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未校对版,仅供参考,正版稍后发布)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1至9页,第Ⅱ卷(表达题)9至10页,共10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 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 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 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 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 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 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 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 《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 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 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 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 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 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岀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 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 髙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 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 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 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 学家丘岑继承髙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 《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 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 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 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溶不 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又体差井
成都市高 2013 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未校对版,仅供参考,正版稍后发布)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1 至 9 页,第Ⅱ卷(表达题)9 至 10 页,共 10 页,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 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 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 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 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 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 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 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 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 《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 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 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 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 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 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 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 高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 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 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 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 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 《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 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_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 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 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溶不 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又体差井 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 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币对舞台性的衡量 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 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 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 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 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 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 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 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 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 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 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 记》。 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 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 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 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 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 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诩卫。大业初,世 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 余万。一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 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吁胎,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 五壁不战,赢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妥知兵?吾今生缚毛,鼓行下江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 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币对舞台性的衡量 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 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 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 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 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 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 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 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 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 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 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 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 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 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 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 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 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诩卫。大业初,世 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 余万。一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 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吁胎,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 五壁不战,赢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妥知兵?吾今生缚毛,鼓行下江
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 数战阳不利走壁让_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喊懈,夜夷灶 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 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3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 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拭逆,群巨奉杨伺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 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界李密,趣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 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 子兄弟,一旦为之下,一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 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 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 毛。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 等遣将费耀、田阁拒战太阳门.眼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 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给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 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 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 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_.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L.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i卜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Ⅰ).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 “嫡”指正妻及其 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 字之前或之后加 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 后世即以年一号 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 免、考课、升 降、调动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一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 赏给士兵,深受 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叮胎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 对峙,屡占 卜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 能带来巨大的
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 数战阳不利走壁让_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喊懈,夜夷灶 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 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3 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 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拭逆,群巨奉杨伺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 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界李密,趣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 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 子兄弟,一旦为之下,一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 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 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 毛。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 等遣将费耀、田阁拒战太阳门.眼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 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给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 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 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 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_.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L.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i 卜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I).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 “嫡”指正妻及其 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 字之前或之后加一 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 后世即以年一号 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 免、考课、升 降、调动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一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 赏给士兵,深受 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叮胎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 对峙,屡占 卜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 能带来巨大的
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 施,确保自身 安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5分) 译文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 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 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 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 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 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分) 答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2)韩愈在《师说》中用“ ”正面解释了教 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句子是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小城三 萧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 后才来到外 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 样。不过哥哥
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 施,确保自身 安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5 分) 译文: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8~9 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 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 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 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 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 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 分) 答: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2)韩愈在《师说》中用“ , ”正面解释了教 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小城三 月 萧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 后才来到外 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 样。不过哥哥
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 然因为翠姨 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 的母亲来接她 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 偏偏那带着 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 个女同学 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 然受了他们 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 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 心,该剪裁的 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 身边,好随时 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 又不远了, 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 书,她想不到 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 没有办法,依 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 有几个邻居 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 有什么不如意? 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 印象,就觉得她 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 念书累的 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 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 应酬。而且说是 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 家打牌 下棋
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 然因为翠姨 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 的母亲来接她 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 偏偏那带着 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 个女同学 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 然受了他们 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 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 心,该剪裁的 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 身边,好随时 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 又不远了, 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 书,她想不到 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 没有办法,依 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 有几个邻居 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 有什么不如意? 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 印象,就觉得她 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 念书累的, 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 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 应酬。而且说是 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 家打牌 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