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纵向分析接驳方案,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捐哥士鱼 问天水 铜元局 英华天示1梅英华天元 图7重庆轨道3号线铜元局站卫星图 (四)站点敷设形式 轨道站点敷设形式分为高架站点和地下站点,高架站点一般高度为15-20m,地下站点 埋深不一,在重庆主城区地下站点埋深一般较深,目前埋深从15-90m均有。轨道站点敷设 形式的不同,影响着总体换乘时间、进出站时间、换乘衔接方式等,如深埋式站点,进出站 时间会更长,在考虑轨道出入口与其他设施接驳时,应尽可能缩短步行距离,减少因步行时 间和距离过长造成的换乘客流损失。 (五)站点衔接设施的交通功能 枢纽型轨道站点周边设有高铁站、机场、客运站、公交换乘枢纽的大型建筑,而中心型 轨道站点通常有两条及以上轨道站点的换乘,或者是TOD开发模式与周边大型商业建筑联系 紧密凹。这两类轨道对接驳设施在换乘的便捷性、专用型等方面会有较高要求,如轨道与长 途汽车站之间步行走廊要考虑步行专用衔接通道等。 (六)站点客流量 轨道站点客流量与与站点外部接驳设施的规模存在一定关系,结合轨道换乘客流预测数 据,可得到轨道站点换乘小汽车、公交车、出租车、步行等各类方式的换乘客流量,对这类 流量进行一定的量化分级,可对规划的公交接驳站点规模、接驳步行通道宽度、小汽车/出 租车临停点规模进行测算和预留。具体测算公式如下: 1.公交车停靠站位测算 公交车站位的乘客通行能力可由下列式子估算: (c)1994-201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因地制宜,纵向分析接驳方案,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图 7 重庆轨道 3 号线—铜元局站卫星图 (四)站点敷设形式 轨道站点敷设形式分为高架站点和地下站点,高架站点一般高度为15-20m,地下站点 埋深不一,在重庆主城区地下站点埋深一般较深,目前埋深从15-90m均有。轨道站点敷设 形式的不同,影响着总体换乘时间、进出站时间、换乘衔接方式等,如深埋式站点,进出站 时间会更长,在考虑轨道出入口与其他设施接驳时,应尽可能缩短步行距离,减少因步行时 间和距离过长造成的换乘客流损失。 (五)站点衔接设施的交通功能 枢纽型轨道站点周边设有高铁站、机场、客运站、公交换乘枢纽的大型建筑,而中心型 轨道站点通常有两条及以上轨道站点的换乘,或者是TOD开发模式与周边大型商业建筑联系 紧密[2]。这两类轨道对接驳设施在换乘的便捷性、专用型等方面会有较高要求,如轨道与长 途汽车站之间步行走廊要考虑步行专用衔接通道等。 (六)站点客流量 轨道站点客流量与与站点外部接驳设施的规模存在一定关系,结合轨道换乘客流预测数 据,可得到轨道站点换乘小汽车、公交车、出租车、步行等各类方式的换乘客流量,对这类 流量进行一定的量化分级,可对规划的公交接驳站点规模、接驳步行通道宽度、小汽车/出 租车临停点规模进行测算和预留。具体测算公式如下: 1.公交车停靠站位测算 公交车站位的乘客通行能力可由下列式子估算:
3600RB Q 式中 Q一公交站点单位小时最大乘客流量(人/h); b一乘客平均上下车时间(s) B一上下乘客人数 t一公交车到站间隔时长(s) R一公交车延误折减系数; 则单位小时服务换乘客流量为J时,所需的公交站点站位数N6 。JJ(bB+1) O 3600RB 式中 J一单位小时轨道换乘公交的客流量(人/h)。 2.步行通道宽度测算 轨道站点接驳的步行通道宽度测算公式如下: O WP 中 一高峰小时轨道换乘步行方式的客流量(人/h); -单位步行宽度可通过的行人流量(人/m/h) WP一步行接驳通道宽度(m) 3出租车/小汽车临时停靠点规模测算 Or 式中 Q-高峰小时轨道换乘小汽车/出租车的客流量(人h) TM一单位停车泊位单位小时可转运的客流量(人//个) N一临时停车泊位数 、轨道站点接驳系统设施配置原则与方案 (一)接驳设施配置设施要素 参考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地的轨道一体化接驳的配备设施设置,可分为三类 (c)1994-201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3600 c RB Q bB t 式中: Q—公交站点单位小时最大乘客流量(人/h); b —乘客平均上下车时间(s); B —上下乘客人数; c t —公交车到站间隔时长(s); R —公交车延误折减系数; 则单位小时服务换乘客流量为 J 时,所需的公交站点站位数 Nb : ( ) 3600 c b J J bB t N Q RB 式中: J —单位小时轨道换乘公交的客流量(人/h)。 2.步行通道宽度测算 轨道站点接驳的步行通道宽度测算公式如下: Qpds WP v 式中: Qpds —高峰小时轨道换乘步行方式的客流量(人/h); v —单位步行宽度可通过的行人流量(人/m/h); WP —步行接驳通道宽度(m)。 3.出租车/小汽车临时停靠点规模测算 kr kr Q N TM 式中: Qkr —高峰小时轨道换乘小汽车/出租车的客流量(人/h); TM —单位停车泊位单位小时可转运的客流量(人/h/个); Nkr —临时停车泊位数; 三、轨道站点接驳系统设施配置原则与方案 (一)接驳设施配置设施要素 参考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地的轨道一体化接驳的配备设施设置,可分为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