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 纲(语文)》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为依据,参照教育部颁布的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 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我省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进行。 I关于考试要求的说明 、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由低到 高形成台阶,其中最高一级为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它们是并列的。表述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误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 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赏、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 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浯言表达技能。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在语言的实际应用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字音考查的重点:常见的多音字的读音,常见的形似字的读音,常见的易读错的字音,形似字 的声旁与读音不一致的读音 字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而不要求拼写。 (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美丽的文字之一,记载着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书写的价值和意义是电脑所无法取代的。 “现代汉字的字形”,指目前所通行的汉字规范形式。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是汉语运用的基本 功。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重在考查书写规范。 2表达应用D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报刊、一般书籍、教材等出版物中,标点符号的使用 也存在错误。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委先后颁布了作为国家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因此标点 符号的使用也是有“法”可依的 高考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的考查,一股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词语(包括熟语)的使用离不开语境,需要结合上下文反复比较,才能作出最佳选择。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不仅有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 更好的问题
2008 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17—1 2008 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2008 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大 纲(语文)》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为依据,参照教育部颁布的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 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我省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进行。 Ⅰ.关于考试要求的说明 一、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由低到 高形成台阶,其中最高一级为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它们是并列的。表述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基本的能力层级。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误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 表达应用指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 能力层级。 E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赏、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 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 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浯言表达技能。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在语言的实际应用。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字音考查的重点:常见的多音字的读音,常见的形似字的读音,常见的易读错的字音,形似字 的声旁与读音不一致的读音。 字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而不要求拼写。 (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美丽的文字之一,记载着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书写的价值和意义是电脑所无法取代的。 “现代汉字的字形”,指目前所通行的汉字规范形式。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是汉语运用的基本 功。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重在考查书写规范。 2 表达应用 D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报刊、一般书籍、教材等出版物中,标点符号的使用 也存在错误。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委先后颁布了作为国家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因此标点 符号的使用也是有“法”可依的。 高考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的考查,一股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词语(包括熟语)的使用离不开语境,需要结合上下文反复比较,才能作出最佳选择。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不仅有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 更好的问题
7-2 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赞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①语序不当 ②搭配不当 ②成分残缺或赘余 句子成分有时可以省略,但省略是有条件的。必要的成分不能残缺,否则句子的结构就不完整。 成分残缺包括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 ④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常表现为句式杂糅。 ⑤表意不明 ⑥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主要有:自相矛盾、主客体颠倒、否定失当、概念的范围不明确等。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充、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 扩展语句,就是将几个词语或者短句,古理地扩充为一个比较长的语句或者语段。这里要求考 生根据试题的限制或暗示,展开联想,添枝加叶。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选用句式,指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 仿用句式,即模仿例句(或前后句子)的句式、修辞特点造句 变换句式,就是在不改变句子的原意的前提下,根据下同的语境,选用不同的句式,取得最佳 的表达效果。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规定考査的有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都是考生常见的、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 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做到“正确使用”:①掌握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和作用,这是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基础。② 能够正确把握语境和试题的要求,这是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必要条件 在仿写句子、扩展句子中,包含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排比等)的运用:在对联的写作中, 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知识;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要求理解、鉴赏文本里运用修辞方法的词句 高考复习不能停留于修辞方法的辨认,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 其优劣:必须重在提高对具体语境中修辞含义和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 (7)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语言准确,指能够选用恰当的语句,准确无误地反映实际情况 语言鲜明,指语句能够分明而确定地表情达意,不含糊 语言生动,指语句有生气,有活力,能感动人。 语言简明,是指要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的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 简”反映了用语量的要求,就是话语要尽量少,不能啰嗦重复,不说多余的话:“明”含有 用语效果的要求,就是意思表达要清晰,让对方明白无误地理解。 语言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 接得上,扣得紧,文气顺畅,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 语言得体,指根据语境、语体恰当地使用语言。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 言交际的情景)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A
17—2 2008 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赞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①语序不当 ②搭配不当 ②成分残缺或赘余 句子成分有时可以省略,但省略是有条件的。必要的成分不能残缺,否则句子的结构就不完整。 成分残缺包括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 ④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常表现为句式杂糅。 ⑤表意不明 ⑥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主要有:自相矛盾、主客体颠倒、否定失当、概念的范围不明确等。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充、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 扩展语句,就是将几个词语或者短句,古理地扩充为一个比较长的语句或者语段。这里要求考 生根据试题的限制或暗示,展开联想,添枝加叶。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选用句式,指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 仿用句式,即模仿例句(或前后句子)的句式、修辞特点造句。 变换句式,就是在不改变句子的原意的前提下,根据下同的语境,选用不同的句式,取得最佳 的表达效果。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规定考查的有 8 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都是考生常见的、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 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要做到“正确使用”:①掌握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和作用,这是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基础。② 能够正确把握语境和试题的要求,这是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必要条件。 在仿写句子、扩展句子中,包含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排比等)的运用;在对联的写作中, 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知识;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要求理解、鉴赏文本里运用修辞方法的词句。 高考复习不能停留于修辞方法的辨认,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 其优劣;必须重在提高对具体语境中修辞含义和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 (7)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语言准确,指能够选用恰当的语句,准确无误地反映实际情况。 语言鲜明,指语句能够分明而确定地表情达意,不含糊。 语言生动,指语句有生气,有活力,能感动人。 语言简明,是指要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的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 “简”反映了用语量的要求,就是话语要尽量少,不能啰嗦重复,不说多余的话;“明”含有 用语效果的要求,就是意思表达要清晰,让对方明白无误地理解。 语言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 接得上,扣得紧,文气顺畅,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 语言得体,指根据语境、语体恰当地使用语言。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 言交际的情景)。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 A
2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173 (1)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以上知识的考查常常是综合在一起进行的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名句名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语言艺术的精华。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是中学语文教学大 纲的要求。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 能力 课外阅读文学作品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 并于“附录 三”提出“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具体列举了一些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的书目 文学名著是经典,蕴含着人类文化的精华。高中生必须阅读一定量的文学名著,接受文学熏陶, 汲取人类文化的滋养,打下人生精神的底子。 读书,是读书人永恒的话题,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文学名著阅读必须通读原著,不能以读“架 子书”(导读、梗概等)来代替原著的阅读,更下能用识记“作家作品”来敷衍名著阅读。考査学 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情况,旨在促进中学生坚持开展有益的课外阅读,确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是指思想内容不太深奥,表达方式也比较合乎常规、下太怪僻:语言文字比较合乎规 范,是古代典范语言:其中的名物、典故比较常见,属阅读难度不大的文言文。“浅易”只是一个 相对的概念,应当理解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大体能够掌握的程度 《考试大纲》在“能够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一总要求之后列出了“理解B”“分析综合 C”、“鉴赏评价E”三项,三项之下又总共提出了九条具体要求。“理解”中第一条为“理解常见 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二条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第三条为“理解与现代 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第四条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些都是古代诗文阅读中语言方 面的要求,着重考査对古代诗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均为B。“分析综合”中第一条要求为“筛 选文中的信息”;第二条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第三条为“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态度”,考査阅读古代诗文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三条的能力层级均为C级。“鉴赏评价”中第 条为“鉴赏”;第二条为“评价”,是古代诗文阅读中较高的能力要求,能力层级为E级。从这 些具体要求可以看出,高考古代诗文阅读的例题比较注重考查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 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首要条件:而对于内容的分析综 合以及对内容的鉴赏评则又是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重点与难点。 具体要求逐条解说如下: 1理解B 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文语言知识及能力的掌握,又分为下列四条。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的。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 见实词又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 因而确定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古代诗文中文言虚词的数量多,常见的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固、于、与、则、者、之 在文法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这里“在文中的用法”强调“在文中” 这一范围,土要是考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
2008 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17—3 (1)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以上知识的考查常常是综合在一起进行的。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名句名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语言艺术的精华。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是中学语文教学大 纲的要求。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 能力。 课外阅读文学作品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 部以上)”,并于“附录 三”提出“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具体列举了一些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的书目。 文学名著是经典,蕴含着人类文化的精华。高中生必须阅读一定量的文学名著,接受文学熏陶, 汲取人类文化的滋养,打下人生精神的底子。 读书,是读书人永恒的话题,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文学名著阅读必须通读原著,不能以读“架 子书”(导读、梗概等)来代替原著的阅读,更下能用识记“作家作品”来敷衍名著阅读。考查学 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情况,旨在促进中学生坚持开展有益的课外阅读,确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是指思想内容不太深奥,表达方式也比较合乎常规、下太怪僻;语言文字比较合乎规 范,是古代典范语言;其中的名物、典故比较常见,属阅读难度不大的文言文。“浅易”只是一个 相对的概念,应当理解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大体能够掌握的程度。 《考试大纲》在“能够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一总要求之后列出了“理解 B”“分析综合 C”、“鉴赏评价 E”三项,三项之下又总共提出了九条具体要求。“理解”中第一条为“理解常见 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二条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第三条为“理解与现代 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第四条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些都是古代诗文阅读中语言方 面的要求,着重考查对古代诗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均为 B。“分析综合”中第一条要求为“筛 选文中的信息”;第二条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第三条为“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态度”,考查阅读古代诗文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三条的能力层级均为 C 级。“鉴赏评价”中第 一条为“鉴赏”;第二条为“评价”,是古代诗文阅读中较高的能力要求,能力层级为 E 级。从这 些具体要求可以看出,高考古代诗文阅读的例题比较注重考查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 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首要条件;而对于内容的分析综 合以及对内容的鉴赏评则又是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重点与难点。 具体要求逐条解说如下: 1 理解 B 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文语言知识及能力的掌握,又分为下列四条。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的。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 见实词又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 因而确定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古代诗文中文言虚词的数量多,常见的有 18 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固、于、与、则、者、之。 “在文法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这里“在文中的用法”强调“在文中” 这一范围,土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
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文言虚词的考查常常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又常常在主语之后加上 “者”字表示停顿,在谓语之后加上“也”字帮助判断。被动句则是指在形式上具有结构特征的表 示被动的句式,又可以分为“于”字式、“为”字式、“为……所……”式、“见”字式等类别。 宾语前置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否定句中代词充任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前:二是疑问代词充任动 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三是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 要前置。这些通常被认为是古代汉语中的正常词序。成分省略有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与 介词省略等五种,其中尤以主语省略与宾语省略更为常见。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分为四种情况 是动词、形容词、名词使动用法;二是形容词、名词意动用法;三是词活用作动词:四是名词用 作状语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方法之一。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的目的出 发,古代的翻译总是采用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法。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 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 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文言文翻译题大都让考生直接翻译句子。 2分析综合C 这项要求比前一项要求有了深化,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以 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可分为下列三条。 (1)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提取信息是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重点,这种筛选与提取,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 材料的基本涵义,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也是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重点。如果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 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深入的领会,更无法对之进行鉴赏评价。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这种归纳概括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的。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的分析综合,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作者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 理时的看法,而下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 露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曲折,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 确的分析或概括,以区别于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单纯罗列,要求较高 3鉴赏评价E “鉴赏评价”是阅读古代诗文的一十重要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对所给的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进 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古代诗文的鉴赏评价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材料应选适合考生阅读、篇幅短小且具备相对完整性的古诗文作品,在鉴赏古代诗文的形 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时,可以综合在一起加以考查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对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出评价,必须建立在分析这些诗文的内容以及分析概括这些诗文作 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观点态度的基础之上。评价与鉴赏是中学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在 以往的高考中,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现代阅中,但在古诗词鉴赏中也有一定的反映
17—4 2008 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文言虚词的考查常常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又常常在主语之后加上 “者”字表示停顿,在谓语之后加上“也”字帮助判断。被动句则是指在形式上具有结构特征的表 示被动的句式,又可以分为“于”字式、“为”字式、“为……所……”式、“见”字式等类别。 宾语前置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否定句中代词充任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前;二是疑问代词充任动 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三是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 要前置。这些通常被认为是古代汉语中的正常词序。成分省略有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与 介词省略等五种,其中尤以主语省略与宾语省略更为常见。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分为四种情况: 一是动词、形容词、名词使动用法;二是形容词、名词意动用法;三是词活用作动词;四是名词用 作状语。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方法之一。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的目的出 发,古代的翻译总是采用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法。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 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 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文言文翻译题大都让考生直接翻译句子。 2 分析综合 C 这项要求比前一项要求有了深化,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以 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可分为下列三条。 (1)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提取信息是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重点,这种筛选与提取,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 材料的基本涵义,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也是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重点。如果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 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深入的领会,更无法对之进行鉴赏评价。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这种归纳概括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的。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的分析综合,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作者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 理时的看法,而下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 露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曲折,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 确的分析或概括,以区别于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单纯罗列,要求较高。 3 鉴赏评价 E “鉴赏评价”是阅读古代诗文的一十重要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对所给的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进 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古代诗文的鉴赏评价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材料应选适合考生阅读、篇幅短小且具备相对完整性的古诗文作品,在鉴赏古代诗文的形 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时,可以综合在一起加以考查。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对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出评价,必须建立在分析这些诗文的内容以及分析概括这些诗文作 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观点态度的基础之上。评价与鉴赏是中学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在 以往的高考中,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现代阅中,但在古诗词鉴赏中也有一定的反映
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庄子》)阅读 (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化经典的阅读,首先必须读懂原文,因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成为重要的考点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是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分析综合,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要求学 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 也往往会相应增大。 (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现代文阅读是现代社会的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会从事的一项景基本的活动。我们从 阅读文章中或学习新知识、或了解社会动态、或欣赏文学作品等等,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扩充知识、 了解社会、陶冶情操,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高考考査现代文阅读目的在于检验考生的阅读 能力,因为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即将升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高考阅读测试的 三项要点总共九条具体要求逐条加以解说。 1理解B 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包括以下两条要求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无 法准确地把握文意。因为为词语是枃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 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志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考查的重点一种是结构比较复杂的 句子,一种是有些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而“理解……含意”,既指能对他人的分析和解释进行正 误的判断,也指能用自己的语言对相关的语句进行解释 2分析综合C 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级,包括以下五条要求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的目的、获取所需 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 语、符号、数据、图形等。 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一段或 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 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 决下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容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 能力。一段文字内容很多,但其核心的意思可以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意思有时与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起考查,有时与鉴赏文章的写作技巧一起考查。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在阅读时,考生应能看出作者对所论说的事物的 观点和态度。作者对所说的事物的赞颂还是批评,是完全支持还是有一定的保留,需要考生分辨
2008 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17—5 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庄子》)阅读 (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化经典的阅读,首先必须读懂原文,因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成为重要的考点。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是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分析综合,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要求学 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 也往往会相应增大。 (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现代文阅读是现代社会的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会从事的一项景基本的活动。我们从 阅读文章中或学习新知识、或了解社会动态、或欣赏文学作品等等,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扩充知识、 了解社会、陶冶情操,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目的在于检验考生的阅读 能力,因为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即将升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高考阅读测试的 三项要点总共九条具体要求逐条加以解说。 1 理解 B 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层级为 B 级,包括以下两条要求。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无 法准确地把握文意。因为为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 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志。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考查的重点一种是结构比较复杂的 句子,一种是有些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而“理解……含意”,既指能对他人的分析和解释进行正 误的判断,也指能用自己的语言对相关的语句进行解释。 2.分析综合 C 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 C 级,包括以下五条要求。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的目的、获取所需 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 语、符号、数据、图形等。 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 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 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 决下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容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 能力。一段文字内容很多,但其核心的意思可以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意思有时与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起考查,有时与鉴赏文章的写作技巧一起考查。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在阅读时,考生应能看出作者对所论说的事物的 观点和态度。作者对所说的事物的赞颂还是批评,是完全支持还是有一定的保留,需要考生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