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使用的教案(中文版、英文版)电路中文教案第1页共82页
电路课程使用的教案(中文版、英文版) 第 1 页共 82 页 电路 中文教案
电路课程使用的教案(中文版、英文版)“电路”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电路教材版本“电路"邱关源课程性质课程进度1-2/80主干课教案版本修订日期2012-9-12012年第2版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电路的作用与组成:电路模型的形成。理解电压、电流、电动势等基本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理解功率的概念与电路中能量的平衡关系。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黑板(白板)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10(分钟)2.参考方向1)概念10(分钟)2)应用15(分钟)3.功率1)概念、计算10(分钟)2)应用20(分钟)4 .能量15(分钟)5.电路元件1)基本概念10(分钟)2)有源、无源元件5(分钟)6.总结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重点: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2.难点:关联、非关联;电路中电位的计算。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课堂练习:参考方向的相关题目。2.复习大学物理的电荷守恒原理、欧姆定律。3.课后习题:1-1,2(a),3黄辉教案撰写人教案审核人课程组课程负责人黄辉第2页共82页
电路课程使用的教案(中文版、英文版) 第 2 页共 82 页 “电路”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电路 教材版本 “电路”邱关源 课程进度 1-2/80 课程性质 主干课 教案版本 2012 年第 2 版 修订日期 2012-9-1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 1. 目的:了解电路的作用与组成:电路模型的形成。理解电压、电流、电动势等基本 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理解功率 的概念与电路中能量的平衡关系。 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黑板(白板)。 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1.绪论 10(分钟) 2.参考方向 1)概念 10(分钟) 2)应用 15(分钟) 3.功率 1)概念、计算 10(分钟) 2)应用 20(分钟) 4.能量 15(分钟) 5.电路元件 1)基本概念 10(分钟) 2)有源、无源元件 5(分钟) 6.总结 5(分钟) 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 1.重点: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2.难点:关联、非关联;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四、自学内容和作业 1.课堂练习:参考方向的相关题目。 2.复习大学物理的电荷守恒原理、欧姆定律。 3.课后习题: 1-1, 2(a), 3 教案撰写人 黄辉 教案审核人 课程组 课程负责人 黄辉
电路课程使用的教案(中文版、英文版)“电路”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电路教材版本“电路"邱关源课程进度3-4/80课程性质主干课教案版本2012年第2版修订日期2012-9-1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电阻、电源元件的特性。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黑板(白板)。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复习上讲内容5(分钟)2.电阻元件1)概念10(分钟)2)应用20(分钟)3.电压源和电流源1)概念10(分钟)2)应用20(分钟)4.受控源1)概念10(分钟)2)应用20(分钟)5.总结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重点:电阻元件、电源元件的特性2.难点:电流源、受控源概念的建立。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复习欧姆定律,与加以关联、非关联方向的表达式比较。2.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是否能相互等效?为什么?3.课后习题:1-4,5,7,10,16黄辉黄辉教案撰写人教案审核人课程组课程负责人第3页共82页
电路课程使用的教案(中文版、英文版) 第 3 页共 82 页 “电路”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电路 教材版本 “电路”邱关源 课程进度 3-4/80 课程性质 主干课 教案版本 2012 年第 2 版 修订日期 2012-9-1 一、 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 1.目的: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电阻、电源元件的特性。 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黑板(白板)。 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1.复习上讲内容 5(分钟) 2.电阻元件 1)概念 10(分钟) 2)应用 20(分钟) 3.电压源和电流源 1)概念 10(分钟) 2)应用 20(分钟) 4.受控源 1)概念 10(分钟) 2)应用 20(分钟) 5.总结 5(分钟) 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 1.重点:电阻元件、电源元件的特性 2.难点:电流源、受控源概念的建立。 四、自学内容和作业 1.复习欧姆定律,与加以关联、非关联方向的表达式比较。 2.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是否能相互等效?为什么? 3. 课后习题:1- 4, 5, 7, 10,16 教案撰写人 黄辉 教案审核人 课程组 课程负责人 黄辉
电路课程使用的教案(中文版、英文版)“电路”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电路教材版本“电路”邱关源课程进度5-6/80课程性质主干课教案版本修订日期2012-9-12012年第2版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理解电路等效的意义;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等效的应用,叠加定理。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黑板(白板)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复习上讲内容5(分钟)2.基尔霍夫定律1)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定律(1)基本概念10(分钟)(2)应用20(分钟)2)基尔霍夫定律电压定律(1)基本概念10(分钟)(2)应用20(分钟)10(分钟)3.电路的等效变换的含义4.电阻的等效变换15(分钟)5.电阻的串并联5(分钟)6.总结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重点:等效的含义、手段;基尔霍夫定律2,难点:基尔霍夫定律的推广应用。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等效是对某一个特定的外电路而言还是对任意的外电路而言?2: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为什么不能相互等效?3:课后习题:1-17,1-19,2-4教案撰写人黄辉教案审核人课程组课程负责人黄辉第4页共82页
电路课程使用的教案(中文版、英文版) 第 4 页共 82 页 “电路”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电路 教材版本 “电路”邱关源 课程进度 5-6/80 课程性质 主干课 教案版本 2012 年第 2 版 修订日期 2012-9-1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 1. 目的:理解电路等效的意义;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等效的应用,叠加定 理。 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黑板(白板)。 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1.复习上讲内容 5(分钟) 2.基尔霍夫定律 1)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定律 (1)基本概念 10(分钟) (2)应用 20(分钟) 2)基尔霍夫定律电压定律 (1)基本概念 10(分钟) (2)应用 20(分钟) 3.电路的等效变换的含义 10(分钟) 4.电阻的等效变换 15(分钟) 5.电阻的串并联 5(分钟) 6.总结 5(分钟) 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 1.重点:等效的含义、手段;基尔霍夫定律 2.难点:基尔霍夫定律的推广应用。 四、自学内容和作业 1. 等效是对某一个特定的外电路而言还是对任意的外电路而言? 2.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为什么不能相互等效? 3. 课后习题:1-17, 1-19, 2-4 教案撰写人 黄辉 教案审核人 课程组 课程负责人 黄辉
电路课程使用的教案(中文版、英文版)“电路"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电路教材版本“电路"邱关源课程进度课程性质7-8/80主干课修订日期2012-9-1教案版本2012年第2版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介绍Y-△变换,电源的串并联,实际电源的模型及等效,输入电阻。2.掌握电路等效的分析方法。3,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黑板(白板)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复习上讲内容5(分钟)15(分钟)2.电阻的Y-△变换推导3.电阻的Y-△变换应用15(分钟)4.电源的串并联等效15(分钟)5.实际电源的模型及等效25(分钟)20(分钟)6.输入电阻7.总结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重点:Y-变换应用、实际电源的模型及等效、输入电阻。2.难点:输入电阻。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复习复习惠更斯电桥平衡。2.课后习题:2-5,6,11.12,13,1516教案撰写人黄辉教案审核人课程负责人课程组黄辉第5页共82页
电路课程使用的教案(中文版、英文版) 第 5 页共 82 页 “电路”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电路 教材版本 “电路”邱关源 课程进度 7-8/80 课程性质 主干课 教案版本 2012 年第 2 版 修订日期 2012-9-1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 1.目的:介绍 Y-Δ变换,电源的串并联,实际电源的模型及等效,输入电阻。 2.掌握电路等效的分析方法。 3.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黑板(白板)。 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1.复习上讲内容 5(分钟) 2.电阻的 Y-Δ变换推导 15(分钟) 3.电阻的 Y-Δ变换应用 15(分钟) 4.电源的串并联等效 15(分钟) 5.实际电源的模型及等效 25(分钟) 6.输入电阻 20(分钟) 7. 总结 5(分钟) 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 1.重点:Y-Δ变换应用、实际电源的模型及等效、输入电阻。 2.难点:输入电阻。 四、自学内容和作业 1. 复习复习惠更斯电桥平衡。 2. 课后习题:2-5, 6, 11, 12,13, 15 ,16 教案撰写人 黄辉 教案审核人 课程组 课程负责人 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