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述出来的,有的则是分散在多处,考生只有在辨别和筛选后才能 得出正确判断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考查推断力和想象力,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读文章不仅要会读而且要会思考,会根据文 章提供的知识去探究文章以外的知识,将书读厚,为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根据文章 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有理有据的。有时,阅读材料没有给出现成的结论,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这是研究性学习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鉴赏评价E “鉴赏评价”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 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这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 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能力层级属于E级。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可以是就某一个方面的鉴赏单独命题,也 可以与对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分析归纳以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综 合起来命题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可以单独命题,也可以与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鉴赏综合起来命 (五)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层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 最强。在语文高考中,甚至在整个高考中,就单题而论,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 最强、影响面最大的试题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高考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因此应试作 文的第一步往往是审题。一道高考作文试题可以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或“要求” 三个部分。但不是每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标题作文”就可能没有材料,“材料作文”也 可能要考生自拟题目,“话题作文”虽然给出了话题但也要求考生自拟题目。作文要符合题意,就 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 项审读漏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题意”就是作文试题的各项显性、隐性的意思与要求。所谓“符合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 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理解试题所要求的写作角度、材料和中心等。考生要善于从试题关键词 句中提取重要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确切领会它们的全部含义,确保无一遗漏 (2)符合文体要求 高考写作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用体裁的文章。事实上这两年高考作文是 文体自选”,有一些考生选择了书信、日记、消息、通知、总结、报告等常用应用文体,这不能 说不合要求。考生选择哪一种文体(包括常用应用文)都是可以的。高考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它一 般只要求会写上述几种文体,不搞文学创作;但是,如果高考试题中说明“文体自选”,考生不违 反题意,选择写散文、小说、故事和寓言等文学体裁,也是符合要求的。高考写作也不同于征文比 赛,征文比赛只录取前几名,而高考写作的主要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 自选文体”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考生具有选择文体的自由:二是考生一旦选定了某种 体,就必须遵照这种文体的“体式”去写作,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就
17—6 2008 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述出来的,有的则是分散在多处,考生只有在辨别和筛选后才能 得出正确判断。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考查推断力和想象力,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读文章不仅要会读而且要会思考,会根据文 章提供的知识去探究文章以外的知识,将书读厚,为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根据文章 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有理有据的。有时,阅读材料没有给出现成的结论,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这是研究性学习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 鉴赏评价 E “鉴赏评价”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 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这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 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能力层级属于 E 级。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可以是就某一个方面的鉴赏单独命题,也 可以与对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分析归纳以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综 合起来命题。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可以单独命题,也可以与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鉴赏综合起来命题。 (五)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层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 最强。在语文高考中,甚至在整个高考中,就单题而论,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 最强、影响面最大的试题。 1.基础等级 D (1)符合题意 高考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因此应试作 文的第一步往往是审题。一道高考作文试题可以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或“要求”) 三个部分。但不是每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标题作文”就可能没有材料,“材料作文”也 可能要考生自拟题目,“话题作文”虽然给出了话题但也要求考生自拟题目。作文要符合题意,就 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 一项审读漏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题意”就是作文试题的各项显性、隐性的意思与要求。所谓“符合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 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理解试题所要求的写作角度、材料和中心等。考生要善于从试题关键词 句中提取重要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确切领会它们的全部含义,确保无一遗漏。 (2)符合文体要求 高考写作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用体裁的文章。事实上这两年高考作文是 “文体自选”,有一些考生选择了书信、日记、消息、通知、总结、报告等常用应用文体,这不能 说不合要求。考生选择哪一种文体(包括常用应用文)都是可以的。高考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它一 般只要求会写上述几种文体,不搞文学创作;但是,如果高考试题中说明“文体自选”,考生不违 反题意,选择写散文、小说、故事和寓言等文学体裁,也是符合要求的。高考写作也不同于征文比 赛,征文比赛只录取前几名,而高考写作的主要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 “自选文体”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考生具有选择文体的自由;二是考生一旦选定了某种 文体,就必须遵照这种文体的“体式”去写作,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就
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文体的意义打过一个浅显的比方,他说,对于写作者来说,文体是很重要的,如同木匠一样,桌子 就是桌子,椅子就是椅子,你不能把桌子做成了椅子。 需要强调的是,文体自由选择,但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的新奇,哗众取宠,忽视内容的充实,如 2004年我省一篇题为《产品说明书》的作文,竟把孔子当作产品来介绍。有的考生采用当代抢眼的 广告形式,但没有进一步斟酌思考:广告这种带有夸张、诙谐色彩的文体,是否适合表现严肃的主 题、赞颂令人祟敬的名人?以致不少考场“广告”,形式似乎有创新,然而掩盖不了内容的虚无、 思想的苍白。文体可以自由选择,但既然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应当按照该文体的特点要求来写作。 一篇考场作文题为《四幕剧》,全文分成四段,依次冠以“第一幕、第二幕……”但是没有人物对 话,而是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一有其名(剧)而无其实。这反映出他们的写作态度不够认真,误 将低俗视为幽默,错把瞎编当作创新。 (3)感情真孳,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是要求在作文中能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 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一篇文章倘若没有感情,那不过是文字大拼盘:倘若充斥着虚情假意 那就成了一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是我们永远需要恪守的法则。 思想健康”是立意的大前提,它包括正确的社会观、积极的人生观、鲜明的是非观和爱憎分 明的感情倾向等。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应排除不健康、不积极的思想 内容,更不希望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件和数据资料等。“内容充实”要求言之有物,不 以假话、大话、空话填充文章。写记叙类文章,要叙述具体,描写细致,表现手法多样,突出表现 中心思想;写议论类文章,要论述充分,论据丰富,论证方法灵活,有力论证中心论点:写抒情类 文章,忌空泛、虚浮,应当在适当叙事(或写人、状物、绘景)的基础上抒情,抒发能够打动读者心 灵的真实情感。 “中心”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简称,“中心明确”就是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清晰明白且确定不移的 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率所有的材料 从近几年的答题情况看,作文思路散漫,笔墨不集中,基本观点不明朗、有头无尾、若隐若现 的现象还存在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语言是写作能力中最基本的因素,语言通顺是对作文形式的主要要求 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即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用词准确,造句正确 句子内部组合得当,句子与句子之间上下衔接,顺序合理,语意通畅。 由于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学生在语言表达时,会产生概念不准、用 词不当、生造词语、表意不明等毛病。滥用方言也是语言不规范的表现(当然在某种特殊情况下, 并不排斥方言,如为了表现文中人物的地方色彩)。 “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安排恰 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没有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的毛病。 (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这是对作文表层形式的要求。 写字、标点符号运用要规范、正确。写字不潦草,便于读者阅读,即使做不到美观,也要力求 工整,不写错别字。对作文卷中出现的错别字要扣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 3分。目的是让考生重视这个问题,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标点符号运用要恰当,不能一逗到底:书写要清楚,不能把逗号写成四不像的点号。 卷面整洁,不随意涂改。行文中如果出现错误要修改时,则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 2.发展等级D (1)深刻
2008 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17—7 文体的意义打过一个浅显的比方,他说,对于写作者来说,文体是很重要的,如同木匠一样,桌子 就是桌子,椅子就是椅子,你不能把桌子做成了椅子。 需要强调的是,文体自由选择,但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的新奇,哗众取宠,忽视内容的充实,如 2004 年我省一篇题为《产品说明书》的作文,竟把孔子当作产品来介绍。有的考生采用当代抢眼的 广告形式,但没有进一步斟酌思考:广告这种带有夸张、诙谐色彩的文体,是否适合表现严肃的主 题、赞颂令人崇敬的名人?以致不少考场“广告”,形式似乎有创新,然而掩盖不了内容的虚无、 思想的苍白。文体可以自由选择,但既然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应当按照该文体的特点要求来写作。 一篇考场作文题为《四幕剧》,全文分成四段,依次冠以“第一幕、第二幕……”但是没有人物对 话,而是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有其名(剧)而无其实。这反映出他们的写作态度不够认真,误 将低俗视为幽默,错把瞎编当作创新。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是要求在作文中能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 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一篇文章倘若没有感情,那不过是文字大拼盘;倘若充斥着虚情假意, 那就成了一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是我们永远需要恪守的法则。 “思想健康”是立意的大前提,它包括正确的社会观、积极的人生观、鲜明的是非观和爱憎分 明的感情倾向等。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应排除不健康、不积极的思想 内容,更不希望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件和数据资料等。“内容充实”要求言之有物,不 以假话、大话、空话填充文章。写记叙类文章,要叙述具体,描写细致,表现手法多样,突出表现 中心思想;写议论类文章,要论述充分,论据丰富,论证方法灵活,有力论证中心论点;写抒情类 文章,忌空泛、虚浮,应当在适当叙事(或写人、状物、绘景)的基础上抒情,抒发能够打动读者心 灵的真实情感。 “中心”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简称,“中心明确”就是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清晰明白且确定不移的 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率所有的材料。 从近几年的答题情况看,作文思路散漫,笔墨不集中,基本观点不明朗、有头无尾、若隐若现 的现象还存在。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语言是写作能力中最基本的因素,语言通顺是对作文形式的主要要求。 “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即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用词准确,造句正确, 句子内部组合得当,句子与句子之间上下衔接,顺序合理,语意通畅。 由于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学生在语言表达时,会产生概念不准、用 词不当、生造词语、表意不明等毛病。滥用方言也是语言不规范的表现(当然在某种特殊情况下, 并不排斥方言,如为了表现文中人物的地方色彩)。 “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安排恰 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没有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的毛病。 (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这是对作文表层形式的要求。 写字、标点符号运用要规范、正确。写字不潦草,便于读者阅读,即使做不到美观,也要力求 工整,不写错别字。对作文卷中出现的错别字要扣分,每一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 3 分。目的是让考生重视这个问题,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标点符号运用要恰当,不能一逗到底;书写要清楚,不能把逗号写成四不像的点号。 卷面整洁,不随意涂改。行文中如果出现错误要修改时,则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 2.发展等级 D (1)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