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学习并掌握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结构的特点,并能区 目的 别它们的细微差异。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机制。缺壁细菌类型。 第三章微生物类群和形态结构 第一节直细菌 真细菌的细胞结构 一般结构 1细胞壁 学 (1)原核微生物细胞壁的多样性: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 (2)古生菌的细胞壁 内 (3)缺壁细菌 (4)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容 2细胞质膜 (1)概念3’:(2)观察分离方法结构7’:(3)化学组成8’: (4)生理功能5’:(5)内膜系统5': (6)古生菌的细胞质膜6 教学重点:革兰氏染色的机制;缺壁细菌细胞膜的内膜系统 教学重 教学难点:结合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阐述革兰氏染色的机 点、难 制:载色体和间体的区别: 教学方法:电化教学结合适当的板书。穿插适时的课堂提问。要求学生记 点及教 笔记。 学方法 思考题:1对革兰氏染色的机制进行解释。 2缺壁细菌有哪几种类型? 阅读材料:《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讨论 题)阅 《微生物学》李阜橡胡正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读材料 Microbiology>Lansing M.Prescott.John P.Harley.Donald A. Klein.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2(国外优秀生命科学教学用书) 课前提问,学生掌握良好。 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特点异同,以及革兰氏染色机制是重 点和难点。通过不同的图解尽量让学生从各个层面掌握。 纪律良好。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教 学 目 的 学习并掌握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结构的特点,并能区 别它们的细微差异。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机制。缺壁细菌类型。 教 学 内 容 第三章 微生物类群和形态结构 第一节 真 细 菌 三 真细菌的细胞结构 (一) 一般结构 1 细胞壁 (1)原核微生物细胞壁的多样性: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 (2)古生菌的细胞壁 (3)缺壁细菌 (4)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2 细胞质膜 (1) 概念 3’;(2) 观察分离方法结构 7’;(3) 化学组成 8’; (4) 生理功能 5’;(5) 内膜系统 5’; (6) 古生菌的细胞质膜 6’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革兰氏染色的机制;缺壁细菌;细胞膜的内膜系统; 教学难点:结合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阐述革兰氏染色的机 制;载色体和间体的区别; 教学方法:电化教学结合适当的板书。穿插适时的课堂提问。要求学生记 笔记。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思考题:1 对革兰氏染色的机制进行解释。 2 缺壁细菌有哪几种类型? 阅读材料:《微生物学》沈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第二版 《微生物学》李阜棣 胡正嘉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 Microbiology》 Lansing M.Prescott,John P.Harley,Donald A. Klein.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2(国外优秀生命科学教学用书) 课 后 记 课前提问,学生掌握良好。 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特点异同,以及革兰氏染色机制是重 点和难点。通过不同的图解尽量让学生从各个层面掌握。 纪律良好。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3年9月18日 教 案 第5页 教学 真细菌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的区别。内含物、芽孢、糖被的特点及研究 目的 的意义。 第三章微生物类群和形态结构 第一节直细黄 真细菌的细胞结构 (一) 一般结构 3细胞质 教 (1)核糖体:(2)质粒: 4内含物:(1)贮藏物(聚-B一羟丁酸、异染粒、藻青素等) 学 (2)磁小体(3)羧酶体(4)气泡 5核区 内 (二)特殊结构 1芽孢 容 (1)产芽孢细菌的种类:(2)芽孢的构造: (3)芽孢形成 (4)芽孢萌发:(5)芽孢的耐热机制:(6)研究芽孢的意义 (7)伴孢晶体 )糖被 (1)糖被的分类:(2)糖被的成分: (3)英膜的功能:(4)科研和实践意义 教学重 教学重点:细胞质中的质粒与拟核的概念、特点。存在的内含物的性质和 点、难 功能。芽孢的概念、构造和形成过程:芽孢的特性及研究意 义:研究糖被的科研和实践意义: 点及教 学难占,质粉与沙色休核区的风别,芽附的物 学方法 教字万法: 电化教学结合适当的板书。穿插适时的课堂提问。要求学生记 笙记。 思考题:1细菌的质粒和拟核有什么区别? 2举出至少四种内含物,说明他们的主要作用。 作业、 3芽孢、糖被、鞭毛的概念。 思者题 4芽孢的特性及研究意义 (讨论 5结合糖被的特点,说说糖被和科研和实践意义。 题)阅 阅读材料:《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读材料 《微生物学》李阜棣胡正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Microbiology Lansing M.Prescott,John P.Harley,Donald A. K1ein.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2(国外优秀生命科学教学用书) 课前提问 细菌核区与质粒的概念及区别。多数学生听课认真。个别学生上课睡觉。 记 芽孢、英膜的结构及研究意义重点讲解。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3 年 9 月 18 日 教 案 第 5 页 教 学 目 的 真细菌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的区别。内含物、芽孢、糖被的特点及研究 的意义。 教 学 内 容 第三章 微生物类群和形态结构 第一节 真 细 菌 三 真细菌的细胞结构 (一) 一般结构 3 细胞质 (1)核糖体;(2)质粒; 4 内含物:(1)贮藏物(聚-ß-羟丁酸、异染粒、藻青素等) (2)磁小体(3)羧酶体(4)气泡 5 核区 (二) 特殊结构 1 芽孢 (1)产芽孢细菌的种类;(2)芽孢的构造;(3)芽孢形成; (4)芽孢萌发;(5)芽孢的耐热机制;(6)研究芽孢的意义’; (7)伴孢晶体 2 糖被 (1)糖被的分类;(2)糖被的成分; (3)荚膜的功能;(4)科研和实践意义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细胞质中的质粒与拟核的概念、特点。存在的内含物的性质和 功能。芽孢的概念、构造和形成过程;芽孢的特性及研究意 义;研究糖被的科研和实践意义; 教学难点:质粒与染色体核区的区别;芽孢的构造; 教学方法:电化教学结合适当的板书。穿插适时的课堂提问。要求学生记 笔记。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思考题:1 细菌的质粒和拟核有什么区别? 2 举出至少四种内含物,说明他们的主要作用。 3 芽孢、糖被、鞭毛的概念。 4 芽孢的特性及研究意义 5 结合糖被的特点,说说糖被和科研和实践意义。 阅读材料:《微生物学》沈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第二版 《微生物学》李阜棣 胡正嘉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 Microbiology》 Lansing M.Prescott,John P.Harley,Donald A. Klein.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2(国外优秀生命科学教学用书) 课 后 记 课前提问。 细菌核区与质粒的概念及区别。多数学生听课认真。个别学生上课睡觉。 芽孢、荚膜的结构及研究意义重点讲解。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3年9月20日 教案 第6页 教学 复习真细菌一般结构和芽孢、糖被结构功能。学习掌握鞭毛、菌毛、性 目的 毛。了解古细菌结构的特殊性。了解古生菌和真细菌细胞结构的不同。 第二章微生物类花群和形态结构 第一节真细菌 三真细菌的细胞结构 (二)特殊结构 教 3鞭毛(1)鞭毛的定义:(2)鞭毛的观察:(3)鞭毛的构造: (4)鞭毛的功能:(5)各类细菌的鞭毛:(6)小结 学 4菌毛:5性毛:6S层 四直细菌的分类 内 第一类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真细菌第二类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阳性 真细菌: 第三类无细胞壁的真细菌 容 第二节古生菌 古生菌的形态:二古生菌的细胞结构 第三节真核微生物 直核微生物的分类分布 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1霉菌 教学重 重点:鞭毛的结构及观察方法:古生菌的细胞结构和真细菌的区别。霉菌 的形本和细蘭形态的差别。 点、难 难点:鞭毛、菌毛和性毛的区别:古生菌的细胞结构和真细菌的区别。 点及教 教学方法:电化教学结合适当的板书。穿插适时的课堂提问。要求学生记 笔记。 学方法 思考题:1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 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作业 2真细菌和古生菌细胞结构上的不同点。 思考题 3霉菌的形态和细菌形态的差别。 (讨论 阅读材料: 题)阅 《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读材料 《微生物学》李阜棣胡正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Microbiology Lansing M.Prescott,John P.Harley,Donald A. Klein.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2(国外优秀生命科学教学用书) 课前提问。前次课内容掌握比较好。 芽孢、英膜、鞭毛、菌毛的结构及研究意义重点讲解。古生菌的结构特点 引起学生关注。 课堂纪律良好。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纳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3年9月25日 案 第7页
2013 年 9 月 20 日 教 案 第 6 页 教学 目的 复习真细菌一般结构和芽孢、糖被结构功能。学习掌握鞭毛、菌毛、性 毛。了解古细菌结构的特殊性。了解古生菌和真细菌细胞结构的不同。 教 学 内 容 第三章 微生物类群和形态结构 第一节 真 细 菌 三 真细菌的细胞结构 (二) 特殊结构 3 鞭毛 (1)鞭毛的定义;(2)鞭毛的观察;(3)鞭毛的构造; (4)鞭毛的功能;(5)各类细菌的鞭毛;(6)小结 4 菌毛;5 性毛;6 S 层 四 真细菌的分类 第一类 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真细菌; 第二类 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阳性 真细菌; 第三类 无细胞壁的真细菌 第二节 古生菌 一 古生菌的形态;二 古生菌的细胞结构 第三节 真核微生物 一 真核微生物的分类、分布 二 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1 霉菌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鞭毛的结构及观察方法;古生菌的细胞结构和真细菌的区别。霉菌 的形态和细菌形态的差别。 难点:鞭毛、菌毛和性毛的区别;古生菌的细胞结构和真细菌的区别。 教学方法:电化教学结合适当的板书。穿插适时的课堂提问。要求学生记 笔记。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思考题:1 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 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2 真细菌和古生菌细胞结构上的不同点。 3 霉菌的形态和细菌形态的差别。 阅读材料: 《微生物学》沈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第二版 《微生物学》李阜棣 胡正嘉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 Microbiology》 Lansing M.Prescott,John P.Harley,Donald A. Klein.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2(国外优秀生命科学教学用书) 课 后 记 课前提问。前次课内容掌握比较好。 芽孢、荚膜、鞭毛、菌毛的结构及研究意义重点讲解。古生菌的结构特点 引起学生关注。 课堂纪律良好。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3 年 9 月 25 日 教 案 第 7 页
教学 学习掌握酵母菌形态、大小、结构和繁殖特点。学习掌握真核生物与原核 目的 生物细胞壁的不同。学习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营养类型。 第三章 微生物类群和形态结构 第三节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2酵母菌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大小 教 四真核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五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比较 学 第四节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一一蕈菌(自学)》 $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容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化学元素:化学成分及其分析 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光能无机白养型,化能无机白差刑 光能有机异养型:化能有机异养型 教学重点: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在细胞质、细胞核、生理特性等方面 教学重 的不同:生长因子。碳源和氨源昔养物质承招能源的区别。德 生物的营养类型及代表微生物。酵母菌、霉菌、细菌形态的差 点、难 别。 点及教 教学难点:生长因子的概念及类型。微生物营养类型的特点及区分 学方法 教学方法:电化教学结合适当的板书。穿插适时的课堂提问。要求学生记 笔记。适当的讨论。 作业、思考题: 酵母菌形态、大小、结构的特点 作业、 2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在细胞质、细胞核、生理特性等方面的不同。 思考题 3微生物各种营养物质的特点及作用。 (讨论 4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区别特点」 题)阅 阅读材料:《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读材料 《微生物学》李阜棣胡正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Microbiology)Lansing M.Prescott,John P.Harley,Donald A. K1ein.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2(国外优秀生命科学教学用书) 教学内容安排偏多,以后可以重新调整。这节课只讲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的第一种类型。 以后可以把下面的微生物营养类型的部分内容(后两种类 后 型)安排在下一节课。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教 学 目 的 学习掌握酵母菌形态、大小、结构和繁殖特点。学习掌握真核生物与原核 生物细胞壁的不同。学习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营养类型。 教 学 内 容 第三章 微生物类群和形态结构 第三节 真核微生物 二 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2 酵母菌 三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大小 四 真核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五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比较 第四节 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自学)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一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化学元素;化学成分及其分析 二 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三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光能无机自养型;化能无机自养型; 光能有机异养型;化能有机异养型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在细胞质、细胞核、生理特性等方面 的不同;生长因子。碳源和氮源营养物质承担能源的区别。微 生物的营养类型及代表微生物。酵母菌、霉菌、细菌形态的差 别。 教学难点:生长因子的概念及类型。微生物营养类型的特点及区分。 教学方法:电化教学结合适当的板书。穿插适时的课堂提问。要求学生记 笔记。适当的讨论。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作业、思考题: 1 酵母菌形态、大小、结构的特点。 2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在细胞质、细胞核、生理特性等方面的不同。 3 微生物各种营养物质的特点及作用。 4 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区别特点。 阅读材料:《微生物学》沈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第二版 《微生物学》李阜棣 胡正嘉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 Microbiology》 Lansing M.Prescott,John P.Harley,Donald A. Klein.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2(国外优秀生命科学教学用书) 课 后 记 教学内容安排偏多,以后可以重新调整。这节课只讲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的第一种类型。以后可以把下面的微生物营养类型的部分内容(后两种类 型)安排在下一节课。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