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第七章 循环系统 T 讲授重点: 1 、板鳃鱼类与真骨鱼类在心脏构造上的差异 2 、真骨鱼类主要动、静脉在鱼体的分布 一、循环系统的功能 1 、运输:把呼吸器官进行气体交换获得的氧气,消化器官吸收的营养物质以及 内分泌腺所产生的激素运送到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同时,将体内新陈代谢所产生 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酸、尿素、肌酸等,从全身各处运送到呼吸和排泄器官, 而排出体外。 2 、保护、防御:白血细胞能消灭进入机体的细菌等异物,患过某些传染病之后 所产生的抗体也在血液中,可以防止重患之种疾病。 3 、调节内环境:机体内的组织细胞要有效地执行其功能,必须在相对恒定的环 境条件下才能实现。一般要求内环境中的渗透压,氢离子浓度,盐类含量等都不 宜变动太大。循环系统在神经、呼吸和排泄各系统的共同作用下,能使内环境基 本保持恒定,不至发生显著变化。 二、鱼类循环系统的特点 鱼类的循环系统是闭锁式的单循环(肺鱼除外),即血管分支到最细 的毛细血 管,末端也无开口,液体在管道中循一定的方向流动,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血 液在循环中不离开血管系统,同时,血流从心脏发出,经腹侧主动脉入鳃毛细血 管进行气体交换,出鳃后汇集成背到动脉,再分支直至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再复 集成静脉,从身体各处回到心脏,故鱼类是只有体循环,无肺循环的单循环。 血液:心脏 ? 鳃 ? 背大动脉 ? 分支成毛细血管 ? 静脉 ? 心脏。 三、循环系统的组成(概况) 管道系统:血管系统、淋巴管道系统 液体部分:血液、淋巴液 第一节 鱼类的血液
T第七章 循环系统 T 讲授重点: 1 、板鳃鱼类与真骨鱼类在心脏构造上的差异 2 、真骨鱼类主要动、静脉在鱼体的分布 一、循环系统的功能 1 、运输:把呼吸器官进行气体交换获得的氧气,消化器官吸收的营养物质以及 内分泌腺所产生的激素运送到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同时,将体内新陈代谢所产生 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酸、尿素、肌酸等,从全身各处运送到呼吸和排泄器官, 而排出体外。 2 、保护、防御:白血细胞能消灭进入机体的细菌等异物,患过某些传染病之后 所产生的抗体也在血液中,可以防止重患之种疾病。 3 、调节内环境:机体内的组织细胞要有效地执行其功能,必须在相对恒定的环 境条件下才能实现。一般要求内环境中的渗透压,氢离子浓度,盐类含量等都不 宜变动太大。循环系统在神经、呼吸和排泄各系统的共同作用下,能使内环境基 本保持恒定,不至发生显著变化。 二、鱼类循环系统的特点 鱼类的循环系统是闭锁式的单循环(肺鱼除外),即血管分支到最细 的毛细血 管,末端也无开口,液体在管道中循一定的方向流动,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血 液在循环中不离开血管系统,同时,血流从心脏发出,经腹侧主动脉入鳃毛细血 管进行气体交换,出鳃后汇集成背到动脉,再分支直至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再复 集成静脉,从身体各处回到心脏,故鱼类是只有体循环,无肺循环的单循环。 血液:心脏 ? 鳃 ? 背大动脉 ? 分支成毛细血管 ? 静脉 ? 心脏。 三、循环系统的组成(概况) 管道系统:血管系统、淋巴管道系统 液体部分:血液、淋巴液 第一节 鱼类的血液
血液是有机体联系各部分,运送营养和废物及调节新陈代谢的重要体液。 鱼类的血量比一般脊椎动物为低,一般鱼类血液量仅为体重的 1.5-3% ,如鲤鱼 ( 700 克重时)的血量为体重的 2% ,大麻哈鱼总血量占体重 1.63% ,个别如 角鲨可达到 5% ,而哺乳动物一般都在 6% 以上。 血液一般由液体的血浆及悬浮其中的有形成分血球组成。 一、血浆 血浆略呈黄色,含有大量的水分,约占 76-90% ,其中溶有多种物质: 1 、水份:约占 76-90% 2 、蛋白质:有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元三种,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元除去, 残留的液体即为血清。 3 、各种营养物质:醣类、氨基酸、脂肪酸等及氧气。 4 、各种无机盐类:钠、钙、镁的氯化物,酸性碳酸盐、磷酸盐等。 5 、各种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尿素、尿酸、肌酸酐等。 6 、各种内分泌激素和酶类。 二、血细胞 鱼类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栓细胞。 1 、红细胞 鱼类的红细胞大多为椭圆形或扁平状,其中心凸出,有圆形的细胞 核。细胞质内含铁质的血红蛋白,所以血液均为鲜红色。在气体交换中,血红蛋 白与氧结合,将氧通过血液循环带到身体各部。高速游泳的鱼的血液中含有较多 的血红蛋白,底层鱼类的血红蛋白含量贫乏。红细胞是各种血细胞数量最多的一 种。软骨鱼类红细胞体积大,数目少,平均为 20.6 ′ 14 微米,每立方毫米血 液中红细胞数目为 30.3 万;真骨鱼类红细胞体积小,数目多,平均为 11.3 ′ 7.7 微米,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红细胞数目是 330 万,如二年白鲢每毫升血液的 红细胞为 250 万。 鱼类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往往与鱼的种类、生活地区、季节、昼夜 变化、性别、年龄、生理状况、营养条件、环境条件等有关。 如镜鲤、红血胞的数目在生长最盛的当年鱼,达到最高峰,而后随年龄而降低, 当进入性成熟时,代谢又增强了,红细胞数量又复上升,一般雌鱼的红细胞和血 红蛋白含量比雄鱼低。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以及对血液酸碱度起平衡缓冲作用
血液是有机体联系各部分,运送营养和废物及调节新陈代谢的重要体液。 鱼类的血量比一般脊椎动物为低,一般鱼类血液量仅为体重的 1.5-3% ,如鲤鱼 ( 700 克重时)的血量为体重的 2% ,大麻哈鱼总血量占体重 1.63% ,个别如 角鲨可达到 5% ,而哺乳动物一般都在 6% 以上。 血液一般由液体的血浆及悬浮其中的有形成分血球组成。 一、血浆 血浆略呈黄色,含有大量的水分,约占 76-90% ,其中溶有多种物质: 1 、水份:约占 76-90% 2 、蛋白质:有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元三种,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元除去, 残留的液体即为血清。 3 、各种营养物质:醣类、氨基酸、脂肪酸等及氧气。 4 、各种无机盐类:钠、钙、镁的氯化物,酸性碳酸盐、磷酸盐等。 5 、各种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尿素、尿酸、肌酸酐等。 6 、各种内分泌激素和酶类。 二、血细胞 鱼类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栓细胞。 1 、红细胞 鱼类的红细胞大多为椭圆形或扁平状,其中心凸出,有圆形的细胞 核。细胞质内含铁质的血红蛋白,所以血液均为鲜红色。在气体交换中,血红蛋 白与氧结合,将氧通过血液循环带到身体各部。高速游泳的鱼的血液中含有较多 的血红蛋白,底层鱼类的血红蛋白含量贫乏。红细胞是各种血细胞数量最多的一 种。软骨鱼类红细胞体积大,数目少,平均为 20.6 ′ 14 微米,每立方毫米血 液中红细胞数目为 30.3 万;真骨鱼类红细胞体积小,数目多,平均为 11.3 ′ 7.7 微米,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红细胞数目是 330 万,如二年白鲢每毫升血液的 红细胞为 250 万。 鱼类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往往与鱼的种类、生活地区、季节、昼夜 变化、性别、年龄、生理状况、营养条件、环境条件等有关。 如镜鲤、红血胞的数目在生长最盛的当年鱼,达到最高峰,而后随年龄而降低, 当进入性成熟时,代谢又增强了,红细胞数量又复上升,一般雌鱼的红细胞和血 红蛋白含量比雄鱼低。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以及对血液酸碱度起平衡缓冲作用
2 、白细胞 白细胞是血液中有核无色的细胞,通常是圆形,其体积比红细胞大,由于不含有 血红蛋白,所以比重较小,白细胞的种类很多,根据核的形状,细胞质染色及细 胞中颗粒的分布情况,可分为两大类: ( 1 )颗粒性白细胞(多形核白细胞):细胞质中有颗粒,核通常是不规则的 分叶状,具有变形虫运动能力。根据它们对染料的亲和力和形状不同,又可分为 嗜中性球,嗜碱性球,嗜酸性球。 ( 2 )无颗粒白细胞:细胞质内不含特殊的颗粒,细胞核不分叶,又可分为淋 巴球和单核球,淋巴球是一类最普通的白细胞,依其直径大小又可分为大、中、 小淋巴淋。 白细胞在血液中比红细胞的数目要少得多,一般鱼类白细胞数为每立方毫米 1-15 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数量比例(白细胞血式)与鱼的性腺发育成熟状况, 年龄及生理状况有关。 并不是每一种鱼都食所有类型的白细胞,据报道,比目鱼血液中只有无颗粒白细 胞,缺颗粒白细胞。 大多数白细胞具有独立运动的能力,能穿越血管壁进入组织,吞噬侵入体内的细 菌、微粒等有害物,起保护、防御作用:白细胞还能吸收脂肪、吞食死细胞等功 能,因而白细胞在吸收和运输养料,清除衰老细胞,重建组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3 、血栓细胞 血栓细胞又称血栓细胞或血小板,细胞呈现纺缍形,显著小于红细胞,相当于红 细胞核的大小,其数量少于红细胞但多于白细胞,血栓细胞很易被破坏,并在破 坏过程中释放出凝血物质,可使血液凝固,具有封闭伤口的功能。 第三节 血管系 血管系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微血管网。 一、心脏 心脏是是血液循环的中枢,心脏有节律的博动,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分,身体 各处的血液也回收到心脏。 心脏一般位于体腔最前端和最后一对鳃弓的后下方,包围在围心腔中,围心腔与 腹腔间有结缔组织的心腹隔膜分隔。心脏有围心膜(心包)包在外面,围心膜与 心脏之间的空腔称围心腔,除去围心膜,可看到鱼类心脏由三分部构成,由后向 前为静脉窦、心耳、心室
2 、白细胞 白细胞是血液中有核无色的细胞,通常是圆形,其体积比红细胞大,由于不含有 血红蛋白,所以比重较小,白细胞的种类很多,根据核的形状,细胞质染色及细 胞中颗粒的分布情况,可分为两大类: ( 1 )颗粒性白细胞(多形核白细胞):细胞质中有颗粒,核通常是不规则的 分叶状,具有变形虫运动能力。根据它们对染料的亲和力和形状不同,又可分为 嗜中性球,嗜碱性球,嗜酸性球。 ( 2 )无颗粒白细胞:细胞质内不含特殊的颗粒,细胞核不分叶,又可分为淋 巴球和单核球,淋巴球是一类最普通的白细胞,依其直径大小又可分为大、中、 小淋巴淋。 白细胞在血液中比红细胞的数目要少得多,一般鱼类白细胞数为每立方毫米 1-15 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数量比例(白细胞血式)与鱼的性腺发育成熟状况, 年龄及生理状况有关。 并不是每一种鱼都食所有类型的白细胞,据报道,比目鱼血液中只有无颗粒白细 胞,缺颗粒白细胞。 大多数白细胞具有独立运动的能力,能穿越血管壁进入组织,吞噬侵入体内的细 菌、微粒等有害物,起保护、防御作用:白细胞还能吸收脂肪、吞食死细胞等功 能,因而白细胞在吸收和运输养料,清除衰老细胞,重建组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3 、血栓细胞 血栓细胞又称血栓细胞或血小板,细胞呈现纺缍形,显著小于红细胞,相当于红 细胞核的大小,其数量少于红细胞但多于白细胞,血栓细胞很易被破坏,并在破 坏过程中释放出凝血物质,可使血液凝固,具有封闭伤口的功能。 第三节 血管系 血管系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微血管网。 一、心脏 心脏是是血液循环的中枢,心脏有节律的博动,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分,身体 各处的血液也回收到心脏。 心脏一般位于体腔最前端和最后一对鳃弓的后下方,包围在围心腔中,围心腔与 腹腔间有结缔组织的心腹隔膜分隔。心脏有围心膜(心包)包在外面,围心膜与 心脏之间的空腔称围心腔,除去围心膜,可看到鱼类心脏由三分部构成,由后向 前为静脉窦、心耳、心室
(一)静脉窦 静脉窦位于心脏后背侧,近似三角形,壁甚薄,接受身体前后各部分回心脏的静 脉血,其背后方连接两根粗大的脉管,叫总主静脉,也即古维尔氏管( Cuviec's dnet )。 (二)心耳 心耳位于静脉窦的腹下方,心耳腔较大,壁薄。心耳与静脉窦之间有两个瓣膜, 称窦耳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三)心室 心室位于心耳的腹前方,呈圆球状,壁厚。心宜博动力最强,为心脏主要的博动 中心,心室与心耳间也有两个袋状瓣膜,称耳室瓣,也是防止血液倒流之用。 在心室前方有一圆球状构造,为动脉球,壁也厚,不能博动,其实系腹侧主动脉 基部扩大而成,因此不认为是心脏的一部分。 (四)动脉圆锥 在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的总鳍类、肺鱼类、软骨硬鳞类和全骨类,心室前方为动 脉圆锥。这部分的壁由横纹肌构成,能自动地随心室收缩而有节律地博动,为心 脏的一部分。心室与动脉圆锥之间有半月瓣,防止血液倒流,其数目各类别间有 差异,板鳃类有 3 纵列, 2-7 横列,鲟科鱼类有 4 行。真骨鱼类的动脉圆锥 退化。只留一行 2 个半月瓣,并为动脉球代替。鲱形目一些鱼还残留动脉圆锥, 具两行瓣膜,同时又有动脉球。 动脉圆锥与动脉球的功能在于使血液均匀地流入腹大动脉,它们能够减轻由于心 室的强烈博动而对鳃血管所产生的压力。 二、动脉系(白鲢) 所有引导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为动脉,动脉管壁较厚,具有弹性纤维,能而受心 博的压力,当心脏舒张时,动脉仍可继续以其弹性推动血液的流动。 (一)鳃区动脉 1 、动脉球:动脉的开始,有缓冲血压的作用。 2 、腹侧主动脉:由动脉球向前发生,位于四对鳃弓的腹面,是一条相当粗大的 血管。向着四对鳃弓伸展,在鳃弓下发出数对分支进入鳃弓。腹侧主动脉内全是 浊血。 3 、入鳃动脉:由腹侧主动脉向左右鳃弓发出四对分支,此即入鳃动脉
(一)静脉窦 静脉窦位于心脏后背侧,近似三角形,壁甚薄,接受身体前后各部分回心脏的静 脉血,其背后方连接两根粗大的脉管,叫总主静脉,也即古维尔氏管( Cuviec's dnet )。 (二)心耳 心耳位于静脉窦的腹下方,心耳腔较大,壁薄。心耳与静脉窦之间有两个瓣膜, 称窦耳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三)心室 心室位于心耳的腹前方,呈圆球状,壁厚。心宜博动力最强,为心脏主要的博动 中心,心室与心耳间也有两个袋状瓣膜,称耳室瓣,也是防止血液倒流之用。 在心室前方有一圆球状构造,为动脉球,壁也厚,不能博动,其实系腹侧主动脉 基部扩大而成,因此不认为是心脏的一部分。 (四)动脉圆锥 在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的总鳍类、肺鱼类、软骨硬鳞类和全骨类,心室前方为动 脉圆锥。这部分的壁由横纹肌构成,能自动地随心室收缩而有节律地博动,为心 脏的一部分。心室与动脉圆锥之间有半月瓣,防止血液倒流,其数目各类别间有 差异,板鳃类有 3 纵列, 2-7 横列,鲟科鱼类有 4 行。真骨鱼类的动脉圆锥 退化。只留一行 2 个半月瓣,并为动脉球代替。鲱形目一些鱼还残留动脉圆锥, 具两行瓣膜,同时又有动脉球。 动脉圆锥与动脉球的功能在于使血液均匀地流入腹大动脉,它们能够减轻由于心 室的强烈博动而对鳃血管所产生的压力。 二、动脉系(白鲢) 所有引导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为动脉,动脉管壁较厚,具有弹性纤维,能而受心 博的压力,当心脏舒张时,动脉仍可继续以其弹性推动血液的流动。 (一)鳃区动脉 1 、动脉球:动脉的开始,有缓冲血压的作用。 2 、腹侧主动脉:由动脉球向前发生,位于四对鳃弓的腹面,是一条相当粗大的 血管。向着四对鳃弓伸展,在鳃弓下发出数对分支进入鳃弓。腹侧主动脉内全是 浊血。 3 、入鳃动脉:由腹侧主动脉向左右鳃弓发出四对分支,此即入鳃动脉
4 、入鳃丝动脉:每一入鳃动脉向鳃丝分支,即为入鳃丝动脉。 5 、入鳃小片动脉:每一入鳃丝动脉分支入鳃小片,即入鳃小片动脉,在鳃小片 上散成微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 6 、出鳃小片动脉:进行气体交换后,微血管网汇成出鳃小片动脉。出鳃小片动 脉收集的是经气体交换后的净血。 7 、出鳃丝动脉:是鳃小片动脉进一步汇成出鳃丝动脉。 8 、出鳃动脉:每一条鳃弓上的出鳃丝动脉汇集成一条出鳃动脉。 9 、鳃上动脉:出鳃动脉离开鳃丝的血管,前后共有四对,第一、二对出鳃动脉 在鳃弓背面合并成第一鳃上动脉,第三、四对鳃上动脉也在鳃弓背面合并成第二 鳃上动脉。前后两对鳃上动脉在背部中央会后而成一条背主动脉(背大动脉)。 10 、鳃下动脉:由第二、三对出鳃动脉的基部发出沿腹侧主动脉腹面向后伸展, 供应鳃弓和鳃下部肌肉的血液。 11 、冠动脉:鳃下动脉的主支一直分布到心脏上方,先达到动脉球,再到心室、 心耳等部位,这条血管称冠动脉,是供给心脏本身的一条血管。 12 、伪鳃动脉:由第一出鳃动脉腹面基部发生,沿着鳃条骨的内缘后行,在眼 眶的后缘折向上方,沿舌颌骨的内侧上行,最后达到伪鳃,在此血管分散成许多 毛细血管,伪鳃幼脉在眼后下角发生鳃盖动脉到鳃盖部分。 (二)头部动脉 1 、颈总动脉:由第一对出鳃动脉的背部前方发出,最初分出的一段即颈总动脉 (颈动脉),向前伸展,很快就分为两支,即内颈动脉和外颈动脉。 2 、内颈动脉:由颈总动脉发出不远后即穿过翼蝶骨的小孔而进入脑匣中,左右 内颈动脉在前脑区域的底部相互连接形成环状,称为头动脉环(头环),是硬骨 鱼类特有的构造,头环的形成在不同的鱼类不同,有简有繁。内颈动脉还继续向 前方发出许多细血管,分部到 部、鼻部、眼肌等部位。 3 、外颈动脉:外颈动脉沿着头部两侧向腹下方分布,它沿着舌凳骨向下延伸, 经过眼眶后缘折向眼眶腹缘,在口角后方分成上颌动脉和下颌动脉两支。外颈动 脉在延伸途中还发出一些细支,分布到舌弓、鳃盖、口腔底部、口盖粘膜、眼眶 上壁、眼球附近等部位。 (三)躯干部、尾部动脉 1 、背主动脉:左右出鳃动脉经两对鳃上动脉在鳃弓背面正中线上合成一条粗大 的血管,即背主动脉。背主动脉向后穿过基枕骨的大孔进入腹腔,紧贴脊椎下方
4 、入鳃丝动脉:每一入鳃动脉向鳃丝分支,即为入鳃丝动脉。 5 、入鳃小片动脉:每一入鳃丝动脉分支入鳃小片,即入鳃小片动脉,在鳃小片 上散成微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 6 、出鳃小片动脉:进行气体交换后,微血管网汇成出鳃小片动脉。出鳃小片动 脉收集的是经气体交换后的净血。 7 、出鳃丝动脉:是鳃小片动脉进一步汇成出鳃丝动脉。 8 、出鳃动脉:每一条鳃弓上的出鳃丝动脉汇集成一条出鳃动脉。 9 、鳃上动脉:出鳃动脉离开鳃丝的血管,前后共有四对,第一、二对出鳃动脉 在鳃弓背面合并成第一鳃上动脉,第三、四对鳃上动脉也在鳃弓背面合并成第二 鳃上动脉。前后两对鳃上动脉在背部中央会后而成一条背主动脉(背大动脉)。 10 、鳃下动脉:由第二、三对出鳃动脉的基部发出沿腹侧主动脉腹面向后伸展, 供应鳃弓和鳃下部肌肉的血液。 11 、冠动脉:鳃下动脉的主支一直分布到心脏上方,先达到动脉球,再到心室、 心耳等部位,这条血管称冠动脉,是供给心脏本身的一条血管。 12 、伪鳃动脉:由第一出鳃动脉腹面基部发生,沿着鳃条骨的内缘后行,在眼 眶的后缘折向上方,沿舌颌骨的内侧上行,最后达到伪鳃,在此血管分散成许多 毛细血管,伪鳃幼脉在眼后下角发生鳃盖动脉到鳃盖部分。 (二)头部动脉 1 、颈总动脉:由第一对出鳃动脉的背部前方发出,最初分出的一段即颈总动脉 (颈动脉),向前伸展,很快就分为两支,即内颈动脉和外颈动脉。 2 、内颈动脉:由颈总动脉发出不远后即穿过翼蝶骨的小孔而进入脑匣中,左右 内颈动脉在前脑区域的底部相互连接形成环状,称为头动脉环(头环),是硬骨 鱼类特有的构造,头环的形成在不同的鱼类不同,有简有繁。内颈动脉还继续向 前方发出许多细血管,分部到 部、鼻部、眼肌等部位。 3 、外颈动脉:外颈动脉沿着头部两侧向腹下方分布,它沿着舌凳骨向下延伸, 经过眼眶后缘折向眼眶腹缘,在口角后方分成上颌动脉和下颌动脉两支。外颈动 脉在延伸途中还发出一些细支,分布到舌弓、鳃盖、口腔底部、口盖粘膜、眼眶 上壁、眼球附近等部位。 (三)躯干部、尾部动脉 1 、背主动脉:左右出鳃动脉经两对鳃上动脉在鳃弓背面正中线上合成一条粗大 的血管,即背主动脉。背主动脉向后穿过基枕骨的大孔进入腹腔,紧贴脊椎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