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1.11 第I卷(选择题36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克扣(ke) 旖旎(yi) 扛鼎(kang) 大 笔如椽( chuan) B.殷红(yan) 绯闻(fei) 通缉 金蝉脱壳(qiao) C.铜臭(xi) 佣工(yong) 巷道(hang) 拾级 而上(she) D.奇葩(pa) 谂知(nidn) 喘息( chuan) 甲归田(ji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签署发贴子雍容华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贯例哈蜜瓜额手称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延袭震慑力眼花瞭乱言既出,驷马难追 D.宣泄扫描仪不容置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 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B.任何科学,都是人类长时间共同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颠扑不破的保存下来, 是非难定的暂时存疑,不符实际的一概剔除 C.已经有过四次合作并饰演了三次夫妻的张嘉译与颜丙燕,对彼此的性格和习 惯都相当了解,所以在《借枪》中再度合作起来更加默契,演起对手戏来驾轻就 熟 D.一个多月前还叫嚣在南海领土争议问题上不惜与中国动武;一个月后却率领 近300人的政商代表团,浩浩荡荡到北京访问,临行前更公开承认,中国有13 亿人,只有9500万人的菲律宾是打不过中国的。前倨后恭,莫此为甚,这就是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 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B.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 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 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D.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 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5.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苏轼的一生,确实是儒道释三家并用,对人 民 对生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1.11 第 I 卷(选择题 36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克扣(kè) 旖旎 (yǐ) 扛鼎 (káng) 大 笔如椽 (chuán) B.殷红(yān) 绯闻 (fěi) 通缉 (jī) 金蝉脱壳(qiào) C.铜臭 (xiù) 佣工 (yōng) 巷道(hàng) 拾级 而上(shè) D.奇葩 (pā) 谂知(niǎn) 喘息 (chuǎn) 解 甲归田 (ji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签署 发贴子 雍容华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贯例 哈蜜瓜 额手称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延袭 震慑力 眼花瞭乱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宣泄 扫描仪 不容置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 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B.任何科学,都是人类长时间共同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颠扑不破的保存下来, 是非难定的暂时存疑,不符实际的一概剔除。 C.已经有过四次合作并饰演了三次夫妻的张嘉译与颜丙燕,对彼此的性格和习 惯都相当了解,所以在《借枪》中再度合作起来更加默契,演起对手戏来驾轻就 熟。 D.一个多月前还叫嚣在南海领土争议问题上不惜与中国动武;一个月后却率领 近 300 人的政商代表团,浩浩荡荡到北京访问,临行前更公开承认,中国有 13 亿人,只有 9500 万人的菲律宾是打不过中国的。前倨后恭,莫此为甚,这就是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 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B.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 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 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D.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 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5.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苏轼的一生,确实是儒道释三家并用,对人 民, ;对生
活 ;对人 生 切纠纷烦恼皆视 为虚妄,于是全部淡然释怀了 ①以轮回空无的虚幻的观念来对待 ②以宽恕厚爱仁义为怀的观念来对待 ③以无可无不可适意的观念来对待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②③ ②③① 6.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 的笑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来,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 罪名”,只好依从;觉民态度坚决,主张反抗 B.《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和千里走单骑,都给曹操 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英武,派张辽劝说关羽归降。 C.《哈姆雷特》的情节是关于丹麦王国的一个古老的故事。主人公哈姆雷特是 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作品 在刻画这一形象时主要运用独白的手法,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揭示出了主 人公内心的矛盾冲突 D.“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说的是豪爽的史湘云和宝玉烤了鹿肉来吃,还说吃 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谁知她吃了肉、喝多了酒竟醉卧在石凳上,“四 面芍药花飞了一身”,睡着了嘴里还嘟嘟囔囔的吟诗。(《红楼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人是能够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分类学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的 能力须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 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 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第一个特色,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直观与体 会。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这两者都采用一连 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这 过程只能意会,不易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不是理论严谨的 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宗。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 “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第二个特色,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对局部进行分析。以 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全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 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全身的整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 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在中途修 改。这种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第三个特色,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 时节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 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满窗前,是一个境界;天心月圆,是一个境 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性的考察又是互相关联、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
活, ;对人 生, ,一切纠纷烦恼皆视 为虚妄,于是全部淡然释怀了。 ①以轮回空无的虚幻的观念来对待 ②以宽恕厚爱仁义为怀的观念来对待 ③以无可无不可适意的观念来对待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②③ D. ②③① 6.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 的笑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来,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 罪名”,只好依从;觉民态度坚决,主张反抗。 B.《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和千里走单骑,都给曹操 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英武,派张辽劝说关羽归降。 C.《哈姆雷特》的情节是关于丹麦王国的一个古老的故事。主人公哈姆雷特是 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作品 在刻画这一形象时主要运用独白的手法,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揭示出了主 人公内心的矛盾冲突。 D.“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说的是豪爽的史湘云和宝玉烤了鹿肉来吃,还说吃 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谁知她吃了肉、喝多了酒竟醉卧在石凳上,“四 面芍药花飞了一身”,睡着了嘴里还嘟嘟囔囔的吟诗。(《红楼梦》)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人是能够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分类学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的 能力须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 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 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第一个特色,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直观与体 会。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这两者都采用一连 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这 一过程只能意会,不易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不是理论严谨的 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宗。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 “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第二个特色,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对局部进行分析。以 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全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 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全身的整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 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在中途修 改。这种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第三个特色,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 时节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 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满窗前,是一个境界;天心月圆,是一个境 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性的考察又是互相关联、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
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 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第四个特色,是中国人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 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文化”一词其语根是“人文化成”,本 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 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以上四项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三项只是 从不同的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三个思 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 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日中则仄 月盈则亏”“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 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而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这 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论。正如海边冲浪的并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浪头,调整自己 的动作。在满湖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 机。这种智慧不能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晢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 生活中的人生智慧。(《读者》2009年12期16页) 7.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以悟为代表,比较重视直观体会,这是与具有缜密逻辑 的印度文化与希腊文化相比而言的 B.中国人观察事物不注重局部分析,观察事物的方式通常是重视统摄全面,中 医与绘画就是这一思考方式的例证。 C.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李约瑟认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与 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截然不同。 D.中国人的有机的宇宙观与中国人对于“动态”的注意构成表里,表达了中国 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 局,不能在中途修改,这是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的一个例证 B.因为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的感慨,所以中国人对宇宙感觉处处都 是活泼的生命,认识到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 C.“文化”一词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它的语根是“人文化成”,太极 图就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 D.直观的悟性是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有机、全面与动态三个思考的角度,而这 三个思考的角度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 9.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人类的动物分类学名称是“智人”,因为人是能够思考的动物。每一种 文化有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四项特色。 B.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不是直指 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宗,而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 C.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四个特色之间互相加强、彼此相关,这些思考方式落实 在中国人的文化与人生态度中就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 D.中国人对“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的理解,说明了具有乐观的命运论,随时准 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这种智慧是由深度的哲学探讨浓缩的
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 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第四个特色,是中国人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 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文化”一词其语根是“人文化成”,本 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 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以上四项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三项只是 从不同的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三个思 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 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日中则仄, 月盈则亏”“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 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而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这 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论。正如海边冲浪的并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浪头,调整自己 的动作。在满湖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 机。这种智慧不能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 生活中的人生智慧。(《读者》2009 年 12 期 16 页) 7.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以悟为代表,比较重视直观体会,这是与具有缜密逻辑 的印度文化与希腊文化相比而言的。 B.中国人观察事物不注重局部分析,观察事物的方式通常是重视统摄全面,中 医与绘画就是这一思考方式的例证。 C.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李约瑟认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与 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截然不同。 D.中国人的有机的宇宙观与中国人对于“动态”的注意构成表里,表达了中国 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 局,不能在中途修改,这是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的一个例证。 B.因为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的感慨,所以中国人对宇宙感觉处处都 是活泼的生命,认识到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 C.“文化”一词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它的语根是“人文化成”,太极 图就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 D.直观的悟性是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有机、全面与动态三个思考的角度,而这 三个思考的角度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 9.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现代人类的动物分类学名称是“智人”,因为人是能够思考的动物。每一种 文化有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四项特色。 B.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不是直指 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宗,而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 C.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四个特色之间互相加强、彼此相关,这些思考方式落实 在中国人的文化与人生态度中就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 D.中国人对“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的理解,说明了具有乐观的命运论,随时准 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这种智慧是由深度的哲学探讨浓缩的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 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 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 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 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 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 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 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髙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 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 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 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 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 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 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 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注】木为匱【注】,葛藟【注】为缄,其穿下不 乱泉,上不泄嗅【注】。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 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汉书·杨胡硃梅云 传》 【注】窾(kudn),当中挖空的木头。匱(du):小棺材。 藟(1i),藤。 嗅(chou),腐臭的气 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亡易吾意 易:改变 B.重废父命 废: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 先令:指示 D.将以矫世也 矫:欺骗 1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吾欲裸葬,以反吾真 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 真 B.为之棺椁衣衾 盖闻古之圣王 C.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 D.及病且终,先令其子 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 12.下列对原文划线处停顿正确的的一项是( 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 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B.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 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 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 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 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 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 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 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 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 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 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 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 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 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 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 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注】木为匵【注】,葛藟【注】为缄,其穿下不 乱泉,上不泄殠【注】。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 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汉书·杨胡硃梅云 传》 【注】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 匵(dú):小棺材。 藟(lěi),藤。 殠(chòu),腐臭的气 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必亡易吾意 易:改变 B.重废父命 废: 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 先令:指示 D.将以矫世也 矫: 欺骗 1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3 分) A.吾欲裸葬,以反吾真 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 真 B. 为之棺椁衣衾 盖闻古之圣王 C.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 D.及病且终,先令其子 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 12.下列对原文划线处停顿正确的的一项是( ) A.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 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B.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 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C.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 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D.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 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第II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8分)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1)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4分) (2)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4分) (3)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 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②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 抽象的“春寒”的。(4分)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一小题1分) ①消散了,甚至她 的 。(《雨巷》) 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 发尽上指冠 ③真的猛 士 。(《记念刘和珍君》) ,长路漫浩浩。 ,忧伤 以终老。(《涉江有芙蓉》) ⑤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 怀尺 ,信可乐也。(《兰亭集序》)⑥连峰去天不盈 飞湍瀑流争喧豗 (《蜀道难》)
C.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 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D.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 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114 分) 四、(28 分)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2 分) ⑴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4 分) ⑵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4 分) ⑶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 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 分) ②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 抽象的“春寒”的。(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一小题 1 分) ①消散了,甚至她 的 , 。(《雨巷》) 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 , ,发尽上指冠。 ③真的猛 士, , 。(《记念刘和珍君》) ④ ,长路漫浩浩。 ,忧伤 以终老。(《涉江有芙蓉》) ⑤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 怀, ,信可乐也。(《兰亭集序》)⑥连峰去天不盈 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 (《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