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12届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出人头地戴罪立功丰功伟迹风靡一时 B.甘败下风歌舞升平诡计多端含辛茹苦 C.河清海晏励精图治 心相印以逸待劳 坐收渔利流言蜚语貌合神离醍醐贯顶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2年4月13日,朝鲜官方宣布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失败,中国外交部 发言人刘为民表示,自朝鲜宣布发射卫星计划后,中方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一直表示关切和忧 B.手机贴膜使得心爱的手机美观耐用,所以很多人买了新手机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手机 贴膜,但是,虽然贴膜保护了手机,却会给“主人”带来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困扰 C.随着3D版《泰坦尼克号》上映刮起了一股怀旧风,让与电影相关的产品近期相当走 俏,购物网站中“海洋之心”项链、泰坦尼克船模以及限量版头等舱红酒杯等应有尽有。 D.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对外宣称,东京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此举目的 是通过购买钓鱼岛的程序化,留下历史痕迹。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0字。(4分) 谣言,作为一种舆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舆论,对它的战争,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法律途 径和行政手段,必须拿起舆论的武器。要分析和掌握谣言产生和传播的规律,正如解决癌症 问题,必须认识到癌细胞首先是一种细胞,并掌握这种特殊细胞生长与繁殖的规律,才能够 找到应对之策。对于谣言这种舆论的癌细胞,就要因时因地,运用不同的舆论武器,抢时间 争阵地,夺取舆论高峰,精确制导地克敌制胜,这样才能把谣言的危害性和破坏性降低到最 小程度 4.今年正值杜甫诞辰1300周年,近日,一组杜甫画像惨遭涂鸦的图片在微博中广为流 传。在“杜甫很忙”的系列画作中,诗圣杜甫时而成了泼留希金,时而成了奥特曼,时而 听起了iPod,时而又穿上了女仆装……令人捧腹。总之“忙”得不得了。近日,河南省诗 歌协会会长马新朝就网友恶搞杜甫画像发表声明,称杜甫精神是民族的精神之光,决不允许 诋毁杜甫形象。马新朝称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没有民族底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 (1)“泼留希金”是哪位作家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2分) 答 (2)你是否同意马新朝会长的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江苏省淮安市 2012 届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 ....的一组是(3 分) A.出人头地 戴罪立功 丰功伟迹 风靡一时 B.甘败下风 歌舞升平 诡计多端 含辛茹苦 C.河清海晏 励精图治 心心相印 以逸待劳 D.坐收渔利 流言蜚语 貌合神离 醍醐贯顶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3 分) A.2012 年 4 月 13 日,朝鲜官方宣布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失败,中国外交部 发言人刘为民表示,自朝鲜宣布发射卫星计划后,中方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一直表示关切和忧 虑。 B.手机贴膜使得心爱的手机美观耐用,所以很多人买了新手机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手机 贴膜,但是,虽然贴膜保护了手机,却会给“主人”带来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困扰。 C.随着 3D 版《泰坦尼克号》上映刮起了一股怀旧风,让与电影相关的产品近期相当走 俏,购物网站中“海洋之心”项链、泰坦尼克船模以及限量版头等舱红酒杯等应有尽有。 D.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对外宣称,东京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此举目的 是通过购买钓鱼岛的程序化,留下历史痕迹。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 10 字。(4 分) 谣言,作为一种舆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舆论,对它的战争,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法律途 径和行政手段,必须拿起舆论的武器。要分析和掌握谣言产生和传播的规律,正如解决癌症 问题,必须认识到癌细胞首先是一种细胞,并掌握这种特殊细胞生长与繁殖的规律,才能够 找到应对之策。对于谣言这种舆论的癌细胞,就要因时因地,运用不同的舆论武器,抢时间, 争阵地,夺取舆论高峰,精确制导地克敌制胜,这样才能把谣言的危害性和破坏性降低到最 小程度。 答: ▲ ▲ ▲ 4.今年正值杜甫诞辰 1300 周年,近日,一组杜甫画像惨遭涂鸦的图片在微博中广为流 传。在 “杜甫很忙”的系列画作中,诗圣杜甫时而成了泼留希金,时而成了奥特曼,时而 听起了 iPod,时而又穿上了女仆装……令人捧腹。总之“忙”得不得了。近日,河南省诗 歌协会会长马新朝就网友恶搞杜甫画像发表声明,称杜甫精神是民族的精神之光,决不允许 诋毁杜甫形象。马新朝称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没有民族底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 (1)“泼留希金”是哪位作家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2 分) 答: ▲ ▲ ▲ (2)你是否同意马新朝会长的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3 分) 答: ▲ ▲ ▲ 二、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干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韭夫 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 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 然而惠然见临,若有肺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 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日:“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 不关于心,日:“吾文土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 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盂子皇皇,不暇著书,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 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教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巳,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 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洁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苗可至而不难也。修 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有删减)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 B.及少定而视焉 少:稍微 C.然而惠然见临 见:看见 D.难工而可喜 工:精巧 6.全都表现了欧阳修关于“为文之道”深刻观点的一组是(3分) ①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②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③道胜者文 不难而自至也④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⑤道之充焉,虽行 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A.①⑤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 7.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C.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8.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分) (1)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3分) 译文: (2)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 译文 (3)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己,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4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 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 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 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 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 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 B.及少.定而视焉 少:稍微 C.然而惠然见.临 见:看见 D.难工.而可喜 工:精巧 6.全都表现了欧阳修关于“为文之道”深刻观点的一组是(3 分) ①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②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③道胜者文 不难而自至也 ④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⑤道之充焉,虽行 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A.①⑤⑥ B.②③⑤ C. ②④⑥ D.①④⑤ 7.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C.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8.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 分) (1)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3 分) 译文: ▲ ▲ ▲ (2)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 分) 译文: ▲ ▲ ▲ (3)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4 分) 译文: ▲ ▲ ▲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48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作者家住襄阳 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此诗大约是诗人返乡途中漫 游长江下游时所作。②《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渡口的典故 (1)这首诗写于哪个季节?请结合首联简要分析。(3分) 答 (2)“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却可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请简要说明 (4分) 答 (3)“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3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且举世而蓍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 ,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吾师道也, ?(韩愈《说》) (5)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6)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仕语以寄》 (8)我自横刀向天笑, (谭嗣同《狱中题壁》)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孟浩然①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②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48 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作者家住襄阳, 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此诗大约是诗人返乡途中漫 游长江下游时所作。 ②《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渡口的典故。 ⑴这首诗写于哪个季节?请结合首联简要分析。(3 分) 答: ▲ ▲ ▲ ⑵“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却可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请简要说明。 (4 分) 答: ▲ ▲ ▲ ⑶“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3 分) 答: ▲ ▲ ▲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1956年的债务 铁凝 父亲临终的时候,托付给万宝山一件事:1956年,就是你妈去医院生你,我找对门的 李玉泽借了五块钱。后来,也忘了为什么….什么就是没有把钱还给人家。今年是2009 年吧,五十三年了。六娃,无论如何,你要亲手替我把钱还上。 父亲见他点了头,吃力地抽出一个皱巴巴信封,这里装着该还的钱,咱就按1956年的 定期利息算吧,58块左右。万宝山从父亲手里接过信封,发现“福安市人民医院”字样 不觉感慨:到底是父亲,一辈子精打细算,都病成这样了,也不知在什么时间、用什么办法 弄到了医院不花钱的信封。已经躺上枕头的父亲突然又奋力抬起身子,冲他的六娃张开了两 条胳膊:我们爷儿俩抱了,你才算真的答应了我。 父亲36元工资要顾八张嘴,他嘱咐上街买菜的母亲说,你买茄子,是买一个大的呢还 是买两个小的?依我看你要买一个大的。为什么?两个小的会多出一个茄盖儿,占分量 关于父亲的借钱不还,万宝山仿佛从记事起就知道。当年他想先吃冰棍后给钱,旁边一 个大点的孩子立即揭短似的说,“他们家大人借钱不还『万宝山已经伸岀去的手,像被这喊 声烫着似的赶紧缩了回来。长大一点的万宝山鼓足勇气去问父亲,他说,那五块钱啊,人家 李玉泽都从来没催过我还钱,你们着什么急呢!还有就在准备好还钱的时候他调到北京去 了……亲振振有辞,但据万宝山所知,自从那“著名”的五块钱之后,父亲终生没再向别 人借过钱。 三十几年过去了,孩子先后离开了生养他们的这个城市,就仿佛共同被父亲的吝啬吓怕 了,他们心照不宣地拒绝再和父亲近距离地生活。只有万宝山留在离父母不远的地方,相隔 两条马路。退休以后父亲时间更多了,他曾经要求万宝山把正在读小学的女儿放在他们身边 照顾,被万宝山的爱人坚决拒绝。 父亲在舂天去世,但万宝山执行父亲的遗嘱一直拖到秋天。他成人之后在一所中等卫生 学校当水暖工,假若去还钱的成本超出了要还的钱数,那他决不贸然行事。秋天了,学校组 织老师和职工去北京参观,这才给了他当面向李玉泽还钱的机会 本打算进院的万宝山,站在A8的木栅栏之外背过身去,一阵莫名地瑟缩。虽然他早已知 道李玉泽父子的富裕生活,但眼前的场景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以他们今天这生活的气 派,难道当真会记得五十三年前被别人借过的五块钱么?万宝山继而对自己有些怨忿起来 这是干什么,也是五十几岁的人了,不远几百公里,又打电话又问地址,最后煞有介事地向 这幢别墅交出—个皱巴巴的轻薄的信封。这简直有点滑稽 一想到“滑稽”这个词,万宝山决意离开A8。他沿着来时的路,迅速朝着远远的那座 罗锅桥走。他步履轻快,不一小会儿就行至桥下。忽地,他的腿像被施了法术似的不能动弹 几个风筝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形象忽然在万宝山脑子里复活了:病床上的父亲张开胳膊对 他的那个乞望。他仰望着空中的黑鹰,该不是父亲的魂灵正俯视着他吧? 他脚步均匀地再一次朝着A8走,他发现,当他勇敢地把胳膊舒展开来的时候,久已潜 藏在身体内的什么东西嘎巴巴地奔涌了出来,他那颗发紧的心也略微感觉到了平安。 (选自《上海文学》2010年第5期,有删改) 11.父亲生前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1956 年的债务 铁凝 父亲临终的时候,托付给万宝山一件事:1956 年,就是你妈去医院生你,我找对门的 李玉泽借了五块钱。后来,也忘了为什么……为什么就是没有把钱还给人家。今年是 2009 年吧,五十三年了。六娃,无论如何,你要亲手替我把钱还上。 父亲见他点了头,吃力地抽出一个皱巴巴信封,这里装着该还的钱,咱就按 1956 年的 定期利息算吧,58 块左右。万宝山从父亲手里接过信封,发现“福安市人民医院”字样, 不觉感慨:到底是父亲,一辈子精打细算,都病成这样了,也不知在什么时间、用什么办法 弄到了医院不花钱的信封。已经躺上枕头的父亲突然又奋力抬起身子,冲他的六娃张开了两 条胳膊:我们爷儿俩抱了,你才算真的答应了我。 父亲 36 元工资要顾八张嘴,他嘱咐上街买菜的母亲说,你买茄子,是买一个大的呢还 是买两个小的?依我看你要买一个大的。为什么?两个小的会多出一个茄盖儿,占分量。 关于父亲的借钱不还,万宝山仿佛从记事起就知道。当年他想先吃冰棍后给钱,旁边一 个大点的孩子立即揭短似的说,“他们家大人借钱不还!”万宝山已经伸出去的手,像被这喊 声烫着似的赶紧缩了回来。长大一点的万宝山鼓足勇气去问父亲,他说,那五块钱啊,人家 李玉泽都从来没催过我还钱,你们着什么急呢!还有就在准备好还钱的时候他调到北京去 了……父亲振振有辞,但据万宝山所知,自从那“著名”的五块钱之后,父亲终生没再向别 人借过钱。 三十几年过去了,孩子先后离开了生养他们的这个城市,就仿佛共同被父亲的吝啬吓怕 了,他们心照不宣地拒绝再和父亲近距离地生活。只有万宝山留在离父母不远的地方,相隔 两条马路。退休以后父亲时间更多了,他曾经要求万宝山把正在读小学的女儿放在他们身边 照顾,被万宝山的爱人坚决拒绝。 父亲在春天去世,但万宝山执行父亲的遗嘱一直拖到秋天。他成人之后在一所中等卫生 学校当水暖工,假若去还钱的成本超出了要还的钱数,那他决不贸然行事。秋天了,学校组 织老师和职工去北京参观,这才给了他当面向李玉泽还钱的机会。 本打算进院的万宝山,站在 A8 的木栅栏之外背过身去,一阵莫名地瑟缩。虽然他早已知 道李玉泽父子的富裕生活,但眼前的场景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以他们今天这生活的气 派,难道当真会记得五十三年前被别人借过的五块钱么?万宝山继而对自己有些怨忿起来: 这是干什么,也是五十几岁的人了,不远几百公里,又打电话又问地址,最后煞有介事地向 这幢别墅交出一个皱巴巴的轻薄的信封。这简直有点滑稽。 一想到“滑稽”这个词,万宝山决意离开 A8。他沿着来时的路,迅速朝着远远的那座 罗锅桥走。他步履轻快,不一小会儿就行至桥下。忽地,他的腿像被施了法术似的不能动弹, 几个风筝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形象忽然在万宝山脑子里复活了:病床上的父亲张开胳膊对 他的那个乞望。他仰望着空中的黑鹰,该不是父亲的魂灵正俯视着他吧? 他脚步均匀地再一次朝着 A8 走,他发现,当他勇敢地把胳膊舒展开来的时候,久已潜 藏在身体内的什么东西嘎巴巴地奔涌了出来,他那颗发紧的心也略微感觉到了平安。 (选自《上海文学》2010 年第 5 期,有删改) 11. 父亲生前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 分) 答: ▲ ▲ ▲
12.小说最后一段写万宝山决定还债,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答 13.请统观全文对父亲的叙写,分析父亲形象。(6分) 答 14.本文写了一个还债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打而不痛”是诚信滑坡的重要原因 3月17日,教育部公布消息说,目前已经抓获今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泄题的主要犯罪嫌 疑人。教育部要求认真核査试卷,对作弊考生严肃处理,强化复试考核,确保录取公平公正。 对此,网上一些富有“"同情心”的人质疑:考试作一次弊,就开除学籍和上了失信“黑 名单”,终生都受到不良影响,对于这些多数尚未出校门的孩子,处罚是否“过于残忍”了? 尽管考研作弊的考生是少数,但如果他们得逞或败露后不受到严惩,对绝大多数认真学 习和诚实考试的孩子来说,既有失公平公正,也是更大的“残忍”。还会形成不良的导向, 如“"处罚”不够,作弊者的侥幸得手会刺激更多的人铤而走险。 诚信是一个人基本的品质,也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一个基本要素。诚信意识的树立 固然需要个人的道德修养,但法律框架下的威慑和处罚也是非常必要的,有时甚至比个人修 养更必须。有些老外在本国即使没车没人也不会闯红灯,以前都解释为其修养和习惯好,可 同样是这些老外,他们到中国来很快就学会了闯红灯,这里就有一个“敢与不敢”的“违法 成本”问题。还有,大家都知道的,有不少在诚信和质量上如雷贯耳的著名国际品牌在本国 是不敢弄虚作假的,可到我国却屡屡失信。没有对失信“打痛”的制度,仅靠个人或企业的 诚信自修”,是很悬的 我们必须这样狠。因为,实践不断证明,如果不用法律的铁腕和完善的制度把失信者都 打痛打怕了,如果制度不能保证形成“守信者得利、失信者受罚”的利益导向,真正使失信 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一时失信、长久受制”,凭什么让人们相信在如今“陌生人社会 的“短暂性关系”里坚守诚信而仍会得到公平对待而不吃亏?凭什么使对所有人诚实守信成 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自觉追求? 事实上,这些年,我们对诚信滑坡问题解决的不好,甚至有些地方或领域的失信越来越 严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说得狠,却下手软,漏洞多,处罚不到位 就拿教育部门来说,类似这次重拳痛打考试作弊的措施,其实也不是新招,前几年就有 可真正落实了吗?有威慑力吗?如真有,这次即使有人违法泄露了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大 概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孩子“坦荡荡”地做买家吧? 而泄题的考硏辅导公司竟敢公开拿此做营销卖点,这可是“重拳痛打”诚实守信的广大 考生了,同时,也是在讥讽所有还有些诚实和良心的人们。如此种种,再不痛打,如何了得? (选自2012年3月21日《扬子晚报》)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16.阅读全文,请简要分析,当前为什么对失信者的打击“我们必须这样狠”?(6分)
12.小说最后一段写万宝山决定还债,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 分) 答: ▲ ▲ ▲ 13. 请统观全文对父亲的叙写,分析父亲形象。(6 分) 答: ▲ ▲ ▲ 14. 本文写了一个还债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 分) 答: ▲ ▲ ▲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打而不痛”是诚信滑坡的重要原因 3 月 17 日,教育部公布消息说,目前已经抓获今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泄题的主要犯罪嫌 疑人。教育部要求认真核查试卷,对作弊考生严肃处理,强化复试考核,确保录取公平公正。 对此,网上一些富有“同情心”的人质疑:考试作一次弊,就开除学籍和上了失信“黑 名单”,终生都受到不良影响,对于这些多数尚未出校门的孩子,处罚是否“过于残忍”了? 尽管考研作弊的考生是少数,但如果他们得逞或败露后不受到严惩,对绝大多数认真学 习和诚实考试的孩子来说,既有失公平公正,也是更大的“残忍”。还会形成不良的导向, 如“处罚”不够,作弊者的侥幸得手会刺激更多的人铤而走险。 诚信是一个人基本的品质,也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一个基本要素。诚信意识的树立, 固然需要个人的道德修养,但法律框架下的威慑和处罚也是非常必要的,有时甚至比个人修 养更必须。有些老外在本国即使没车没人也不会闯红灯,以前都解释为其修养和习惯好,可 同样是这些老外,他们到中国来很快就学会了闯红灯,这里就有一个“敢与不敢”的“违法 成本”问题。还有,大家都知道的,有不少在诚信和质量上如雷贯耳的著名国际品牌在本国 是不敢弄虚作假的,可到我国却屡屡失信。没有对失信“打痛”的制度,仅靠个人或企业的 “诚信自修”,是很悬的。 我们必须这样狠。因为,实践不断证明,如果不用法律的铁腕和完善的制度把失信者都 打痛打怕了,如果制度不能保证形成“守信者得利、失信者受罚”的利益导向,真正使失信 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一时失信、长久受制”,凭什么让人们相信在如今“陌生人社会” 的“短暂性关系”里坚守诚信而仍会得到公平对待而不吃亏?凭什么使对所有人诚实守信成 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自觉追求? 事实上,这些年,我们对诚信滑坡问题解决的不好,甚至有些地方或领域的失信越来越 严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说得狠,却下手软,漏洞多,处罚不到位。 就拿教育部门来说,类似这次重拳痛打考试作弊的措施,其实也不是新招,前几年就有, 可真正落实了吗?有威慑力吗?如真有,这次即使有人违法泄露了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大 概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孩子“坦荡荡”地做买家吧? 而泄题的考研辅导公司竟敢公开拿此做营销卖点,这可是“重拳痛打”诚实守信的广大 考生了,同时,也是在讥讽所有还有些诚实和良心的人们。如此种种,再不痛打,如何了得? (选自 2012 年 3 月 21 日《扬子晚报》)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6 分) 答: ▲ ▲ ▲ 16.阅读全文,请简要分析,当前为什么对失信者的打击“我们必须这样狠”?(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