选择中小企业就业。,因此,鼓励并落实高 接军丞尘面周基套和串水企亚就亚光作需要进“步茄强
• 3.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理性,首先考虑行业发展前景,基 层单位与中小企业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 调查显示,44.8%的高校毕业生认为“行业发展前景好” 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33.4%受访者更看重“与 自己专业对口” ; 33.1%的毕业生选择“个人发展机会多” 这一因素,20.7%的毕业生认为“工作稳定”比较重要。 另外,也有相当数量毕业生把“喜欢单位所在城市” (10.5%)、“能够提供住房”(3.0%)和“能够解决 户口”(1.7%)当作就业单位选择的原因。 • 可见,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倾向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前 景较好并且福利待遇较为优越的地区和单位工作,并且随着 毕业生学历的提高倾向性愈加明显。 • 另外,2011届毕业生认为“发展机会较少” 、 “待遇过低” 和“渠道不通畅”等是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三大主要原因; “用工不规范” 、 “基本工资太低”和“不给上五险一金” 等因素限制毕业生选择中小企业就业。因此,鼓励并落实高 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