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晨雾下的清江朦胧不清得很。但彼岸的山影,此岸的石壁,江上的水汽,草 上的露珠,很是让华林陶醉。更兼四周空无一人,鸟飞过去翅膀扇动的声音都有呼啦啦的意 味,天地间恍若只有华林一个。华林一下子就找到了盘古的感觉 头天刚下过大雨,对岸的山梁便绿得出水,披在山上的天空也跟洗过一样了。华林有些 兴奋。他在石上跳上跳下,寻找各种角度。一直拍到雾散云开,整个清江都袒露在他的面前。 清江敞开的样子,比它朦胧着更加漂亮。华林在这份敞开中看到了清江的细节。石头是 静的,但流水让它有了动感。水是透明的,但山色将它染出颜色。华林读的是中文系。华林 想,清江不是诗,诗朦胧着更有味道:清江是小说,小说靠淸晰生动的细节才好看。若沿着 清江由头走到尾,一部曲折有致血肉鲜明的长篇小说就出来了 华林拍着想着,就有些累。他看到江边有块平整的石头,于是坐过去休息。石头比床更 大,华林索性躺了下来。清澈的清江水便喧闹着从他头顶流过去,声音在空旷的山间,有如 絮语有如低吟。这时候华林觉得像是他在家的时候,淸早躺在床上,听早起买菜的婆婆嫂子 们相互搭腔问候一样,很亲切,很温和 阳光就落在了他的肚子上,胃也暖和着。 (节选自《春天来自昙华 林》)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分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主人公华林正处于事业的瓶颈时期的苦闷和彷徨,表明艺术 工作者在增强自己艺术修养的同时,更要贴近生活,感悟生活。 B.华林每次去看别人的摄影作品,都感到室息。这是因为别人的作品比他的好。他找到 了艺术上的差距之后,就到小教堂去寻找灵感。 C.吴老师建议华林去拍土家人的跳丧,感受人类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所迸发的激情。但第 二天华林在清江边享受了一番美景,这比看到土家人的跳丧更有吸引力。 D.小说的最后写道,“阳光就落在了他的肚子上,胃也暖和着”,表明华林已经从阴影 当中走出来了,他从大自然中获得了艺术的启示,变得自信起来。 8.简要分析小说中嘉诺撒小教堂和清江这两处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6分) 9.小说题为“风景在哪里”,华林找到了他的风景吗?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古诗文阅读(34分)
- 6 - 一大清早,晨雾下的清江朦胧不清得很。但彼岸的山影,此岸的石壁,江上的水汽,草 上的露珠,很是让华林陶醉。更兼四周空无一人,鸟飞过去翅膀扇动的声音都有呼啦啦的意 味,天地间恍若只有华林一个。华林一下子就找到了盘古的感觉。 头天刚下过大雨,对岸的山梁便绿得出水,披在山上的天空也跟洗过一样了。华林有些 兴奋。他在石上跳上跳下,寻找各种角度。一直拍到雾散云开,整个清江都袒露在他的面前。 清江敞开的样子,比它朦胧着更加漂亮。华林在这份敞开中看到了清江的细节。石头是 静的,但流水让它有了动感。水是透明的,但山色将它染出颜色。华林读的是中文系。华林 想,清江不是诗,诗朦胧着更有味道;清江是小说,小说靠清晰生动的细节才好看。若沿着 清江由头走到尾,一部曲折有致血肉鲜明的长篇小说就出来了。 华林拍着想着,就有些累。他看到江边有块平整的石头,于是坐过去休息。石头比床更 大,华林索性躺了下来。清澈的清江水便喧闹着从他头顶流过去,声音在空旷的山间,有如 絮语有如低吟。这时候华林觉得像是他在家的时候,清早躺在床上,听早起买菜的婆婆嫂子 们相互搭腔问候一样,很亲切,很温和。 阳光就落在了他的肚子上,胃也暖和着。 (节选自《春天来自昙华 林》)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主人公华林正处于事业的瓶颈时期的苦闷和彷徨,表明艺术 工作者在增强自己艺术修养的同时,更要贴近生活,感悟生活。 B.华林每次去看别人的摄影作品,都感到窒息。这是因为别人的作品比他的好。他找到 了艺术上的差距之后,就到小教堂去寻找灵感。 C.吴老师建议华林去拍土家人的跳丧,感受人类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所迸发的激情。但第 二天华林在清江边享受了一番美景,这比看到土家人的跳丧更有吸引力。 D.小说的最后写道,“阳光就落在了他的肚子上,胃也暖和着”,表明华林已经从阴影 当中走出来了,他从大自然中获得了艺术的启示,变得自信起来。 8.简要分析小说中嘉诺撒小教堂和清江这两处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 6 分 ) 9.小说题为“风景在哪里”,华林找到了他的风景吗?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6 分 ) 二、古诗文阅读( 34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 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晋初,入为主客员外 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初,岳仕后唐, 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 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 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 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县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 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 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 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 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旦纳 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 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 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 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 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选自《宋史·刘温叟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 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 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C.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 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D.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
- 7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 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晋初,入为主客员外 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初,岳仕后唐, 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 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 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 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 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 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 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 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 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 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 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 宰相 言:“免选以为厚恩。” 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擢炤太子右赞 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 (选自《宋史·刘温叟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 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B.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 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C.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 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D.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