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犁春雨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三)古诗文默写(5分) 10、默写填空 (1)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2)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而后人哀之:(杜牧《阿房宫赋》) (4),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乙选考卷 请考生在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必须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免费的午餐 刘心武
(2)“一犁春雨”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 (三)古诗文默写 (5 分) 10、默写填空: (1)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2)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而后人哀之;(杜牧《阿房宫赋》) (4)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乙 选考卷 请考生在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必须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免 费 的 午 餐 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 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 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 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 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 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 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 交往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 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 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 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 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 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 体窘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 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 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 厚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 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 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 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 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 我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 清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 20 世纪 20 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 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 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 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 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 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 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 交往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 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 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 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 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 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 体窘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 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 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 厚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 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 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 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 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 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 我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 清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