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工工程类博土专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方案(2020版)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模式改革方案>及说明的通知》(学位办(2018)15号)精神和要求,参照《中 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博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研字(2018)18号), 制定本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坚 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在材料与化工工程 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 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 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造就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奠定基础。 1.基本素质目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 感;服务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工程伦理规范 2.基本知识目标。掌握本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 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相关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掌握相关的人文 社科及工程管理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基本能力目标。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 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 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工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方案(2020版)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模式改革方案>及说明的通知》(学位办〔2018〕15 号)精神和要求,参照《中 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研字〔2018〕18 号), 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坚 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在材料与化工工程 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 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 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造就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奠定基础。 1.基本素质目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 感;服务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工程伦理规范。 2.基本知识目标。掌握本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 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相关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掌握相关的人文 社科及工程管理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基本能力目标。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 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 能力
、招生对象 材料与化工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应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 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领域及培养方向 1.材料工程。(1)新型功能材料;(2)高分子材料;(3)纳米材料;(4) 生物基材料:(5)新型能源材料:(6)金属材料;(7)先进陶瓷材料。 2.化学工程。(1)合成化学与工艺;(2)分离化学与工艺;(3)生物基 化工;(4)能源化工;(5)微纳化工;(6)精细化工;(7)催化化工;(8) 化学反应工程。 四、培养方式及修业年限 材料与化工类工程博士研究生由校企联合培养,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学习方式 学校、企业(行业)联合组建导师组,负责工程博士研究生的指导与培养。 通过“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具体实施工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确定、培养 进度考核、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等工作。其中,实践导师的遴选和管理遵照《中 国科学技术大学硏究生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导师遴选管理办法》执行。 工程博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4年,最长不超过8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工程博士课程由通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开放实践课、前沿课程组成,实 行学分制,总计16个学分
二、招生对象 材料与化工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应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 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培养领域及培养方向 1.材料工程。(1)新型功能材料;(2)高分子材料;(3)纳米材料;(4) 生物基材料;(5)新型能源材料;(6)金属材料;(7)先进陶瓷材料。 2.化学工程。(1)合成化学与工艺;(2)分离化学与工艺;(3)生物基 化工;(4)能源化工;(5)微纳化工;(6)精细化工;(7)催化化工;(8) 化学反应工程。 四、培养方式及修业年限 材料与化工类工程博士研究生由校企联合培养,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学习方式。 学校、企业(行业)联合组建导师组,负责工程博士研究生的指导与培养。 通过“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具体实施工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确定、培养 进度考核、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等工作。其中,实践导师的遴选和管理遵照《中 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导师遴选管理办法》执行。 工程博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4年,最长不超过8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工程博士课程由通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开放实践课、前沿课程组成,实 行学分制,总计16个学分
1.通修课程(4学分)。包括政治和外语。外语教学强调语言应用能力的培 养,使工程博士具备与国外相关行业技术或管理人员沟通交流的能力。 2.专业基础课程(不少于6学分)。专业基础课采取模块化设计,打破学科 界限、注重学科交叉,博士研究生根据本行业的实际需要以及专业方向选择合适 的模块进行课程学习。 开放实践课(不少于3学分)。由企业(行业)和学校综合考虑工程博士 专业方向、产业行业需求和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实际问题等共同为学生开设。课程 结束时要求工程博士做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报告,并形成书面报告。 4.前沿课程(不少于3学分)。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 开设科学与技术前沿讲座,拓宽学生在工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国际化视野。 表材料与化工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学教学方 时分式 备注 通修课程PU 工程博士政治 2|讲授必修 FORL7201U 工程博士英语 02讲授必修 CHEM5007P 催化作用基础 1206 CHEM5008P 绿色化学 CHEM6019P 功能高分子 804讲授/ CHEM6005P 分离分析化学 603合肥 MSEN606FP薄膜材料科学与技术603苏州 CHEM6023P 固体化学原理 MSEN6406P无机新能源材料与运用402 不少于 专业基础课MSEN7|0/高温合金的基础理论与 402 程 应用 学分不 金属电化学腐蚀研究实 低于6 MSEN7 118P 例分析 322 学分 MSEN7103P 生物材料 02讲授/ MSEN7I04P 材料的环境行为 02金属所 MSEN7OF/钛基合金与金属间化合 MSEN7sP材料动力学基础402 MSEN7109P 半导体物理学
1.通修课程(4学分)。包括政治和外语。外语教学强调语言应用能力的培 养,使工程博士具备与国外相关行业技术或管理人员沟通交流的能力。 2.专业基础课程(不少于6学分)。专业基础课采取模块化设计,打破学科 界限、注重学科交叉,博士研究生根据本行业的实际需要以及专业方向选择合适 的模块进行课程学习。 3.开放实践课(不少于3学分)。由企业(行业)和学校综合考虑工程博士 专业方向、产业行业需求和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实际问题等共同为学生开设。课程 结束时要求工程博士做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报告,并形成书面报告。 4.前沿课程(不少于 3 学分)。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 开设科学与技术前沿讲座,拓宽学生在工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国际化视野。 表 材料与化工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时 学 分 教学方 式 备注 通修课程 PHIL7201U 工程博士政治 40 2 讲授 必修 FORL7201U 工程博士英语 40 2 讲授 必修 专业基础课 程 CHEM5007P 催化作用基础 120 6 讲授/ 合肥 苏州 不少于 1 门 ; 学分不 低 于 6 学分 CHEM5008P 绿色化学 80 4 CHEM6019P 功能高分子 80 4 CHEM6005P 分离分析化学 60 3 MSEN6006P 薄膜材料科学与技术 60 3 CHEM6023P 固体化学原理 60 3 MSEN6406P 无机新能源材料与运用 40 2 MSEN7100P 高温合金的基础理论与 应用 40 2 讲授/ 金属所 MSEN7118P 金属电化学腐蚀研究实 例分析 32 2 MSEN7103P 生物材料 40 2 MSEN7104P 材料的环境行为 40 2 MSEN7106P 钛基合金与金属间化合 物 40 2 MSEN7115P 材料动力学基础 40 2 MSEN7109P 半导体物理学 40 2
MSEN711IP 化工过程强化 MSEN7I12P 凝聚态物理 402 塑性加工过程的数值模 MSEN7107P 拟与物理模拟 402 MSEN7101P电化学储能用炭材料402 CHEN7102P 新型光电材料 CHEN7103P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40 CHEN7104P 材料科学与技术 402讲授/应 CHEN7|02P新型光电材料 化所 CHEN7op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器x“ CHEN7IOIP 生物分子工程 CHEN70P光功能材料及应用40 CHEN7107P 催化化学 CHEN7108P 天然气水合物 CHEN7109P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60 CHEN6|04p生物质能高品质能源利603 讲授/广 用及技术 CHEN7P氢能科学与技术603 能所 CHEN7P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60 CHEN7114P 电化学原理603 CHEN6102P 能源微生物学 PET7313P生物质气化技术及应用 开放实践课 开放实践课程 3322 「必修 CHEN7002P 膜分离科学前沿 CHEM7006P 现代化学物理进展 CHEM6404P 高等有机化学B CHEM700P可再生能源研究进展402 ENV7402P/污5染控制研究前沿和进 展 讲授/合 ENVI600IP 环境科学和工程前沿603 肥 MSEN700P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CHEM7003P 分析化学前沿 不少于 无机化学进展 2门 CHEM7008P 前沿课程MSEN64P材料科学英语文献阅读|402 学分不 能源化学前沿 低于3 CHEM7007P 402 学分 新型纳米材料与器件前 讲授/苏 MCEN740IP 603 沿进展 州 MSEN71F非平衡金属材料专题402 MSEN7 102P 先进陶瓷及研究 MSEN7105P 环境敏感断裂 402讲授/金 MSEN7117P 高温合金前沿讲座 属所 MSEN71P半导体光催化402 MSEN73沉淀析出相变理论
MSEN7111P 化工过程强化 40 2 MSEN7112P 凝聚态物理 40 2 MSEN7107P 塑性加工过程的数值模 拟与物理模拟 40 2 MSEN7101P 电化学储能用炭材料 40 2 CHEN7102P 新型光电材料 40 2 讲授/应 化所 CHEN7103P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40 2 CHEN7104P 材料科学与技术 40 2 CHEN7102P 新型光电材料 40 2 CHEN7101P 生物分子工程 40 2 CHEN7100P 光功能材料及应用 40 2 CHEN7107P 催化化学 60 3 讲授/广 能所 CHEN7108P 天然气水合物 60 3 CHEN7109P 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 60 3 CHEN7110P 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器件 60 3 CHEN6104P 生物质能高品质能源利 用及技术 60 3 CHEN7111P 氢能科学与技术 60 3 CHEN7113P 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 60 3 CHEN7114P 电化学原理 60 3 CHEN6102P 能源微生物学 60 3 PEET7313P 生物质气化技术及应用 60 3 开放实践课 开放实践课程 60 3 必修 前沿课程 CHEN7002P 膜分离科学前沿 40 2 讲授/合 肥 不少于 2 门 ; 学分不 低 于 3 学分 CHEM7006P 现代化学物理进展 40 2 CHEM6404P 高等有机化学 B 80 4 CHEM7005P 可再生能源研究进展 40 2 ENVI7402P 污染控制研究前沿和进 展 40 2 ENVI6001P 环境科学和工程前沿 60 3 MSEN7001P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40 2 CHEM7003P 分析化学前沿 40 2 CHEM7008P 无机化学进展 60 3 MSEN6401P 材料科学英语文献阅读 40 2 CHEM7007P 能源化学前沿 40 2 MCEN7401P 新型纳米材料与器件前 沿进展 60 3 讲授/苏 州 MSEN7116P 非平衡金属材料专题 40 2 讲授/金 属所 MSEN7102P 先进陶瓷及研究 40 2 MSEN7105P 环境敏感断裂 40 2 MSEN7117P 高温合金前沿讲座 40 2 MSEN7110P 半导体光催化 40 2 MSEN7113P 沉淀析出相变理论 40 2
高性能难成形新材料的 MSEN7114P 塑性加工 MSEN7108P大型铸锻焊件制造基础402 CHEM710OP 应化讲坛 CHEM7107P 通用高分子材料 402讲授/应 CHEM7003P 分析化学前沿 402化所 CHEM7105P 稀土新材料进展 CHEN7106P节能与环保技术前沿603 讲授/广 CHEN70P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前6 能所 沿讲座 其他必修环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必修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冬 六、学位论文 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自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 重点工程项目,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研究内容。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内容应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 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可以是工程新技术研究、重大工程 设计、新产品或新装置研制等。 3.成果形式。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应做出创造性成果,成果形式包括 学术论文、发明专利、行业标准、科技奖励等。成果应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并 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 工程博士研究生完成开题报告中预期的研究任务后,应在导师指导下将研究 内容、研究思路及硏究成果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硏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书写成工程博士学位论文。 七、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MSEN7114P 高性能难成形新材料的 塑性加工 40 2 MSEN7108P 大型铸锻焊件制造基础 40 2 CHEM7100P 应化讲坛 20 1 讲授/应 化所 CHEM7107P 通用高分子材料 40 2 CHEM7003P 分析化学前沿 40 2 CHEM7105P 稀土新材料进展 60 3 CHEN7106P 节能与环保技术前沿 60 3 讲授/广 CHEN7105P 能所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前 沿讲座 60 3 其他必修环 节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 必修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必修 六、学位论文 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自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 重点工程项目,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2.研究内容。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内容应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 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可以是工程新技术研究、重大工程 设计、新产品或新装置研制等。 3.成果形式。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应做出创造性成果,成果形式包括 学术论文、发明专利、行业标准、科技奖励等。成果应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并 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 工程博士研究生完成开题报告中预期的研究任务后,应在导师指导下将研究 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成果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书写成工程博士学位论文。 七、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