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文献探讨 第一节策略的定义 第二节策略的认知观点-策略逻 第三节策略逻辑下的经营策略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一节观念架构 第二节研究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研究范围 第四节研究限制 第五节研究设计 第六节资料的收集 第四章初步命题发 第五章书店产业分析 第一节书店的背景发展 第二节书店重要环境的描述 第三节厂商的描述与比较 第四节书店产业的五力分析以连锁型书店为例 第五节书店产业价值链活动及作业流程分析NE 第六节书店产业的产品分析及描述 第七节书店产业所的科技描述 第八节书店产业行销活动的描述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策略的定义 第二节 策略的认知观点-策略逻辑 第三节 策略逻辑下的经营策略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观念架构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研究范围 第四节 研究限制 第五节 研究设计 第六节 资料的收集 第四章 初步命题发 第五章 书店产业分析 第一节 书店的背景发展 第二节 书店重要环境的描述 第三节 厂商的描述与比较 第四节 书店产业的五力分析-以连锁型书店为例 第五节 书店产业价值链活动及作业流程分析[N.E] 第六节 书店产业的产品分析及描述 第七节 书店产业所 的科技描述 第八节 书店产业行销活动的描述
第九节书店产业重要管理议题与关键成功因素 第六章个案分析 第一节个案:金石堂书局 第二节个案:新学友 第三节个案:诚品书局 第四节个案:新展望书局 第五节个案:台湾的店 第六节个案:女书店 第七节个案:晶华书局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结构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第二节资源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第三节互赖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第四节生态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第五节价值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六节效率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第七节统治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第八节竟局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第九节风险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第九节 书店产业重要管理议题与关键成功因素 第六章 个案分析 第一节 个案:金石堂书局 第二节 个案:新学友书局 第三节 个案:诚品书局 第四节 个案:新展望书局 第五节 个案:台湾的店 第六节 个案:女书店 第七节 个案:晶华书局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构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第二节 资源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第三节 互赖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第四节 生态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第五节 价值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第六节 效率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第七节 统治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第八节 竞局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第九节 风险说策略逻辑与策略作为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动机 书店是一古老的行业,在功能上与其他商品零售店无异,是图书出版业行销通路成员之一。但因书籍负有知识、文化传递使命。传统上较不被视为「商品」,书店也被视 为文化事业,商业气息较不浓厚。早期台湾的书店大多是出版社经营的门市部(比方说南部的南一书局、中部的中央书局及北部的东方书局),其主要展售出版社自己的出版 品,兼卖其他出版社的书,在管理方式上都是书店所有者自行经营管理。书店业的产业特徵是书店家数非常多,且-一家书店的规模都不大,也因此无法获得规模经济利益。 而书籍销售毛利低,使得书店缺乏资源及技术扩大营业规模,又或者是业者安於现状,数十年来在经营管理上都没有什堋改变 然而自民国六十八年以後,台北市陆续出现了多家大规模(占地二00坪左右,可藏书数万种)的新型书店,如永汉国№书局(六十八年)、新学友书局敦化店(七十一 年)、金石文化广场(七十二年)、光统图书百货公司(七十四年)、久大书香世界(七十五年)、诚品书局(七十八年)、冬官书局(八十三年)等,均表现出狻高的异质性 与台湾数十年来的书店型态不大相同,其中金石文化广场新颖的经营方式,如提供顾客生活、文化情报、书店附设餐饮、休闲场所、重视书店气氛等,被称做是「第一次书 店产业革命」。这段时期(六十八至八十三年)出现的大型书店不仅书籍种类丰富,并且善於运用各种促销手法主动吸引顾客上门,一改传统书店被动地等待顾客上门的销售 方式。另外,由於藏书种类及数量之多足可抵上数家传统小型书店,故这些大型书店较少依附於书店街上(例如前述的永汉、新学友等多家书店中仅有光统、金石堂位於重 庆南路书店街上)。而 这些新型书店和传统书店最大的差异在於传统书店间多从事於¤格竞争,动辄发生折扣战,而新型书店间则致力於非¤格竞争,例如产品的差异化、地点、服务等 第二节研究目的 1经由深度访谈的研究方式,对目前书店业的经营策略有较深入的描述,并解释背後的思考逻辑 2.由策略逻辑的分析,来推论书店产业未来可创造成功的经营策略 第二章文献探讨 第一节策略的定义 →、策略的定义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动机 书店是一古老的行业,在功能上与其他商品零售店无异,是图书出版业行销通路成员之一。但因书籍负有知识、文化传递使命。传统上较不被视为「商品」,书店也被视 为文化事业,商业气息较不浓厚。早期台湾的书店大多是出版社经营的门市部(比方说南部的南一书局、中部的中央书局及北部的东方书局),其主要展售出版社自己的出版 品,兼卖其他出版社的书,在管理方式上都是书店所有者自行经营管理。书店业的产业特徵是书店家数非常多,且-一家书店的规模都不大,也因此无法获得规模经济利益。 而书籍销售毛利低,使得书店缺乏资源及技术扩大营业规模,又或者是业者安於现状,数十年来在经营管理上都没有什堋改变。 然而自民国六十八年以後,台北市陆续出现了多家大规模(占地二00坪左右,可藏书数万种)的新型书店,如永汉国№书局(六十八年)、新学友书局敦化店(七十一 年)、金石文化广场(七十二年)、光统图书百货公司(七十四年)、久大书香世界(七十五年)、诚品书局(七十八年)、冬官书局(八十三年)等,均表现出狻高的异质性, 与台湾数十年来的书店型态不大相同,其中金石文化广场新颖的经营方式,如提供顾客生活、文化情报、书店附设餐饮、休闲场所、重视书店气氛等,被称做是「第一次书 店产业革命」。这段时期(六十八至八十三年)出现的大型书店不仅书籍种类丰富,并且善於运用各种促销手法主动吸引顾客上门,一改传统书店被动地等待顾客上门的销售 方式。另外,由於藏书种类及数量之多足可抵上数家传统小型书店,故这些大型书店较少依附於书店街上(例如前述的永汉、新学友等多家书店中仅有光统、金石堂位於重 庆南路书店街上)。而 这些新型书店和传统书店最大的差异在於传统书店间多从事於¤格竞争,动辄发生折扣战,而新型书店间则致力於非¤格竞争,例如产品的差异化、地点、服务等。 第二节 研究目的 1.经由深度访谈的研究方式,对目前书店业的经营策略有较深入的描述,并解释背後的思考逻辑。 2.由策略逻辑的分析,来推论书店产业未来可创造成功的经营策略。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策略的定义 一、策略的定义
根据 andrews(1971)和 Ansoff(1965)对策略的界定, Andrews认为策略包含了企业的目标及执行手段,而 Ansoff认为只包含了执行方法。所以对策略的定义可以分为狭 义及广义两种,所谓狭义的策略是指将目标和策略分离,认为策略是在既定的目标之下,达成目标的手段:至於广义的策略的定义则是将目标的选择及设定包括在内,因此策 略包括了目标设定和达成的手段。以下分别列举代表性狭义及广义学者所持的策略定义 狭义的策略定义: 策略定义 Ansoft 1965 1提供一企业所从事行业的广泛概念。 2设定引导企业寻求机会的特定方针 3.用决策规划补足公司之目标,缩短公司 对最佳机会的选择过程 表2-2广义的策略定义: 年代 策略定义 Andrews 策略是目标、导向或标的型态和这些标的 的主要政策和计划 就策略的层次而言, Fiegenbaum(1987)提出了一个策略空间图的架构,在平面表现上如下图 围|资源运用竟争优势|综效
根据 Andrews(1971)和 Ansoff(1965)对策略的界定,Andrews 认为策略包含了企业的目标及执行手段,而 Ansoff 认为只包含了执行方法。所以对策略的定义可以分为狭 义及广义两种,所谓狭义的策略是指将目标和策略分离, 认为策略是在既定的目标之下,达成目标的手段;至於广义的策略的定义则是将目标的选择及设定包括在内,因此策 略包括了目标设定和达成的手段。以下分别列举代表性狭义及广义学者所持的策略定义: 表 2-1 狭义的策略定义: ───────────────────────────── 学者 年代 策略定义 ───────────────────────────── Ansoff 1965 1.提供一企业所从事行业的广泛概念。 2.设定引导企业寻求机会的特定方针。 3.用决策规划补足公司之目标,缩短公司 对最佳机会的选择过程。 ────────────────────────────── 表 2-2 广义的策略定义: ───────────────────────────── 学者 年代 策略定义 ───────────────────────────── Andrews 1973 策略是目标、导向或标的型态和这些标的 的主要政策和计划。 ───────────────────────────── 就策略的层次而言,Fiegenbaum(1987)提出了一个策略空间图的架构,在平面表现上如下图: 要素 │ 范围 │资源运用 │竞争优势 │综效 企业│ │ │ │
层总体 次事业 图2-1策略空间图 策略空间图将策略区分为企业( enterpri∞e)、整体( corporate)、事业( business)、及功能( functional)等四个层次,而本研究所探讨的策略作为是指以事业策略这个层次,作为探 讨的对象 由策略构面所区分出来的不同类型策略即为企业所采行的策略作为,许多学者尝试将实务上的策略作为加以归纳,而成为许多策略类。 如 Aaker1984)在「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一书中,将策略作为区分以下几种型态:()差异化策略(2)低成本策略(3)集中策略(4撇撤资策略或清算策略(5挤乳 策略或收获策略(6)固守策略或维持策略(η渗透策略(8)扩张策略ω9)垂直整合策略(υ多角化营运策略(事业收并策略(2)跨国公司策略← 第二节策略的认知观点-策略逻辑 所谓策略的逻辑,是指企业在思考企业时所围绕的核心理念,如何在环境与条件分析及策略决定间,建立起清楚的逻辑关系:即在什堋环境、什堋条件下,该采取最适 合的策略,这就是策略的本质,也就是策略的逻辑思维〔吴思华,1993) Hedberg& Johnson(1977)指出策略所反应出的是整合好的想法与架构,经由它,问题被认知和诠释,行动被创造和选择,而这想法与架构就是策略的来源。 Schoemaker& Ami(1993)则认为策略逻辑,像是剧情分析( Scenario)或认知图像 Congitive maps)e而 Mintzberg1987)则认为策略的形成,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一种看法,而这共有的看法,就 是一种集体思想( collective mind 而 Bettis、Hall& Prahalad(1986)认为策略逻辑的来源如下图 策略逻辑的来源
───┼───┴─────┴─────┴─── 层 总体 │ ───┤ 次 事业 │ ───┤ 功能 │ 图 2-1 策略空间图 策略空间图将策略区分为企业(enterprise)、整体(corporate)、事业(business)、及功能(functional)等四个层次,而本研究所探讨的策略作为是指以事业策略这个层次,作为探 讨的对象。 由策略构面所区分出来的不同类型策略即为企业所采行的策略作为,许多学者尝试将实务上的策略作为加以归纳,而成为许多策略类。 例如 Aaker(1984)在「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一书中,将策略作为区分以下几种型态: (1)差异化策略 (2)低成本策略 (3)集中策略 (4)撤资策略或清算策略 (5)挤乳 策略或收获策略 (6)固守策略或维持策略 (7)渗透策略 (8)扩张策略 (9)垂直整合策略 (10)多角化营运策略 (11)事业收并策略 (12)跨国公司策略。 第二节 策略的认知观点---策略逻辑 所谓策略的逻辑,是指企业在思考企业时所围绕的核心理念,如何在环境与条件分析及策略决定间,建立起清楚的逻辑关系:即在什堋环境、什堋条件下,该采取最适 合的策略,这就是策略的本质,也就是策略的逻辑思维〔吴思华,1993〕。 Hedberg & Johnson(1977)指出策略所反应出的是整合好的想法与架构,经由它,问题被认知和诠释,行动被创造和选择,而这想法与架构就是策略的来源。Schoemaker & Amit(1993)则认为策略逻辑,像是剧情分析(Scenario)或认知图像(Congitive maps)。而 Mintzberg(1987)则认为策略的形成,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一种看法,而这共有的看法,就 是一种集体思想(collective mind)。 而 Bettis、Hall & Prahalad(1986)认为策略逻辑的来源如下图: 策略逻辑的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