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能和基本原理的同时,在此基础上,认真指导学生自学,指导学 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思考方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博览与精思相结合 教育学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范畴,但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联 系,因此,要学好教有学,必须与相关学科结合起来学习。如哲学、 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史、各科教学 法等等。应该做到博览与精思相结合,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只有既认真阅读,又肯于动脑筋,才能把书本上的东 西转化为个体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首先是继承前人、继承本身是 包含着批判、发展和创新的,切不可一成不变地照搬。因此,学好教 育学要做到读书与思考、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4、设计好自己的整体学习计划、学习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 生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并持之以恒地执行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关于教育学的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绪论一一教育学和教育: 第二部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部分:德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部分:教师与学生
5 本技能和基本原理的同时,在此基础上,认真指导学生自学,指导学 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思考方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博览与精思相结合 教育学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范畴,但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联 系,因此,要学好教育学,必须与相关学科结合起来学习。如哲学、 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史、各科教学 法等等。应该做到博览与精思相结合,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只有既认真阅读,又肯于动脑筋,才能把书本上的东 西转化为个体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首先是继承前人、继承本身是 包含着批判、发展和创新的,切不可一成不变地照搬。因此,学好教 育学要做到读书与思考、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4、设计好自己的整体学习计划、学习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 生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并持之以恒地执行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关于教育学的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 : 绪论——教育学和教育; 第二部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部分 : 德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部分 :教师与学生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发展概况 一、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在我国是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在欧洲始于古希腊到 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中,教有学尚未形成独立 的科学。人们只是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经验不断总结和概括,井在此 基础上产生了一定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往往都混同在一些思想 家和教育家的言论记录和著作中。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孔子的教育思 想主要包含在他的哲学思想之中,并同他的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文 学思想等混同在一起,散见于(论语)之中。 在此阶段有两本教育著作值得一提。一本是成书于战国末期,是 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对教育的作用、教育 目的、教育制度、教学和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课内外关系、教师 和学生以及教和学的关系等诸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如:”教学 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 达”、”相观而善”、“长善救失”、”禁于未发”等,已成为千古传诵的 教育格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另一本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论演说家的教育》。该书 系统总结了罗马共和国最后一个世纪和罗马帝国第一个世纪的教育 观和教育经验,同时吸收了希腊人在教育思想上的有益成果。由于该 书集希腊罗马教育思想和经验之大成,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 的最高成就。由于这一阶段人们对教育的研究只停留在现象的描述, 6
6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发展概况 一、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在我国是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在欧洲始于古希腊到 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中,教育学尚未形成独立 的科学。人们只是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经验不断总结和概括,井在此 基础上产生了一定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往往都混同在一些思想 家和教育家的言论记录和著作中。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孔子的教育思 想主要包含在他的哲学思想之中,并同他的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文 学思想等混同在一起,散见于(论语)之中。 在此阶段有两本教育著作值得一提。一本是成书于战国末期,是 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对教育的作用、教育 目的、教育制度、教学和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课内外关系、教师 和学生以及教和学的关系等诸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如:"教学 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 达"、"相观而善"、"长善救失"、"禁于未发"等,已成为千古传诵的 教育格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另一本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论演说家的教育》。该书 系统总结了罗马共和国最后一个世纪和罗马帝国第一个世纪的教育 观和教育经验,同时吸收了希腊人在教育思想上的有益成果。由于该 书集希腊罗马教育思想和经验之大成,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 的最高成就。由于这一阶段人们对教育的研究只停留在现象的描述
简单的经验总结、形象的比喻上,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尚未形成独 立完整的体系,因而只可以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型期。 二、独立形态阶段 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中叶,教育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17世纪初,教育开始从哲学知识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 的科学。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在他的论文《论科学的价值和 发展》(出版于1623年)中已把教育学作为单独一门科学提了出来, 把它理解为"指导阅读”。夸美纽斯于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 志着教育学独立体系的形成。夸美纽斯为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对教育的 要求,提出了学校教育目的、作用、组织方法,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正式提出并论证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18 世纪赫尔巴特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 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并创造了一个比较完整 的课程体系。这样,教育学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了一门独立的科 学。 17世纪以来,西方资产阶级出现了许多对后世颇有影响的教育家, 留下了许多教育名著,这些著作一般都具有比较完整的体系。如捷克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沦》,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的《爱 弥尔》,瑞士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赫尔巴特的《普 通教有学》,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等等。其中夸美纽斯的《大教 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在教育学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均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总之,在这一阶段中,教育学已具有独立的形态,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 7
7 简单的经验总结、形象的比喻上,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尚未形成独 立完整的体系,因而只可以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型期。 二、独立形态阶段 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到 19 世纪中叶,教育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17 世纪初,教育开始从哲学知识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 的科学。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在他的论文《论科学的价值和 发展》(出版于 1623 年)中已把教育学作为单独一门科学提了出来, 把它理解为"指导阅读"。夸美纽斯于 1632 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 志着教育学独立体系的形成。夸美纽斯为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对教育的 要求,提出了学校教育目的、作用、组织方法,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正式提出并论证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18 世纪赫尔巴特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 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并创造了一个比较完整 的课程体系。这样,教育学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了一门独立的科 学。 17世纪以来,西方资产阶级出现了许多对后世颇有影响的教育家, 留下了许多教育名著,这些著作一般都具有比较完整的体系。如捷克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沦》,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的《爱 弥尔》,瑞士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赫尔巴特的《普 通教育学》,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等等。其中夸美纽斯的《大教 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在教育学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均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总之,在这一阶段中,教育学已具有独立的形态,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
并开始运用诸如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阐明教育教学的理论 问题。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们对教育问题的研究还缺乏科学的 方法论指导,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始终未摆脱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 缚。因此,他们的思想体系还未达到真正科学化的地步。 三、科学教育学的建立 科学教育学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虽然它们不能脱离哲学思想 的指导,但由于它吸取了自然科学的大量成果,对于培养学生的方法, 有大异从前的各种措施,特别是从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吸取了自然科学 家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方法,进化论、生物学、实验心理学等自然 科学的发展,都是推动教育学成为科学的助力。从心理学成为实验科 学,才使我们对年轻一代的智力、情感、意志、个性等等可以进行科 学的观察和实验,教育学才能成为了解受教育者和培养他们的科学的 教育学。 同时,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的基本观点出发,指明了教育由社会关系所决定。从而也就正确揭示 了教育与其它社会现象,特别是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为人们科 学地说明教育的各种现象和属性,如教育的目的、内容、制度等等, 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他们又做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论 断。教育学由此出发,才能正确地把作为教育对象的人,作为一个社 会的人来加以考察。从而也才有可能对于人的发展,对于遗传、环境、 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等根本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马克思主义科学 认识论,又为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理论,为正确说明在教育和教学中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论和实践等等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这一阶段教育学理论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8
8 并开始运用诸如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阐明教育教学的理论 问题。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们对教育问题的研究还缺乏科学的 方法论指导,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始终未摆脱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 缚。因此,他们的思想体系还未达到真正科学化的地步。 三、科学教育学的建立 科学教育学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虽然它们不能脱离哲学思想 的指导,但由于它吸取了自然科学的大量成果,对于培养学生的方法, 有大异从前的各种措施,特别是从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吸取了自然科学 家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方法,进化论、生物学、实验心理学等自然 科学的发展,都是推动教育学成为科学的助力。从心理学成为实验科 学,才使我们对年轻一代的智力、情感、意志、个性等等可以进行科 学的观察和实验,教育学才能成为了解受教育者和培养他们的科学的 教育学。 同时,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的基本观点出发,指明了教育由社会关系所决定。从而也就正确揭示 了教育与其它社会现象,特别是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为人们科 学地说明教育的各种现象和属性,如教育的目的、内容、制度等等, 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他们又做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论 断。教育学由此出发,才能正确地把作为教育对象的人,作为一个社 会的人来加以考察。从而也才有可能对于人的发展,对于遗传、环境、 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等根本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马克思主义科学 认识论,又为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理论,为正确说明在教育和教学中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论和实践等等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这一阶段教育学理论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高度结合。离开了心理学,教育学将说不清 问题;离开了心理研究法,教育学将解决不了问题。当代影响最大的 教育理论家,如赞科夫、布鲁纳都是心理学家转而研究教育学的。 二是一切教育理论都要以教育实验为依据。传统教育理论基本上 是经验性总结,现代教育理论则是建立在大规模实验的基础上。赞科 夫研究《教学与发展》进行了20多年,掌握了1200多个班的跟踪实 验材料。没有严格的实验材料,没有对大量数据的精确统计,这种理 论是不可信的。 三是重视发展,重视研究教育对象,强调才能的培养。现代教育 不仅注重研究教师的教,而且也注重研究学生的学。 四是教学方法建立在现代化教学物质手段上。教育要适应时代发 展的需要,重视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必须要有相应的物质基础。 二、我国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教育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学输 入以后才开始的,至今有8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 下几个历史时期: (一)西方教育学在我国的萌芽期 中国近代从西方传来的教育思想,首先是学习德国的。德国的教 育学传入中国,是通过两条路进行的,一条是直接翻译德国的教有学 原著,一条是间接从日本籍教师讲学和翻译日本师范学校教育学教科 书所取得的德国教有学知识。德国的教有学,主要是属于赫尔巴特系 统的教育学。这时的教育学尽管很不适合我国国情,但从1901年王 国维翻译《教育学》至1914年张子和编纂的《大教育学》的出版, 在我国教育学体系的建设史上,毕竞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二)西方教育学在我国广泛传播期
9 一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高度结合。离开了心理学,教育学将说不清 问题;离开了心理研究法,教育学将解决不了问题。当代影响最大的 教育理论家,如赞科夫、布鲁纳都是心理学家转而研究教育学的。 二是一切教育理论都要以教育实验为依据。传统教育理论基本上 是经验性总结,现代教育理论则是建立在大规模实验的基础上。赞科 夫研究《教学与发展》进行了 20 多年,掌握了 1200 多个班的跟踪实 验材料。没有严格的实验材料,没有对大量数据的精确统计,这种理 论是不可信的。 三是重视发展,重视研究教育对象,强调才能的培养。现代教育 不仅注重研究教师的教,而且也注重研究学生的学。 四是教学方法建立在现代化教学物质手段上。教育要适应时代发 展的需要,重视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必须要有相应的物质基础。 二、我国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教育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学输 入以后才开始的,至今有 80 多年的历史。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 下几个历史时期: (一)西方教育学在我国的萌芽期 中国近代从西方传来的教育思想,首先是学习德国的。德国的教 育学传入中国,是通过两条路进行的,一条是直接翻译德国的教育学 原著,一条是间接从日本籍教师讲学和翻译日本师范学校教育学教科 书所取得的德国教育学知识。德国的教育学,主要是属于赫尔巴特系 统的教育学。这时的教育学尽管很不适合我国国情,但从 1901 年王 国维翻译《教育学》至 1914 年张子和编纂的《大教育学》的出版, 在我国教育学体系的建设史上,毕竟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二)西方教育学在我国广泛传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