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感悟剽 当然读不进荷马和莎十比亚。始终在人造产品的包围下生活,人 们便不再懂得欣赏神和半神的创造,这有什么奇怪呢?在我看来, 不管现代人怎样炫耀自己的技木和信息,倘若对自己生命的来源 和基础浑浑噩噩,便是最大的蒙昧和无知。人类的聪明在于驯服 自然,在广袤的自然世界中为自己开辟出一个令自己惬意的人造 世界。可是,如果因此而沉溺在这个人造世界里,与广袤的自然世 界断了联系,就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自然的疆域无限,终身自 拘于狭小人工范围的生活毕竟是可怜的。 长年累月关闭在窄屋里的人,大地和天空都不属于他,不可能 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每天夜晚守在电视机前的 现代人来说,头上的星空根本不存在,星空曾经给予先哲的伟大启 示已经成为失落的遗产。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这是英国诗人库柏的 诗句。我要补充说:在乡村中,时间保持着上帝创造时的形态,它 是岁月和光阴;在城市里,时间却被抽象成了日历和数字。 在城市里,光阴是停滞的。城市没有季节,它的春天没有融雪 和归来的候鸟,秋天没有落叶和收割的庄稼。只有敏感到时光流 逝的人才有往事,可是,城里人整年被各种建筑物包围着,他对季 节变化和岁月交替会有什么敏锐的感觉呢? 何况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人们活得愈来愈匆忙,哪里有工夫去 注意草木发芽、树叶飘落这种小事!哪里有闲心用眼睛看,用耳朵 听,用心灵感受!时间就是金钱,生活被简化为尽快地赚钱和花 钱。沉思未免奢侈,回味往事简直是浪费。一个古怪的矛盾:生活 节奏加快了,然而没有生活。天天争分夺秒,岁岁年华虚度,到头 来发现一辈子真短。怎么会不短呢?没有值得回忆的往事,一眼 就望到了头。 人类曾经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对地球为所欲为,结果破坏了地 O12
生活态度 球卜的生态环境,并且自食其恶果。于是,人类开始反省自己的行 为 反省的第一个认识是,人不能用奴隶主对待奴隶的方式对待 地球,人若肆意奴役和蹂躏地球,实际上是把自已变成了地球的敌 人,必将遭到地球的报复,就像奴隶主遭到奴隶的报复一样。地球 是人的家,人应该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管好这个家,做地球的好主 人,不要做败家子。 在这一认识中,主人的地位未变,只是统治的方式开明了 些。然而,反省的深入正在形成更高的认识:人作为地球主人的地 位真的不容置疑吗?与地球上别的生物相比,人真的拥有特权吗? 一位现代生态学家说:人类是作为绿色植物的客人生活在地球上 的。若把这个说法加以扩展,我们便叫以说,人是地球的客人。作 为客人,我们在享受主人的款待时倒也不必羞愧,但同时我们应当 懂得尊重和感谢主人。做一个有教养的客人,这可能是人对待自 然的最恰当的态度吧。 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就是敬畏自然。 我们要记住,人是自然之子,在总体上只能顺应自然,不能征服和 支配自然,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 大。我们还要记住,人诚然可以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但这是有限 度的,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各个虔信的民族都把这秘 密称作神,我们应当尊重这秘密。 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一切的生命,包括植物 动物、人,归根到底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上帝对 亚当说:“你是用尘土造的,你还要归于尘土。”在乡村,那刚来自 土地的生命仍能贴近土地,从土地汲取营养。童年是生命蓬勃生 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 农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它有许多同伴,它与树、草、野兔、家畜、昆 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它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 0)1.3
生命感悟 体。相比之下,城里孩子的生命就十分孤单,远离了土地和土地上 丰富的生命,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断了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城 里孩子是没有童年的。 土地是洁净的,它接纳一切自然的污物,包括动物的粪便和尸 体,使之重归洁净。真正肮脏的是它不肯接纳的东西—人类的 工业废物。 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觅得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静,人 会由衷地快乐。在杳无人烟的荒野上,发现一星灯火,一缕炊烟, 点人迹,人也会由衷地快乐。自然和文明,人皆需要,二者不可 缺一 每到重阳,古人就登高楼,望天涯,秋愁满怀。今人一年四季 关在更高的高楼里,对季节毫无感觉,不知重阳为何物。 秋天到了。可是,哪里是“红叶天”,“黄花地”?在我们的世 界里,甚至已经没有了天和地。我们已经自我放逐于自然和季节。 现代人只能从一杯新茶中品味春天的田野。 冬天,恋人们依偎在冰凉的长椅上,忍受着风和目光。 (可是,今日的公园里已经不再有恋人。他们到哪里去了? 是在歌厅和酒吧里,还是已经成为一个回忆?) 从前,一个“旅”字,一个“游”字,总是单独使用,凝聚着离家 的悲愁。“山晓旅人去,天高秋气悲”。“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 反”。孑然一身,隐入苍茫自然,真有说不出的凄凉。 另一方面,庄子“游于壕梁之上”,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 游”字又给人一种逍遥自在的感觉。 也许,这两种体验的交织,正是人生羁旅的真实境遇。我们远 014
生活态度 离了家、亲人、公务和日常所习惯的一切,置身于陌生的事物之中, 感到若有所失。这“所失”使我们怅然,但同时使我们获得一种解 脱之感,因为我们发现,原来那失去的一切非我们所必需,过去我 们固守着它们,反倒失去了更可贵的东西。在与大自然的交融中, 那狭隘的乡恋被净化了。寄旅和漫游深化了我们对人生的体悟: 我们无家可归,但我们有永恒的归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旅”“游”二字合到了一起。于是,现代 人不再悲愁,也不再逍遥,而只是安心又仓促地完成着他们繁忙事 务中的一项 旅游”。 那么,请允许我说:我是旅人,是游子,但我不是“旅游者”。 旅游业发展到哪里,就败坏了哪里的自然风景。 我寻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却发现到处都是广告喇叭、商业性娱 乐设施和凑热闹的人群。 久住城市,偶尔来到僻静的山谷湖畔,面对连绵起伏的山和浩 淼无际的水,会感到一种解脱和自由。然而我想,倘若在此定居, 与世隔绝,心境也许就会变化。尽管看到的还是同样的山水景物, 所感到的却不是自由,而是限制了。 人及其产品把我和自然隔离开来了,这是一种寂寞。千古如 斯的自然把我和历史隔离开来了,这是又一种寂寞。前者是生命 本身的寂寞,后者是野心的寂寞。那种两相权衡终于承受不了前 种寂寞的人,最后会选择归隐。现代人对两种寂寞都体味甚浅 又都急于逃避,旅游业因之兴旺。 游览名胜,我往往记不住地名和典故。我为我的坏记性找到 了一条好理由 我是一个直接面对自然和生命的人。相对于自然,地理不过 是细节。相对于生命,历史不过是细节。 )15
生命感悟 爱生命 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它的来源神秘莫测。是进化的产物,还 是上帝的创造?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这奇迹。 于是,你便会懂得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用它们的千姿百态丰 富你的心胸。于是,你便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 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里产生万物同源的亲近 感。于是,你便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 的造物主,不管人们把它称作神还是大自然 生命是我们最珍爱的东西,它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的前提,失 去了它,我们就失去了一切。生命又是我们最忽略的东西,我们对 于自己拥有它实在太习以为常了,而一切习惯了的东西都容易被 我们忘记。因此,人们在道理上都知道生命的宝贵,实际上却常常 做一些损害生命的事情,抽烟,酗酒,纵欲,不讲卫生,超负荷工作, 等等。因此,人们为虚名浮利而忙碌,却舍不得花时间来让生命本 身感到愉快,来做一些实现生命本身的价值的事情。往往是当我 们的生命真正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才幡然醒悟,生命的不可替代 的价值才突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有时候醒悟已经为时太晚,损 失巳经不可挽回。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她是一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 我们不妨尽自己的力量引导她,充实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 么样子,我们好歹得爱她。 “生命”是一个美丽的词,但它的美被琐碎的日常生活掩盖住 了。我们活着,可是我们并不是时时对生命有所体验的。相反,这 样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时候我们倒是像无生命的机械一样活着。 人们追求幸福,其实,还有什么时刻比那些对生命的体验最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