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案例分析》讲义 编者按:《刑法总论案例分析》按照德国、日本刑法三阶层犯罪论构造进行 讲解:构成要件该当性(符合性)—违法性(违法阻却事由)—有责性(责 任阻却事由)。本资料的案例全部来自张明楷:《刑法的私整》(之一、之二),北 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2017年版。本资料仅供教学合理使用,不用于出版营 利,在此致谢! 第一部分犯罪成立条件 一、构成要件符合性 (一)构成要件与犯罪概念的关系 案情:16周岁5个月的男孩和一个13周岁八个月的女孩子谈恋爱。某天, 女孩和她妈妈吵架后就住进男孩,连续住了5天。有一次,两个人在床上接吻 各自脱掉了衣服,双方的性器官也接触了。后来女孩说:“我年纪小,算了,这 样不好。”男孩就没有再继续实施行为行为。 问题:男孩子的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怎么处理? 答:根据张明楷教授的观点,男孩的行为属于强奸中止,但由于造成了狠亵 儿童的侵害结果,应当减轻处罚,当然可以宜告缓刑。 (二)不作为问题 1.案情:被害人向行为人借款50万元后,很久不还。某天,行为人带了三 个人开车去找被害人。行至一大桥上(桥下是河,河面与桥面距离几十米)时, 行为人和被害人就在桥上谈判。被害人说:“你不要逼我了,再逼我,我干脆死 了,反正我也还不上。”行为人说:“那你要这么说,就写个遗书吧。”被害人就 写了遗书:“今生还不上了,来世做牛做马也还给你。”然后,被害人自己拿着这 个遗书坐在大桥的栏杆上抽烟,行为人等四人就陪着被害人站着,也没有对被害 人实施任何行为。十几分钟后,被害人说了一声“我跳了”,然后,就真的跳下 去,第二天发现被害人死亡了,行为人的辩解是,首先我不知道被害人真的会跳: 其次,当他跳下去之后,我只是觉得他可能是逃走了。 1
1 《刑法总论案例分析》讲义 编者按:《刑法总论案例分析》按照德国、日本刑法三阶层犯罪论构造进行 讲解:构成要件该当性(符合性)——违法性(违法阻却事由)——有责性(责 任阻却事由)。本资料的案例全部来自张明楷:《刑法的私塾》(之一、之二),北 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2017 年版。本资料仅供教学合理使用,不用于出版营 利,在此致谢! 第一部分 犯罪成立条件 一、构成要件符合性 (一)构成要件与犯罪概念的关系 案情:16 周岁 5 个月的男孩和一个 13 周岁八个月的女孩子谈恋爱。某天, 女孩和她妈妈吵架后就住进男孩,连续住了 5 天。有一次,两个人在床上接吻, 各自脱掉了衣服,双方的性器官也接触了。后来女孩说:“我年纪小,算了,这 样不好。”男孩就没有再继续实施行为行为。 问题:男孩子的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怎么处理? 答:根据张明楷教授的观点,男孩的行为属于强奸中止,但由于造成了猥亵 儿童的侵害结果,应当减轻处罚,当然可以宣告缓刑。 (二)不作为问题 1.案情:被害人向行为人借款 50 万元后,很久不还。某天,行为人带了三 个人开车去找被害人。行至一大桥上(桥下是河,河面与桥面距离几十米)时, 行为人和被害人就在桥上谈判。被害人说:“你不要逼我了,再逼我,我干脆死 了,反正我也还不上。”行为人说:“那你要这么说,就写个遗书吧。”被害人就 写了遗书:“今生还不上了,来世做牛做马也还给你。”然后,被害人自己拿着这 个遗书坐在大桥的栏杆上抽烟,行为人等四人就陪着被害人站着,也没有对被害 人实施任何行为。十几分钟后,被害人说了一声“我跳了”,然后,就真的跳下 去,第二天发现被害人死亡了。行为人的辩解是,首先我不知道被害人真的会跳; 其次,当他跳下去之后,我只是觉得他可能是逃走了
问题:这些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理由是什么? 答:张明楷说,这个案件必须从客观到主观进行讨论,先考虑行为人的行为 是什么?被害人的死亡能否归属于行为人的行为?,不要一开始就讨论行为人 主观上到底是故意还是过失。如果在德国,可能会认定为见危不救罪,在我国 可能定不了罪(不构成间接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也不构成过失 致人死亡罪),如果四个人一直不让人家离开,确实符合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 可以考虑认定为非法拘禁罪。 2.案情:合租房里住了四个人,其中,两个关系很好的女孩住一间,另有一 对恋人住了一间。但这对恋人和这两个女孩子关系不密切,平时也只是打个招呼 而己。某天半夜,恋人中的女孩因为事情吵架,女孩要拿打火机烧被子,男朋友 阻止了四次,之后,男朋友就不管了,心想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女孩又把打 火机拿出来点燃了被子。刚开始燃烧的时候,男的没有扑火。之后看着火势变大 了,男的立即扑火,但怎么都扑不灭。这对恋人眼看自己要被烧死了就跑出来, 结果另一房间的两个女孩子被烧死了。 问题:这对恋人中的女孩构成失火罪(放火罪),但男孩是否构成犯罪呢? 为什么? 3.案情:大街上躺了一个人快死了,有人要救这个被害人时,甲一看是自己 的仇人,就阻止别人来救他: 问题:甲是否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为什么? 4案情:甲出于杀害的故意,造成了乙的重伤。如果甲不实施救助行为,乙 必然死亡。甲此时开始悔悟,想救助乙,打算把乙送到医院。丙刚好路过此地, 丙尽力劝说甲不要救乙。甲在丙的劝说之下,放弃了救助乙的打算。乙因没有得 到救治而死亡。 问题:甲和丙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构成什么罪?为什么? 5.案情:家里发生火灾时,儿子原本可以救出亲生母亲,但他没有救,而是 救出了自己的女朋友,导致母亲被烧死。 问题:儿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理由是什么? 6.案情:徐某以找工作为名,将一名女孩带至被告人陈某家中,徐某谎称自 己也有一个妹妹也住在陈某家里。实际上,陈某是徐某的姨夫,徐某也是第一次
2 问题:这些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理由是什么? 答:张明楷说,这个案件必须从客观到主观进行讨论,先考虑行为人的行为 是什么?被害人的死亡能否归属于行为人的行为?,不要一开始就讨论行为人 主观上到底是故意还是过失。如果在德国,可能会认定为见危不救罪,在我国 可能定不了罪(不构成间接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也不构成过失 致人死亡罪),如果四个人一直不让人家离开,确实符合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 可以考虑认定为非法拘禁罪。 2.案情:合租房里住了四个人,其中,两个关系很好的女孩住一间,另有一 对恋人住了一间。但这对恋人和这两个女孩子关系不密切,平时也只是打个招呼 而已。某天半夜,恋人中的女孩因为事情吵架,女孩要拿打火机烧被子,男朋友 阻止了四次,之后,男朋友就不管了,心想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女孩又把打 火机拿出来点燃了被子。刚开始燃烧的时候,男的没有扑火。之后看着火势变大 了,男的立即扑火,但怎么都扑不灭。这对恋人眼看自己要被烧死了就跑出来, 结果另一房间的两个女孩子被烧死了。 问题:这对恋人中的女孩构成失火罪(放火罪),但男孩是否构成犯罪呢? 为什么? 3.案情:大街上躺了一个人快死了,有人要救这个被害人时,甲一看是自己 的仇人,就阻止别人来救他。 问题:甲是否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为什么? 4.案情:甲出于杀害的故意,造成了乙的重伤。如果甲不实施救助行为,乙 必然死亡。甲此时开始悔悟,想救助乙,打算把乙送到医院。丙刚好路过此地, 丙尽力劝说甲不要救乙。甲在丙的劝说之下,放弃了救助乙的打算。乙因没有得 到救治而死亡。 问题:甲和丙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构成什么罪?为什么? 5.案情:家里发生火灾时,儿子原本可以救出亲生母亲,但他没有救,而是 救出了自己的女朋友,导致母亲被烧死。 问题:儿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理由是什么? 6.案情:徐某以找工作为名,将一名女孩带至被告人陈某家中,徐某谎称自 己也有一个妹妹也住在陈某家里。实际上,陈某是徐某的姨夫,徐某也是第一次
带女孩到陈某家中。当晚,徐某与女孩睡同一张床上,陈某睡另外一张床,中间 有一道布帘隔开。徐某以暴力强迫与女孩发生性关系,女孩向陈某求救,陈某却 对徐某的行为听之任之,徐某强奸既遂。 问题: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构成强奸罪的不作为共犯?为什么? 7.案情:甲乙丙三人晚上在餐馆喝酒,丙喝醉了,甲乙商量由甲把丙送回家。 甲叫了一辆出租车,把丙送回家,但到了丙家门口后,丙坚持不下车、不回家, 一定要再回去喝酒。甲又陪丙一起回餐馆,但到了餐馆时,餐馆已经关门了,甲 要丙回家,丙还是不肯回家。于是,甲将丙留在餐馆的院子里,自己准备回家。 甲在回家之前给乙打电话,说丙还在餐馆的院子里,乙表示由自己来送丙回家, 甲就先回家了。乙来到餐馆的时候没有找到丙,于是,自己也回家了。第二天早 上,有人发现丙在餐馆院子附近冻死了。 问题:甲乙二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又构成什么罪?为什么? (三)因果关系与结果归属 1.案情:我们也经常会在德因学者的教科书中看到,叔叔有万贯家财,只有 一个侄子是他的合法继承人。侄子想继承叔叔的遗产,就建议他的叔叔每天外出 散步。实际上,侄子经过多方调查,发现叔叔散布的沿途有很多树林,当地又多 有暴风雨等伴随闪电雷鸣的天气,侄子希望叔叔在外出散步途中被雷电击中身亡。 在这个案件中,侄子劝叔叔散步的行为是不是谋杀? 2.案情:是一个爱好海洋生物学的企业家对螃蟹很有研究。他非常清楚自己 的企业排出的污水会造成河中的螃蟹死亡。当地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对生态环境 造成这样的损失,但他的企业通过合法途径拿到了排污许可和其他证照。该企业 家是否对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负责? 3.案情:一个建筑专业的学生在一个建筑工地勤工俭学,工地老板让他混合 一种水泥盖房顶,这名建筑专业的学生立即发现水泥配方有问题,尽管他明知用 这样的水泥盖房顶,房子不久之后就会塌掉,但他怕别人说他自以为是,就什么 也没有说。这座房子建好以后被当地幼儿园使用,后来房顶塌方砸死了几个孩子。 (德国著名的刑法学家雅科布斯教授编的) 4案情:公司的老板让他的会计将总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汇到纽约的一个 账户。这名会计通过电脑操作,使这笔钱汇走但却不计入账,这种做法违反了税 3
3 带女孩到陈某家中。当晚,徐某与女孩睡同一张床上,陈某睡另外一张床,中间 有一道布帘隔开。徐某以暴力强迫与女孩发生性关系,女孩向陈某求救,陈某却 对徐某的行为听之任之,徐某强奸既遂。 问题: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构成强奸罪的不作为共犯?为什么? 7.案情:甲乙丙三人晚上在餐馆喝酒,丙喝醉了,甲乙商量由甲把丙送回家。 甲叫了一辆出租车,把丙送回家,但到了丙家门口后,丙坚持不下车、不回家, 一定要再回去喝酒。甲又陪丙一起回餐馆,但到了餐馆时,餐馆已经关门了,甲 要丙回家,丙还是不肯回家。于是,甲将丙留在餐馆的院子里,自己准备回家。 甲在回家之前给乙打电话,说丙还在餐馆的院子里,乙表示由自己来送丙回家, 甲就先回家了。乙来到餐馆的时候没有找到丙,于是,自己也回家了。第二天早 上,有人发现丙在餐馆院子附近冻死了。 问题:甲乙二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又构成什么罪?为什么? (三)因果关系与结果归属 1.案情:我们也经常会在德国学者的教科书中看到,叔叔有万贯家财,只有 一个侄子是他的合法继承人。侄子想继承叔叔的遗产,就建议他的叔叔每天外出 散步。实际上,侄子经过多方调查,发现叔叔散布的沿途有很多树林,当地又多 有暴风雨等伴随闪电雷鸣的天气,侄子希望叔叔在外出散步途中被雷电击中身亡。 在这个案件中,侄子劝叔叔散步的行为是不是谋杀? 2.案情:是一个爱好海洋生物学的企业家对螃蟹很有研究。他非常清楚自己 的企业排出的污水会造成河中的螃蟹死亡。当地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对生态环境 造成这样的损失,但他的企业通过合法途径拿到了排污许可和其他证照。该企业 家是否对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负责? 3.案情:一个建筑专业的学生在一个建筑工地勤工俭学,工地老板让他混合 一种水泥盖房顶,这名建筑专业的学生立即发现水泥配方有问题,尽管他明知用 这样的水泥盖房顶,房子不久之后就会塌掉,但他怕别人说他自以为是,就什么 也没有说。这座房子建好以后被当地幼儿园使用,后来房顶塌方砸死了几个孩子。 (德国著名的刑法学家雅科布斯教授编的) 4.案情:公司的老板让他的会计将总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汇到纽约的一个 账户。这名会计通过电脑操作,使这笔钱汇走但却不计入账,这种做法违反了税
法的相关规定。会计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5.案情:有一个贩卖海洛因的商贩,将海洛因卖给了一名顾客。贩卖的人 自己并不知道海洛因有问题(例如,纯度太高,有致命的危险),而买海洛因的 人注射后当场死亡。 6.案情:两个陌生人在夜店里认识后,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发生了 性关系,其中一个是艾滋病患者,他担心讲出实情会破坏二人之间当晚的气氛, 就故意对同伴隐瞒了这一点,结果他的同伴染上了艾滋病。 7案情:甲用匕首攻击乙,致乙重伤,但伤势并不能导致死亡结果,但乙 被送到医院后,医生用错了药,乙当场死亡。 8.案情:有一个专门治癌症的医生给10个病人治病,这个医生不具有做人 体实验的资格和实验条件,但他觉得自己的灵感很准,就将一种治疗别的疾病的 药拿来给一部分病人用,认为这样就能治好他们的癌症。他对另一部分病人仍按 照正常的方法治疗。在这个治疗过程中,他对病人什么都没有说。他的行为显然 违反了临床的审批程序,也违反了患者的知情权。一段时间之后,10个病人中 有8个人死了。根据以往的研究数据,如果对10个人正常治疗,死亡率是10 个人中死亡4个。在法庭上,医学专家出庭作证时表示,很难证明这8个人中到 底哪个人是正常情况下罹患癌症而死,哪个人是由这名医生的人体实验而死。 9.案情:在一个人数很少的小镇,有对夫妻天天吵架。有一天,丈夫去镇上 的药店购买大量的灭鼠药,药店的人明明知道这个人的房子很小,根本就没有老 鼠,买药的人很可能要用这些老鼠药来杀他妻子,但卖药的人仍然把大剂量的老 鼠药卖给这位丈夫。结果丈夫用这些老鼠药毒死了他的妻子,并且自杀。 10.案情:屋主度假回来,发现几个贼在搬他的东西,他看到贼打算搬走的 东西很多,但开的车却很小,估计这些贼要分好几次才能将东西全部搬完。最让 他生气的是,他看到贼打开了他最喜欢的一瓶白兰地酒。趁着贼将第一批东西开 车搬走以后,他回到自己的房间,在那瓶白兰地酒中放入了毒药,希望贼再回来 的时候喝下,同时他还报了警。根据他说的情况,警察悄悄地来到了案发现场, 等待这群贼回来。屋主怕警察误喝白兰地,就告诚千万别喝白兰地,他在里面投 了毒。在这个案件中,屋主投毒的行为是不是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罪(预备)? 11.案情:农夫住在森林边上,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他让他的孩子穿过森
4 法的相关规定。会计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5.案情:有一个贩卖海洛因的商贩,将海洛因卖给了一名顾客。贩卖的人 自己并不知道海洛因有问题(例如,纯度太高,有致命的危险),而买海洛因的 人注射后当场死亡。 6.案情:两个陌生人在夜店里认识后,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发生了 性关系,其中一个是艾滋病患者,他担心讲出实情会破坏二人之间当晚的气氛, 就故意对同伴隐瞒了这一点,结果他的同伴染上了艾滋病。 7.案情:甲用匕首攻击乙,致乙重伤,但伤势并不能导致死亡结果,但乙 被送到医院后,医生用错了药,乙当场死亡。 8.案情:有一个专门治癌症的医生给 10 个病人治病,这个医生不具有做人 体实验的资格和实验条件,但他觉得自己的灵感很准,就将一种治疗别的疾病的 药拿来给一部分病人用,认为这样就能治好他们的癌症。他对另一部分病人仍按 照正常的方法治疗。在这个治疗过程中,他对病人什么都没有说。他的行为显然 违反了临床的审批程序,也违反了患者的知情权。一段时间之后,10 个病人中 有 8 个人死了。根据以往的研究数据,如果对 10 个人正常治疗,死亡率是 10 个人中死亡 4 个。在法庭上,医学专家出庭作证时表示,很难证明这 8 个人中到 底哪个人是正常情况下罹患癌症而死,哪个人是由这名医生的人体实验而死。 9.案情:在一个人数很少的小镇,有对夫妻天天吵架。有一天,丈夫去镇上 的药店购买大量的灭鼠药,药店的人明明知道这个人的房子很小,根本就没有老 鼠,买药的人很可能要用这些老鼠药来杀他妻子,但卖药的人仍然把大剂量的老 鼠药卖给这位丈夫。结果丈夫用这些老鼠药毒死了他的妻子,并且自杀。 10.案情:屋主度假回来,发现几个贼在搬他的东西,他看到贼打算搬走的 东西很多,但开的车却很小,估计这些贼要分好几次才能将东西全部搬完。最让 他生气的是,他看到贼打开了他最喜欢的一瓶白兰地酒。趁着贼将第一批东西开 车搬走以后,他回到自己的房间,在那瓶白兰地酒中放入了毒药,希望贼再回来 的时候喝下,同时他还报了警。根据他说的情况,警察悄悄地来到了案发现场, 等待这群贼回来。屋主怕警察误喝白兰地,就告诫千万别喝白兰地,他在里面投 了毒。在这个案件中,屋主投毒的行为是不是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罪(预备)? 11.案情:农夫住在森林边上,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他让他的孩子穿过森
林,去森林的另一边去采蘑菇,目的是让孩子掉在唯一的一条小路的陷阱中死亡, 但是,孩子被雷击死。 问题:农夫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为什么? 12.案情:被告人甲与邻居有仇,把农药酒在邻居种的丝瓜上,被害人吃了 丝瓜后上吐下泻出现中毒症状,这个中毒引发了被害人糖尿病、高血压等症状, 医生就按照普通的糖尿病、高血压来治疗,结果被害人死亡。鉴定意见书认为, 被害人死于中毒及糖尿病共同的作用。最后法院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 物质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问题:本案中死亡结果应不应该归属于甲的行为? 13.案情:被告人驾驶车辆在高速公路的隧道中行驶,路的隧道中行驶,本 身也有违章行为,他不仅超速而且没有开大灯。被告人发现前面有老人迎面走在 马路中间,因为避让不及,将老人撞飞,但是他停车后仅仅查看车辆是否有问题, 没有理会老人的情况,然后驾车逃离现场,老人被随后过往的多辆汽车碾压。检 察院以交通肇事罪批准速捕被告人。 问题:老人的死亡结果能否归属于被告人的行为? 14.案情:半夜一两点钟的时候,甲驾驶的第一辆车把一位老人撞了。撞了之 后,甲就把车停在边上,并在老人的后面隔了一点的地方放了一个红色三角架,同 时也报了警,还给急救车也打了电话。这个时候乙也开车过米了,他驾驶到三角架 附近时,刚好左边来了一辆卡车,他要超车,也没有看清前面有撞倒的老人,结果 车从被害人身上轧过去了。紧接着丙开的第三辆车,又从被害人身上轧过去了。 乙和丙都逃逸了。等救护车到来时,老人已经死亡了。交警做了多次责任认定, 其中第一次说甲负主要责任,被害人和乙丙均负次要的责任。但是后来意见一致 的鉴定结论说,甲和被害人负次要责任,乙和丙负主要责任。但是,无论如何不能 查明,被害人是被第一辆车撞死的,还是被第二、三辆轧死的。 问题:甲、乙、丙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为什么? 15.案情:被害人和朋友聚会喝多了酒,一对夫妇开车过来接被害人。但是 被害人由于喝多了,在车上乱打人,这时车在高速公路上,夫妻二人也没有办法 制止被害人。于是,夫妇二人就把被害人扔在高速公路上,自己离开了。后来高 速公路上的一辆货车先撞了被害人,被害人就倒地了,但不知道死了没有。之后
5 林,去森林的另一边去采蘑菇,目的是让孩子掉在唯一的一条小路的陷阱中死亡, 但是,孩子被雷击死。 问题:农夫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为什么? 12.案情:被告人甲与邻居有仇,把农药洒在邻居种的丝瓜上,被害人吃了 丝瓜后上吐下泻出现中毒症状,这个中毒引发了被害人糖尿病、高血压等症状, 医生就按照普通的糖尿病、高血压来治疗,结果被害人死亡。鉴定意见书认为, 被害人死于中毒及糖尿病共同的作用。最后法院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 物质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问题:本案中死亡结果应不应该归属于甲的行为? 13.案情:被告人驾驶车辆在高速公路的隧道中行驶,路的隧道中行驶,本 身也有违章行为,他不仅超速而且没有开大灯。被告人发现前面有老人迎面走在 马路中间,因为避让不及,将老人撞飞,但是他停车后仅仅查看车辆是否有问题, 没有理会老人的情况,然后驾车逃离现场,老人被随后过往的多辆汽车碾压。检 察院以交通肇事罪批准逮捕被告人。 问题:老人的死亡结果能否归属于被告人的行为? 14.案情:半夜一两点钟的时候,甲驾驶的第一辆车把一位老人撞了。撞了之 后,甲就把车停在边上,并在老人的后面隔了一点的地方放了一个红色三角架,同 时也报了警,还给急救车也打了电话。这个时候乙也开车过来了,他驾驶到三角架 附近时,刚好左边来了一辆卡车,他要超车,也没有看清前面有撞倒的老人,结果 车从被害人身上轧过去了。紧接着丙开的第三辆车,又从被害人身上轧过去了。 乙和丙都逃逸了。等救护车到来时,老人已经死亡了。交警做了多次责任认定, 其中第一次说甲负主要责任,被害人和乙丙均负次要的责任。但是后来意见一致 的鉴定结论说,甲和被害人负次要责任,乙和丙负主要责任。但是,无论如何不能 查明,被害人是被第一辆车撞死的,还是被第二、三辆轧死的。 问题:甲、乙、丙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为什么? 15.案情:被害人和朋友聚会喝多了酒,一对夫妇开车过来接被害人。但是 被害人由于喝多了,在车上乱打人,这时车在高速公路上,夫妻二人也没有办法 制止被害人。于是,夫妇二人就把被害人扔在高速公路上,自己离开了。后来高 速公路上的一辆货车先撞了被害人,被害人就倒地了,但不知道死了没有。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