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一要点复习燃烧越热高,体系越不稳定。常用燃烧热判定烷烃、环烷烃的稳定性。2、需要能量少,放出能量多,反应容易进行-根据反应热可解释反应的难易,放热(-)易发生。一3、根据不同C一H键的离解能,可以说明自由基的稳定性:3°R·>2°R·>1°R·>CH·4、小环烃的加成规则一一断裂连接取代基最多和最少的键,H加在含H多的C上
第十讲——要点复习 1、燃烧越热高,体系越不稳定。 ——常用燃烧热判定烷烃、环烷烃的稳定性。 2、需要能量少,放出能量多,反应容易进行。 ——根据反应热可解释反应的难易,放热(-)易发生。 3、根据不同C-H键的离解能,可以说明—— 自由基的稳定性: 3 0R•>2 0R•>1 0R•>CH3 • 4、小环烃的加成规则——断裂连接取代基最多和最 少的键,H加在含H多的C上
第五章不饱和脂肪烃炔烃烯烃共轭二烯烃官能团℃=C—C=C-℃=C-C=C第一节烯烃的化学性质官能团分析反应反应原因类型位置R-C-CC加成、电子云密度元键氧化H高、易极化①元键电负性取代α-H②a-Hsp2>sp
C=C 第五章 不饱和脂肪烃 烯烃 共轭二烯烃 炔烃 官能团 C=C C=C-C=C —C≡C— H 第一节 烯烃的化学性质 官能团分析 R C 取代 电负性 sp2>sp3 -H 加成、 氧化 电子云密度 高、易极化 键 反应 类型 原因 反应 位置 ①键 ②-H + -
顺式加成一、催化加氢催化剂℃=+H2-C-C-Pt或Ni1、反应机理:①H,吸附到催化剂表面②烯烃吸附到催化剂表面H:-H③生成中间配合物开术℃丰C④加H后离开催化剂表面①反式比顺式名称氢化热2、氢化热稳定。乙烯137-1mol连接日基越山丙烯126烯烃加氢放邻越意定H120顺-2-丁烯出的能量。H反-2-丁烯115CH3氢化热越小,CHCH2,3-二甲H.C-C=C-CH3体系越稳定。112基-2-丁烯
一、催化加氢 C=C +H2 催化剂 -C-C- H H 1、反应机理: H—H C=C ①H2吸附到催化剂表面 ②烯烃吸附到催化剂表面 ③生成中间配合物 ④加H后离开催化剂表面 Pt或Ni 2、氢化热 顺式加成 氢化热越小, 体系越稳定。 ①反式比顺式 ——1mol 稳定。 烯烃加氢放 出的能量。 H3C–C=C–CH3 CH3CH3 ②连接甲基越 多,越稳定。 ? C=C H3C CH3 H H C=C H3C CH3 H H 乙烯 丙烯 顺-2-丁烯 反-2-丁烯 2,3-二甲 基-2-丁烯 名 称 氢化热 112 137 126 115 120
3电子效应(P65-3.3)一某个基团的存在,使某种结构中的电子云发生了偏移,(1)起主导作用的是一一基团(研究的主体)②供电子作用的结果(只有两种一①吸电子;(2)(3)作用的方式一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4)诱导效应存在于所有体系当中:共轭效应存在于离域体系当中。ACH2 -CH3ACH-CH21吸电子供电子CH=CHAA-CH=CH吸电子供电子2
*电子效应(P65-3.3)——某个基团的存在,使某种结 构中的电子云发生了偏移。 (1)起主导作用的是——基团 (2)作用的结果(只有两种)——①吸电子; ②供电子 (3)作用的方式——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CH2=CH2 (研究的主体) A—CH=CH2 ① 吸电子 ② 供电子 ① A 吸 电 子 ② 供 电 子 √ A A—CH A—CHCH32-CH3 A—CH2-CH3 (4)诱导效应存在于所有体系当中;共轭效应存在于 离域体系当中
1、诱导效应一一由于极性共价键而造成的电子偏移假设,电负性大小排序:A>C>B8+8+88+888福诱导效应沿C链传递影响迅速减弱,3-4个C-000O-00O后可不计。B具有吸电诱导效应的基团(-I)-NO,>-CN>-COOH>-F>-CI>-Br>-I>-COOR>-OR>-COR>-OH>-C=CH>-CH=CH,>--H以-H为标准具有供电诱导效应的基团(+I))上C(CH3)3>-CH(CH3)2>-CH,CH3>-CH,>
具有吸电诱导效应的基团(-I) -NO2>-CN>-COOH>-F>-Cl>-Br>-I>-COOR> -OR>-COR>-OH>-C≡CH>-CH=CH2>-H 具有供电诱导效应的基团(+I) -C(CH3 )3>-CH(CH3 )2>-CH2CH3>-CH3>-H -H 以-H为标准 - + + + A——C——C——C B——C——C——C 1、诱导效应——由于极性共价键而造成的电子偏移 假设,电负性大小排序: A>C>B + - - - 诱导效应沿C链传递, 影响迅速减弱,3-4个C 后可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