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诗歌鉴赏 、【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甲】《渔家做》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典故,表达了 ;【乙】诗 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 18.【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 17.(1)窦宪勒石燕然,(2)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3)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18.示例1: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 业未成之遗憾,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委婉曲折”表现:情 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示例2: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 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豪迈奔放”:描写战场 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解析】 17.本题主要考査借用典故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 情。解答时需要读慬诗歌的内窖,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甲词用窦宪勒石燕然的典 故,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乙诗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 向 18.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赏析古诗词,本题可以结合用典来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 思想感情。甲词的委婉曲折表现在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乙诗的豪迈奔放¨表现在描写战场的浓 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有力。 二、【2018年中考广西柳州卷】古诗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本词中“孙郎”指的是①。②上阙描写的是的场景
1 专题 13 诗歌鉴赏 一、【2018 年中考广西桂林卷】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甲】《渔家做》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__________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乙】诗 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 17.(1)窦宪勒石燕然, (2)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3)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18.示例 1: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 业未成之遗憾 ,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委婉曲折”表现:情 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示例 2: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 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豪迈奔放”:描写战场 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解析】 17.本题主要考查借用典故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 二、【2018 年中考广西柳州卷】古诗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本词中“孙郎”指的是①。②上阙描写的是的场景
15.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 【答案】 14.①孙权;②冬季打猎(或壮观的出猎、出猎、狩猎) 15.示例:“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活用典故,作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词人希望能重新得到朝 廷的重用,立功报国的思想感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考查对词篇内容的理解。“孙郎”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孙权。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 渴望。 从“锦帽貂裘"的穿着,从“左牵黄,右擎苍¨的行为来分析,上阈描写的场景应该是冬季打猎。 15.试题分析:赏析词句。“持节云中,何曰遣冯唐?":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就像汉 文帝派遣冯唐一样。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 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答此类题,一定要答岀词人的思想慼情,即抒发作者报囯的壮志。 、【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 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 故乡的不舍之情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査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 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C.根据“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意思“故乡之水恋恋不舍, 不远万里送我行舟”可知,“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说法不正确。 四、【2018年中考广西玉林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 15.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 【答案】 14.①孙权;②冬季打猎(或壮观的出猎、出猎、狩猎) 15.示例:“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活用典故,作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词人希望能重新得到朝 廷的重用,立功报国的思想感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考查对词篇内容的理解。“孙郎”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孙权。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 渴望。 三、【2018 年中考广西梧州卷】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 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 故乡的不舍之情。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 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C.根据“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意思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 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可知,“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说法不正确。 四、【2018 年中考广西玉林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 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 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 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 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 留下的美好祝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査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从词的上片“明 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紧接看, 词人用“载欲乘风归去写出自己的打算,但还未及展开,便用“又恐球楼玉字,高处不胜寒”的思想打断。词 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起舜弄滑影,何似在人间这两句则更为直接地 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从中可以看出词人写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实为衬托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据 此,B项,词的上片“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的说法不正确的。故答案为B。 五、【2018年中考贵州毕节卷】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山坡羊·撞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岀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14.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国富民殷,社会和谐。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3.分别从视角和听觉角度写的 14.示例: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古代,封建君主制,兴亡都逃不了封建朝廷、 官吏的盘剥;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是一切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里,国家富,人民就安康幸福 【解析】 13.本小题考査学生对曲词句子的鉴赏,要注意抓住关键字词,赏析其艺术手法、表达效果。山本是 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 河之水奔腾澎湃,“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这两句
3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 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 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 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 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 留下的美好祝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从词的上片 “明 五、【2018 年中考贵州毕节卷】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山坡羊·撞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岀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14.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国富民殷,社会和谐。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3.分别从视角和听觉角度写的。 14.示例: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古代,封建君主制,兴亡都逃不了封建朝廷、 官吏的盘剥;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是一切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里,国家富,人民就安康幸福。 【解析】 13.本小题考查学生对曲词句子的鉴赏,要注意抓住关键字词,赏析其艺术手法、表达效果。山本是 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 河之水奔腾澎湃,“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这两句
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比喻写出山河的雄伟壮丽,“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 的满腔悲愤之情 1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即曲的主旨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的句子, 在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即:一个朝代兴起,大兴土木,受苦的是老百 姓;一个朝代灭亡,战争频繁,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这句话以极其简练的语言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 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然过着痛苦的生活。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是一切为人民谋幸 福的国家里,国家富,人民就安康幸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六、【2018年中考贵州铜仁卷】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按要求答题。 江城子·密州出错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宁,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上阙一个 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姿和如虹 的气势。 14.请对下阙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答案】 13.卷14.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委婉含蓄地表 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 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 重用的愿望。 13.解答本题,首先要在上阈找到描写岀猎场面的语句,然后找岀其中的动词眀可。“千骑卷平冈", 卷字,突现岀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14.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这类题一般先要点明诗句使用的手法,然后揭示诗句表达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下阕苏轼借岀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岀,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西汉魏尚自 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渴望 报效朝廷的思想感情。 七、【2018年中考贵州遵义卷】诗歌阅读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救,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借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续,系向牛头充炭直
4 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比喻写出山河的雄伟壮丽,“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 的满腔悲愤之情。 1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即曲的主旨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的句子, 在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即:一个朝代兴起,大兴土木,受苦的是老百 姓;一个朝代灭亡,战争频繁,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这句话以极其简练的语言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 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然过着痛苦的生活。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是一切为人民谋幸 福的国家里,国家富,人民就安康幸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六、【2018 年中考贵州铜仁卷】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按要求答题。 江城子·密州出错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宁,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上阙一个“______”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姿和如虹 的气势。 14.请对下阙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答案】、 13.卷 14.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委婉含蓄地表 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 七、【2018 年中考贵州遵义卷】诗歌阅读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救,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续,系向牛头充炭直
22.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23.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答案】 22.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 的矛盾心理23.C 【解析】 22.试题分析:赏析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此句既的心理描写,有运用了反 衬的 手法,“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 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內心活动深 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表达自己对卖炭翁的同情。 23.试题分析:C项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应该是清晨他驾着炭车在结冰的道路上行进。太阳升得老高, 牛疲倦了,人也饿了,在集市南门外歇息。选项的时间和地点与原文不符。 八、【2018年中考黑龙江绥化卷】赏析《渔家傲·秋思》与《使至塞上》 【甲】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傍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 的景象迥然不同。 D.“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9.【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
5 22.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23.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答案】 22.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 的矛盾心理 23.C 【解析】 22.试题分析:赏析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此句既的心理描写,有运用了反 衬的 八、【2018 年中考黑龙江绥化卷】赏析《渔家傲·秋思》与《使至塞上》 【甲】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傍晚。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 的景象迥然不同。 D.“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9.【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