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请按照题号顺序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另附的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在此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2)考试前,请认真阅读谷题卷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 题卷、答题卷一并收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何以普遍的规范来协调个体之利与整体之利?这一问题在传统文化中便展开为义利之 辨 辨析义利,是儒家的重要特点,而儒家对义利关系的看法,又对中国传统价值观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根据儒家的观点,义作为当然之则,本身便有至上的性质:“君子义以为上。” 这里确认的首先是义的内在价值。后来的宋明理学进一步通过义与天理的沟通,对义的内在 价值作了论证:“义者,天理之所宜。”“理”具有普遍必然的品格,义所以具有至上性 即在于它体现了“理”的要求 义一旦被赋予内在价值,便同时成为评判行为的主要准则。如果行为本身合乎义,则即 使它不能达到实际的功效,也同样可以具有善的价值,所谓“惟义所在”,便表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儒家往往将义(当然之则)理解为一种无条件的道德命令,并把履行道德规范(行 义)本身当作行为的目的。这种看法带有明显的抽象道义论的性质。不过,“义以为上”的 观念在培养崇高的道德节操等方面,也有不可否认的意义。中国历史上,“惟义所在”的律 令,往往具体化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追求,并出现了不少舍生取义的志士 仁人。就此而言,道义的原则确实可以给人以正面的价值导向。 肯定“义”的内在价值,当然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利”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事实上, 儒家并不绝对弃绝功利。孔子到卫国,并非仅仅关心那里的道德风尚如何,相反,倒是开口 便盛赞该地人口众多。当他的学生问他“既庶矣,又何加焉”时,孔子明确回答:“富 之。”“庶”(人口众多)和“富”在广义上均属于利的范畴。按儒家之见,利并不是一种 绝对的恶,从社会范围来看是如此,就个人而言也是这样。“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 为之。”即使圣人,也不能完全不讲利:“圣人于利,不能全不较论。”不过,利固然不可
- 1 - 鹰潭市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 二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⑴请按照题号顺序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另附的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在此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⑵考试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⑶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 题卷、答题卷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何以普遍的规范来协调个体之利与整体之利?这一问题在传统文化中便展开为义利之 辨。 辨析义利,是儒家的重要特点,而儒家对义利关系的看法,又对中国传统价值观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根据儒家的观点,义作为当然之则,本身便有至上的性质:“君子义以为上。” 这里确认的首先是义的内在价值。后来的宋明理学进一步通过义与天理的沟通,对义的内在 价值作了论证:“义者,天理之所宜。”“理”具有普遍必然的品格,义所以具有至上性, 即在于它体现了“理”的要求。 义一旦被赋予内在价值,便同时成为评判行为的主要准则。如果行为本身合乎义,则即 使它不能达到实际的功效,也同样可以具有善的价值,所谓“惟义所在”,便表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儒家往往将义(当然之则)理解为一种无条件的道德命令,并把履行道德规范(行 义)本身当作行为的目的。这种看法带有明显的抽象道义论的性质。不过,“义以为上”的 观念在培养崇高的道德节操等方面,也有不可否认的意义。中国历史上,“惟义所在”的律 令,往往具体化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追求,并出现了不少舍生取义的志士 仁人。就此而言,道义的原则确实可以给人以正面的价值导向。 肯定“义”的内在价值,当然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利”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事实上, 儒家并不绝对弃绝功利。孔子到卫国,并非仅仅关心那里的道德风尚如何,相反,倒是开口 便盛赞该地人口众多。当他的学生问他“既庶矣,又何加焉”时,孔子明确回答:“富 之。”“庶”(人口众多)和“富”在广义上均属于利的范畴。按儒家之见,利并不是一种 绝对的恶,从社会范围来看是如此,就个人而言也是这样。“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 为之。”即使圣人,也不能完全不讲利:“圣人于利,不能全不较论。”不过,利固然不可
概排斥,但利的追求始终必须处于义的制约之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儒家一再强调要“见 利思义”,如果不合乎义,则虽有利亦不足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相对于义 利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 一般来说,利首先与个人或特殊集团相联系,而个人(或特殊集团)之利往往并不彼此 一致,因此,如果片面地以利作为行为的唯一准则,就不可避免地将导致社会成员在利益关 系上的冲突,“若切于好利,蔽于自私,求自益以报人,则人亦与之力争,故莫肯益之,而 有击夺之者矣”,与利不同,“义”超越了个人的特殊利益,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唯其如此 故能对特殊的利益关系起某种调节作用。历史地看,儒家突出“义”的普遍制约,反对唯利 是求,这对于避免利益冲突的激化,维护社会的稳定,确实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以义制利”的要求与“义以为上”的观念相结合,往往又导致了对功利意识的 过度压抑。功利意识的过分压抑,则常常容易弱化社会的激活力量。从这方面看,儒家以道 义原则抑制功利原则,又明显地有负面的导向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因为具有至上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理”的要求 B.“惟义所在”,说明合乎义的行为,即使没有实际结果,也可以具有善的价值 C.孔子在卫国,开口便盛赞人口众多,表明他关心那里的利 D.儒家对“义”的推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利益冲突的激化,维护社会稳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使用了总分的结构,先提出问题,然后按照义利的先后顺序分别展开议论。 B.文章在论证义的价值时,先论证义的内在价值的合理性,后论证义的社会价值 C.文章在论证利的价值时,使用了说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D.文章在讨论义利之选时,先论证选择“义”的价值,再论证片面选择利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人在思考如何协调个人与集体之利的问题时,并不受“义利之辨”的困扰。 B.“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强调人们对利的追求必须始终处于义的 制约之下 C.“义利之辨”超越了个人的特殊利益,具有普遍性的品格,所以能对特殊的利益关系起某 种调节作用。 对功利意识的压抑,容易弱化社会的激活力量。这使得儒家对“义”的推崇明显地有负面
- 2 - 一概排斥,但利的追求始终必须处于义的制约之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儒家一再强调要“见 利思义”,如果不合乎义,则虽有利亦不足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相对于义, 利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 一般来说,利首先与个人或特殊集团相联系,而个人(或特殊集团)之利往往并不彼此 一致,因此,如果片面地以利作为行为的唯一准则,就不可避免地将导致社会成员在利益关 系上的冲突,“若切于好利,蔽于自私,求自益以报人,则人亦与之力争,故莫肯益之,而 有击夺之者矣”,与利不同,“义”超越了个人的特殊利益,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唯其如此, 故能对特殊的利益关系起某种调节作用。历史地看,儒家突出“义”的普遍制约,反对唯利 是求,这对于避免利益冲突的激化,维护社会的稳定,确实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以义制利”的要求与“义以为上”的观念相结合,往往又导致了对功利意识的 过度压抑。功利意识的过分压抑,则常常容易弱化社会的激活力量。从这方面看,儒家以道 义原则抑制功利原则,又明显地有负面的导向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义因为具有至上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理”的要求。 B. “惟义所在”,说明合乎义的行为,即使没有实际结果,也可以具有善的价值。 C. 孔子在卫国,开口便盛赞人口众多,表明他关心那里的利。 D. 儒家对“义”的推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利益冲突的激化,维护社会稳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使用了总分的结构,先提出问题,然后按照义利的先后顺序分别展开议论。 B. 文章在论证义的价值时,先论证义的内在价值的合理性,后论证义的社会价值。 C. 文章在论证利的价值时,使用了说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D. 文章在讨论义利之选时,先论证选择“义”的价值,再论证片面选择利的不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人在思考如何协调个人与集体之利的问题时,并不受“义利之辨”的困扰。 B. “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强调人们对利的追求必须始终处于义的 制约之下。 C. “义利之辨”超越了个人的特殊利益,具有普遍性的品格,所以能对特殊的利益关系起某 种调节作用。 D. 对功利意识的压抑,容易弱化社会的激活力量。这使得儒家对“义”的推崇明显地有负面
的导向作用。 【答案】1.A2.D3.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太阳土 宁新路 每当我离家远去,母亲最担心我水土不服。 我的肠胃有敏感症,只认老家的水,挪个地方就水土不适闹肚子。母亲说拉肚子是肠胃 在“换水土”。这次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一去要好几年不能回来,肠胃肯定得大“换”水土 定会拉得爬不起来。母亲很担心,就给我备了包东西,临上路的那天,她装在我衣兜里,嘱 我每天喝它几次。 我知道那是一包土,是那晒了很多年太阳的土,叫“太阳土”,也叫“老土”,是那细 如面粉的绵土。这是我每次出门,母亲都会让我带的东西。我带着它上路,母亲添了些安慰 我也少了些惧怕。 “太阳土”是老墙下的土,是太阳晒落墙上的灰土。“老土”收藏了太阳多年的炽热和 光色,比寻常黄土更黄亮、暖融融。土被晒成了纯粹的土面,老人不把它看作是土,看作是 太阳身上的灰,说它干净得很,灵气得很。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老人偏爱这土,喝它暖肠 胃,出远门带上调理水土不服。 “太阳土”的名字好听,水却难以下咽,有苦酸辣涩麻咸等说不上来的味,入口喉咙发 呕。母亲说常喝就不难喝了,喝惯就妤了。这样的东西能喝习惯吗?我喝一次它难咽一次, 从来没喝习惯过。虽难喝,我却是权把它当作母亲的爱心,才喝它的。想到喝土水的怪味 就想到土里什么都会有,土脏。想到土里的脏来,就想吐。可母亲和老人把它说得很神奇 老土难道真有神力?这让我注意起这老墙的土来。 老土里除苦酸辣涩麻咸外,那说不清的味究竟是什么?深想,一撮土还真不简单。一撮 土来自一片土地,一撮土里有世代村人。土里,包含着这世上所有消亡的东西,也包括老祖 宗的气息等一切。越想这土的生成,越觉得它复杂。 这墙的土坯是哪里来的?老人懒得回答我这问题。我怀疑这“太阳土”的墙,是来自村 西荒地。那里有人常年打土坯,打的土坯不是村里打墙用,就是盖了房子。荒地虽是花草遍 地的树林,当年却是坟地,挖出过秦汉唐的古董,也挖出过元明清的钱币和陶瓷,当然还有
- 3 - 的导向作用。 【答案】1. A 2. D 3. 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太阳土 宁新路 每当我离家远去,母亲最担心我水土不服。 我的肠胃有敏感症,只认老家的水,挪个地方就水土不适闹肚子。母亲说拉肚子是肠胃 在“换水土”。这次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一去要好几年不能回来,肠胃肯定得大“换”水土, 定会拉得爬不起来。母亲很担心,就给我备了包东西,临上路的那天,她装在我衣兜里,嘱 我每天喝它几次。 我知道那是一包土,是那晒了很多年太阳的土,叫“太阳土”,也叫“老土”,是那细 如面粉的绵土。这是我每次出门,母亲都会让我带的东西。我带着它上路,母亲添了些安慰, 我也少了些惧怕。 “太阳土”是老墙下的土,是太阳晒落墙上的灰土。“老土”收藏了太阳多年的炽热和 光色,比寻常黄土更黄亮、暖融融。土被晒成了纯粹的土面,老人不把它看作是土,看作是 太阳身上的灰,说它干净得很,灵气得很。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老人偏爱这土,喝它暖肠 胃,出远门带上调理水土不服。 “太阳土”的名字好听,水却难以下咽,有苦酸辣涩麻咸等说不上来的味,入口喉咙发 呕。母亲说常喝就不难喝了,喝惯就好了。这样的东西能喝习惯吗?我喝一次它难咽一次, 从来没喝习惯过。虽难喝,我却是权把它当作母亲的爱心,才喝它的。想到喝土水的怪味, 就想到土里什么都会有,土脏。想到土里的脏来,就想吐。可母亲和老人把它说得很神奇。 老土难道真有神力?这让我注意起这老墙的土来。 老土里除苦酸辣涩麻咸外,那说不清的味究竟是什么?深想,一撮土还真不简单。一撮 土来自一片土地,一撮土里有世代村人。土里,包含着这世上所有消亡的东西,也包括老祖 宗的气息等一切。越想这土的生成,越觉得它复杂。 这墙的土坯是哪里来的?老人懒得回答我这问题。我怀疑这“太阳土”的墙,是来自村 西荒地。那里有人常年打土坯,打的土坯不是村里打墙用,就是盖了房子。荒地虽是花草遍 地的树林,当年却是坟地,挖出过秦汉唐的古董,也挖出过元明清的钱币和陶瓷,当然还有
棺材的朽木、人骨和兽骨。这其中或许也有我的祖先。村人会用这土打墙。这老墙的土,虽 被太阳晒成黄亮的尘埃,但它有祖宗的痕迹、遗留,有太多消亡生命的秘密。难怪这土的水, 有神秘的气味,有说不清的味道 这土的水,是真能疗愈肠胃,还是祖辈乡土情结的狭隘偏执?我无法判断。可它确有安 抚肠胃的功效,它被我的祖辈确认,也被我的肠胃证明过。我之所以认可它的作用,是因每 到异地水土不服时,喝这“太阳土”水,就像母亲抚摸了我肚子,肠胃会舒服起来。我便有 点信了老人对它迷恋的说法,也不好再置疑母亲对它的偏爱。 来村的异地人也同样,初喝村里的水,大多水土不服,村人就让喝碗“太阳土”水,不 适便缓解。这“太阳土”似乎有安抚人肠胃不适的功效。 是肠胃只认熟悉的乡土,还是乡土里有令肠胃熟悉的、源自母土的神秘元素?想来乡土 里有“地气”,有母亲的“气血”,有出生在这块地上的生命的根。一撮“太阳土”就是乡 土的根。这也许是这“太阳土”或“老土”的密码吧。乡土是生命的根,乡土里有灵气。乡 土与生命的链接就是“太阳土”的神奇内涵 水土的根里是祖先,每一粒土里都有祖先。大地上的生命倒下,也包括我的祖先,一切 都入土,化作养育万物的圣洁的泥土,化作了水、草、树、麦、禽、布等供人吃穿用的物质 也在阳光、空气、水的烘烤、氧化、洗涤下,腐朽的物质变成了有魂的净土、“太阳土”。 泥土变得纯洁而神圣,我不再嫌它脏。老墙的土被太阳晒“香”,“太阳土”是香土。 我一路上惦记着到异地的那杯水,也提醒自己离家时母亲反复叮嘱的,喝水时不要忘了 放点“太阳土” 我被拉到了大山里的哨所,风是咸的,水也是咸的,这里的水土我的肚子哪会“服”? 我把几撮“太阳土”搅到水里,一口气喝下了,但还是拉了肚子。想必这水土对我肚子太“生 分”,我喝它喝得太少了。我就连喝“太阳土”水,当然也吃了连队卫生员给的药片,肚子 才安稳下来。“太阳土”喝完了,我的肠胃也终于适应了哨所的水土。是“太阳土”起了作 用,还是卫生员的药片起了作用?我一厢情愿地相信是“太阳土”的功效。 习惯了异地的水土,从异地再到异地,仍是水土不服,仍会肠胃难受,就想老家墙上的 “太阳土”。想起那黄亮的土,顿感肠胃舒服了起来。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4月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每当我离家远去,母亲最担心我水土不服”,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爱到 “太阳土”里所包含的浓浓母爱
- 4 - 棺材的朽木、人骨和兽骨。这其中或许也有我的祖先。村人会用这土打墙。这老墙的土,虽 被太阳晒成黄亮的尘埃,但它有祖宗的痕迹、遗留,有太多消亡生命的秘密。难怪这土的水, 有神秘的气味,有说不清的味道。 这土的水,是真能疗愈肠胃,还是祖辈乡土情结的狭隘偏执?我无法判断。可它确有安 抚肠胃的功效,它被我的祖辈确认,也被我的肠胃证明过。我之所以认可它的作用,是因每 到异地水土不服时,喝这“太阳土”水,就像母亲抚摸了我肚子,肠胃会舒服起来。我便有 点信了老人对它迷恋的说法,也不好再置疑母亲对它的偏爱。 来村的异地人也同样,初喝村里的水,大多水土不服,村人就让喝碗“太阳土”水,不 适便缓解。这“太阳土”似乎有安抚人肠胃不适的功效。 是肠胃只认熟悉的乡土,还是乡土里有令肠胃熟悉的、源自母土的神秘元素?想来乡土 里有“地气”,有母亲的“气血”,有出生在这块地上的生命的根。一撮“太阳土”就是乡 土的根。这也许是这“太阳土”或“老土”的密码吧。乡土是生命的根,乡土里有灵气。乡 土与生命的链接就是“太阳土”的神奇内涵。 水土的根里是祖先,每一粒土里都有祖先。大地上的生命倒下,也包括我的祖先,一切 都入土,化作养育万物的圣洁的泥土,化作了水、草、树、麦、禽、布等供人吃穿用的物质。 也在阳光、空气、水的烘烤、氧化、洗涤下,腐朽的物质变成了有魂的净土、“太阳土”。 泥土变得纯洁而神圣,我不再嫌它脏。老墙的土被太阳晒“香”,“太阳土”是香土。 我一路上惦记着到异地的那杯水,也提醒自己离家时母亲反复叮嘱的,喝水时不要忘了 放点“太阳土”。 我被拉到了大山里的哨所,风是咸的,水也是咸的,这里的水土我的肚子哪会“服”? 我把几撮“太阳土”搅到水里,一口气喝下了,但还是拉了肚子。想必这水土对我肚子太“生 分”,我喝它喝得太少了。我就连喝“太阳土”水,当然也吃了连队卫生员给的药片,肚子 才安稳下来。“太阳土”喝完了,我的肠胃也终于适应了哨所的水土。是“太阳土”起了作 用,还是卫生员的药片起了作用?我一厢情愿地相信是“太阳土”的功效。 习惯了异地的水土,从异地再到异地,仍是水土不服,仍会肠胃难受,就想老家墙上的 “太阳土”。想起那黄亮的土,顿感肠胃舒服了起来。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 年 4 月期,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每当我离家远去,母亲最担心我水土不服”,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爱到 “太阳土”里所包含的浓浓母爱
B.第三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解释了上文母亲给我包的东西,也引出了下文对太阳土的 介绍,使文章由叙事转入抒情。 C.“太阳土”水有说不清的味道,是因为太阳土的生成非常复杂,既挖出过秦汉唐的古董, 也挖出过元明清民的钱币和陶瓷 D.作者由离家远去不服水土写起,赋予太阳土神奇的内涵,即乡土与生命的链接,表现出他 对乡土的根的深沉的思索。 5.请简要概括本文描写的“太阳土”有哪些特点? 6.在对“太阳土”的介绍和回忆中,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4.C5.(1)太阳土是神秘的复杂的。太阳土是晒了很多年的老土,包含着太 多消亡生命的秘密,它的生成是复杂的。(2)太阳土是神奇的有灵性的。太阳土能安慰肠胃, 是乡上的根,是乡土与生命的链接。(3)太阳土是纯洁的神圣的。太阳土是腐朽的物质变成 了有魂的净上,是水土里积淀的祖先的根 6.(1)对母亲殷殷关爱的感恩(2)对乡土的深沉的依恋(3)对乡土里所包含的根文化的 追寻与反思。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 暑期将至,一些家长开始为孩子安排暑假游学项目。所谓游学,是一种将学习和旅行相 结合的学习交流方式。不少家长会为孩子选择国内或国际游学项目,丰富孩子的暑假。近年, 游学日趋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学龄前儿童纷纷加入游学队伍。 据统计,2017年中国海外游学人数约8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130亿元,预计到2020 年我国游学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而且,通过海外游学接触海外教育的人群己由 原先出国留学为主的高中毕业生或是本科毕业生,快速扩展至中小学低年龄段学生群体 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让孩子报名去游学无可厚非,但游学越来越低龄化,小学生甚至 学龄前儿童也去游学,年龄尚小的孩童,是否适合海外游学,这值得商榷。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967名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学生的家长的调查,53.4%的 受访家长担心孩子过早出国游学,会因自理能力差而不能照顾好自己:52%的受访家长担心孩 子小,去游学容易出现安全问题;29.1%受访家长认为孩子过早出国游学,会导致孩子之间相 互攀比
- 5 - B. 第三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解释了上文母亲给我包的东西,也引出了下文对太阳土的 介绍,使文章由叙事转入抒情。 C. “太阳土”水有说不清的味道,是因为太阳土的生成非常复杂,既挖出过秦汉唐的古董, 也挖出过元明清民的钱币和陶瓷。 D. 作者由离家远去不服水土写起,赋予太阳土神奇的内涵,即乡土与生命的链接,表现出他 对乡土的根的深沉的思索。 5. 请简要概括本文描写的“太阳土”有哪些特点? 6. 在对“太阳土”的介绍和回忆中,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1)太阳土是神秘的复杂的。太阳土是晒了很多年的老土,包含着太 多消亡生命的秘密,它的生成是复杂的。(2)太阳土是神奇的有灵性的。太阳土能安慰肠胃, 是乡上的根,是乡土与生命的链接。(3)太阳土是纯洁的神圣的。太阳土是腐朽的物质变成 了有魂的净上,是水土里积淀的祖先的根。 6. (1)对母亲殷殷关爱的感恩(2)对乡土的深沉的依恋(3)对乡土里所包含的根文化的 追寻与反思。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暑期将至,一些家长开始为孩子安排暑假游学项目。所谓游学,是一种将学习和旅行相 结合的学习交流方式。不少家长会为孩子选择国内或国际游学项目,丰富孩子的暑假。近年, 游学日趋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学龄前儿童纷纷加入游学队伍。 据统计,2017 年中国海外游学人数约 80 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 130 亿元,预计到 2020 年我国游学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1200 亿元。而且,通过海外游学接触海外教育的人群已由 原先出国留学为主的高中毕业生或是本科毕业生,快速扩展至中小学低年龄段学生群体。 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让孩子报名去游学无可厚非,但游学越来越低龄化,小学生甚至 学龄前儿童也去游学,年龄尚小的孩童,是否适合海外游学,这值得商榷。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 1967 名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学生的家长的调查,53.4%的 受访家长担心孩子过早出国游学,会因自理能力差而不能照顾好自己;52%的受访家长担心孩 子小,去游学容易出现安全问题;29.1%受访家长认为孩子过早出国游学,会导致孩子之间相 互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