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泰将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清扫道路,安排乐队设置酒 宴,在城郊三十里外迎接;妻子侧着眼睛来看,侧着耳朵来听:嫂子像蛇一样爬行匍匐在地 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苏秦说:“嫂子为什么先前傲慢后来谦卑呢?”他嫂子回答说:“因为 小叔子(季子,苏泰的字)现在地位尊贵、钱财富裕的缘故。”苏秦说:“唉!人如果贫穷连父 母都不把他当儿子,一旦富贵亲戚都感到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怎么能 忽视不顾啊!”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注】①燕乌集阙:宫阙名。②炫煐:张扬炫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请奏其效 奏:演奏 简练以为揣摩简:选择 C.于是乃摩燕乌集阙摩:接近 D.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倨:傲慢 5.A(进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 B.乃夜发书,陈箧数十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C.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 D.妻侧目而视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6.B(乃:均作连词,表承接,于是。A.者:前者作代词,的人:后者作助词,的原因。 C.为:前者作介词,被;后者作动词,演奏。D.而:均作连词,前者表修饰:后者表因果, 因而。)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A.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B.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C.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D.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7.D(苏泰日:“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
苏泰将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清扫道路,安排乐队设置酒 宴,在城郊三十里外迎接;妻子侧着眼睛来看,侧着耳朵来听;嫂子像蛇一样爬行匍匐在地, 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苏秦说:“嫂子为什么先前傲慢后来谦卑呢?”他嫂子回答说:“因为 小叔子(季子,苏泰的字)现在地位尊贵、钱财富裕的缘故。”苏秦说:“唉!人如果贫穷连父 母都不把他当儿子,一旦富贵亲戚都感到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怎么能 忽视不顾啊!”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注】①燕乌集阙:宫阙名。②炫熿:张扬炫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请奏其效 奏:演奏 B.简练以为揣摩 简:选择 C.于是乃摩燕乌集阙 摩:接近 D.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倨:傲慢 5.A(进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 B.乃夜发书,陈箧数十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C.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 D.妻侧目而视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6.B(乃:均作连词,表承接,于是。A.者:前者作代词,的人;后者作助词,的原因。 C.为:前者作介词,被;后者作动词,演奏。D.而:均作连词,前者表修饰;后者表因果, 因而。)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A.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B.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C.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D.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7.D(苏泰日:“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 哉!”)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揣摩天下形势,相中富强的秦国:企图说服秦惠王采用连横策略并吞诸侯,但秦 惠王以不愿“高飞”为由,拒绝了苏秦。 B.苏秦游说秦王落空,知耻发愤,回家精研太公兵法,他顺应山东诸国合纵抗秦的大势, 说服赵王而有了“约纵散横”的局面。 C.苏秦失意时愧对家人,见于颜色:得志时感慨世情,流于言辞。而大嫂“位尊而多金” 的表白,撕开了家庭间温情脉脉的面纱。 D.苏秦推行合纵连横的谋略,或“抑强秦”或“并诸侯”,外交政策相反而目的相同,最 终是要获取个人的尊位,而不顾忌手段。 8.A(秦惠王不愿“高飞”,错。原文是“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0分) (1)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3分) (2)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4分) 译文: (3)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3分) 译文: 9.(1)现在先生一本正经不以千里为远(前来)在朝堂上指教我,(我)愿在来日(再听教 诲)。(俨然、庭教、以异日,各1分) 2)哪有游说人主不能使(他)拿出金玉锦绣,(进而自己)取得卿相尊位的呢?(安有… 乎、说、出、尊,各1分) (3)崤山以东各国,像顺从风倒下一样(迅速)服从,使赵国很受尊重。(从风、服、大重, 各1分) (湖南四市九校2012届高三联考)二、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9分,简答题4分, 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秦揣摩天下形势,相中富强的秦国:企图说服秦惠王采用连横策略并吞诸侯,但秦 惠王以不愿“高飞”为由,拒绝了苏秦。 B.苏秦游说秦王落空,知耻发愤,回家精研太公兵法,他顺应山东诸国合纵抗秦的大势, 说服赵王而有了“约纵散横”的局面。 C.苏秦失意时愧对家人,见于颜色;得志时感慨世情,流于言辞。而大嫂“位尊而多金” 的表白,撕开了家庭间温情脉脉的面纱。 D.苏秦推行合纵连横的谋略,或“抑强秦”或“并诸侯”,外交政策相反而目的相同,最 终是要获取个人的尊位,而不顾忌手段。 8.A(秦惠王不愿“高飞”,错。原文是“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O 分) (1)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3 分) 译文: (2)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4 分) 译文: (3)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3 分) 译文: 9.(1)现在先生一本正经不以千里为远(前来)在朝堂上指教我,(我)愿在来日(再听教 诲)。(俨然、庭教、以异日,各 1 分) (2)哪有游说人主不能使(他)拿出金玉锦绣,(进而自己)取得卿相尊位的呢?(安有…… 乎、说、出、尊,各 1 分) (3)崤山以东各国,像顺从风倒下一样(迅速)服从,使赵国很受尊重。(从风、服、大重, 各 1 分) (湖南四市九校 2012 届高三联考)二、文言文阅读(23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简答题 4 分, 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
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夭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 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婿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 故身死国亡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 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 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 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 “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 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 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 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 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 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 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 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 言仁义之道 (《史记·乐书》有删改) 5.下列加点的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响:回声、回音 B.百姓不亲,天下畔之 畔:通“叛”,背叛 C.舜之道何弘也 弘:弘扬 D.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演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恶者天与之以殃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乃召师涓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 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 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 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 “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 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 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 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 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 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 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 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 言仁义之道。 (《史记·乐书》有删改) 5.下列加点的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 响:回声、 回音 B.百姓不亲,天下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舜之道何弘也 弘:弘扬 D.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 演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恶者天与之以殃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乃召师涓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B.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C.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D.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8.请结合原文简要概述:圣人君子该如何对待音乐?(4分) 9.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3分) (2)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3分) 译文 (3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4 分) 译文: 二、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9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5.C弘:宽宏 6.D表示凭借。可译为:“用来……的”(A介词,用/连词,导致B于是/竟然C 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如果) 8.(1)远离靡靡之音(不听亡国之音 (2)用音乐来教化万民(进行仁义礼仪教育)(每点2分) 9.(1)所有的音乐都是从人的心性上产生的,上天和人(的心性)有相通的地方,如同影子象(原 来的)形体一样。(“凡音由于人心”1分,“有以”1分,“景”通“影”1分,) (2)我记下(得到)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练习,请允许我多留一晚练习这首曲子。(“习” 1分,“宿”1分,大意1分) (3)(3)武王伐纣的时候,师延向东逃跑,自投濮水自杀而死。所以你这支曲子一定是在 濮水河上听到的,先听到这支曲子的,国家就要被削弱。(得分点:“东”1分,“走”1分
D.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B.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C.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D.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8.请结合原文简要概述:圣人君子该如何对待音乐?(4 分) 答: 9.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3 分) 译文: (2)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3 分) 译文: . (3 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4 分) 译文: 二、文言文阅读(23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简答题 4 分,翻译题 10 分) 5.C 弘:宽宏 6.D 表示凭借。可译为:“用来……的” (A 介词,用/连词,导致 B 于是/竟然 C 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如果) 7.B (3)(3)武王伐纣的时候,师延向东逃跑,自投濮水自杀而死。所以你这支曲子一定是在 濮水河上听到的,先听到这支曲子的,国家就要被削弱。(得分点:“东”1 分,“走”1 分
“于濮水之上”这个状语后置句1分,“先闻此声者国削”被动句1分) 文言文翻译 所有的音乐都是从人的心性上产生的,上天和人(的心性)有相通的地方,如同影子象(原 来的)形体一样,回响和原来的声音相应合一样。所以,行善的人,上天自然会给予福祥的 报偿,作恶的人,上天会给予灾祸的惩罚,这是自然的事 所以舜弹奏五弦之琴,唱《南风》之诗,而天下升平;纣王制作《朝歌》北方鄙野的歌曲, 结果是身死国亡。舜治理国家的方法为什么那样的宽宏?纣的治理国家的方法为什么却又那 样狭隘呢?大概就是因为《南风》之诗的主题是属于生长蕃育之音,舜非常爱好这种音乐, 爱好与天地自然的心意相同,能得天下万民的欢心拥戴,所以天下大治。至于《朝歌》, 大早就唱歌,时间上就很不合适,而且“北”有败北的意思,“鄙”是粗鄙的意思,但是纣 却非常喜爱这种音乐,与万国人民的心意不同,于是诸侯不愿附从,百姓不愿亲近,天下所 有的人都背叛反对他,所以结果必然是身死国亡 在卫灵公的时候,他要去晋国,到了濮水上游的住宿,半夜时听到弹琴的声音,询问身旁的 侍从,都回答说“没有听到”。于是就找来师涓说“我听到弹琴的声音,询问侍从,都说没 有听到。这种情形好像鬼神(在弹奏),替我仔细听并记下来。”师涓说“好的。”于是就端 正地做好,手抚在琴上,一面仔细听,一面写下来。第二天,回报卫灵公说:“我记下了 首曲子,但是(还)没有练习,请允许我多留一晚练习这首曲子。”卫灵公就答应了下来 再住一晚。第二天师涓说“我练熟了。”这才离开濮水去晋国,朝见晋平公。晋平公在惠施 台摆了一桌酒为卫灵公接风。酒喝到痛快的时候,卫灵公说:“我这趟来,听到一支新曲子, 请让我的乐工为你演奏它。”晋平公说“行”。就叫师涓坐在师旷的旁边,拿了一把琴演奏 起来。还没弹完,师旷就按住琴弦阻止他说:“这是亡国之音,不可演奏下去了。”晋平公 “怎么这么说话呢?有什么道理吗?”师旷说:“这是师延谱写的曲子,是为昏庸霸道 的纣王谱写的靡靡之音。武王伐纣的时候,师延朝东逃跑,自投濮水自杀而死。所以,你这 支曲子一定是在濮水河上听到的,先听到这支曲子的,国家就要被削弱。”晋平公说:“我 平生所好就是一个音乐,希望让我遂愿听完吧。” 演奏第一乐章,就有白云从西北方面升起来,演奏第二乐章时,大风就来到了,大雨随后也 到了,掀翻了门廊揭开了房子上的瓦片,身旁随从都四散逃开了。晋平公害怕了,趴在门廊 和堂屋之间。晋国大旱,土地荒芜三年
“于濮水之上”这个状语后置句 1 分,“先闻此声者国削”被动句 1 分) 文言文翻译 所有的音乐都是从人的心性上产生的,上天和人(的心性)有相通的地方,如同影子象(原 来的)形体一样,回响和原来的声音相应合一样。所以,行善的人,上天自然会给予福祥的 报偿,作恶的人,上天会给予灾祸的惩罚,这是自然的事。 所以舜弹奏五弦之琴,唱《南风》之诗,而天下升平;纣王制作《朝歌》北方鄙野的歌曲, 结果是身死国亡。舜治理国家的方法为什么那样的宽宏?纣的治理国家的方法为什么却又那 样狭隘呢?大概就是因为《南风》之诗的主题是属于生长蕃育之音,舜非常爱好这种音乐, 爱好与天地自然的心意相同,能得天下万民的欢心拥戴,所以天下大治。至于《朝歌》,一 大早就唱歌,时间上就很不合适,而且“北”有败北的意思,“鄙”是粗鄙的意思,但是纣 却非常喜爱这种音乐,与万国人民的心意不同,于是诸侯不愿附从,百姓不愿亲近,天下所 有的人都背叛反对他,所以结果必然是身死国亡。 在卫灵公的时候,他要去晋国,到了濮水上游的住宿,半夜时听到弹琴的声音,询问身旁的 侍从,都回答说“没有听到”。于是就找来师涓说“我听到弹琴的声音,询问侍从,都说没 有听到。这种情形好像鬼神(在弹奏),替我仔细听并记下来。”师涓说“好的。”于是就端 正地做好,手抚在琴上,一面仔细听,一面写下来。第二天,回报卫灵公说:“我记下了这 首曲子,但是(还)没有练习,请允许我多留一晚练习这首曲子。” 卫灵公就答应了下来, 再住一晚。第二天师涓说“我练熟了。”这才离开濮水去晋国,朝见晋平公。晋平公在惠施 台摆了一桌酒为卫灵公接风。酒喝到痛快的时候,卫灵公说:“我这趟来,听到一支新曲子, 请让我的乐工为你演奏它。”晋平公说“行”。就叫师涓坐在师旷的旁边,拿了一把琴演奏 起来。还没弹完,师旷就按住琴弦阻止他说:“这是亡国之音,不可演奏下去了。”晋平公 说:“怎么这么说话呢?有什么道理吗?”师旷说:“这是师延谱写的曲子,是为昏庸霸道 的纣王谱写的靡靡之音。武王伐纣的时候,师延朝东逃跑,自投濮水自杀而死。所以,你这 支曲子一定是在濮水河上听到的,先听到这支曲子的,国家就要被削弱。”晋平公说:“我 平生所好就是一个音乐,希望让我遂愿听完吧。” 演奏第一乐章,就有白云从西北方面升起来,演奏第二乐章时,大风就来到了,大雨随后也 到了,掀翻了门廊揭开了房子上的瓦片,身旁随从都四散逃开了。晋平公害怕了,趴在门廊 和堂屋之间。晋国大旱,土地荒芜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