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境界 自足 人必须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你诚然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生 活,但你不能一味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要自己在生 命的土壤中扎根。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自己的锚。一个人如 果把自己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顺利时 也许看不出他的内在空虚,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风浪,例如社会动 乱,事业挫折,亲人亡故,失恋,等等,就会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 世事的无常使得古来许多贤哲主张退隐自守,清静无为,无动 于衷。我厌恶这种哲学。我喜欢看见人们生气勃勃地创办事业 如痴如醉地堕入情网,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但是,不要忘记了最 主要的事情:你仍然属于你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 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 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心灵是一本奇特的账 簿,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欢乐,都化作宝贵的体 验记入它的收入栏中。是的,连痛苦也是一种收入。人仿佛有了 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凯旋,也许败 归,另一个自我便含着宁静的微笑,把这遍体汗水和血迹的哭着笑 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败归者也有 份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 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 O
人生境界 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 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 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我身上有两个自我。一个好动,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想经 历。另一个喜静,对一切加以审视和消化。这另一个自我,仿佛是 它把我派遣到人世间活动,同时又始终关切地把我置于它的视野 之内,随时准备把我召回它的身边。即使我在世上遭受最悲惨的 灾难和失败,只要识得返回它的途径,我就不会全军覆没。它是我 的守护神,为我守护着一个永远的家园,使我不致无家可归。 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 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 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 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 的自我以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可惜的是,许多 人的这个内在自我始终是昏睡着的,甚至是发育不良的。为了使 内在自我能够健康生长,你必须给它以充足的营养。如果你经常 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等等,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感 觉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是你的人生路 上的坚贞不渝的精神密友。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 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 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 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 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 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 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
生命感情 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 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 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 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 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 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 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 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记住回家的路”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人活在世上,总 要到社会上去做事的。如果说这是一种走出家门,那么,回家便是 回到每个人的自我,回到个人的内心生活。一个人倘若只有外在 生活,没有内心生活,他最多只是活得热闹或者忙碌罢了,决不可 能活得充实。其二,如果把人生看作一次旅行,那么,只要活着,我 们就总是在旅途上。人在旅途,怎能没有乡愁?乡愁使我们追思 世界的本原,人生的终极,灵魂的永恒故乡。总括起来,“记住回 家的路”就是: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记住从世界回到上帝的 路。人当然不能不活在社会上和世界中,但是,时时记起回家的 路,便可以保持清醒,不在社会的纷争和世界的喧嚣中沉沦。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 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 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土抛下 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 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 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 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 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个人年轻时,外在因素一一包括所遇到的人、事情和机 024
人生境界 会——对他的生活信念和生活道路会发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在 达到一定年龄以后,外在因素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弱。那时候,如果 他已经形成自己的生活信念,外在因素就很难再使之改变,如果仍 未形成,外在因素也就很难再使之形成了。 面前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心中只有 一个物质目标而没有幻想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 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那心中有幻想而没有任何目标的人,漫 无头绪地尝试着不同的路线,结果只是在原地转圈了。那心中既 有幻想又有精神目标的人,他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 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 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个角色,唯独 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 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 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 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 个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 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 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汇宇宙间,每个人 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名 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 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 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 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 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 )35
生命感悟 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哲学家们常常教导我们,要“认识你自己”,“成为你白己”。 的确,人活在世上,应该活出自己的本色。然而,“自我”是一个复 杂的概念,哲学家们自己尚且争论不清。 一个人怎样才算拥有“自我”呢?我认为有两个可靠的标志 一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兴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他 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如果有,便表 明他正在实现“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个性,每个人独特的 生命价值。 二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那 是他的精神上的坐标轴,使他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如果有,便表 明他拥有“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灵魂,一个坚定的精神核 这两种意义上的“自我”都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拥有的,而是 在人生过程中不断选择和创造的结果。正因为此,每个人都要为 自己成为怎样的人负责。 一个灵魂在天外游荡,有一天通过某一对男女的交合而投进 个凡胎。他从懵懂无知开始,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已的本来面目。 但是,随着年岁和经历的增加,那天赋的性质渐渐显露,使他不臼 觉地对生活有一种基本的态度。在一定意义上,“认识你自己”就 是要认识附着在凡胎上的这个灵魂,一旦认识了,过去的一切都有 了解释,未来的一切都有了方向。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性格是与生俱来、伴 随终身的,永远不可摆脱,如同不可摆脱命运一样;,性格决定了 一个人在此生此世的命运。 那么,能否由此得出结论,说一个人命运的好坏是由天赋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