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 二、古罗马 西方文化源于希腊发扬光大于罗马,罗马文化是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西方文化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印欧语系的一个部落自东北方向来到亚平宁半岛 其中的一群拉丁人在台伯河东岸开始建立城市,罗马城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到 公元前7世纪,实际上,约在公元前14世纪,伊达拉里亚人也从小亚细亚迁徙到 了这里。按照罗马神话传说,战神与公主结婚,生下一双孪生儿子,公主的叔父 阿穆利厄斯篡夺了王位,成了新国王,听到公主生下孩子的消息后,他下令将这 对双胞胎放进篮里,抛人台伯河,并囚禁了公主。战神救了公主,还派一头母狼 叼起双婴并喂养了他们。后来,弟兄俩长大推翻了篡权者阿穆利厄斯的统治,在 母狼喂养他们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城市,在决定由谁的名字来给此城命名时,发生 了争执,哥哥罗蒹路斯杀死了弟弟,并用自己的名字为此城命名为罗马城。传说 毕竟是传说,事实上,罗马城绝不可能由罗慕路斯单枪匹马建成。经过漫长的历 史时期,在各个部落的不断冲突与融合中,人们才逐步建成了这样一座四区之 城 古罗马文明的发祥地是意大利,意大利位于地中海中央,北接阿尔卑斯山, 南倚亚平宁半岛,三面临海,东朝亚得里亚海,与巴尔F半岛隔海对视,南靠伊奥 尼亚海,与西亚诸国及北非的埃及一衣带水,西为第勒尼安海,与伊比利亚半岛 (西班牙)遥遥相望。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其与外界联系十分畅达,加之土地较 为肥沃,利于农耕,在这样一个狭长而相对完整的地区纵横,易于政治上的统 和文化上的整合。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通过殖民扩张,在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建立 了一些城邦国家,这一时期的罗马,正值“于政时代”,国王就是部落联盟的军事 首领,虽然掌握军事指挥权、审判权、宗教权,但受到元老院贵族的制约,到了王 政后期,贵族垄断了元老院,普通士族因为贵族的压迫和剥削,有的甚至沦为债 务奴隶在阶级矛盾激化的情况下,王权日益扩大,贵族对王权不满。公元前 509年,奴隶主赀族推翻了王权建立∫共和政体,罗马成为奴隶主贵族寡头统 治的社会,其国家首脑由两名执政官组成他们每年从贵族中选举产生,任期 年,执政官完全听命于贵族元老院,平时拥有司法大权战时则能指挥军队。在 这种体制下,平民势力大为增强,他们可以在政府任职,平民通过的法律订以生 效意味着他们已获得了公民权利。此后,贵族奴隶主为了调和国内矛盾,开始 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自由的平民成了对外扩张的主要兵源,在扩张战争中, 他们中的上层获得了巨大利益,有的甚至成了新贵族 由于古罗马对外进行了长期的武力扩张战争,掠夺了大量的土地和战俘,使
第二章西方传统文化的沿革(2 其奴隶制的规模远比希腊大得多,除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外,海盗在海外掠夺 的人口,国内的债务奴,自然生衍的家奴等,都是奴隶的重要来源。公元前3世 纪到前2世纪,罗马的奴隶制得到空前的发展,奴隶被广泛地用于农牧业、手工 业、采矿业、建筑业,有些有知识的奴隶还被重用为乐师、教师、医生等,当然,这 并不是说奴隶的命运得到了改观,相反,不少奴隶要充当角斗士进行自相残杀, 甚至于要和野兽搏斗,以供贵族赏乐,止因为如此,在公元前2世纪到前1世纪 爆发了两次西西里奴隶大起义。公元前73年爆发的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大起 义,无论是规模还是气势,在人类历史上都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作用。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先后出现了苏拉和恺撒的独裁统治,恺撤政权对元老院 进行了彻底改组,使之仅成为咨询机关而徒有其名,恺撒扩大了公民权利,强化 了中央集权。不久,元老院贵族推翻了恺撒政权,政治局面再一次动荡,公元前 29年,在权力角逐中胜出的渥大维在罗马建立起了独裁统治,他自称元首,后被 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即“神圣”、“庄严”)的称号,这时的渥大维集军、政、宗 教大权于一身,他所创立的元首制,实质上是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帝制”。 第二节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景观 古希腊的文化成果 1.思想文化 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故士,哲学,在当时与其他学科交织在一起,被称为统 摄群学的学问,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哲学“三圣”。柏拉图把哲 学分为辩证学、法学物理学、伦理学等门类,亚里士多德则将哲学扩大到几乎包 括讨论宇宙和人生的所有学问,因此,当时的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或其 他学问专家。 从公元前6世纪到前4世纪的希腈城邦,哲学被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称为 自然哲学时期哲学家所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本体论问题,即字宙本原问题,讨 论了万物的起源或生成问题。后期称为人文哲学时期,此时的哲学研究已从自 然哲学转向了人的哲学,由对自然的认识转到了对人本身的认识。 古希腊哲学是在神话思维、原始宗教意识的基础上诞生的,是人类理性发展 的产物,是在以理性代替了幻想,以智慧代替了想象,以经验的事实作为探索和 解释的基础而产生的 被称为欧洲哲学之父的泰勒斯是米利耶哲学学派的创始人,他早年曾游历 过埃及和已比伦,学习过几何学和天文学,经过多方面的科学活动,他认为,万物
登 24)中丙方传统文化比较 的始棋或个源来源于水,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这反映了古希腊人对海洋的 尊重,把水作为万物的创造者,标志着哲学已摆脱了宗教神话。爱菲斯学派代表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继承∫米利耶学派的思想主张,认为运动是世界的普遍原则, 火则是生命的本原,提出“我们不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太阳啊,每天都 是新的,永远不灭的更新”,从而指出了万物流动的自然规律 苏格拉底是占希腊人文哲学的鼻祖,他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直接指向人本身, 他认为,哲学是对人与社会的探讨,目的在于“认识自己”。他是西方思想史上 第一个要求哲学应以“自我认识”开始的人。在知识论方面,他提出“美德就是 知识”,而知识的对象是”善”,“善就是自知和自律”,要求人要有自知之明和要 能自我克制,强调」知识和行为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讲,他是西方认识论和伦 理学的奠基人:在论辩法上他善于在辩论中揭露对方的矛盾通过提问,把辩论 引导到他所要达到的目标,后人把此种方法称为“苏格拉底反诘法”。苏格拉底 常在雅典街头就人应具有的品格间题及真善美问题与人辩论但他的学说为雅 典当权者所不容,后被逼饮鸩自尽 桕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曾在雅典郊外开办“学园”,流传至今的有30篇 话,经常被人引用的有《辩评篇》、《法律篇》、《理想国》等、桕拉图所创立的 理念论哲学”对西方的思想史和哲学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认为,理性世界与 感性界是对立的,感性的具体事物不是真实的存在,在感性世界之外,有一个 水恒不变的独立的真实存在的理念世界,要获得理念,必须通过辩证思维,通过 理念而达到理念,逐步升为绝对理念,这是宇宙最高和最终极的目的。除了理 性,他又提出了意志和感情两重概念,还提出了三种美德论,三种美德指智慧、勇 敢、节制,智慧是理性引导的结果凭借意志坚持理性,就会产生勇敢,而理性挖 制感情就是节制有了这三种美德后,才会有第四种美德,就是正义。 在艺术方面他认为艺术家的创作是模仿个别事物的,因此,艺术作品是 蘖本”的¨藥本”,与理念隔了两层,因此,艺术不叮能表现出真正的美,真正的 美是艺术无法表达的,美属于哲学艺术的美不过是美的影子而已。 柏拉图认为自然和人之外,存在着高居其之上的“理念”,这与·神教的“上 帝”观念颇为相近,所以,这一观点对后来的基督教神学影响很大:柏拉图的理 念论,引导人们不满足于感官的认识而去探究真理的精神,以及从局部经验向更 高理性认知的方式,无疑会鼓励人们探求宇宙探求自然进而探求人的本身。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曾任亚历山大大帝年轻时的教师他否认柏拉 图的“理念论”,认为,离开个别事物的理念根个是不存在的,真正的知识存在于 客观事物之中。因此有人批评他有愧于老师,他说:“我爱柏拉图,但我更爱 真理
第二章西方传统文化的沿革(25 亚里士多德是卢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逻辑学、 动物学、天文学物理学、诗学、修辞学诸多方面都有开创与建树。其著作有万种 之多、仵为白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完成了希腊哲学的系统化,提出了科学分类的 思想,还提出了有名的“三段论”,为逻辑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他的《修辞学》 《诗学》奠定了方文艺理论的基础,他的《理想国》则描述了一幅理想的国家 范式 在哲学上,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一切事物都是“质料”和“形式”构成的 元论”倾向的理论,他认为事物皆由质料和形式二者构成如一尊大理石像, 质料是大理石,形式是阿波罗形象,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而形式要比质量重要得 多因为是形式使质料变为现有的事物,没有阿波罗这一形式,大理石就不可能 成为大理石塑像但质料和形式二者谁是本源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没有解答 2.科学、艺术、历史学、技术 古希腊科学技术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书 中,将各种定理、命题按照逻辑关系清晰地表达出来,成为近代几何学的奠基人 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比重定理,论证并发展了机械学的基本原理,特别 是杠杆原理他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翻转地球”,他成为力学与流体力 学的创始人。天文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根据大地是球形的原理计算得出地球周 围长为39600公里,与实际长度40008公里的数值相差不大、毕达哥拉斯在数 学上提出著名的勾股定理。值得指出的是,古希腊科学家在探讨自然现象时,注 意深入事物的内部探究本质上的东西,尤其重视理论上的探讨,使哲学与科学比 肩携手,相映成辉。 古希腊在文学艺术、历史学诸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出现了希腊神话和 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创作出了入类历史上早期 的悲剧作品,奠定了西方悲剧文化的基础2《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杰出作 品,奠定了西方文学的基础。历史学方面剡出现了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劳 二大历史学家。 二、古罗马的文化成果 古罗马文化是古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罗马文化继承了希腊文化的特质 在哲学、文学、戏剧、文字雕塑诸方面都保留了希腊文化的遗风。 罗马人使用的拉丁子母是世界上广为流行的字母体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拉丁字母是在继承希腊字母简单、美观、匀称、便于书写和阅读的优点上发展起 来的。15世纪的意大利,在书写上出现了“人文主义体”,即大写体,另外,还有 种草写体,后来,分别衍生出用于印刷的楷体与手写的斜体这两种文体
26)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 《圣经》最初是用希伯来文写成的,后来有了希腊文的版本,译成拉丁文后,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整个西欧北美澳洲及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均使用了拉丁字 母,我国的汉语拼音方案,也是在采用了拉丁字母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 在哲学上,古罗马的流派众多,影响较大的有“新斯多噶学派”。斯多噶学 派是由希腊人芝诺创立,这一学派认为,人生追求的是美德而不是快乐,人需要 始终和自然保持…种和谐,要抑制一切欲望,舍弃人生的乐趣听从命运的安排, 方能达到美德的境界。这个学派还提出了较系统的“自然法”理论,认为“自然 法”是正义与理性的体现,是任何一个人及国家必须遵守的法则,由于文明人和 野蛮人都具有自然法赋予的理性,因此,人本来就是平等的,人们要消除对立和 差别,所有人都能具有理性,成为一个社会共同体,这才是自然法要求的精神。 社会应该是“世界国家”,白然法应该是“世界法律”。显然,斯多噶学派不仅要 求人们逆来顺受安分守己,而且还要求消除所有的矛盾和对立,以实现世界国 家的理想,这一理论反映∫奴隶主贵族的愿望和要求。 罗马流行的新斯多噶哲学,继承了希腊学派的衣钵,坚持传统道德上的宿命 论,要求人们完全听从于命运的安排,其代表人物塞涅卡曾说:“愿意的人,由命 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由命运拖着走。”他们认为,人不过是肉体的囚犯,要获 得幸福就要抛弃肉体的欲望,而人活着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不断和自己的肉 体作斗争。该学派另一代表人物爱比克泰德对命运问题作了进一步论证,他认 为,人们的尊卑贵贱都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要具备“忍耐”“克制”的信念, 遵守社会秩序。斯多噶学派的理论,被后来的基督教神学理论进行了吸纳 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罗马人在向希腊大学习的基础上,在诗歌散文、戏 剧、人物传记诸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散文方面,西塞罗的演说词和书信类 散文,辭藻华美,词义生动妙语连珠,且结构谨严,逻辑性强,具有很强的论辩性 和说服力,被称为“西塞罗文体”。著名诗人维吉尔的《牧歌》,歌颂了意大利的 田园风光,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另外,诗人贺拉斯、奥维德都创作出了许多杰 出的作品,戏剧方面出现普劳图斯、泰伦斯两位戏剧艺术大师。在建筑上,罗马 人继承了希腊人的美学传统,修建了大型的公共浴场,还建造丁造型雄伟的凯旋 门、记功柱等。 罗马文化扬弃了希腊文化中消极的成分,在文化观念上,希腊王公贵族的挥 霍无度、醉生梦死、骄奢淫逸、腐华奢靡等风气,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被罗马 文化所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