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二) 任课班级 化学2010-01班 任课教师 李文姐 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 二0一0-二0一一学年第二学期 2011.2.24
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二) 任课班级 化学 2010-01 班 任课教师 李文娟 化学化工 学院 应用化学 系 二 O 一 O ----二 O 一一 学年第二学期 2011.2.24
姓名 李文娟职称讲师总学时■ 40 使用教材 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 扎实地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命名、性质和相互联系。了解 并掌握重要的有机结构理论、基本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的 周次学时 教学内容 4 第十二章羧酸 2-3 7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 3-5 7 第十四章含氨有机化合物 时 5 4 第十五章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分 5-1 第十六章元素有机化合物 7-8 第十七章周环反应 8-9 4 第十八章杂环化合物 9-10 第十九章糖类化合物 10-11 第二十章蛋白质和核酸 11 第二十一章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第二十二章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自学) 教材:有机化学(第四版) 曾昭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有机化学 马祥志主编 中用医药科技出版社 2.基础有机化学 邢其毅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有机化学(第二版)洪盈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有机化学学习 指导 冯骏材等编著科学出版 .有机化学(第四版) 凭沛洲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6.有机化学(第三版)廖清江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7.有机化学(第四版)莫里森 作业要求: 1.每人准备两本作业本, 一本课堂练习本 2.要避免拖交和旷交作业的现象,拖欠作业扣2分/天
1 姓名 李文娟 职称 讲师 总学时 40 使用教材 曾昭琼主编 有机化学 <第四版>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 扎实地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命名、性质和相互联系。了解 并掌握重要的有机结构理论、基本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学 时 分 配 周次 学时 教 学 内 容 1 4 第十二章 羧酸 2-3 7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3-5 7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5 4 第十五章 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5-7 2 第十六章 元素有机化合物 7-8 3 第十七章 周环反应 8-9 4 第十八章 杂环化合物 9-10 4 第十九章 糖类化合物 10-11 3 第二十章 蛋白质和核酸 11 2 第二十一章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第二十二章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自学) 教材:有机化学(第四版) 曾昭琼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参考书: 1.有机化学 马祥志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基础有机化学 邢其毅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有机化学(第二版) 洪盈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4.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冯骏材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 5.有机化学(第四版) 倪沛洲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6.有机化学(第三版) 廖清江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7.有机化学(第四版) 莫里森 作业要求: 1.每人准备两本作业本,一本课堂练习本。 2.要避免拖交和旷交作业的现象,拖欠作业扣 2 分/天
第1周 课次1 2012年2月27日星期一 数学 「掌握羧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目的 第12章羧酸(计划4学时) 第一节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第三节 羧酸的化学性质 教 二、羧基中羟基被取代的反应 1.酰卤的生成 学 2.酸酐的生成 3脂化反应 内 酰胺的生成 二、 脱羧反 容 四、a-H的卤代反应 五、还原反应 教学重 重点:1.羧酸的结构 点、 难 2. 难点: 点及教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模型 学方法 作业、 第12章羧酸作业:教材P32 思考题 是木」 1,2,4题 (讨论 2号本:3,5-9题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N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2.学生课堂纪律: 课 ①良好N②一般 ③较差 后 记 3.教学内容深、广度: ①合适√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作业完成情况: ①良好②一般 ③较差 ④未交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 第 1 周 课次 1 2012 年 2 月 27 日 星期 一 教学 目的 掌握羧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 学 内 容 第 12 章 羧酸(计划 4 学时) 第一节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第三节 羧酸的化学性质 一、酸性 二、羧基中羟基被取代的反应 1. 酰卤的生成 2. 酸酐的生成 3. 酯化反应 4. 酰胺的生成 三、脱羧反应 四、α-H 的卤代反应 五、还原反应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1. 羧酸的结构 2. 羧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羧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模型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第 12 章 羧酸作业:教材 P32 1 号本: 1,2,4 题 2 号本: 3,5-9 题 课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 教学内容深、广度: 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 作业完成情况: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④未交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1周课次2 2012年3月1日星期四 教学1.草握羧酸的制备方法及重要羧酸的主要用途 目的 堂据一元珍酸 取代酸的特性反应 第12章羧酸(计划4学时) 第四节羧酸的来源和制备 第五节重要的一元羧酸 第六节 二元羧酸 第七节 取代羧酸 教 一、羟基酸 二、羰基酸 学 第八节酸碱理论(自学) 一、布伦斯特酸碱理论 内 二、路易斯酸碱理论 容 重点:1、羧酸的制备方法 教兰面 2、二元羧酸、取代酸的特性反应 点、难点 元羧酸、取代酸的特性反应 及教学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模型 方法 作业、思 第12章羧酸作业:教材P32 考题(计 1号本:1,2,4题 论题)阅2号本:3,5-9题 读材料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2.学生课堂纪律: 后 ①良好√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 ①合适V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作业完成情况: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④未交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3 第 1 周 课次 2 2012 年 3 月 1 日 星期 四 教学 目的 1. 掌握羧酸的制备方法及重要羧酸的主要用途 2. 掌握二元羧酸、取代酸的特性反应 教 学 内 容 第 12 章 羧酸(计划 4 学时) 第四节 羧酸的来源和制备 第五节 重要的一元羧酸 第六节 二元羧酸 第七节 取代羧酸 一、羟基酸 二、羰基酸 第八节 酸碱理论(自学) 一、布伦斯特酸碱理论 二、路易斯酸碱理论 教学重 点、难点 及教学 方法 重点:1、羧酸的制备方法 2、二元羧酸、取代酸的特性反应 难点:二元羧酸、取代酸的特性反应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模型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第 12 章 羧酸作业:教材 P32 1 号本: 1,2,4 题 2 号本: 3,5-9 题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 教学内容深、广度: 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 作业完成情况: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④未交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2周课次3 年3月5日星期 .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相互间的转化关系 2 熟悉酯缩合反应 第13章羧酸衍生物(计划7学时) 第一节羧酸衍生物 一、分类和命名 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第二节酰卤和酸酐 物 学 内 容 教学重 重点:羧酸衍生物的理化性质 点、难点 点 酸衍生物的理化性质 及教学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方法 作业、思 第13章羧酸衍生物作业:P76-77 考题(讨 1号本:2.4.6.8.10. 论题)阅 2号本:3,5,7,9,11,15 读材料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N 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2.学生课堂纪律: 课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记 3.教学内容深、广度: ①合适\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作业完成情况: ①良好√②一般 ③较差 ④未交 注: 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4 第 2 周 课次 3 年 3 月 5 日 星期一 教学 目的 1. 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相互间的转化关系 2. 熟悉酯缩合反应 教 学 内 容 第 13 章羧酸衍生物(计划 7 学时)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 一、分类和命名 二、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第二节 酰卤和酸酐 教学重 点、难点 及教学 方法 重点:羧酸衍生物的理化性质 难点:羧酸衍生物的理化性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第 13 章羧酸衍生物作业:P76-77 1 号本:2,4,6,8,10, 2 号本:3,5,7,9,11,15 课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 教学内容深、广度: 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 作业完成情况: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④未交 注 : 课 后 记 包 括 学 生 课 堂 纪 律 、 教 学 内 容 完 成 情 况 及 教 学 体 会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