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04102 课程名称:行为金融学 英文名称:Behavioral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金融学专业、投资学专业、金融工程专业、保险学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投资学、金融学、微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课程从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出发,介绍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以及证券市场 中的异象,通过心理学实验的实施,掌握人类投资过程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 并了解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和行为资产组合理论和行为投资策略。 课程重点在于标准金独理论的缺路和证券市场异象出发,探过行为金种学的 必要性:通过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人类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出现 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并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对于 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和资产定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 资产组合和投资策略。 课程难点在于教学过程中心理学知识的讲解与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类 心理和行为偏差的理解,是本课程教学的第一大难点:同时,教学中的心理学实 验的设计、组织、实施与分析,将是一个新的金融学教学方法的应用,是课程的 第二大难点:再有,证券市场异象的理解,需要有金融交易与实务的经验支持 而对于缺乏经验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让学生对此理解是本课程的第三 大难点。 The course start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behavioral finance,introducing effective market hypotheses and their shortcomings,as well as visions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s,master the process of human investment in the cognitive bias and behavioral bias,and understand the behavioral asset pricing theory and 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and behavioral investment strategy. The focus of the course is on the defects of standard financial theory and the vision of securities market,and the necessity of behavioral finance is discussed Through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al economics,analysis of human uncertainty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bias,and analyzes the
《行为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04102 课程名称:行为金融学 英文名称:Behavioral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 金融学专业、投资学专业、金融工程专业、保险学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投资学、金融学、微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课程从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出发,介绍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以及证券市场 中的异象,通过心理学实验的实施,掌握人类投资过程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 并了解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和行为资产组合理论和行为投资策略。 课程重点在于标准金融理论的缺陷和证券市场异象出发,探讨行为金融学的 必要性;通过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人类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出现 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并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对于 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和资产定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 资产组合和投资策略。 课程难点在于教学过程中心理学知识的讲解与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类 心理和行为偏差的理解,是本课程教学的第一大难点;同时,教学中的心理学实 验的设计、组织、实施与分析,将是一个新的金融学教学方法的应用,是课程的 第二大难点;再有,证券市场异象的理解,需要有金融交易与实务的经验支持, 而对于缺乏经验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让学生对此理解是本课程的第三 大难点。 The course start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behavioral finance, introducing effective market hypotheses and their shortcomings, as well as visions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s, master the process of human investment in the cognitive bias and behavioral bias, and understand the behavioral asset pricing theory and 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and behavioral investment strategy. The focus of the course is on the defects of standard financial theory and the vision of securities market, and the necessity of behavioral finance is discussed . Through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al economics, analysis of human uncertainty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bia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investors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deviation on financial market transaction behavior and asset pric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and group. And on this basis,the formation of behavioral finance theory based on the portfolio and investment strategy The difficulty of the course lies in the explan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y knowledg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At the same time,the design,organiz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y experiment in teaching will be 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teaching method of finance.Moreover,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ock market vision,the need for financial transaction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sunpor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方向)、金融工程专业、财务 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 中国证券市场和公司治理尚处于发展阶段,股票收益率和上市公司的投融资 行为因投资者和公司管理者的有限理性和情绪而出现盈余公告效应、股票溢价之 谜、熟零偏好等各种异象。行为金融学起源于美国,主要结论来自于国外的实验 数据。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中外文献,帮助学生应用行为金 种学理论基于中围数据中用金种市场,增讲学牛对干行为金种理论前沿的把根! 同时,案例教学和心理学实验的实施,加深学生对于有限理性人的金融行为认知: 从思政的角度看,行为金融学结合金融市场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体悟人性、弘扬人性、完善修养,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这样能够促进 本专业的学生金融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培养满足我国金融混业经营需要,熟悉银 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务,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理论基础的实务型和研究 型相结合的金融人才。满足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事业 单位的专业人大需求。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概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2.了解马克维茨投资组合理论 3.掌握有效市场假说及其批判: 4.掌握标准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研究假设的区别 5.了解行为金融学的产生、发展、趋势。 6.课程思政目标:畅谈理性、严谨、有责任有担当的的金融人才在 中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发挥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学基础 1.主要内容
influence of investor's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deviation on financial market transaction behavior and asset pric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and group. And on this basis, the formation of behavioral finance theory based on the portfolio and investment strategy. The difficulty of the course lies in the explan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y knowledg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sign, organiz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y experiment in teaching will be 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teaching method of finance. Moreov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ock market vision, the need for financial transaction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suppor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方向)、金融工程专业、财务 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 中国证券市场和公司治理尚处于发展阶段,股票收益率和上市公司的投融资 行为因投资者和公司管理者的有限理性和情绪而出现盈余公告效应、股票溢价之 谜、熟悉偏好等各种异象。行为金融学起源于美国,主要结论来自于国外的实验 数据。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中外文献,帮助学生应用行为金 融学理论基于中国数据中国金融市场,增进学生对于行为金融理论前沿的把握, 同时,案例教学和心理学实验的实施,加深学生对于有限理性人的金融行为认知。 从思政的角度看,行为金融学结合金融市场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体悟人性、弘扬人性、完善修养,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这样能够促进 本专业的学生金融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培养满足我国金融混业经营需要,熟悉银 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务,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理论基础的实务型和研究 型相结合的金融人才。满足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事业 单位的专业人才需求。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 概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2.了解马克维茨投资组合理论; 3.掌握有效市场假说及其批判; 4.掌握标准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研究假设的区别; 5.了解行为金融学的产生、发展、趋势。 6. 课程思政目标:畅谈理性、严谨、有责任有担当的的金融人才在 中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发挥的作用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学基础 1.主要内容
回顾标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效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性人假设、投资组合理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理性人假设和投资组合理论的思想 第二节行为金融学概述 1.主要内容 明确行为金融学定义,界定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假设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实验经济学、心理学、行为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行为金融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主要内容 从心理学、行为学、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等角度,分析其与 行为金融学之间的相关性 课程思政:风险教育。庞氏骗局虽然是个古老的游戏,却在现代 金融市场中以不同的方式屡展上演。其根源在于普遍存在于人类 个体行为模式中的贪婪、恐惧、盲从等行为。而这种行为偏差又 透过市场情绪和社会传染引发非理性的市场狂热和恐慌,使得金 融市场上的局部偏差演化为系统、全面的金融危机。行为金融学 通过其对有限理性投资者的行为和情绪分析,对学生进行风险载 育,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利用象征理性的“慢系统”进行认知和决 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实验经济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相关性 (三)思考与实践 区分风险与不确定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木音教影士再采用井 、课堂讨论、煤体教学 第二讲预期效用理论及其批判 (一)日的与要求 1.了解期望效用理论: 2.分析个人不确定性决策过程中的确定性效应、同比率效应、同结 果效应、反射效应、孤立效应、偏好翻转和隔离效应。 (二)教学内容
回顾标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效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性人假设、投资组合理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理性人假设和投资组合理论的思想 第二节 行为金融学概述 1.主要内容 明确行为金融学定义,界定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假设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实验经济学、心理学、行为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行为金融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主要内容 从心理学、行为学、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等角度,分析其与 行为金融学之间的相关性 课程思政:风险教育。庞氏骗局虽然是个古老的游戏,却在现代 金融市场中以不同的方式屡屡上演。其根源在于普遍存在于人类 个体行为模式中的贪婪、恐惧、盲从等行为。而这种行为偏差又 透过市场情绪和社会传染引发非理性的市场狂热和恐慌,使得金 融市场上的局部偏差演化为系统、全面的金融危机。行为金融学 通过其对有限理性投资者的行为和情绪分析,对学生进行风险教 育,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利用象征理性的“慢系统”进行认知和决 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实验经济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相关性 (三)思考与实践 区分风险与不确定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课堂讨论、媒体教学。 第二讲 预期效用理论及其批判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期望效用理论; 2.分析个人不确定性决策过程中的确定性效应、同比率效应、同结 果效应、反射效应、孤立效应、偏好翻转和隔离效应。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期望效用理论及其在个人效用函数中的应用 1.主要内容 期望效用理论、期望效用理论的公理化假设、效用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期望效用理论、优势性、恒定性、传递性、连续性、风险厌恶者 的效用函数、风险爱好者的效用函数、风险中性者的效用函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利用期望效用理论分析为什么风险厌恶者更偏好确定性收益。 第二节心理学实验的实施 1.主要内容 利用心理学实验效用理论公理化假设的缺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确定性效应、同比率效应、同结果效应、反射效应、孤立效应 偏好翻转、隔离效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简述确定性原理和隔离效应的内容。 (三)思考与实践 非货币收益对干人们决第的影响能否用确定性原理解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课堂讨论、媒体教学。 第三讲决策框架与偏差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感知、记忆和启发: 2.了解锚定 3,堂握非理性和话应性: 了解各种形式的过度自信,掌握修正理论在金融学中的应用。了解 情绪的含义,了解情绪对推理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感知、记忆和启发 1.主要内容 了解人类判断与决策中的信息加工过程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知 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感知、记亿、启发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感知与记忆的区别 第二节熟悉度和相关的启发式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期望效用理论及其在个人效用函数中的应用 1. 主要内容 期望效用理论、期望效用理论的公理化假设、效用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期望效用理论、优势性、恒定性、传递性、连续性、风险厌恶者 的效用函数、风险爱好者的效用函数、风险中性者的效用函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利用期望效用理论分析为什么风险厌恶者更偏好确定性收益。 第二节 心理学实验的实施 1. 主要内容 利用心理学实验效用理论公理化假设的缺陷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确定性效应、同比率效应、同结果效应、反射效应、孤立效应、 偏好翻转、隔离效应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简述确定性原理和隔离效应的内容。 (三)思考与实践 非货币收益对于人们决策的影响能否用确定性原理解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课堂讨论、媒体教学。 第三讲 决策框架与偏差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感知、记忆和启发; 2.了解锚定; 3.掌握非理性和适应性; 了解各种形式的过度自信,掌握修正理论在金融学中的应用。了解 情绪的含义,了解情绪对推理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感知、记忆和启发 1.主要内容 了解人类判断与决策中的信息加工过程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知 识。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感知、记忆、启发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感知与记忆的区别。 第二节 熟悉度和相关的启发式 1.主要内容
理解人类判断与决策过程中的启发式偏差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模糊厌恶、熟悉偏好、热手现象、安于现状和禀赋效应、代表性 启发式及其偏差、可得性启发式及其偏差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代表性启发偏差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锚定 1.主要内容 了解人类判断与决策过程中的框定偏差:理解非理性和适应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锚定、锚定与调整启发式、货币幻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列举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出现的锚定与调整启发式。 第四节过度自信和情绪基础 1.主要内容 错误校准与校准实验:过度自信的其他表现形式:三种可以解释 过度自信持久性的行为偏差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错误校准、置信区间、四分位间距、难易效应、过度自信、自我 感觉良好效应、控制幻觉、过度乐观、多重意义上的过度自信: 干扰学习的偏差、归因理论、自我归因偏差、事后聪明偏差、证 实偏差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理解校准实验中理性人的置信区间设置方法 (2)举例说明控制幻觉。 (3)探讨过度自信是不是一种不和缓和的缺陷 (三)思考与实践 非货币收益对于人们决策的影响能否用确定性原理解释? 过度自信的利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课堂讨论、媒体教学。 第四讲前景理论及其应用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前景理论: 2.理解股票溢价之谜 3.了解前景理论解释股票溢价之谜的思路: 4。理解心、理账户: 5.掌握利用心理账户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要求
理解人类判断与决策过程中的启发式偏差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模糊厌恶、熟悉偏好、热手现象、安于现状和禀赋效应、代表性 启发式及其偏差、可得性启发式及其偏差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代表性启发偏差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锚定 1.主要内容 了解人类判断与决策过程中的框定偏差;理解非理性和适应性。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锚定、锚定与调整启发式、货币幻觉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列举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出现的锚定与调整启发式。 第四节 过度自信和情绪基础 1.主要内容 错误校准与校准实验;过度自信的其他表现形式;三种可以解释 过度自信持久性的行为偏差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错误校准、置信区间、四分位间距、难易效应、过度自信、自我 感觉良好效应、控制幻觉、过度乐观、多重意义上的过度自信; 干扰学习的偏差、归因理论、自我归因偏差、事后聪明偏差、证 实偏差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理解校准实验中理性人的置信区间设置方法。 (2)举例说明控制幻觉。 (3)探讨过度自信是不是一种不和缓和的缺陷。 (三)思考与实践 非货币收益对于人们决策的影响能否用确定性原理解释? 过度自信的利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课堂讨论、媒体教学。 第四讲 前景理论及其应用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前景理论; 2.理解股票溢价之谜; 3.了解前景理论解释股票溢价之谜的思路; 4.理解心理账户; 5.掌握利用心理账户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