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福建省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五)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1-2题 说“文学死了”,一个突出的观点是,认为现代影视终结了文学。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学已 渗透在包括影视、广告等一切文化类型中,作为研究的文学,也即作为一种学科的文学研究,疆 域其实扩大了,重要性加强了,而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的文学创作却仍是边缘了,黄昏了。 文学如果是娱乐,那么影视艺术的娱乐性当然比文学强,文学当然是边缘了,黄昏了。如 果文学是教育,或寓教于乐,那么影视艺术的直接性、直观性、广泛性当然也比文学强,文学当 然也是边缘了,黄昏了。但文学既不是教育,也不是娱乐,也不是寓教于乐,文学只是交谈,是 个人与个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心灵交谈对话,精神会通,心界融合。至少,文学既可以是教育, 可以是娱乐,可以是寓教于乐,但更可以更本然地是心灵交谈、精神会通、心界融合。 作为精神文化的文学,并非不可、不该、不要向大众传播,也并非全不通过教育进行传播 而是说,精神文化首先是知识分子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是无学科与专业之分的知识分子主体间 的、关于所有知识分子都必须关注、关怀的问题的对话与交流。文学,高雅文学,作为精神文化 之一种,作为一种艺术的言说方式,作为人与人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谈、对话、会通、融 合,它因此必然地具有这样的根本特征:知识分子间性。文学,若不丢失它的知识分子间性的特 征,它就永无什么中心与边缘的问题。它从来不是中心,也永远不会边缘,不会黄昏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文学是极重要的领域,虽然是从白话文升始,但所形成的,却是 被现在人们称之为启蒙话语的知识分子话语。那时的作家想向大众呐喊,但鲁、郭、茅,巴、老、 曹也好,林浯堂、沈从文、徐志摩也好,无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它们全是知识分子间的 对话,是一个知识分子文化运动,形成的是一种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文化传统
1 2008 年福建省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五) 第Ⅰ卷(选择题,共 15 分) 一、( 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 1—2 题。 说“文学死了”,一个突出的观点是,认为现代影视终结了文学。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学已 渗透在包括影视、广告等一切文化类型中,作为研究的文学,也即作为一种学科的文学研究,疆 域其实扩大了,重要性加强了,而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的文学创作却仍是边缘了,黄昏了。 文学如果是娱乐,那么影视艺术的娱乐性当然比文学强,文学当然是边缘了,黄昏了。如 果文学是教育,或寓教于乐,那么影视艺术的直接性、直观性、广泛性当然也比文学强,文学当 然也是边缘了,黄昏了。但文学既不是教育,也不是娱乐,也不是寓教于乐,文学只是交谈,是 个人与个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心灵交谈对话,精神会通,心界融合。至少,文学既可以是教育, 可以是娱乐,可以是寓教于乐,但更可以、更本然地是心灵交谈、精神会通、心界融合。 作为精神文化的文学,并非不可、不该、不要向大众传播,也并非全不通过教育进行传播, 而是说,精神文化首先是知识分子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是无学科与专业之分的知识分子主体间 的、关于所有知识分子都必须关注、关怀的问题的对话与交流。文学,高雅文学,作为精神文化 之一种,作为一种艺术的言说方式,作为人与人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谈、对话、会通、融 合,它因此必然地具有这样的根本特征:知识分子间性。文学,若不丢失它的知识分子间性的特 征,它就永无什么中心与边缘的问题。它从来不是中心,也永远不会边缘,不会黄昏。 20 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文学是极重要的领域,虽然是从白话文升始,但所形成的,却是 被现在人们称之为启蒙话语的知识分子话语。那时的作家想向大众呐喊,但鲁、郭、茅,巴、老、 曹也好,林浯堂、沈从文、徐志摩也好,无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它们全是知识分子间的 对话,是一个知识分子文化运动,形成的是一种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文化传统
世界上其他国家或民族文学的发展,大概也都如此。所以文学今天的读者,并不取决于今 天更具大众性的传媒有多么发达,会怎样地挤压文学,而取决于是否还存在知识分子。只要有知 识分子便会有文学的读者,文学就会是知识分子场域内的大事,同时也便是人类精神的大事 今天的知识分子,大致分为两类:其一为专业与技术知识分子;其二为社会或精神知识分 子。而在一切专业与技术知识分子中,有着对社会问题的强烈关注和对人类心灵的热切关怀,并 在职业内外投身于社会问题、人类心灵问题的讨论与解决的,则可称之为社会或精神知识分子 社会或精神知识分子的最主要特征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永远保持批判精神。第一类知识分子 是从社会分工说的第二类知识分子是从其思想与行为特征说的这两类知识分子不是并列关系, 而是包含关系:专业与技术知识分子不一定是社会或精神知识分子;社会或精神知识分子却必然 也必须是专业与技术知识分子。 由于文学想像的个人创造性生成这一特性,文学是最有发现性、基础性的艺术。影视剧不 断产生自文学,又不容易穷尽文学,特别是高雅文学的意蕴与韵味。这都体现出,文学的个人性、 超越性、人文性等特征与影视的大众性、当前性、娱乐性等特征有截然的界限,具有不可替代性 与不可或缺性。 因此,文学的发现性和基础性与影视剧的传播性、应用性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张力 关系。文学将永远承担发现性、基础性工作,而影视将更好地完成传搔性、应用性工作。失去了 文学,影视剧就失去了个人内在想像之创造性的源头活水。 当前,我国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场域还没有发育成熟。现代知识分子还没有真正长大,因 此,现代的、真正具有知识分子间性的文学,不是已然黄昏,而是还在黎明,还在逐渐走向日午 的过程中。 1.下列表述不能成为“社会或精神知识分子”定义内容的一项是 A.对社会问题强烈关注和对人类心灵热切关怀 B.能关心场域内大事——文学,同时也关心是人类精神的知识分子
2 世界上其他国家或民族文学的发展,大概也都如此。所以文学今天的读者,并不取决于今 天更具大众性的传媒有多么发达,会怎样地挤压文学,而取决于是否还存在知识分子。只要有知 识分子便会有文学的读者,文学就会是知识分子场域内的大事,同时也便是人类精神的大事。 今天的知识分子,大致分为两类:其一为专业与技术知识分子;其二为社会或精神知识分 子。而在一切专业与技术知识分子中,有着对社会问题的强烈关注和对人类心灵的热切关怀,并 在职业内外投身于社会问题、人类心灵问题的讨论与解决的,则可称之为社会或精神知识分子。 社会或精神知识分子的最主要特征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永远保持批判精神。第一类知识分子 是从社会分工说的,第二类知识分子是从其思想与行为特征说的。这两类知识分子不是并列关系, 而是包含关系:专业与技术知识分子不一定是社会或精神知识分子;社会或精神知识分子却必然 也必须是专业与技术知识分子。 由于文学想像的个人创造性生成这一特性,文学是最有发现性、基础性的艺术。影视剧不 断产生自文学,又不容易穷尽文学,特别是高雅文学的意蕴与韵味。这都体现出,文学的个人性、 超越性、人文性等特征与影视的大众性、当前性、娱乐性等特征有截然的界限,具有不可替代性 与不可或缺性。 因此,文学的发现性和基础性与影视剧的传播性、应用性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张力 关系。文学将永远承担发现性、基础性工作,而影视将更好地完成传播性、应用性工作。失去了 文学,影视剧就失去了个人内在想像之创造性的源头活水。 当前,我国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场域还没有发育成熟。现代知识分子还没有真正长大,因 此,现代的、真正具有知识分子间性的文学,不是已然黄昏,而是还在黎明,还在逐渐走向日午 的过程中。 1.下列表述不能成为“社会或精神知识分子”定义内容的一项是 A.对社会问题强烈关注和对人类心灵热切关怀 B.能关心场域内大事——文学,同时也关心是人类精神的知识分子
C.能在职业内外投身于社会问题、人类心灵问题的讨论与解决 D.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永远保持批判精神的专业与技术知识分子 2.下列表述不属于作者认为影视不可取代文学的理由的项是 A.影视剧不容易穷尽文学的意蕴与韵味,特别是高雅文学 B.文学所具有的特征是影视剧不可替代的,同时也是影视剧不可或缺的 C.文学将永远承担发现性、基础性工作,它不是已然黄昏,而是走向黎明 D.文学的某些特点给影视剧带来了张力,失去文学,影视剧就失去了创造性的源头活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3-5题。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土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閤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 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 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 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 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愈之强 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 矣,閤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閤下者日:“有观溺于 水而熱°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閤下且以为仁人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 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 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 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
3 C.能在职业内外投身于社会问题、人类心灵问题的讨论与解决 D.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永远保持批判精神的专业与技术知识分子。 2.下列表述不属于作者认为影视不可取代文学的理由的项是 A.影视剧不容易穷尽文学的意蕴与韵味,特别是高雅文学 B.文学所具有的特征是影视剧不可替代的,同时也是影视剧不可或缺的 C.文学将永远承担发现性、基础性工作,它不是已然黄昏,而是走向黎明 D.文学的某些特点给影视剧带来了张力,失去文学,影视剧就失去了创造性的源头活水。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 3—5 题。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閤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 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 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 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 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愈之强 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 矣,閤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閤下者曰:“有观溺于 水而爇 ①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閤下且以为仁人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 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 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 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
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日“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 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②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愈再拜 [注]①熱:燃烧。 ②方:比拟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 诛:治罪,惩罚 B.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 焦:烧焦的 C.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 举:推荐,选用 D.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蹙:急促 4.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B.有观溺于水而藝于火者 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C.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简略讲述了自己写这封信给宰相的的原因 B.文章第三段用救人于水火的比喻表达了对宰相救作者于穷饿之水火的希望 C.文章第四段通过对举荐时机及古代被举荐的人才的出身的分析,说明了宰相应该举荐贫民百姓 D.这虽然是一篇谋求官职的文章,但言辞恳切,说理充分,显示却是作者不卑不亢的品质。 第Ⅱ卷(选择题,共135分) 三、(32分) 6.阅读下面二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韓犹犬羊之椁。”(《论语·颜渊》) [注]彬彬:形容文质兼备,后往往用以形容人的行为文雅有礼 (1)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译文 ②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4 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 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②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愈再拜。 [注]①爇:燃烧。 ②方:比拟。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 诛:治罪,惩罚 B. 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 焦:烧焦的 C. 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 举:推荐,选用 D. 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蹙:急促 4.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B. 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 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C. 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简略讲述了自己写这封信给宰相的的原因 B.文章第三段用救人于水火的比喻表达了对宰相救作者于穷饿之水火的希望 C.文章第四段通过对举荐时机及古代被举荐的人才的出身的分析,说明了宰相应该举荐贫民百姓 D.这虽然是一篇谋求官职的文章,但言辞恳切,说理充分,显示却是作者不卑不亢的品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35 分) 三、( 32 分) 6.阅读下面二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 分)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注]彬彬:形容文质兼备,后往往用以形容人的行为文雅有礼。 ⑴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译文: ②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译文 (2)孔子认为君子当如何?子贡用什么比喻反驳棘子成?(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又句免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 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枚乘曾做《梁 王兔园赋》赞之 (1)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2)明明是诗人深感物是人非,却偏说“庭树不知人去尽”,这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哪 些好处?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阿房宫赋》) ②河汉清且浅 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③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④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天上人间。(李煜《浪 淘沙》)
5 译文: ⑵孔子认为君子当如何?子贡用什么比喻反驳棘子成?(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又句免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 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枚乘曾做《梁 王兔园赋》赞之。 ⑴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⑵明明是诗人深感物是人非,却偏说“庭树不知人去尽”,这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哪 些好处? 答: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阿房宫赋》) ②河汉清且浅, ? ,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③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④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 ,天上人间。(李煜《浪 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