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式左边定义为力F从t1时刻到时刻的冲量,记为/ 了=「F (4-3) (4-2)式可写为 T="F=m2=m(44) 质点的动量原理。 表明:作用于质点的合外的冲量等于质点在同一时间 间隔内动量的增量。 在S制中,动量的单位为千克米每秒,冲量的单位为 牛顿秒,动量和冲量的量纲均为MLTl I=LF dt=mu2x-mo Ix 标量式为 (45) F dt=mo2y
上式左边定义为力F 从 t1 时刻到 t2 时刻的冲量,记为I: (4-3) (4-2) 式可写为 2 1 2 1 v v I Fdt m m t t = = − (4-4) ——质点的动量原理。 表明:作用于质点的合外的冲量等于质点在同一时间 间隔内动量的增量。 在SI制中,动量的单位为千克米每秒,冲量的单位为 牛顿秒, 动量和冲量的量纲均为M LT-1。 标量式为 (4-5)
对于冲量/应注意 △n (1)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 Fat (2)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动量增量方向相同。 即Ⅰ的方向与△P或△m的方向相同。 对动量原理应注意: (1)F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合外力的冲量。 (2)动量原理是矢量式,常用其分量式。 (3)动量原理用于惯性系
(2)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动量增量方向相同。 即 I 的方向与P 或 mv 的方向相同。 对于冲量 I 应注意: (1)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 = 2 1 t t I Fdt (2) 动量原理是矢量式,常用其分量式。 (3) 动量原理用于惯性系。 对动量原理应注意: (1) F 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I 是合外力的冲量。 mv2 mv1 mv
例质量为m的质点作速率为的匀速圆周运动,t时刻位 于A点,转过m/2后,t2时刻到了B点,求在这段时间 内,向心力的冲量。 解:由动量原理,向心力的冲量为: Ap= p B( Pi= moy A(t1) 1=p2-p1=-m0(+ 的大小为:√2mU 的方向g: g9=1,kx<0,0 -3π/4
例 质量为 m 的质点作速率为 v 的匀速圆周运动,t1时刻位 于A点,转过π/2 后, t2 时刻到了B点,求在这段时间 内,向心力的冲量。 P2 A(t1 ) 0 B(t2 ) P1 解:由动量原理,向心力的冲量为: I 的方向φ: ∵tg φ=-1,Ix <0, Iy<0 ∴ φ = -3 π/4 I 的大小为: P2 P1 P
2.平均力 在物体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时间很短,而相互作用 力很大,这种力称为冲力。 冲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F(t)实际上是难确定的,但 可以引入平均力来近似地描述它们 F Cr Fde F(t) =[Fl=F(2-t1)(47)
2. 平均力 在物体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时间很短,而相互作用 力很大,这种力称为冲力。 冲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F ( t ) 实际上是难确定的,但 可以引入平均力来近似地描述它们: t2 o t t 1 F( t ) F − = 2 1 2 1 1 t t Fdt t t F (4-6) (4-7)
标量式为 1.=Fd=F1(2-1)=m2-mn 1,=F,d=F(2-1)=mny-m (4-8) 由(4-7)式可知,引起相同的动量改变,相互作 用时间愈短,平均力愈大
由(4-7)式可知,引起相同的动量改变,相互作 用时间愈短,平均力愈大。 标量式为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