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一年上学期期末跟踪考试 上传者注册名—568jedu 语文(A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工卷两部分。 2试卷答案均答在答题卷上(答题卷在9-14页 第Ⅰ卷(共30分) 、(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佝偻(gou)佛龛(kan)静谧(mi) 蓊蓊郁郁(weng) B.慰藉(jie)炫耀(xun)跫音( qiong)亘古未变(gen) C.猝然(c)踟蹰(ch)红硕(shuo)意味隽永(judn) D.喟然(wei)哂笑(shen)沟壑(he) 义愤填膺(yi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污蔑娓娓动听熠熠发光 遗笑大方 B.蜿蜒 五彩缤纷 繁文缛节 眼花缭乱 C.谛造 藕断丝连生杀予夺妄自菲薄 D.匿迹 恪守不瑜 煞费苦心 向隅而泣 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一幅令人陶醉的美景图: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
1 泉州市 2005-2006 学年度高一年上学期期末跟踪考试 上传者 注册名——568jjedu 语 文(A 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2.试卷答案均答在答题卷上(答题卷在 9-14 页)。 第Ⅰ卷(共 30 分) 一、(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佝.偻(gōu) 佛龛.(kān) 静谧.(mì) 蓊.蓊郁郁(wěng) B. 慰藉.(jiè) 炫.耀(xuàn) 跫.音(qióng) 亘.古未变(gèn) C. 猝.然(cù) 踟.蹰(chí) 红硕.(shuò) 意味隽.永(juàn) D. 喟.然(wèi) 哂.笑(shěn) 沟壑.(hè) 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污蔑 娓娓动听 熠熠发光 遗笑大方 B.蜿蜒 五彩缤纷 繁文缛节 眼花缭乱 C.谛造 藕断丝连 生杀予夺 妄自菲薄 D.匿迹 恪守不瑜 煞费苦心 向隅而泣 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一幅令人陶醉的美景图: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
),月色(),像()的歌声,像()的梦幻。……可以说, 这清新、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正是作者追求的淡淡的恰到好处的心境。 A.缕缕朗朗渺茫迷茫 B.阵阵朗朗缥缈朦胧 C.缕缕溶溶渺茫朦胧 D.阵阵溶溶缥缈迷茫 4.下列对有关诗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岀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 云霞”,该诗句以华美的事物来描摹死水,揭示死水华美外表下丑恶的霉变,曲折地吐露 了诗人忧愤的情怀 B.“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该诗句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感受和 反抗,以此赞赏被压迫而逐渐觉悟的农民 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不能改为“照”,“泻” 有倾泻意,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月光的 幽静之美。 D.“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此句写花儿盛开之时就预示着它接近衰败,接近死 亡,所以说“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后出现的白话诗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不属于 现代诗歌。 B.普希金是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被誉为“俄国文学的始祖”,他写有歌颂自由 的诗歌《致大海》。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 优秀的散文著作。 D.《论语》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 作之 二、(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烛之武退秦师
2 ( ),月色( ),像( )的歌声,像( )的梦幻。……可以说, 这清新、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正是作者追求的淡淡的恰到好处的心境。 A.缕缕 朗朗 渺茫 迷茫 B.阵阵 朗朗 缥缈 朦胧 C.缕缕 溶溶 渺茫 朦胧 D.阵阵 溶溶 缥缈 迷茫 4.下列对有关诗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 云霞”,该诗句以华美的事物来描摹死水,揭示死水华美外表下丑恶的霉变,曲折地吐露 了诗人忧愤的情怀。 B.“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该诗句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感受和 反抗,以此赞赏被压迫而逐渐觉悟的农民。 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不能改为“照”,“泻” 有倾泻意,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月光的 幽静之美。 D.“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此句写花儿盛开之时就预示着它接近衰败,接近死 亡,所以说“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后出现的白话诗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不属于 现代诗歌。 B.普希金是 19 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被誉为“俄国文学的始祖”,他写有歌颂自由 的诗歌《致大海》。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 优秀的散文著作。 D.《论语》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 作之一。 二、(1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 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 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 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C.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7.下列句子加点的“之”,与例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夫晋,何厌之有 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与“晋军函陵”的“军”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 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 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 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C.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7.下列句子加点的“之”,与例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夫晋,何厌之.有 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与“晋军.函陵”的“军”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理由的一组是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⑤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③⑥ B.①④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虽然在本文中只有一句话,却也是一个形象十分鲜明的人物。他既是一个爱 国者,同时又是一个有知人之明的人 B.作为一国之君,郑伯在说服烛之武的时候能够引咎自责并晓之以利害,说明他仍不 失为一个明智的君主。 C.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捍卫国家主权的 使命感和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D.在子犯请求袭击秦国的时候,晋文公制止了他。这说明晋军的实力远不如秦军,贸 然攻击,只能自取灭亡 第Ⅱ卷(共120分) 三、(12分) 11.将第Ⅰ卷文言文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2分) 译文:
4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理由的一组是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⑤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虽然在本文中只有一句话,却也是一个形象十分鲜明的人物。他既是一个爱 国者,同时又是一个有知人之明的人。 B.作为一国之君,郑伯在说服烛之武的时候能够引咎自责并晓之以利害,说明他仍不 失为一个明智的君主。 C.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捍卫国家主权的 使命感和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D.在子犯请求袭击秦国的时候,晋文公制止了他。这说明晋军的实力远不如秦军,贸 然攻击,只能自取灭亡。 第Ⅱ卷(共 120 分) 三、(12 分) 11.将第Ⅰ卷文言文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①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2 分) 译文: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译文 12.默写。(7分) 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毛泽 东《沁园春·长沙》) ②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毛泽东《采 桑子·重阳》) ③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徐 志摩《再别康桥》) ④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 自清《荷塘月色》) ⑤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况《荀子》) 四、(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罗曼·罗兰悼辞(节选) 郭沫若 罗曼罗兰先生,在二十年前你的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初次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 你曾经向我们中国作家说过这样的话:“我不认识欧洲和亚洲,我只知道世界上有两种民 族——种是上升,一种是下降。上升的民族是忍耐、热烈、恒久而勇敢地趋向光明的 人们——趋向一切的光明:学问、美、人类爱、公众进步;而另一方面的下降的民族是 压迫的势力,是黑暗、愚昧、懒惰、迷信和野蛮。”你说,只有上升的民族是你的朋友, 你的同志,你的弟兄。你说,你的祖国是自由的人类。这些话对于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 是给予了多么正确的指示,多么有力的鼓励呀!
5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 分) 译文: 12.默写。(7 分) 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毛泽 东《沁园春·长沙》) ②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毛泽东《采 桑子·重阳》) ③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徐 志摩《再别康桥》) ④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 自清《荷塘月色》) ⑤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荀况《荀子》) 四、(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15 题。 罗曼·罗兰悼辞(节选) 郭沫若 罗曼·罗兰先生,在二十年前你的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初次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 你曾经向我们中国作家说过这样的话:“我不认识欧洲和亚洲,我只知道世界上有两种民 族——一种是上升,一种是下降。上升的民族是忍耐、热烈、恒久而勇敢地趋向光明的 人们——趋向一切的光明:学问、美、人类爱、公众进步;而另一方面的下降的民族是 压迫的势力,是黑暗、愚昧、懒惰、迷信和野蛮。”你说,只有上升的民族是你的朋友, 你的同志,你的弟兄。你说,你的祖国是自由的人类。这些话对于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 是给予了多么正确的指示,多么有力的鼓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