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扌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12届高三月考试卷(八) 语文 长沙市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稿 命题人:彭相国张四文陈奇志审题人:彭相国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6页。时量150分钟,满分 150分。 得分: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字形及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技术狂人乔布斯在工作中不乏()报怨,比如曾经苛刻于一个图标的颜色,但 他将这样的“不满”“变本加厉”地倾泄到创新之中。 B相比之下,国内年轻人对技术的厌倦,不排除有社会性浮燥的大气候,更深层次 则在于,职场( chang)尊严难以得到有效彰显。 C作为殡(bin)仪馆的司仪员,他深知关照死者家属的重要性,所以,在追悼会现 场,他总是特别小心地维护着家属们的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 D一般的新闻人物,他们深知某些媒体的品位,于是会迎合媒体的需求创造出一 些噱(xU)头来“被消费”,通过这样的合谋让自己名利双收。 2.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师傅告诉他,他的琴艺火候还未到,如果急于求成,只会让这绝美的琴声成为 空谷足音。 B从“看病需要钱”到“捐资助教”,张妙家人索款理由的变化让人大跌眼镜。好在 輿论没有把杷子对准张妙家人,围观者大抵都清楚续写药家鑫案的“导演”其 实还是张显。 C茫然地走在夜晚的街头,深秋的冷雨湿透了她单薄的衣裳,她浑身发抖,噤若寒 蝉,这时候她才开始想念家里的亲人,想起他们对自己的种种关怀。 D历史上曾经有无数发明,今天更是如此—每天都有很多发明被完成,很多专 利被注册,但是大多数都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并未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历 史中留下任何痕迹。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位“顺路参加活动”的媒体记者拍下了这一画面,在随后接受采访时他说,希 望自己在关注麦田、青苗补偿费的同时,也提醒人们关注在全国各地举办活动 时,权利被损害。 B对违规的新闻机构,要求媒体必须向社会公开道歉,对编造虚假新闻造成不良 后果的记者,不仅要吊销其新闻记者证,而且还要将其列入不良记录,5年内或 者终身不得从事新闻工作。 C.自网络誉及以来,人们的公民意识开始觉醒,公民行动的参与者也日渐增多,其 中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就是大学生在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 D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使我们的社会美好起来。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 GDP的增长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民众幸福指数的提高和精 神生活的充实。 炎德·英才大联考语文(一中版)-1
4.下面是一位文人撰写的四副对联,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荷得藕宝马迎来天上客;有杏说梅香车送出月中人。(这是婚庆联,用双关 的修辞方法,既含蓄风趣,又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H天道难违冬去也;亲情长守春归来。(这是亲人去世后第一个舂节的楹联,既表 达了对逝者的缅怀,也表达了对生者的劝慰。) C.东风放虎青山秀;明月探春碧野宽。(这是虎年的春联,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 春天的勃勃生机,表现出一种豪迈的情怀。) D好书夜读心胸阔,益友神交岁月长。(这是挂在书斋里的对联,用借代手法,感 慨阅读好书,神交益友,令人心胸为之开阔。)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果啖 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 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蜀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 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折复学。又数年,游京 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何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 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 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最直先府君度安知 甚至此高贵不足怪于员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只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 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 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 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 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卿:亲密、亲近 B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属对:诗文对偶,这里指“作对子” C.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摧折:挫折 D.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掉:摇,动,颤抖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昌言举进土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A.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B.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C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D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 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A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 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炎德·英才大联考语文(一中版)-2
B.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 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C.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 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D.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 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答题卡 题号1 2 4 5 答案 8.本文是一篇赠言,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激励昌言以大无畏的精神,有智有勇地去与 契丹做面对面的斗争,保持凛然正气,维护民族尊严。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个目的 来安排写作内容的?(3分) 答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3分) 译文: (2)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4分) 译文: (3)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这首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2)杨慎在词品中说:“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评论者认为这首词即炼句 精巧,平淡而入妙,请你从词中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任选一题默写) ① ,游人只合江南老。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 (韦庄《菩萨 蛮·其二》 ②越陌度阡, 。契阔谈谚,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2)古文默写。(必做题)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取之 无禁,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四、现代文(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于文字,都必借事、理、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成思 想。这道理在中国古代有刘彦和说的最透辟。《文心雕龙》的《熔裁》篇里有这几句 话:“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 于终,则辞以举要。”用现代话来说,行文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 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这就是思想分内的事最后要找出 炎德·英才大联考语文(一中版)-3
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 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 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换句话说,自然须通过作者的心 灵,在里面经过一番意匠经营,才变成艺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 这一番“人为”, 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 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 ,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 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 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能像一个雕刻家。雕刻家的任务在把一块顽石雕 成一个石像,这就是说,给那块顽石一个完整的形式,一条有灵有肉的生命。文学家 对于情感也是如此 这一番话是偏就作者自己的情感说。从情感须经过观照与思索面言,通常所谓 “主观的”就必须化为“客观的”,我必须跳开小我的圈套,站在客观的地位,来观照我 自己,检讨我自己,把我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姿态当作一幅画或是一幕戏来点染 烘托。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态度。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也就应该明白在文艺上通 常所说的“主观的”与“客观的”分别是相浅的,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连 写“主观的经验”也是如此。 但是一个文学家不应只在写自传,独角演不成戏,虽然写自传,他也要写到旁 人,也有表现旁人的内心生活和外部行为。许多大文学家向来不轻易暴露自己,而 专写自身以外的任务,莎士比亚便是著例。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心理变化在他们手中 都可以写得惟妙惟肖,淋滴尽致。他们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会设身处地去 想象,钻进所写人物的心窍,和他们同样想,同样感,过同样的内心生活。明白这个 道理,我们也就应该明自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所写的材料尽管是通常 所谓“客观的”,作者也必须在想象中把它化成亲身经验 总之,作者对于所要表现的情感,无论是自己的或旁人的,都必须能“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体验过也观照过;热烈地尝过滋味,也沉静地回味过,在沉静中经过回 味,情感便受思想熔铸,由此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也由此产生传达的语言(即所谓 辞”),艺术作用就全在这过程上面 12.下列根据文章所作的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陶渊明写《饮酒》诗的时候,是心里有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致,然后找到菊花、 南山、飞鸟等意象寄托这种情致,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B情是自然,是指情感是文学作品之本;但如果只有情感,而不借助意象和文辞 来表现,不经过熔铸雕琢,文学作品就不会具有艺术生命。 C鲁迅说,“痛定思痛,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这就是说,创作时作家都必须把 过去的“我”当作另一人去看,站在客观的地位,经过观照和思考 D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能非常细致地描写林黛玉的心理活动,是因为他不轻 易地暴露自己,专写自身以外的人物,而且善于展开丰富的想象, 13.文中画横线的地方应填上的语句是 A.满脑都是思想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 B没有思想,没有文辞,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 C满篇都是意象和文辞的作品不能保障是文学作品 D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 14.请结合你平时写作的实际谈谈你对“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理解。(5分) 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白马湖 朱自清 ①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 效风颗萧的春日 萸德·荚才大联考语文(一中版)-4
②白马湖在雨绍铁道的驿亭站,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在北方说起这个名 字,管保一百个人一百个人不知道。但那却是一个不坏的地方。这名字先就是一个不 坏的名字。据说从前(宋时?)有个姓周的骑自马入湖仙去,所以有这个名字。这个故 事也是一个不坏的故事。假使你乐意搜集,或也可墙成一本小书,交北新书局印去。 ③白马湖并非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 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沿铁路的水 再没有比这里清的,这是公论。遇到旱年的夏季,别欠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 清如放。白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个,便是我们住过的屋的门前那一个。那个 湖不算小,但湖口让两面的山包抄住了。外面只见微做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么 大的一片。湖的尽里头,有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叫做西徐岙,因为姓徐的多。 这村落与外面本是不相通的,村里人要出来得撑船。后来春晖中学在湖边造了房 子,这才造了两座玲琥的小木桥,筑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驿亭车站。那是窄窄的 条人行路,蜿蜓曲折的,路上虽常不见人,走起来却不见寂寞,尤其在微雨的春天, 一个初到的来客,他左顾右盼,是只有觉得热闹的。 ④春晖中学在湖的最胜处,我们住过的屋也相去不远,是半西式,湖光山色从 门里从墙头进来,到我们窗前、桌上。我们几家接连着;丐翁的家最讲究,屋里有名 人字画,有古瓷,有铜佛,院子里满种着花。屋子里的陈设又常常变换,给人新鲜的 受用,他有这样好的星子,又是好客如命,我们便不时地上他家里喝老酒。丐夫 人的烹调也极好,每回总是满满的盘碗拿出来,空空的收回去。白马湖最好的时候 是黄昏。湖上的山筅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水光微 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钢镜,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天上偶见几只 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 们说话很少;上了灯话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 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 ⑤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 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 珑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面长的火车的笛声是 别有风宋的。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某 花的颜色最早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夏夜也有好处, 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青霭。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 上,迷离徜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 萤火。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 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要着许多火绳似的。只有一层使我愤恨。那里水田多, 蚊子太多,而且几乎全闪闪烁烁是疟蚊子。我们一家都染了疟疾,至今三四年了,还 有未断根的。蚊子多足以减少露坐夜谈或划船夜游的兴致,这未免是美中不足了 ⑥离开白马湖是三年前的一个冬日。前一晚“别”上,有丐与云君,我不能 忘记丐翁,那是一个真挚豪爽的朋友。但我也不能忘记云君,我应该这样说,那是一 个可爱的—孩子。 七月十四日,北平。 15.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6分) (1)正确理解“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一句在文中的含 义。(3分) 答 (2)赏析“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水光微 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一句在文 中的表达效果。(3分) 答 16.作者在三年前的一个冬天离开白马湖,时隔三年,他还念念不忘。试简要说明其 原因。(4分) 答 炎德·英才大联考语文(一中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