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伤:妨碍 D.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 致:归还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智伯“好利”的一组是 ①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 ②智伯请地于韩康子 ③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④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⑤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⑥智伯以締疵之言告二子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索要土地,韩康子、魏桓子慑于智伯的威势,满足 了智伯的要求,而赵襄子拒绝了智伯,遭到了引水灌城的攻击 B.段规和任章的劝说之辞,均能抓住智伯的性格弱点,分析了事情发展的必然性,做 出了正确的决策,保全了各自的君主 C.繙疵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见微知著的难得人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用,后来自 请出使齐国。 D.智伯无故索要土地和他不听臣下劝谏,都突出地表现了他利令智昏、刚愎自用的性格 弱点。 卷Ⅱ(共120分) 四、(共23分) 11.把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6分) 答 (2)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4分)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8分)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C.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 伤:妨碍 D.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 致:归还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智伯“好利”的一组是 ( ) ①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 ②智伯请地于韩康子 ③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 ④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⑤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智伯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索要土地,韩康子、魏桓子慑于智伯的威势,满足 了智伯的要求,而赵襄子拒绝了智伯,遭到了引水灌城的攻击。 B.段规和任章的劝说之辞,均能抓住智伯的性格弱点,分析了事情发展的必然性,做 出了正确的决策,保全了各自的君主。 C.絺疵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见微知著的难得人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用,后来自 请出使齐国。 D.智伯无故索要土地和他不听臣下劝谏,都突出地表现了他利令智昏、刚愎自用的性格 弱点。 卷 II(共 120 分) 四、(共 23 分) 11.把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6 分) 答: (2)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4 分) 答: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8 分)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 简要阐述。(4分) (2)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4分) 13.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小题)(5分) (1)①是日也,天朗气清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③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 《赤壁赋》) (2)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 千载谁堪伯仲 ?(陆游《书愤》) ③五花马,千金裘 。(李白《将进酒》) 五、(共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背景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 简要阐述。(4 分) (2)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4 分) 13.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小题)(5 分) (1)①是日也,天朗气清,_______ __。(王羲之《兰亭集序》) ②上有六龙 回日之 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 得过, 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③驾一叶之扁舟,______ 。______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 《赤壁赋》) (2)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 。_______ ,千载谁堪伯仲 间?(陆游《书愤》) ③五花马,千金裘,______ ,_______ 。(李白《将进酒》) 五、(共 22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7 题。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