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实验指导书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2018年8月
电路实验指导书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2018年8月
实验一 受控源VCCS、CCVS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通过测试受控源的外特性及其转移参数,进一步理解受控源的物理概念,加深对受控源 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避说明 1.电源有独立电源(如电池、发电机等)与非独立电源(或称为受控源)之分。 受控源与独立电源的不同点是:独立电源的电势E或电激流L,是某一固定的数值或是 时间的某一函数,它不随电路其余部分的状态而变。而受控源的电势或电激流则是随电路中 另一支路的由压或电流而变的一种电源。 受控源又与无源元件不同,无源元件两端的电压和它自身的电流有一定的函数关系,而 受控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则和另一支路(或元件)的电流或电压有某种函数关系。 2.独立源与无源元件是二端器件,受控源则是四端器件,或称为双口元件。它有一对 输入端(U1、1)和一对输出端(U2、2)。输入端可以控制输出端电压或电流的大小。施加 F输入端的控制量可以是电压或电流,因而有两种受控电压源(即电压控制电压源VCV 和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和两种受控电流源(即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和电流控制电流源 CCCS)。它们的示意图见图1-1。 3.当受控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与控制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成正比变化时,则称 该受控源是线性的 理想受控源的控制支路中只有一个独立变量(电压或电流),另一个独立变量等于零 即从输入口看,理想受控源或者是短路(即输入电阻R1=0,因而U1=0)或者是开路(即 输入电导G,=0,因而输入电流1,=0):从输出口看,理想受控源或是一个理想电压源或者 是一个理想电流源 VCV VCCS CCVS 图1- 4.受控源的控制端与受控端的关系式称为转移函数。 四种受控源的转移函数参量的定义如下:
实验一 受控源 VCCS、CCVS 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通过测试受控源的外特性及其转移参数,进一步理解受控源的物理概念,加深对受控源 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1. 电源有独立电源(如电池、 发电机等)与非独立电源(或称为受控源)之分。 受控源与独立电源的不同点是:独立电源的电势 Es 或电激流 Is 是某一固定的数值或是 时间的某一函数,它不随电路其余部分的状态而变。而受控源的电势或电激流则是随电路中 另一支路的电压或电流而变的一种电源。 受控源又与无源元件不同,无源元件两端的电压和它自身的电流有一定的函数关系,而 受控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则和另一支路(或元件)的电流或电压有某种函数关系。 2. 独立源与无源元件是二端器件,受控源则是四端器件, 或称为双口元件。它有一对 输入端(U1、I1)和一对输出端(U2、I2)。输入端可以控制输出端电压或电流的大小。施加 于输入端的控制量可以是电压或电流,因而有两种受控电压源(即电压控制电压源 VCVS 和电流控制电压源 CCVS)和两种受控电流源(即电压控制电流源 VCCS 和电流控制电流源 CCCS)。它们的示意图见图 1-1。 3. 当受控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与控制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成正比变化时,则称 该受控源是线性的。 理想受控源的控制支路中只有一个独立变量(电压或电流),另一个独立变量等于零, 即从输入口看,理想受控源或者是短路(即输入电阻 R1=0,因而 U1=0)或者是开路(即 输入电导 G1=0,因而输入电流 I1=0);从输出口看,理想受控源或是一个理想电压源或者 是一个理想电流源。 VCVS VCCS 图 1-1 4. 受控源的控制端与受控端的关系式称为转移函数。 四种受控源的转移函数参量的定义如下: μ 1 U1 U2 U CCVS CCCS I I 1 I1 2 α
()压控电压源(VCVS:U2=fU,μ=UU1称为转移电压比(或电压增益)。 (2)压控电流源(VCCS):h=U),8m=lU1称为转移电导。 (3)流控电压源(CCVS):U2=fL),[m=UL1称为转移电阻。 ④)流控电流源(CCCS:上=, ▣=1称为转移电流比(或电流增益) 三、实验设备 序号 名称 型号与规格 数量 备注 1可调直流稳压酒 0~30V 1 2可调恒流源 0-500mA 1 3直流数字电压表 0~200V 1 4直流数字毫安表 0-200mA 1 5可变电阻箱 0-99999.90 1 DGJ-05 6受控源实验电路板 1 DGJ-08 四、实验内容 1.测量受控源VCCS的转移特性lh=fU)及负载特性l=U2,实验线路如图1-2 ml 图1-2 ()固定R=2K,调节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1,测出相应的IL值,绘制=U) 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导gm。 U1(V)0.1 0.51.02.03.03.53.7 40 I(mA) 2)保持U=2V,令R从大到小变化,测出相应的1及U2,绘制=U)曲线 R(K2) 5 21 0.5 0.40.302 0.1 0 I (mA) U2(v) 2.测量受控源CCVS的转移特性U2=f)与负载特性U2=L),实验线路如图1-3
2 (1) 压控电压源(VCVS):U2=f(U1),μ=U2/U1 称为转移电压比(或电压增益)。 (2) 压控电流源(VCCS):I2=f(U1),gm=I2/U1 称为转移电导。 (3) 流控电压源(CCVS):U2=f(I1),rm=U2/I1 称为转移电阻。 (4) 流控电流源(CCCS):I2=f(I1),α=I2/I1 称为转移电流比(或电流增益)。 三、实验设备 序号 名 称 型号与规格 数量 备注 1 可调直流稳压源 0~30V 1 2 可调恒流源 0~500mA 1 3 直流数字电压表 0~200V 1 4 直流数字毫安表 0~200mA 1 5 可变电阻箱 0~99999.9Ω 1 DGJ-05 6 受控源实验电路板 1 DGJ-08 四、实验内容 1. 测量受控源 VCCS 的转移特性 IL=f(U1)及负载特性 IL=f(U2),实验线路如图 1-2。 VCCS 图 1-2 (1) 固定 RL=2KΩ,调节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 U1,测出相应的 I L 值,绘制 IL=f(U1) 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导 gm。 U1(V) 0.1 0.5 1.0 2.0 3.0 3.5 3.7 4.0 gm IL(mA) (2) 保持 U1=2V,令 RL从大到小变化,测出相应的 IL及 U2,绘制 IL=f(U2)曲线。 RL(KΩ) 5 4 2 1 0.5 0.4 0.3 0.2 0.1 0 IL(mA) U2(v) 2. 测量受控源 CCVS 的转移特性 U2=f(I1)与负载特性 U2=f(IL) ,实验线路如图 1-3。 mA U1 IL g U m 1 U R 2 L
CCVS U 图1-3 ()固定R=2KQ,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按下表所列L,值,测出U2,绘制U2 U)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阻[m。 11(mA)0.1 1.03.05.07.08.09.09.5rm U2 (v) (2)保持,=2mA,按下表所列RL值,测出U2及,绘制负载特性曲线U2=l) RL (KQ) 0.5 1 2 4 6 8 10 U2(v) I (mA)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每次组装线路,必须事先断开供电电源,但不必关闭电源总开关。 2用恒流源供电的实验中,不要使恒流源的负载开路。 六、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分别绘出受控源的转移特性和负载特性曲线,并求出相 应的转移参量。 2.对实验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分析和结论, 总结对受控源的认识和理解, 4.心得体会及其它
3 CCVS 图 1-3 (1) 固定 RL=2KΩ,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 Is,按下表所列 Is 值,测出 U2,绘制 U2= f(I1)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阻 rm。 I1(mA) 0.1 1.0 3.0 5.0 7.0 8.0 9.0 9.5 rm U2(v) (2) 保持 Is=2mA,按下表所列 RL值,测出 U2 及 IL, 绘制负载特性曲线 U2=f(IL)。 RL(KΩ) 0.5 1 2 4 6 8 10 U2(v) IL(mA)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每次组装线路,必须事先断开供电电源,但不必关闭电源总开关。 2 用恒流源供电的实验中,不要使恒流源的负载开路。 六、实验报告 1. 根据实验数据, 在方格纸上分别绘出受控源的转移特性和负载特性曲线,并求出相 应的转移参量。 2. 对实验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分析和结论, 总结对受控源的认识和理解。 4. 心得体会及其它。 m A 2 U I R 2 L L I s I1 m A 1 r I m 1
实验二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戴雏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二、原理说明 1.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 余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或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 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其等效内阻R等 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组合来 等效代替,此电流源的电流5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1,其等效内阻R定义同 藏维南定理。 U0c(Us)和R或者Lc(L。)和R称为有源一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R。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o℃,然后再将其 输出端短路,用电流表测其短路电流15c,则等效内阻为 Ro= Uoc Isc 如果二端网络的内阻很小,若将其输出端口短路 则易损坏其内部元件,因此不宜用此法。 (2)伏安法测R。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网 络的外特性曲线,如图21所示。根据 图21 R0=g中= △IIsc 也可以先测量开路电压Uoc 再测量电流为额定值时的输出 有原网络 端电压值,则内图为风=儿。一少 w (③)半电压法测R。 图2-2 如图2-2所示,当负载电压为被测网络开 路电压的一半时,负载电阻(由电阻箱的读数 确定)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值。 (4)零示法测Uoc
4 实验二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 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 余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或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 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 Us 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Uoc, 其等效内阻 R0等 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组合来 等效代替,此电流源的电流 Is 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 ISC,其等效内阻 R0 定义同 戴维南定理。 Uoc(Us)和 R0或者 ISC(IS)和 R0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 (1)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 R0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 Uoc,然后再将其 输出端短路,用电流表测其短路电流 Isc,则等效内阻为 Uoc R0= ── Isc 如果二端网络的内阻很小,若将其输出端口短路 则易损坏其内部元件,因此不宜用此法。 (2) 伏安法测 R0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网 络的外特性曲线,如图 2-1 所示。 根据 外特性曲线求出斜率 tgφ,则内阻 图 2-1 △U Uoc R0=tgφ= ──=── 。 △I Isc 也可以先测量开路电压 Uoc, 再测量电流为额定值 IN时的输出 Uoc-UN 端电压值 UN,则内阻为 R0=──── 。 IN (3) 半电压法测 R0 图 2-2 如图 2-2 所示,当负载电压为被测网络开 路电压的一半时,负载电阻(由电阻箱的读数 确定)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值。 (4) 零示法测 UOC U I A B I U O Δ U Δ I φ s c o c 被 测 有 源 网 络 V U U R0 RL oc/2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