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一) 任课班级 应化2011-1,2班 任课教师 谢建伟 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 二0一一-二0一二学年第-学期
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一) 任课班级 应化 2011-1,2 班 任课教师 谢建伟 化学化工学院 应用化学系 二〇一一----二〇一二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谢建伟 职称 副教授 总学时 使用教材 有机化学 李东风主编 《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通过该课 课 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程 特征、命名、性质、相互联系及基本的合成方法。了解并掌 握重要的有机结构理论、基本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为后续 学 课程及将来从事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 础。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注重培 的 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 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科学思维能力、洞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章次 章 名 学时 学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异构 时 第三章 饱和烃 第四章 不饱和烃 4 第五章 旋光异构 4 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配 第七章 芳香烃 6 第八章 卤代烃 6 第九章 醇、酚、醚
1 姓名 谢建伟 职称 副教授 总学时 48 使用教材 有 机 化 学 李东风 主编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通过该课 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特征、命名、性质、相互联系及基本的合成方法。了解并掌 握重要的有机结构理论、基本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为后续 课 程 及 将 来 从 事 农 业 生 产 和 科 学 研 究 打 下 必 要 的 基 础。在 教材 内 容安 排 上和 在 整个 教 学活 动 中,注 重培 养学 生 的辩 证 唯物 主 义、历 史唯 物 主义 和 爱国 主 义思 想,培 养学 生 理论 联 系实 际 的作 风 、实 事 求是 的 科学 态度 、科 学 思维 能 力 、洞 察 能力 、理 解 能力 、分 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学 时 分 配 章 次 章 名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异构 4 第三章 饱和烃 4 第四章 不饱和烃 4 第五章 旋光异构 4 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4 第七章 芳香烃 6 第八章 卤代烃 6 第九章 醇、酚、醚 6
第十章 醛、酮、醌 48 2012年9月4日 1. 掌握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有机反 教学 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 目的 2、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及今后发展方向】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数 一、有机化合物二、有机化学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济 一、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表示法 二、共价键的形成 内 三、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四、键的极性在链上的传递~诱导效应 第三节有机反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 一、有机反应中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反应类型 有机反应中间体的概念三、试剂的分类 第四节溶剂的分类及溶剂化作用 一、溶剂的分类二、溶剂化作用
2 第十章 醛、酮、醌 8 48 2012 年 9 月 4 日 教 学 目 的 1、掌握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有 机反 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 2、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及今后发展方向。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 绪 论(2 学时)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 二、有机化学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一、有机化合物构造式表示法 二、共价键的形 成 三、共价 键 的基 本 属 性 四、键 的极 性 在链 上 的传 递 -诱 导 效应 第三节 有机反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 一、有机反应中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反应类型 二、有机反应中间体的概念 三、试剂的分类 第四节 溶剂的分类及溶剂化作用 一、溶剂的分类 二、溶剂化作用
教学重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有机 点、难 反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 教学难点: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键、π键的特点。 点及教 教学方法:复习;讲授;讨论;课件。 学方法 思考题:。键和π键是怎样形成的?各有那些特点? 作业、思阅赎材料: 考题(讨 1、邢其毅徐瑞秋裴伟伟编.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与解题示 例(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 论题)阅 2、曾绍琼有机化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读材料 3、唐玉海.有机化学21世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4)其他 题 2、作业完成情况 后 (1)良好 (2)-般 (3)较差(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2年9月5日 教学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目的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有机 反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 教学难点: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σ 键、π 键的特点。 教学方法:复习;讲授;讨论;课件 。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思考题:σ-键和 π-键是怎样形 成 的?各有那些特点? 阅读材料: 1、邢 其毅 徐瑞 秋 裴 伟 伟编. 基础 有 机化 学 习题 解 答与 解 题示 例(第一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19 98,3 2、曾绍琼. 有机化学(第 4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唐玉海. 有机化学(21 世纪).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邢其毅. 基础有机化学(第 2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题 后 记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2 年 9 月 5 日 教 学 目 的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4学时) 第一节分类方法 一、按分子碳架分类 (一)开链化合物(二)碳环化合物:脂环族化合物,芳香族 教 化合物(三)杂环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 羧酸、磺酸、酯、酰卤、酰胺、腈、醛、酮、醇、酚、硫醇 硫酚、氢过氧化物、胺、仲胺、亚胺、醚、卤代烃、硝基化合 物。 分 第二节命名方法 一、化学介词、基和表示链异构的形容词 (一)化学介词:化、代、合、聚、缩、并、杂、联。 (二)基:一价基、亚基、次基、自由基。 (三)表示链异构的形容词:正、异、新、伯、仲、叔、季。 二、命名法概述 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俗名, 教学重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方法。 点、难 教学难点:化学介词 点及教 教学方法:提问;复习;讲授;总结;投影域课件,模型演示 学方法 作业、思 作业:P361,2 考题(讨 思考题:总结本章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论题)阅 阅读材料:同前 读材料
4 教 学 内 容 第二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4 学 时) 第一节 分类方法 一、按分子碳架分 类 (一 )开链 化 合 物 ( 二)碳 环化 合 物 :脂 环 族化 合 物,芳 香族 化合物 (三)杂环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 羧 酸 、 磺酸 、 酯 、 酰 卤 、 酰胺 、 腈 、 醛 、 酮 、醇 、 酚 、 硫 醇、 硫 酚 、 氢过 氧 化 物 、 胺 、 仲胺 、 亚 胺 、 醚 、 卤代 烃 、 硝 基 化合 物。 第二节 命名方法 一、化学介词、基 和 表示 链 异构 的 形容 词 (一)化学介词:化、代、合、聚、缩、并、杂、联。 (二)基:一价基、亚基、次基、自由基。 (三)表示链异构的形容词:正、异、新、伯、仲、叔、季。 二、命名法概述 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俗名。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介词 教学方法:提问;复习;讲授;总结;投影或课件,模型演示 。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作 业:P36 1,2 思考题:总结本章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