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骨骼系统 讲授重点: 1 、板鳃鱼类脑颅、咽颅和脊椎骨的构造 2 、硬骨鱼类骨骼组成 3 、高、低等真骨鱼类在骨骼组成上的差异 一、骨骼的功能 鱼类与其它脊椎动物一样,具有处在肌肉内的骨骼,这种骨骼也称为内骨骼 ( Endoskeleton ),借以区别于处在肌肉外的鳞片、鳍条及鳍棘等外骨骼 ( Exoskeleton )。本章所讨论的是鱼类的内骨骼。 鱼类骨骼有以下几点功能: 1 、支持鱼体,使鱼体成为一定形状(保持体型)。 2 、保护内部柔软器官。 3 、与肌肉配合产生运动(如游泳、觅食、生殖、避敌等)。 二、骨骼的分类 1 、鱼类的骨骼按其性质来分,有两大类: 软骨 硬骨:按形成方式分为软骨化骨( Cartilage bone )和膜骨(或膜成骨) ( Membrane bone ) 软骨──圆口类、软骨鱼类,由生骨区产生的软骨细胞,形成软骨,并终生保持 软骨阶段。 软骨化骨──硬骨细胞侵入软骨区域内,经过骨化作用,逐渐代替了软骨而成的 硬骨。 膜骨──真皮和结缔组织等,由于硬骨细胞的作用,直接骨化不经过软骨阶段而 成的硬骨
第三章 骨骼系统 讲授重点: 1 、板鳃鱼类脑颅、咽颅和脊椎骨的构造 2 、硬骨鱼类骨骼组成 3 、高、低等真骨鱼类在骨骼组成上的差异 一、骨骼的功能 鱼类与其它脊椎动物一样,具有处在肌肉内的骨骼,这种骨骼也称为内骨骼 ( Endoskeleton ),借以区别于处在肌肉外的鳞片、鳍条及鳍棘等外骨骼 ( Exoskeleton )。本章所讨论的是鱼类的内骨骼。 鱼类骨骼有以下几点功能: 1 、支持鱼体,使鱼体成为一定形状(保持体型)。 2 、保护内部柔软器官。 3 、与肌肉配合产生运动(如游泳、觅食、生殖、避敌等)。 二、骨骼的分类 1 、鱼类的骨骼按其性质来分,有两大类: 软骨 硬骨:按形成方式分为软骨化骨( Cartilage bone )和膜骨(或膜成骨) ( Membrane bone ) 软骨──圆口类、软骨鱼类,由生骨区产生的软骨细胞,形成软骨,并终生保持 软骨阶段。 软骨化骨──硬骨细胞侵入软骨区域内,经过骨化作用,逐渐代替了软骨而成的 硬骨。 膜骨──真皮和结缔组织等,由于硬骨细胞的作用,直接骨化不经过软骨阶段而 成的硬骨
软骨化骨与膜骨从形态结构、化学成分等方面都难以区分,只能根据胚胎发生方 面的资料来加以辨别。 2 、鱼类的骨骼按着生部位来分,有三大部分: 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肋骨 ——内骨骼 附肢骨骼:肩带、腰带、支鳍骨 ——内骨骼 皮骨:鳞片、鳍条、鳍棘 ──外骨骼 由于骨骼埋藏于肌肉中,其性状、形态不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化,故在研究鱼类的 演化、分类方面,骨骼是重要的依据。研究鱼类的肌肉系统也必须有骨骼的基础 知识。 第一节 中轴骨骼 鱼类各部分的骨骼数目很多,低等与高等的不同种数目也不同,现以白鲢为例介 绍各部分的骨骼名称、主要结构,然后再与其它鱼类进行比较。 一、头骨 鱼类头部形态多种多样,这反映到头骨的形态上也是多样化的,外形不一,但头 骨的基本结构却是一致的。 鱼类的头骨是一个很复杂而又特化的结构,可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 脑颅──位于整个头骨的上部,用来包藏脑及嗅、视、听等感觉器官。 咽颅──也称脏颅,位于整个头骨的下部,呈弧状排列,包围着消化道前端(口 咽腔及食道前部)的两侧。 (一)脑颅 白鲢的脑颅骨片有五十余块,按各骨所在的部位,可以分为嗅区(筛区)、眼区、 耳区及枕区四个部分。 1 、嗅区 本区包括有:鼻骨 2 块,前筛骨 1 块,中筛骨 1 块,侧筛骨 2 块,犁骨(锄 骨) 1 块。 鼻骨──为一对膜骨,位于鼻腔上背方近三角形的小骨,前方及内侧与中筛骨相 接,后缘与额骨相接
软骨化骨与膜骨从形态结构、化学成分等方面都难以区分,只能根据胚胎发生方 面的资料来加以辨别。 2 、鱼类的骨骼按着生部位来分,有三大部分: 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肋骨 ——内骨骼 附肢骨骼:肩带、腰带、支鳍骨 ——内骨骼 皮骨:鳞片、鳍条、鳍棘 ──外骨骼 由于骨骼埋藏于肌肉中,其性状、形态不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化,故在研究鱼类的 演化、分类方面,骨骼是重要的依据。研究鱼类的肌肉系统也必须有骨骼的基础 知识。 第一节 中轴骨骼 鱼类各部分的骨骼数目很多,低等与高等的不同种数目也不同,现以白鲢为例介 绍各部分的骨骼名称、主要结构,然后再与其它鱼类进行比较。 一、头骨 鱼类头部形态多种多样,这反映到头骨的形态上也是多样化的,外形不一,但头 骨的基本结构却是一致的。 鱼类的头骨是一个很复杂而又特化的结构,可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 脑颅──位于整个头骨的上部,用来包藏脑及嗅、视、听等感觉器官。 咽颅──也称脏颅,位于整个头骨的下部,呈弧状排列,包围着消化道前端(口 咽腔及食道前部)的两侧。 (一)脑颅 白鲢的脑颅骨片有五十余块,按各骨所在的部位,可以分为嗅区(筛区)、眼区、 耳区及枕区四个部分。 1 、嗅区 本区包括有:鼻骨 2 块,前筛骨 1 块,中筛骨 1 块,侧筛骨 2 块,犁骨(锄 骨) 1 块。 鼻骨──为一对膜骨,位于鼻腔上背方近三角形的小骨,前方及内侧与中筛骨相 接,后缘与额骨相接
前筛骨──位于脑颅前方背面中央的一块棒形小骨,后端以结缔组织与犁骨相 接,前端以腱与前颌骨背突起的后缘相连。 中筛骨──为由膜骨及软骨化骨所合成的复合性骨。位于脑颅背面前端的中央, 是一块较大的不成对的骨块。前缘中央呈圆形的突起与腹面的犁骨突起相关节, 侧缘与犁骨相接,后缘与额骨相接,腹面后缘附有三角形的中筛软骨板,软骨板 后背方与眶蝶骨腹中央突起相接,外侧与侧筛骨相接。 侧筛骨──又称外筛骨或前额骨,为软骨化骨和膜骨合成的复性骨。位于中筛骨 的后方两侧。前外侧与眶上骨相接,腹面以结缔组织与中翼骨突起相接,内侧与 中筛骨腹面的软骨相接,前缘与中筛骨的软骨化骨部分相接,后缘与眶蝶骨相接, 构成眼腔的前壁,背面与额骨相接。 犁骨──位于脑颅腹面前端,紧贴于中筛骨腹面的一块膜骨。在犁骨背面与中筛 骨软骨之间嵌有副蝶骨的前端部分。 2 、眼区 本区包括额骨 2 块、眶蝶骨 2 块、翼蝶骨 2 块、副蝶骨 1 块、围眶骨(眶上 骨 2 块、眶下骨 16 块)。 额骨──位于背面,中筛骨后方一对最大的膜骨。后缘中部与顶骨相接,后外侧 与翼耳骨前缘相接。腹面前方与侧筛骨相接,中部与眶蝶骨及翼蝶骨连接,外侧 与蝶耳骨连接,共同构成眼腔的间壁。 眶蝶骨──位于腹面中央的一对鞍形软骨化骨,前缘与侧筛骨的后缘相接,背缘 与左右额骨连接,后缘与蝶耳骨的前缘连接。 翼蝶骨──位于腹面,在眶蝶骨后方的一对软骨化骨。后方有显著隆起,构成眼 腔的后内壁,背缘与额骨相接,外侧与蝶耳骨、翼耳骨、前耳骨共同构成与舌颌 骨的长形关节面。左右翼蝶骨的内侧在腹面正中连接成为视腔的上盖,腔底部为 副蝶骨,前方与眶蝶骨相接。 副蝶骨──位于腹面正中呈“十”字形的膜骨,前缘嵌在犁骨与中筛骨之间,后 端紧贴在基枕骨腹面,中央外侧突起与翼蝶骨相接,后外侧与前耳骨相接。 眶上骨──为一对膜骨,位于眼窝的背侧缘,呈指甲状,两侧与眶下骨相接,背 缘与额骨腹缘相接。 眶下骨──围于眼球前后方及腹缘的小骨,每侧共有八块,其中前方最大呈椭圆 形的一块叫泪骨,第 2 ─ 4 块为长条形扁骨,第 5 块最小近长方形,第 6 — 8 块极细长。 3 、耳区
前筛骨──位于脑颅前方背面中央的一块棒形小骨,后端以结缔组织与犁骨相 接,前端以腱与前颌骨背突起的后缘相连。 中筛骨──为由膜骨及软骨化骨所合成的复合性骨。位于脑颅背面前端的中央, 是一块较大的不成对的骨块。前缘中央呈圆形的突起与腹面的犁骨突起相关节, 侧缘与犁骨相接,后缘与额骨相接,腹面后缘附有三角形的中筛软骨板,软骨板 后背方与眶蝶骨腹中央突起相接,外侧与侧筛骨相接。 侧筛骨──又称外筛骨或前额骨,为软骨化骨和膜骨合成的复性骨。位于中筛骨 的后方两侧。前外侧与眶上骨相接,腹面以结缔组织与中翼骨突起相接,内侧与 中筛骨腹面的软骨相接,前缘与中筛骨的软骨化骨部分相接,后缘与眶蝶骨相接, 构成眼腔的前壁,背面与额骨相接。 犁骨──位于脑颅腹面前端,紧贴于中筛骨腹面的一块膜骨。在犁骨背面与中筛 骨软骨之间嵌有副蝶骨的前端部分。 2 、眼区 本区包括额骨 2 块、眶蝶骨 2 块、翼蝶骨 2 块、副蝶骨 1 块、围眶骨(眶上 骨 2 块、眶下骨 16 块)。 额骨──位于背面,中筛骨后方一对最大的膜骨。后缘中部与顶骨相接,后外侧 与翼耳骨前缘相接。腹面前方与侧筛骨相接,中部与眶蝶骨及翼蝶骨连接,外侧 与蝶耳骨连接,共同构成眼腔的间壁。 眶蝶骨──位于腹面中央的一对鞍形软骨化骨,前缘与侧筛骨的后缘相接,背缘 与左右额骨连接,后缘与蝶耳骨的前缘连接。 翼蝶骨──位于腹面,在眶蝶骨后方的一对软骨化骨。后方有显著隆起,构成眼 腔的后内壁,背缘与额骨相接,外侧与蝶耳骨、翼耳骨、前耳骨共同构成与舌颌 骨的长形关节面。左右翼蝶骨的内侧在腹面正中连接成为视腔的上盖,腔底部为 副蝶骨,前方与眶蝶骨相接。 副蝶骨──位于腹面正中呈“十”字形的膜骨,前缘嵌在犁骨与中筛骨之间,后 端紧贴在基枕骨腹面,中央外侧突起与翼蝶骨相接,后外侧与前耳骨相接。 眶上骨──为一对膜骨,位于眼窝的背侧缘,呈指甲状,两侧与眶下骨相接,背 缘与额骨腹缘相接。 眶下骨──围于眼球前后方及腹缘的小骨,每侧共有八块,其中前方最大呈椭圆 形的一块叫泪骨,第 2 ─ 4 块为长条形扁骨,第 5 块最小近长方形,第 6 — 8 块极细长。 3 、耳区
本区包括顶骨 2 块、蝶耳骨 2 块、翼耳骨 2 块、上耳骨 2 块、前耳骨 2 块、 后耳骨 2 块、鳞片骨 2 块、后颞骨 2 块。 顶骨──位于背面,额骨后方的一对长方形膜骨,前缘与额骨相接,外侧与翼耳 骨相接,后缘与上耳骨连接,内侧后方与上枕骨相接,左右顶骨在内侧缘相接, 顶骨的腹面前外侧复盖着蝶耳骨背面的一小部分。 蝶耳骨──(又称后额骨)位于背面中部外侧,为一对复性骨,由前部的膜骨与 后部的软骨化骨合成,前方外侧有发达的长角形突起,尖端弯向前方与额骨突起 相接,腹面前缘凹入形成眼腔的后外壁。背面内后侧部分为额骨及翼耳骨所复盖, 腹面内侧与翼蝶骨及前耳骨连接,并形成舌颌骨关节面的一部分。 翼耳骨──位于顶骨外侧的一对复性骨,由背面的膜骨及腹面有软骨化骨相愈合 而成。前部复盖着部分蝶耳骨,前缘与额骨相接,内侧与顶骨相接,后缘与上耳 骨、鳞片骨相接,后方有发达的长条形突起,其背方紧贴有后颞骨,腹面及内侧 缘与后耳骨、外枕骨相接。 上耳骨──位于顶骨后方的一对复性骨,背面的膜骨部分与腹面的软骨化骨部分 相愈合,外侧的嵴并与鳞片骨、翼耳骨相接,前缘与顶骨相接,内侧与上枕骨相 接,后缘与外枕骨背缘相接,构成耳腔的后顶壁。 前耳骨──位于腹面的一对软骨化骨,前缘与翼蝶骨相接,外侧与蝶耳骨、翼耳 骨相接,后方外侧弯向耳腔内的部分以软骨与翼耳骨、上耳骨相接。 后耳骨──很小,为扁平三角形膜骨,紧贴在外枕骨腹面,其外侧与翼耳骨后突 起的腹面内侧缘相接。 鳞片骨──位于背面后方两侧的一对三角形膜骨,紧贴在翼耳骨后缘与上耳骨外 侧,后方贴在后颞骨上。 后颞骨──为近椭圆形膜骨,紧贴在鳞片骨、上耳骨与翼耳骨后缘间,后端复盖 着上匙骨的前部。 4 、枕区 本区包括上枕骨 1 块、外枕骨 2 块、基枕骨 1 块。 上枕骨──位于背面后端中央的一块复性骨,背面的膜骨部分与腹面的软骨化骨 部分相愈合,背方为纵行隆起的上枕脊,前缘与顶骨后缘相接,两侧与上耳骨相 接,后腹缘与外枕骨的后内侧连接。 外枕骨──(又称侧枕骨),位于脑颅后端的一对软骨化骨,左右外枕骨在后方 正中相接,下面留有一孔即枕孔,为脑与脊髓的通孔,前缘与前耳骨相接,侧叶 背缘与翼耳骨、上耳骨、上枕骨相接。腹面外侧紧贴有后耳骨,腹内缘与基枕骨
本区包括顶骨 2 块、蝶耳骨 2 块、翼耳骨 2 块、上耳骨 2 块、前耳骨 2 块、 后耳骨 2 块、鳞片骨 2 块、后颞骨 2 块。 顶骨──位于背面,额骨后方的一对长方形膜骨,前缘与额骨相接,外侧与翼耳 骨相接,后缘与上耳骨连接,内侧后方与上枕骨相接,左右顶骨在内侧缘相接, 顶骨的腹面前外侧复盖着蝶耳骨背面的一小部分。 蝶耳骨──(又称后额骨)位于背面中部外侧,为一对复性骨,由前部的膜骨与 后部的软骨化骨合成,前方外侧有发达的长角形突起,尖端弯向前方与额骨突起 相接,腹面前缘凹入形成眼腔的后外壁。背面内后侧部分为额骨及翼耳骨所复盖, 腹面内侧与翼蝶骨及前耳骨连接,并形成舌颌骨关节面的一部分。 翼耳骨──位于顶骨外侧的一对复性骨,由背面的膜骨及腹面有软骨化骨相愈合 而成。前部复盖着部分蝶耳骨,前缘与额骨相接,内侧与顶骨相接,后缘与上耳 骨、鳞片骨相接,后方有发达的长条形突起,其背方紧贴有后颞骨,腹面及内侧 缘与后耳骨、外枕骨相接。 上耳骨──位于顶骨后方的一对复性骨,背面的膜骨部分与腹面的软骨化骨部分 相愈合,外侧的嵴并与鳞片骨、翼耳骨相接,前缘与顶骨相接,内侧与上枕骨相 接,后缘与外枕骨背缘相接,构成耳腔的后顶壁。 前耳骨──位于腹面的一对软骨化骨,前缘与翼蝶骨相接,外侧与蝶耳骨、翼耳 骨相接,后方外侧弯向耳腔内的部分以软骨与翼耳骨、上耳骨相接。 后耳骨──很小,为扁平三角形膜骨,紧贴在外枕骨腹面,其外侧与翼耳骨后突 起的腹面内侧缘相接。 鳞片骨──位于背面后方两侧的一对三角形膜骨,紧贴在翼耳骨后缘与上耳骨外 侧,后方贴在后颞骨上。 后颞骨──为近椭圆形膜骨,紧贴在鳞片骨、上耳骨与翼耳骨后缘间,后端复盖 着上匙骨的前部。 4 、枕区 本区包括上枕骨 1 块、外枕骨 2 块、基枕骨 1 块。 上枕骨──位于背面后端中央的一块复性骨,背面的膜骨部分与腹面的软骨化骨 部分相愈合,背方为纵行隆起的上枕脊,前缘与顶骨后缘相接,两侧与上耳骨相 接,后腹缘与外枕骨的后内侧连接。 外枕骨──(又称侧枕骨),位于脑颅后端的一对软骨化骨,左右外枕骨在后方 正中相接,下面留有一孔即枕孔,为脑与脊髓的通孔,前缘与前耳骨相接,侧叶 背缘与翼耳骨、上耳骨、上枕骨相接。腹面外侧紧贴有后耳骨,腹内缘与基枕骨
相接,在相接内侧与基枕骨共同构成一对小孔,为外枕基枕骨小孔,孔外紧接有 韦伯氏器的前二对小骨恰如门闩状相嵌合。 基枕骨──(亦称下枕骨),位于腹面正中的一块软骨化骨,前端腹面为副蝶骨 所复盖,前外侧与前耳骨相接,背面与外枕骨的腹缘相接,腹面骨质盘底紧贴着 一块扁平的角质板(咽磨) (二)咽颅 咽颅位于头骨下方,环绕消化管的前段,支持口、舌及鳃片,又称咽弓,它由包 含口咽腔及食道前部的颌弓、舌弓及鳃弓组成。一般有七对咽弓,第一对为颌弓, 第二对为舌弓,第三至第七对为鳃弓。颌弓与鱼类的摄食有关,其形态变异较大, 其余各对变异稍小。 1 、上颌区 上颌区包括前颌骨 2 块(膜骨)、上颌骨 2 块(膜骨)、翼骨 2 块(软骨化 骨)、中翼骨 2 块(软骨化骨)、后翼骨 2 块(软骨化骨)、方骨 2 块(软 骨化骨)、腭骨 2 块(膜骨)。 首先由前颌骨及上颌骨构成口裂前缘,向后又接有翼骨、中翼骨、后翼骨,这些 翼骨的腹缘有方骨。这些都是扁薄的骨片,共同构成上颌的侧背部。在口腔的前 部有腭骨,位于中翼骨的前面,与犁骨相接,这些骨片共同组成了完整的上颌。 2 、下颌区 包括齿骨 2 块(膜骨)、关节骨 2 块(软骨化骨)、前关节骨 2 块(膜骨)、 隅骨 2 块(膜骨)、米克尔氏软骨 2 块(软骨)。 下颌最前面有一较大的齿骨,齿骨内侧嵌有关节骨,关节骨的后端腹面有一块颗 粒状的小骨为隅骨,这两块骨相合,不易分开,在关节骨内侧紧贴着一块小的前 关节骨。 关节骨后端与上颌区的方骨相关节,依靠这两块骨,使得上下颌连接起来。 3 、舌弓区 包括间(茎)舌骨 2 块(软骨化骨)、上舌骨 2 块(软骨化骨)、角舌骨 2 块 (软骨化骨)、下舌骨 2 块(软骨化骨)、基舌骨 2 块(软骨化骨)、续骨 2 块(软骨化骨)、舌颌骨 2 块(软骨化骨)、尾舌骨 1 块(膜骨)、前鳃盖骨 2 块(膜骨)、主鳃盖骨 2 块(膜骨)、间鳃盖骨 2 块(膜骨)、下鳃盖骨 2 块(膜骨)、鳃条骨(膜骨)。 由间舌骨、上舌骨、角舌骨、下舌骨成对排列在两侧,还有单独的基舌骨位于正 中,将上述两侧的各骨连接。基舌骨前端突入口腔底部,外附粘膜,即成为舌。 在基舌骨的后方还有一块单一、较大的尾舌骨,具有支持峡部的功能。续骨嵌在
相接,在相接内侧与基枕骨共同构成一对小孔,为外枕基枕骨小孔,孔外紧接有 韦伯氏器的前二对小骨恰如门闩状相嵌合。 基枕骨──(亦称下枕骨),位于腹面正中的一块软骨化骨,前端腹面为副蝶骨 所复盖,前外侧与前耳骨相接,背面与外枕骨的腹缘相接,腹面骨质盘底紧贴着 一块扁平的角质板(咽磨) (二)咽颅 咽颅位于头骨下方,环绕消化管的前段,支持口、舌及鳃片,又称咽弓,它由包 含口咽腔及食道前部的颌弓、舌弓及鳃弓组成。一般有七对咽弓,第一对为颌弓, 第二对为舌弓,第三至第七对为鳃弓。颌弓与鱼类的摄食有关,其形态变异较大, 其余各对变异稍小。 1 、上颌区 上颌区包括前颌骨 2 块(膜骨)、上颌骨 2 块(膜骨)、翼骨 2 块(软骨化 骨)、中翼骨 2 块(软骨化骨)、后翼骨 2 块(软骨化骨)、方骨 2 块(软 骨化骨)、腭骨 2 块(膜骨)。 首先由前颌骨及上颌骨构成口裂前缘,向后又接有翼骨、中翼骨、后翼骨,这些 翼骨的腹缘有方骨。这些都是扁薄的骨片,共同构成上颌的侧背部。在口腔的前 部有腭骨,位于中翼骨的前面,与犁骨相接,这些骨片共同组成了完整的上颌。 2 、下颌区 包括齿骨 2 块(膜骨)、关节骨 2 块(软骨化骨)、前关节骨 2 块(膜骨)、 隅骨 2 块(膜骨)、米克尔氏软骨 2 块(软骨)。 下颌最前面有一较大的齿骨,齿骨内侧嵌有关节骨,关节骨的后端腹面有一块颗 粒状的小骨为隅骨,这两块骨相合,不易分开,在关节骨内侧紧贴着一块小的前 关节骨。 关节骨后端与上颌区的方骨相关节,依靠这两块骨,使得上下颌连接起来。 3 、舌弓区 包括间(茎)舌骨 2 块(软骨化骨)、上舌骨 2 块(软骨化骨)、角舌骨 2 块 (软骨化骨)、下舌骨 2 块(软骨化骨)、基舌骨 2 块(软骨化骨)、续骨 2 块(软骨化骨)、舌颌骨 2 块(软骨化骨)、尾舌骨 1 块(膜骨)、前鳃盖骨 2 块(膜骨)、主鳃盖骨 2 块(膜骨)、间鳃盖骨 2 块(膜骨)、下鳃盖骨 2 块(膜骨)、鳃条骨(膜骨)。 由间舌骨、上舌骨、角舌骨、下舌骨成对排列在两侧,还有单独的基舌骨位于正 中,将上述两侧的各骨连接。基舌骨前端突入口腔底部,外附粘膜,即成为舌。 在基舌骨的后方还有一块单一、较大的尾舌骨,具有支持峡部的功能。续骨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