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说:音乐,是可以用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且调和人心的东西。所以爱好音乐,这是 君子用来培养仁义的方法。古代的天子诸侯必须要听钟磬之声,所以钟磬从来没有离开过庭院,卿 大夫必须要听琴瑟之声,所以琴瑟从未离开过自己的眼前,这是用来培养仁义防止淫靡荒唐的方法 淫靡荒唐的事,往往出现在没有礼节的地方,所以圣明的君王要让人听到高雅、催人上进的音乐, 眼睛看到严正威仪的礼事,脚下的行动必须保持恭敬的容态,口中讲论的是仁义的道理。 (衡阳市八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二、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 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 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 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 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 夫刻肌肤,镑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 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 从! 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 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 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者 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 功也夫差用太宰齬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选自《淮南子·泰族训》,有删改) 注①饞(chan):刺 ②熙:光明、兴盛。③临:统管、治理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能刑窃盗者 刑:处罚 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衡阳市八中 2012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二、文言文阅读(23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4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 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 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 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 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 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 从! 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 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 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 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者 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 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选自《淮南子·泰族训》,有删改) 注①镵(chǎn):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统管、治理。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能刑窃盗者 刑:处罚 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C.经诽誉以导之 经:衡量 D.上唱而民和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A.背贪鄙而向仁义 B.剑阁峥嵘而崔嵬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 7.下列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齬而灭 /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B.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齬而灭 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C.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齬而灭 /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D.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齬而灭 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8.文中有哪些语句是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请举例说明。(4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4分) 译文: (2)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3分) 译文 (3)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3分) 5、D(“唱”同“倡”,倡导)
C.经诽誉以导之 经:衡量 D.上唱而民和 唱:唱歌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例句: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A.背贪鄙而向仁义 B.剑阁峥嵘而崔嵬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 7.下列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 ∕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B.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 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C.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 ∕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D.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 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8.文中有哪些语句是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请举例说明。(4 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4 分) 译文: (2)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3 分) 译文: (3)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3 分) 译文: 5、D(“唱”同“倡”,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