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七)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15分)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国外科普作品观对我们的启示 您若请一位中国读者举出科普作品的例子,他很可能想到《十万个为什么》《院士科普 书系》这类书籍。这类书,在策划和写作时就是以科普为目标的。然而,生活中“有意栽花 花不发”的事情太多了。为科普而科普,未必就有科普之效 去年底,美国著名的西格马·克赛学会搞了一次“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普著作”评 选,经过许多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的推荐和筛选,最后共有包括达尔文《自传》、詹姆斯·沃 森的《双螺旋》和《牛津英语词典》等在内的9大类104种书籍入选。这9种类别依次是传 记、指南、物质科学、科学史、科学反思、多彩生命、生命进化、人类的本性和崛起、科幻 小说。这些书中,有不少并非专为科普而写,在多数中国人看来,它们是上不了科普书单的, 但在这些科学家眼里,它们是当之无愧的科普佳作,原因就在于它们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客观上起到了绝佳的科普作用,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在我国,很多人都认为科普作品重在“解惑”。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却认为科普作品比 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作用是唤醒或激起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有了这 种兴趣和热情,科学事业薪火相传,才有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有了这种兴趣和热情,纳 税人才会心甘情愿地支持政府在科研事业上大力投资:有了这种兴趣和热情,人们才会成立 众多的民间科技基金会,它们将成为政府科研投资的重要补充。另外,优秀科普作品对已立 志投身科学事业者在专业方向选择上的启迪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美国科学家詹姆 斯·沃森就是在17岁时读了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后才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的。而多 年后,他与同样受到这本书启发的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正由于 把激起热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科学家们才把传记类作品排在9类佳作的第一类。还有什 么比科学家本人娓娓道来的生平故事或传记作家的生花妙笔更能打动人心呢? 那么,谁是撰写科普作品的最优人选呢?只要我们反观一下公认的科普佳作单子,便不 难发现,具备深厚人文修养的科学家自身是最理想的作者。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不仅是科学大 师,也是文章好手。英美国家一些文学系学生的必读书目中,就包括这二位巨匠的作品。物 理学家费曼不仅妙思无穷,而且妙语连珠。若没有早年打下的文科基础,弗里曼·戴森的《宇 宙波澜》在茫茫书海中必定是波澜不惊,而不会成为畅销书,他的《全方位的无限》的销路 也必定相当有限。于是,更重要的问题便是,如何培养优秀科普作家?这当然会涉及方方面 面的问题。但我想,如果我国中学里为了应付高考而在高中阶段文理分班的做法持续下去 人为地制造两种文化的隔阂,则笔者可以大胆断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即使有诱人的物质 刺激、良好的创作氛围,我国也产生不了顶尖科普大师。这是因为,科技素养不足的文学家 根本做不了科普,形象思维贫乏的科研人员同样也搞不好科普 最后,我想说的是,科普作品的内容质量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市场营销、把握潮流、媒 体互促等,同样不可忽视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1 2008 年福建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七)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选择题 共 1 5 分) 一、(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国外科普作品观对我们的启示 您若请一位中国读者举出科普作品的例子,他很可能想到《十万个为什么》《院士科普 书系》这类书籍。这类书,在策划和写作时就是以科普为目标的。然而,生活中“有意栽花 花不发”的事情太多了。为科普而科普,未必就有科普之效。 去年底,美国著名的西格马·克赛学会搞了一次“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普著作”评 选,经过许多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的推荐和筛选,最后共有包括达尔文《自传》、詹姆斯·沃 森的《双螺旋》和《牛津英语词典》等在内的 9 大类 104 种书籍入选。这 9 种类别依次是传 记、指南、物质科学、科学史、科学反思、多彩生命、生命进化、人类的本性和崛起、科幻 小说。这些书中,有不少并非专为科普而写,在多数中国人看来,它们是上不了科普书单的, 但在这些科学家眼里,它们是当之无愧的科普佳作,原因就在于它们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客观上起到了绝佳的科普作用,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在我国,很多人都认为科普作品重在“解惑”。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却认为科普作品比 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作用是唤醒或激起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有了这 种兴趣和热情,科学事业薪火相传,才有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有了这种兴趣和热情,纳 税人才会心甘情愿地支持政府在科研事业上大力投资;有了这种兴趣和热情,人们才会成立 众多的民间科技基金会,它们将成为政府科研投资的重要补充。另外,优秀科普作品对已立 志投身科学事业者在专业方向选择上的启迪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美国科学家詹姆 斯·沃森就是在 17 岁时读了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后才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的。而多 年后,他与同样受到这本书启发的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发现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正由于 把激起热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科学家们才把传记类作品排在 9 类佳作的第一类。还有什 么比科学家本人娓娓道来的生平故事或传记作家的生花妙笔更能打动人心呢? 那么,谁是撰写科普作品的最优人选呢?只要我们反观一下公认的科普佳作单子,便不 难发现,具备深厚人文修养的科学家自身是最理想的作者。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不仅是科学大 师,也是文章好手。英美国家一些文学系学生的必读书目中,就包括这二位巨匠的作品。物 理学家费曼不仅妙思无穷,而且妙语连珠。若没有早年打下的文科基础,弗里曼·戴森的《宇 宙波澜》在茫茫书海中必定是波澜不惊,而不会成为畅销书,他的《全方位的无限》的销路 也必定相当有限。于是,更重要的问题便是,如何培养优秀科普作家?这当然会涉及方方面 面的问题。但我想,如果我国中学里为了应付高考而在高中阶段文理分班的做法持续下去, 人为地制造两种文化的隔阂,则笔者可以大胆断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即使有诱人的物质 刺激、良好的创作氛围,我国也产生不了顶尖科普大师。这是因为,科技素养不足的文学家 根本做不了科普,形象思维贫乏的科研人员同样也搞不好科普。 最后,我想说的是,科普作品的内容质量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市场营销、把握潮流、媒 体互促等,同样不可忽视。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假如让中国人来评选,《牛津英语词典》很可能上不了科普书单,但由于它吸引了成千上 万的读者,客观上起到了绝佳的科普作用,被国外学者认为是当之无愧的科普佳作 B.达尔文的《自传》之所以能入选“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普著作”,是由于它能唤醒或激 起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C.爱因斯坦、费曼等人的事例证明,具备深厚人文修养的科学家是撰写科普作品的最优人选 D.因为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启发,詹姆斯·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的双螺旋 结构。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十万个为什么》《院士科普书系》这两套科普丛书,尽管策划和写作时即以科学普及作 为目标,但最终均未能实现编纂者的初衷。 B.中国人往往认为科普作品就是用相对浅显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科学现象或深奥的科学原 理等等,从而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C.英美一些国家在文学系学生的必读书目中开列了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科普作品,是由于这 两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在文学也具有很高的造诣 D.只要依然存在文化隔阂,即使物质刺激再多、创作氛围再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也 产生不了科普大师。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3-5题。 马伶传(节选) 〔清)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 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 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 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一一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 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 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 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 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 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 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 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 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 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 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 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 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节选自《壮悔堂文集》) 【注】分宜:严嵩是分宜人,当时的人称呼严嵩为严分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梨园以技鸣者鸣:出名。 B.已易衣遁矣遁:逃走 C.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凌:欺侮
2 A.假如让中国人来评选,《牛津英语词典》很可能上不了科普书单,但由于它吸引了成千上 万的读者,客观上起到了绝佳的科普作用,被国外学者认为是当之无愧的科普佳作。 B.达尔文的《自传》之所以能入选“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普著作”,是由于它能唤醒或激 起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C.爱因斯坦、费曼等人的事例证明,具备深厚人文修养的科学家是撰写科普作品的最优人选。 D.因为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启发,詹姆斯·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发现了 DNA 的双螺旋 结构。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十万个为什么》《院士科普书系》这两套科普丛书,尽管策划和写作时即以科学普及作 为目标,但最终均未能实现编纂者的初衷。 B.中国人往往认为科普作品就是用相对浅显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科学现象或深奥的科学原 理等等,从而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C.英美一些国家在文学系学生的必读书目中开列了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科普作品,是由于这 两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在文学也具有很高的造诣。 D.只要依然存在文化隔阂,即使物质刺激再多、创作氛围再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也 产生不了科普大师。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 3—5 题。 马伶传 (节选) 〔清〕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 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 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 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 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 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 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 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 “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 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 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 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 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 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 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 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节选自《壮悔堂文集》) 【注】分宜:严嵩是分宜人,当时的人称呼严嵩为严分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梨园以技鸣者鸣:出名。 B.已易衣遁矣遁:逃走。 C.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凌:欺侮
D.安得不工哉工:精湛。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金陵为明之留都 子孙视之不甚惜B.坐客乃西顾而叹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D.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金陵曾经是明朝的都城,生活着许多达官贵人,再加上处在太平盛世,所以当时四处 听戏、游乐的人络绎不绝。 B.兴化部和华林部都有高超的演出水平,但是在扮演严嵩的演技上华林部的李伶当初无人能 及 C.马伶原本就擅长演唱,后来跟顾秉谦刻苦学习,精心钻研,终于超过了李伶。 D.侯方域高度评价了马伶的行为,认为正是由于坚定的意志才促使他走向成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35分) 三、(32分) 6.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一)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①,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 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 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②而趋!迷阳 迷阳③,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④也:膏火,自煎也⑤。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 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节选自《庄子·人世间》) (二)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节选自《论语·微子》) 【注】①凤:凤鸟,这里用来比喻孔子。②画地:在地面上画出道路来。喻指人为的规范让 人们去遵循。③迷阳:指荆棘。④自寇:意思是自取砍伐。寇:侵犯,掠夺。⑤自煎:意 思是自取熔煎。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译文: ②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译文 (2)同是接舆的话,在《庄子·人世间》中是“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而在《论语·微 子》中却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二者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分)
3 D.安得不工哉工:精湛。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金陵为明之留都 子孙视之不甚惜 B.坐客乃西顾而叹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D.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金陵曾经是明朝的都城,生活着许多达官贵人,再加上处在太平盛世,所以当时四处 听戏、游乐的人络绎不绝。 B.兴化部和华林部都有高超的演出水平,但是在扮演严嵩的演技上华林部的李伶当初无人能 及。 C.马伶原本就擅长演唱,后来跟顾秉谦刻苦学习,精心钻研,终于超过了李伶。 D.侯方域高度评价了马伶的行为,认为正是由于坚定的意志才促使他走向成功。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135 分) 三、(32 分) 6.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 分) (一)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①,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 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 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②而趋!迷阳, 迷阳③,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④也;膏火,自煎也⑤。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 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节选自《庄子·人世间》) (二)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节选自《论语·微子》) 【注】①凤:凤鸟,这里用来比喻孔子。②画地:在地面上画出道路来。喻指人为的规范让 人们去遵循。③迷阳:指荆棘。 ④自寇:意思是自取砍伐。寇:侵犯,掠夺。⑤自煎:意 思是自取熔煎。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译文: ②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译文: (2)同是接舆的话,在《庄子·人世间》中是“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而在《论语·微 子》中却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二者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 分) 答: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冬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请分析两首诗各是如何表达思妇之情的。(3分) (2)喜爱“含蓄”的读者认为,若删去《秋歌》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认为 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8.默写。(6分)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屈原列传》)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3)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4)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5)怀良辰以孤往, 。(陶潜《归去来兮辞》) (6)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周瑜用以孙权的妹妺嫁给刘备的计策,把刘备騙到东吴,逼诸葛亮交岀荆州。诸葛亮用计, 派孙乾前去拜会孙权的母亲,使刘备得到了夫人:新婚之夜刘备借机与新夫人逃出东吴。周 瑜派兵追赶,又被诸葛亮埋伏的军队打败,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B.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 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忽然弗罗洛和加西莫多冲了出来,想将爱斯梅拉达抢走。皇家卫 队经过此地,侍卫长法比救下了她。弗罗洛逃走而加西莫多被擒获。 C.来到郊野,堂吉诃德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他对桑丘说:“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 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他不听桑丘的劝告,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杀上去, 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 D.回到上海后,出于礼貌方鸿渐去拜访了苏文纨。在苏家,他见到了苏文纨的表妹、清纯女 孩唐晓芙,并对其一见倾心,不断追求。苏文纨知道后,将方鸿渐以往买假文凭、与鲍小姐 鬼混等丑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唐晓芙,使方鸿渐遭到唐晓芙的拒绝 E.宝玉神志不清,贾府决定给宝玉娶亲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怕宝玉承受不 了,便把宝玉和黛玉交往的情形告诉了王夫人。贾府感到为难,王熙凤献了个掉包儿计,在 贾府公开宣扬宝玉要娶黛玉。洞房之夜宝玉虽然不太高兴,但婚后身体还是逐渐恢复过来 10.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兴盛衰亡。根据你对刘姥姥的了 解,说说她的性格特点,以及她在全书中的作用。(5分) (2)理被老葛朗台赶到印度后袁作者为什么说他老葛朗台家族的血统没有失传?
4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冬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请分析两首诗各是如何表达思妇之情的。(3 分) 答: (2)喜爱“含蓄”的读者认为,若删去《秋歌》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认为 能删去吗?为什么?(3 分) 答: 8.默写。(6 分)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4)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5)怀良辰以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潜《归去来兮辞》)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 分) A.周瑜用以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的计策,把刘备骗到东吴,逼诸葛亮交出荆州。诸葛亮用计, 派孙乾前去拜会孙权的母亲,使刘备得到了夫人;新婚之夜刘备借机与新夫人逃出东吴。周 瑜派兵追赶,又被诸葛亮埋伏的军队打败,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B.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 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忽然弗罗洛和加西莫多冲了出来,想将爱斯梅拉达抢走。皇家卫 队经过此地,侍卫长法比救下了她。弗罗洛逃走而加西莫多被擒获。 C.来到郊野,堂吉诃德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他对桑丘说:“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 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他不听桑丘的劝告,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杀上去, 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 D.回到上海后,出于礼貌方鸿渐去拜访了苏文纨。在苏家,他见到了苏文纨的表妹、清纯女 孩唐晓芙,并对其一见倾心,不断追求。苏文纨知道后,将方鸿渐以往买假文凭、与鲍小姐 鬼混等丑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唐晓芙,使方鸿渐遭到唐晓芙的拒绝。 E.宝玉神志不清,贾府决定给宝玉娶亲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怕宝玉承受不 了,便把宝玉和黛玉交往的情形告诉了王夫人。贾府感到为难,王熙凤献了个掉包儿计,在 贾府公开宣扬宝玉要娶黛玉。洞房之夜宝玉虽然不太高兴,但婚后身体还是逐渐恢复过来。 10.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1)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兴盛衰亡。根据你对刘姥姥的了 解,说说她的性格特点,以及她在全书中的作用。(5 分) (2) 理被老葛朗台赶到印度后袁作者为什么说他老葛朗台家族的血统没有失传?
四、(17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触摸阳光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一个句子:阳光走着猫步来。我当时在心里反复咀嚼这句话之后,仍延 续着说不出来的感动。我以前一直以为阳光只是单纯平淡的理性意义上的一种东西,它存在 于我们生活的无数角落,它和空气、雨水、泥土一样廉价,它甚至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太阳 正常运行的附属物。 后来,又读到代薇的诗句:阳光照射进来/像一杯刚刚挤出来的泛着泡沫的牛奶/还带着牛棚 和干草的气味/睡衣的颜色。我第一次觉得阳光也如此的美丽和充满感性 我选择在一个闲暇的午后,坐在临窗的书桌边。阳光从窗棂斜射进来,它照在墙角水仙舒展 的花瓣上,然后又落在我身后凌乱堆放的书籍上。我书房中许多寂寞的什物,正承受着它温 柔的抚摩,这四周阳光也一样地安静。 我可以在时间的推移中,感受到阳光的优美步伐,它如同一个小女孩,掀起裙角,蹑着小脚 从我房间走过,尔后又静静地离开。她的到来,只相当于秋天里落叶的一次自然降落,而不 会惊扰我凝神时的短暂安睡。 直生活在北方习惯了,到了南方总有些不适应。南方气候湿而多雨,阳光有时也不是很绚 烂的那种,所以很多时候会特别怀念那些在北方的日子,尤其是在冬天,南昌的冬天并不太 冷,只是风较大,因而阳光显得微弱,它完全比不上北方的那种明朗的照耀。 我生活的这个地方,冬天里雾气会很重,所以我清晨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掀开寝室窗帘,去 等待那一缕阳光穿透雾霭,照射进来。然后紧接着是到走廊晾晒被褥,在接近正午时分,阳 光才会无限地笼罩整个阳台,让我们沐浴个彻底。在阳光下弹着木吉他的忧郁男孩,他比我 更懂得,阳光的每一次照耀,都会是一次非比寻常的精心弹奏。 我记得高中时代的我,喜欢在晴朗的周末黄昏,去后山坡上看日落。那时候总是独自坐在一 块巨石上,看着太阳在河对岸缓缓地沉下去,云层变成灰蓝色,这是一天中阳光最温情的时 候。山坡上到处是陌生的坟墓,但我从不惧怕,我坦然自如地走在寂静的松树林中,因为内 心的宽阔。阳光就是这样,它总能涤净你曾经骚动的心。 在遭遇了好些天的雨水连绵之后的一个下午,阳光终于让我再次看到阳台上被子漫天铺开的 景象,也让我再次听见廊檐下伴着吉他声的动听哼唱,一些爽朗的笑声也随着阳光的来临而 重新复活。那个下午,我在漫长的等待之中,突然想出去看看太阳,这个想法让我的室友惊 讶不己,但没人愿意接受。我打电话给一位要好的朋友,很诚挚地提出邀请。我原以为这是 一个超乎寻常的奇妙想法,它甚至要比看月亮更具浪漫气息,但最终她没有同意。她还劝我 放弃这个很荒诞的想法,在寝室里安静地看书。其实是她们无法体会一个人对阳光的眷恋和 挚爱 我还是去了。整个下午,我就一个人躺在草坪上,闭上眼睛,那和月光一样温和的光芒,拂 过我的脸,我体味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切。很久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触摸阳光了,我们被尘世所 累而日渐发霉的心,其实需要更多的晾晒! (选自《读者》2005年第21期)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 (1)请指出“它如同一个小女孩,掀起裙角,蹑着小脚,从我房间走过,尔后又静静地离 开”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2)请说出“我们被尘世所累而日渐发霉的心,其实需要更多的晾晒”的含意。(5分)
5 四、(17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1—13 题。 触摸阳光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一个句子:阳光走着猫步来。我当时在心里反复咀嚼这句话之后,仍延 续着说不出来的感动。我以前一直以为阳光只是单纯平淡的理性意义上的一种东西,它存在 于我们生活的无数角落,它和空气、雨水、泥土一样廉价,它甚至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太阳 正常运行的附属物。 后来,又读到代薇的诗句:阳光照射进来/像一杯刚刚挤出来的泛着泡沫的牛奶/还带着牛棚 和干草的气味/睡衣的颜色。我第一次觉得阳光也如此的美丽和充满感性。 我选择在一个闲暇的午后,坐在临窗的书桌边。阳光从窗棂斜射进来,它照在墙角水仙舒展 的花瓣上,然后又落在我身后凌乱堆放的书籍上。我书房中许多寂寞的什物,正承受着它温 柔的抚摩,这四周阳光也一样地安静。 我可以在时间的推移中,感受到阳光的优美步伐,它如同一个小女孩,掀起裙角,蹑着小脚, 从我房间走过,尔后又静静地离开。她的到来,只相当于秋天里落叶的一次自然降落,而不 会惊扰我凝神时的短暂安睡。 一直生活在北方习惯了,到了南方总有些不适应。南方气候湿而多雨,阳光有时也不是很绚 烂的那种,所以很多时候会特别怀念那些在北方的日子,尤其是在冬天,南昌的冬天并不太 冷,只是风较大,因而阳光显得微弱,它完全比不上北方的那种明朗的照耀。 我生活的这个地方,冬天里雾气会很重,所以我清晨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掀开寝室窗帘,去 等待那一缕阳光穿透雾霭,照射进来。然后紧接着是到走廊晾晒被褥,在接近正午时分,阳 光才会无限地笼罩整个阳台,让我们沐浴个彻底。在阳光下弹着木吉他的忧郁男孩,他比我 更懂得,阳光的每一次照耀,都会是一次非比寻常的精心弹奏。 我记得高中时代的我,喜欢在晴朗的周末黄昏,去后山坡上看日落。那时候总是独自坐在一 块巨石上,看着太阳在河对岸缓缓地沉下去,云层变成灰蓝色,这是一天中阳光最温情的时 候。山坡上到处是陌生的坟墓,但我从不惧怕,我坦然自如地走在寂静的松树林中,因为内 心的宽阔。阳光就是这样,它总能涤净你曾经骚动的心。 在遭遇了好些天的雨水连绵之后的一个下午,阳光终于让我再次看到阳台上被子漫天铺开的 景象,也让我再次听见廊檐下伴着吉他声的动听哼唱,一些爽朗的笑声也随着阳光的来临而 重新复活。那个下午,我在漫长的等待之中,突然想出去看看太阳,这个想法让我的室友惊 讶不已,但没人愿意接受。我打电话给一位要好的朋友,很诚挚地提出邀请。我原以为这是 一个超乎寻常的奇妙想法,它甚至要比看月亮更具浪漫气息,但最终她没有同意。她还劝我 放弃这个很荒诞的想法,在寝室里安静地看书。其实是她们无法体会一个人对阳光的眷恋和 挚爱。 我还是去了。整个下午,我就一个人躺在草坪上,闭上眼睛,那和月光一样温和的光芒,拂 过我的脸,我体味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切。很久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触摸阳光了,我们被尘世所 累而日渐发霉的心,其实需要更多的晾晒! (选自《读者》2005 年第 21 期) 1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 分) (1)请指出“它如同一个小女孩,掀起裙角,蹑着小脚,从我房间走过,尔后又静静地离 开”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 分) 答: (2)请说出“我们被尘世所累而日渐发霉的心,其实需要更多的晾晒”的含意。(5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