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1、正弦量的瞬时值表达式: i=√/2sin(ωt+w:) u/2Usin(ωt+Wu) 式中包含有效值、角频率和初相位三个要素。 2、相位差 =业4:习惯上规定p≤180°。 、之间的相位关系:超前、滞后。同相、反相、正 交等。注意:任意两个同频率的正弦量都可比较其相位关 系。可借助相量图直观反映。 3、正弦量的相量:正弦量的复数表示 U=U/Ψ.1=I/4 而U卡w iti ◆严格区分电流、电压的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的 符号: i、Im、I;h、Unm、U
1、正弦量的瞬时值表达式: 式中包含有效值、角频率和初相位三个要素。 i= Isin(ωt +ψi 2 ) u= Usin(ωt +ψu 2 ) 2、相位差 j =ψu-ψi 习惯上规定|j |≤180°。 u、i之间的相位关系:超前、滞后。 同相、反相、正 交等。注意:任意两个同频率的正弦量都可比较其相位关 系。可借助相量图直观反映。 ◆严格区分电流、电压的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的 符号: i、 I m 、 I; u、 Um 、 U 而 ≠u ≠i 3、正弦量的相量:正弦量的复数表示 一、 基本概念
4.感抗X0L=2πfL为欧[姆](2)。 ◆感抗表示电感元件对正弦电流的阻碍作用。 5.容抗Xc=1/oC位为欧[姆](2)。 ◆容抗表示电容元件对正弦电流的阻 碍作用。 6.复阻抗与复导纳 U业=Z9 U Z= I/Ψ Y1 Z=Z(cosoz+sing)=R+jX ·电路的性质:Z呈感性、容性、电阻性 R
4.感抗: 单位为欧[姆]()。 ◆感抗表示电感元件对正弦电流的阻碍作用。 5.容抗: 单位为欧[姆]()。 ◆容抗表示电容元件对正弦电流的阻 碍作用。 XC =1/C 6.复阻抗与复导纳 Z=|Z|(cosj Z +sinj Z )=R+jX 电路的性质: Z 呈感性、容性、电阻性 ◆ ◆
◆复阻抗串联与分压公式 Z=Z+Z2 U=Z+Z 2 _U U,=Z+Za ◆复导纳的并联与分流公式 同理,对于个复导纳的并联电路,其等效复导纳 Yeg=Y1+Y2+.+Yn 两个复阻抗☑和☑,并联时,其等效复阻抗为 1 Z= ZZ Y+Y21+1 Z1+Z2 分流公式为 Z Z. i Zni Z i Z+Z2 1=Z*21
分流公式为 两个复阻抗Z1和Z2并联时,其等效复阻抗为 同理,对于n个复导纳的并联电路,其等效复导纳 ◆复阻抗串联与分压公式 ◆复导纳的并联与分流公式 Z=Z1+Z2 1 1 1 2 Z U U Z Z = + 2 2 1 2 Z U U Z Z = +
7.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有功功率P=UI coso 单位:W 平均功率是网络中各电阻元件吸收的平均功率的总和 2)无功功率 O=UIsing 单位:Var 无功功率等于各储能元件无功功率的代数和。 ◆无功功率用来度量负载与电源之间能量交换的规模。 3)视在功率 S-UI 单位:VA 4)功率因数 cos o D C0S0= 5)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P不变,Q 减小,I减小
7.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有功功率 P =UI cosj 2)无功功率 3)视在功率 4)功率因数 S=UI Q=UIsin 平均功率是网络中各电阻元件吸收的平均功率的总和 无功功率等于各储能元件无功功率的代数和。 ◆无功功率用来度量负载与电源之间能量交换的规模。 单位:W 单位:Var 单位:VA S P cosj = 5)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P不变,Q 减小,I减小
8.谐振(RLC串联,RL-C并联) 1)谐振的定义 含R、L、C元件的无源二端网络,则端口电压与电 流同相,二端网络呈电阻性,称电路发生了谐振。 按发生谐振的电路不同,谐振现象分为串联谐振和 并联谐振等。 2)谐振的条件 00=0= LC 3)谐振的频率 00 2元 2πVLC 4)谐振的特征 5)谐振的应用选频
8.谐振(RLC串联,RL-C并联) 1)谐振的定义 含R、L、C元件的无源二端网络,则端口电压与电 流同相,二端网络呈电阻性,称电路发生了谐振。 按发生谐振的电路不同,谐振现象分为串联谐振和 并联谐振等。 2)谐振的条件 3)谐振的频率 4)谐振的特征 5)谐振的应用:选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