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平等”的气息了呢?在第39条中,国王还承诺,“未经法 律或陪审团的合法判决,任何自由人都不能被拘捕、囚禁、 没收、驱逐、流放,或受任何其他形式的伤害。”你是不是已 经从中看出了司法程序的概念?要知道,那还是215年,中 世纪啊。它象征着人性在觉醒,不能说你是国王,我就任你 辛割了。当然,有了条约,国王还是要知法犯法的。可是, 这些概念、思想的诞生,这些制度条文的形成,实在是人类 举足轻重的进步。 我常常想,这也是文字的力量。在漫长的历史中,英国 王室和贵族,恐怕不是第一次试着相互制约、讨价还价了。 可是,文字使得思路变得清晰,也使得契约文化能够开始和 巩固下来。嘴巴说了可以要赖,写下来的要赖账就要困难一 些。文字,也给后面的进步留下了清晰的依据。 此后,君王当然想赖账,早期契约都是实力较量的结果。 渐渐实力达到平衡,契约稳固了,双方也尝到了“双赢”的 甜头,契约文化也就逐步形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有毁约的, 也有毁约后的武力讨伐。可是最后,《大宪章》经过一次次地 修订,竞然奇迹般地稳固下来了。 那么,这些国王和贵族,他们争权夺利的故事和我们正 在讲的“民主”有什么关系呢?你看,我的简单“民主”定 义现在开始起作用了。 这个过程,就是在削弱“绝对我说了算”·的专制君权。 这就是一个民主过程的开端一一个绝对权力终于有了制约 它的对立面。反对派的存在,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个象征, 象征着绝对专权的动摇。而王权和反对者对权利和义务达成 保守的革命 7
如彗星划过夜空 协议,对他们之间的服从和反对关系建立互相承诺,这是制 度史上影响深远的成就。从英国《大宪章》与法律相关的那 些条款,你还会发现,《大宪章》的获益者,远远超出了贵族 的范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人类文明可能在一部 分人中间先创造出来,而它被称为是“文明”的原因之一, 就是它有能力超越自身利益的局限,有了抽象的人道、人权 的思维,而且,还在设计“制度”,保障这样的权益。 这个发生在英国的民主开端,当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洲建 立殖民地的时候,已经持续渐进改革了400年。它的母国的 政治制度,已经有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雏形。而 这套政治制度,也是随着私有经济和自由贸易的发展而缓慢 生长的。 这一套制度,被领主们、开发商们,大形不变地照搬到 了北美殖民地。因为对他们来说,照搬管理制度,是最省事 的方式。北美,也就在一片蛮荒之中,拥有了最先进的欧洲 文明。一个典型的故事就是“公司建制”的弗吉尼亚。这是 由最早抵达北美的一批商人,在1607年5月13日在弗吉尼亚 上岸后,建立的英国人在北美的第一个居民点和第一块殖民 地。这些人几乎是照搬了故乡的法律制度,建立了北美殖民 地最正规的政府。 以后,政府迁移到一个叫威廉斯堡的小镇。在美国独立 之前,就是在这个小镇上,从英国移植的管理制度,通过议 会形式,训练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其中包括第一任美国 总统乔治·华盛顿、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佛逊、第四任总 统詹姆斯·麦迪逊。整整一代美国早期政治家,几乎多半是 8
从这里走出来的。 再说我们佐治亚州的邻居南、北卡罗来纳州,殖民地初 建时期,这两块土地合在一起,就叫卡罗来纳。它是英王查 理二世封出的第二块领主殖民地,封给了帮助他复辟的八个 大臣。卡罗来纳一直被看做是南方蛮荒之地,可是,你别看 它不起眼,它在殖民时期的那部《卡罗来纳基本宪法》,还是 写出《政府论》的著名英国政治学家约翰·洛克的杰作呢。 因此,这新大陆的13块殖民地,它们都大同小异地移植 了英国体制。这种体制,正行走在“英王的权力越来越小、 议会的权力越来越大,司法越来越独立”的一个民主进程的 半道儿上。而它之所以能够轻松移植成功,就是因为北美当 时上上下下,主体是来自英国。他们只是搬了个家而已。 它们都有一个总督,虽然并非个个都是英王亲自委派, 可是,总督不论怎样产生,都象征着英王在统治殖民地。但 是,就像在英国,英王已经不是惟一的专权者,北美殖民地 的总督也一样。殖民地都有相对独立于总督的立法机构和司 法系统。相对英国国内,这里更是天高皇帝远,他们没有英 国沉重的传统纠葛和负担,百姓更分散,上上下下的自治程 度都更高。 自然发展起来的私有经济、自由贸易,在生长着私人的 利益。我们刚才说过,北美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像英国 那样世代承袭、在领地内像个小皇帝一样的贵族。而商人阶 层在壮大,在天然地代表自己,生出要保护自己权益、和英 王讨价还价的念头来。所以,美国独立,虽然直到今天,在 这里还是被称为“革命”,可是,殖民地的所谓“革命诉求” 保守的革命 9
如彗毕划过夜空 在制度上真是再保守不过了。殖民地当时爆发的最大不满是 英王征税过度,他们表示反抗的口号是“没有代表不纳税”。 英国国会有上院和下院,上院是贵族的代表,下院是社 会贤达们的代表。英国人通过议会,有了表达自己声音、争 取利益的渠道。要交多少税,也可以在国会先据理力争,理 论一番。然后,再按照议会通过的税法税率交税,倒也罢了。 可现在,北美殖民地在英国议会里根本没有代表,那些对殖 民地利害完全不关痛痒的英国议员,却随心所欲地给他们制 定税法,说交多少就是多少,没有还价余地,还越交越多, 这太没有道理!所以,不干了。 不干,不是要推翻英王,也不是要推翻英国的议会和政 治制度,他们只是从逻辑推理,既然他们和英国的民众一样, 是英王的臣民,他们就应该和母国臣民享有同样的权利,议 会应该有他们的代表。要求这样的权利,是为了什么呢?只 是为了维护个人利益。 他们是在维护他们在辛勤劳动和经商之后,个人所得不 被无缘无故剥夺的权利,也就是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所以, 后来托马斯·杰佛逊在起草《独立宜言》的时候,一打头就 是“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实在是有的放矢、针对殖民地人民切肤之痛发出来的宜言。 英王不让步,就引发了独立战争。打出来的结果就是建 立了美国。想当初,是独立、从英王手中夺得自由的共同目 标,把这13块原来的殖民地联合在一起的。历经八年的艰苦 战争,取得了胜利,可是,以后他们何去何从? 首先,在最简化定义的“专制”和“民主”之间,他们 10
必须有一个抉择。你也许会说,殖民时期,他们已经有了半 生不熟的、有着一定民主成分的改革版英国制度,顺应下去 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可是,我们假如回过头,看看许多国 家在战争导致的变化当口做出的选择,就会明白,延顺以往 的制度,并不是必然的。战争就像是一颗炸弹,以巨大的、 具有破坏性的震撼力,把历史炸停在那里。而枪炮已经显示 了它夺取政权的威力。它可以顺势扭转历史,满足一个个人、 或者一些人改造国家的政治抱负。你可以把这样的抱负表述 为一个善意的动因一现在,“他”,要为“他的”百姓,谋 福利了。权力就这样在武力之下得以集中到一个人或一小群 人手里。这样的结局,对新生的美国仍然是一个可能。 一场战争下来,站在这块土地上,最有力量的就是军队, 最有力量的个人,就是指挥掌握这支军队的司令,在美国, 就是乔治·华盛顿将军。因此,甚至可以这样说,美国的第 一个抉择,就是华盛顿将军的抉择。 经历了八年艰苦战争,1783年年初,虽然外交上还在谈 判,《巴黎和约》尚未签署,可是,美国已经独立在望。在这 个时候,军中就已经有人在酝酿一个扭转历史的时刻了。这 就是美国历史上很有名的纽堡政变。 军官们手中有枪,英国人都打走了,要打掉个大陆议会 易如反掌。他们想除去他们不满意的文官政府,代之以军政 府,同时也有人在考虑君主政体。可是,八年仗打下来,作 为军人,他们服从自己的统帅华盛顿。于是,一名军官,刘 易斯·尼古拉上校,给华盛顿写信谈了他们的设想,也谈到 对政变之后政体的考虑。他说,现在有人把君主政体与暴政 保守的革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