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任课班级 药学20111-2班 任课教师 薛梅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有机化学课程组 二0一一…二0一二学年第二学期
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有 机 化 学 任课班级 药学 2011-1-2 班 任课教师 薛 梅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 系 有机化学课程组 二 O 一一 -------二 O 一二学年第 二 学期
姓名薛梅职称教授总学时 80 使用教材 有机化学(第7版)陆涛主编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 课 生系统、扎实地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命名、性质、相 教学 互联系及基本的合成方法。了解并掌握重要的有机结构理论、基本 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深入学习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杂环化合物 的 糖类化合物、萜类及甾体化合物等的结构及药用价值。 章次 章名 学时 绪论 4 学 烷烃和环烷烃 烯经 4 炔烃和二烯烃 4 5 立体化学基础 4 时 6 芳烃 6 卤代烷 8 醇酚 6 9 醛酮醌 8 分 10 羧酸和取代羧酸 6 11 羧酸衍生物 3 12 碳负离子的反应 13 有机含氮化合物 6 配 14 杂环化合物 15 糖类 17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18 机动复习 2 合计 80 备注 从2012.2.29起开始上课,有机化学理论80学时:实验48学时, 均在一学期内完成。药学2011-1,2班共66人,双合班授课。 作业要求: ,每人准备两本作业本, :要避免拖交和旷交作业的现象,拖欠作业扣5分厌。 授课时间、地点: 星期三3-4节(15,7-14周) 新B-306 星期三5-6节(1-5,7-15周) 新C-106, 星期五1-2节(1-9,11-14周) 新C-207
1 姓名 薛梅 职称 教 授 总学时 80 使用教材 有机化学(第 7 版) 陆涛主编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 生系统、扎实地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命名、性质、相 互联系及基本的合成方法。了解并掌握重要的有机结构理论、基本 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深入学习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杂环化合物、 糖类化合物、萜类及甾体化合物等的结构及药用价值。 学 时 分 配 章次 章名 学时 1 绪论 4 2 烷烃和环烷烃 8 3 烯烃 4 4 炔烃和二烯烃 4 5 立体化学基础 4 6 芳烃 6 7 卤代烷 4 8 醇酚醚 6 9 醛酮醌 8 10 羧酸和取代羧酸 6 11 羧酸衍生物 3 12 碳负离子的反应 3 13 有机含氮化合物 6 14 杂环化合物 5 15 糖类 5 17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2 18 机动 复习 2 合计 80 备注 从 2012.2.29 起开始上课,有机化学理论 80 学时;实验 48 学时, 均在一学期内完成。药学 2011-1,2 班共 66 人,双合班授课。 作业要求:1.每人准备两本作业本,一本课堂练习本。 2.要避免拖交和旷交作业的现象,拖欠作业扣 5 分/天。 授课时间、地点: 星期三 3-4 节(1-5,7-14 周) 新 B-306 星期三 5-6 节(1-5,7-15 周) 新 C-106, 星期五 1-2 节(1-9,11-14 周) 新 C-207
第一章绪论(4学时) 2012年2月29日 掌握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定义、结构特性、共价键的性质及断裂 教学 方式。 目的 第一章绪论(4学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2学时)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凯库勒结构理论 二、化学键 (一)离子键和共价键 (二)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二)价键法 (四)杂化轨道理论(重点) 1.碳原子的SP杂化 2. 碳原子的SP杂化 3.碳原子的SP杂化 (五)分子轨道法 第三节共价键的几个重要参数和断裂方式 几个重要参 二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教学重重点: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共 价键的性质。 学方法 难点:共价键的性质、杂化轨道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模型 讲授,师生比1:66 阅读材料 (讨论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3版),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题)阅 2012.6。 读材制料 二、作业:教材P361、5、7题(1号本) 3、4、6、9题(2号本) 课后记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 ④其他: 2.学生课堂纪律:V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较合适©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 第一章 绪论(4 学时) 2012 年 2 月 29 日 教学 目的 掌握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定义、结构特性、共价键的性质及断裂 方式。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 绪论(4 学时)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2 学时)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一、凯库勒结构理论 二、化学键 (一)离子键和共价键 (二)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三)价键法 (四)杂化轨道理论(重点) 1. 碳原子的 SP3杂化 2. 碳原子的 SP2杂化 3. 碳原子的 SP 杂化 (五)分子轨道法 第三节 共价键的几个重要参数和断裂方式 一、几个重要参数 二、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共 价键的性质。 难点:共价键的性质、杂化轨道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模型 讲授,师生比 1:66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一、阅读材料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3 版),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6。 二、作业:教材 P36 1、5、7 题 (1 号本) 3、4、6、9 题 (2 号本) 课后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合适 √ 较合适 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一章绪论(4学时) 2012年2月29日 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熟悉酸碱理论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测定方法。 目的 第一章绪论(4学时) 第四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表示方式(2学时) 按官能团分类 三、表示有机化合物构造的化学式 四、表示有机化合物立体结构的方式 第五节酸和碱 Arrhenius的电离论 Br中nsted的质子理论 Lewis的电子论 第六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一般过程 二、用光谱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简介 教学重 重点: 点、难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点及教 学方法 难点:共价键的性质、杂化轨道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模型 讲授,师生比1:66 阅读材料 (讨论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3版),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题)阅 2012.6。 读材料制 二、作业:教材P361、5、7题(1号本) 3、4、6、9题(2号本) 课后记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2.学生课堂纪律:V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较合适©不合适 4.其它 注: 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3 第一章 绪论(4 学时) 2012 年 2 月 29 日 教学 目的 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熟悉酸碱理论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测定方法。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 绪论(4 学时)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表示方式(2 学时) 一、按碳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三、表示有机化合物构造的化学式 四、表示有机化合物立体结构的方式 第五节 酸和碱 一、 Arrhenius 的电离论 二、 Brφnsted 的质子理论 三、 Lewis 的电子论 第六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一、一般过程 二、用光谱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简介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难点:共价键的性质、杂化轨道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模型 讲授,师生比 1:66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一、阅读材料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3 版),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6。 二、作业:教材 P36 1、5、7 题 (1 号本) 3、4、6、9 题 (2 号本) 课后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合适 √ 较合适 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8学时) 2012年3月2日 数学 掌握烷烃的结构和命名、构造异构。 目的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8学时) 第一节分类、构造异构和碳原子的级(2学时) 一、分类 二、构造异构 、碳原子的级 第二节 命名 开链烷烃 晋通命名法 二、系统命名法 教学重重点:烷烃的结构和命名、构造异构。 点、难 难点:烷烃的结构。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模型 讲授,师生比1:66 阅读材料 (讨论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3版),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题)阅 2012.6。 读材料 二、作业:教材P741、2、8、14题(1号本) 5、6、7、12、13题(2号本) 课后记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2.学生课堂纪律:V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4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8 学时) 2012 年 3 月 2 日 教学 目的 掌握烷烃的结构和命名、构造异构。 教 学 内 容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8 学时) 第一节 分类、构造异构和碳原子的级 (2 学时) 一、分类 二、构造异构 三、碳原子的级 第二节 命名——开链烷烃 一、普通命名法 二、系统命名法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烷烃的结构和命名、构造异构。 难点:烷烃的结构。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模型 讲授,师生比 1:66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一、阅读材料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3 版),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6。 二、作业:教材 P74 1、2、8、14 题 (1 号本) 5、6、7、12、13 题 (2 号本) 课后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合适 √较合适 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