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客观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囤(dmn)粮生肖(xao)间(jin)杂安步当(dang)车 B蒙(meng)骗拘泥(mi)晕(ymn)倒模棱(ling)两可 C.甲壳(q迫o)威吓(he)洞穴(xue)奴颜婢(bi)膝 D剿(chao)说犄(j)角 商埠(bi) 哄(hong)而散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迁彿修葺脍灸人口风卷残云 B.寒暄沦陷铤而走险插科打诨 C.整饬犒赏计日成功肆无忌惮 D.赝品挑衅捉襟见肘枉废心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企业的“老总”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尴尬:两种策划的捉刀人针锋相对,用了其 个策划,就可能伤及另一个策划提出者的自尊或积极性 B基于以往对才子类人物的认识,我想,他应该是一个放诞不羁的人吧?可是在看了他 的文章之后,我改变了对他的认识 C物流业的前景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无论目前多成功的企业,其实都还是在摸着石 头过河,大家心里都没底。 D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演奏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如高山流水,听众都赞叹不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伊丽莎白执教的中国女子足球队在近期重大的国际比赛中连遭败绩,这一结果大大超出 中国球迷的意料之外 B.从长期来看,西部地区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走更多地依靠 民营企业带动的内生性发展模式的道路。 C.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杜绝先用后批、批少用多 等违规违法用地 D.日本内阁要员频频参拜“靖国神社”的行径,对于曾经饱受日本侵略战争祸患的中国人
1 川化中学高 09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客观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囤.(dùn)粮 生肖.(xiào) 间.(jiàn)杂 安步当.(dàng)车 B.蒙.(méng)骗 拘泥.(nì) 晕.(yūn)倒 模棱.(líng)两可 C.甲 壳.(qiào) 威吓.(hè) 洞穴.(xuè) 奴颜婢.(bì)膝 D 剿(chāo)说 犄.(jī)角 商 埠.(bù) 一哄.(hòng)而散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迁徏 修葺 脍灸人口 风卷残云 B.寒暄 沦陷 铤而走险 插科打诨 C.整饬 犒赏 计日成功 肆无忌惮 D.赝品 挑衅 捉襟见肘 枉废心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企业的“老总”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尴尬:两种策划的捉刀人 ...针锋相对,用了其中的一 个策划,就可能伤及另一个策划提出者的自尊或积极性。 B.基于以往对才子类人物的认识,我想,他应该是一个放诞不羁 ....的人吧?可是在看了他 的文章之后,我改变了对他的认识。 C.物流业的前景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无论目前多成功的企业,其实都还是在摸着石 ... 头过河 ...,大家心里都没底。 D.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演奏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如高山流水 ....,听众都赞叹不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伊丽莎白执教的中国女子足球队在近期重大的国际比赛中连遭败绩,这一结果大大超出 中国球迷的意料之外。 B. 从长期来看,西部地区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走更多地依靠 民营企业带动的内生性发展模式的道路。 C. 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杜绝先用后批、批少用多 等违规违法用地。 D. 日本内阁要员频频参拜“靖国神社”的行径,对于曾经饱受日本侵略战争祸患的中国人
民和亚洲其它国家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文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应 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人和谐、神人以和,从不过分强调人对自然、对自身的挑战,也不 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人对自然、天地的超越,而是讲究“象天法地”,向“天”与“地”来学习合 乎自然,遵循自身限度的立身处世原则。“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 就是讲人要不断进取,承担对个体存在的责任,但又要有所警惕,不要一味强调进取,要保 持个人、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这对于主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重 要的回应与补充 中国礼乐文化主张万物和谐,阴阳协调,以中和、和谐。协调为美的最高境界。中国 古代有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强调的不是技艺的竞 赛,而是通过技艺的修养来完善人格,达到内心的和谐,促进心灵与体格之间的和谐互动。 这与奥林匹克精神旨在推动人的体育与心灵的和谐发展的理想有着巨大的契合,对于当今奥 林匹克比赛过度强调比赛成绩,忽视心灵提升的现象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主张和,而且提倡和而不同,强调统一之中的差异、和谐之中的多 样,在寻求一致的同时包容个别。对于奧林匹克精神中西方文化对世界其他地区弱势文化的 强势压迫与侵犯,这是一个很好的回应与补充。今天,奥林匹克文化更应该强调不同文化的 和谐交流与对话,尊重文化身份、文化个性、文化多元化。这在全球化时代有着重大意义。 贵生、达生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纬度。中国古代认为,人是“天地之心”,“天 地之性人为贵”、“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可轻”。从这种观点出发,中国古 代文化中不是把对物的追求和占有作为人生的目标,而是把提高人的德行修养,完善人的内 在德性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这对于当代奥林匹克运动中过度商业化、过度竞争化和相应的 体育腐败是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回应和补充 中国传统自然伦理观念认为天地宇宙间人与万物是和谐共处的,主张克己复礼,把人 的作用与行为限制在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宇宙秩序之中。中国古代社会提倡节制与合理控 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和对外物的无度占有。这种伦理观念对于奥林匹克文化 中的过度商业化和兴奋剂丑闻都是有力的回应,它从东方哲学和智慧的角度回应了促进人的 身心和谐发展的奥林匹克精神。同时,它对于回答当代人类文明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可持续 发展问题等许多重大挑战提供了启迪
2 民和亚洲其它国家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中国文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应 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人和谐、神人以和,从不过分强调人对自然、对自身的挑战,也不 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人对自然、天地的超越,而是讲究“象天法地”,向“天”与“地”来学习合 乎自然,遵循自身限度的立身处世原则。“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 就是讲人要不断进取,承担对个体存在的责任,但又要有所警惕,不要一味强调进取,要保 持个人、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这对于主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重 要的回应与补充。 中国礼乐文化主张万物和谐,阴阳协调,以中和、和谐。协调为美的最高境界。中国 古代有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强调的不是技艺的竞 赛,而是通过技艺的修养来完善人格,达到内心的和谐,促进心灵与体格之间的和谐互动。 这与奥林匹克精神旨在推动人的体育与心灵的和谐发展的理想有着巨大的契合,对于当今奥 林匹克比赛过度强调比赛成绩,忽视心灵提升的现象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主张和,而且提倡和而不同,强调统一之中的差异、和谐之中的多 样,在寻求一致的同时包容个别。对于奥林匹克精神中西方文化对世界其他地区弱势文化的 强势压迫与侵犯,这是一个很好的回应与补充。今天,奥林匹克文化更应该强调不同文化的 和谐交流与对话,尊重文化身份、文化个性、文化多元化。这在全球化时代有着重大意义。 贵生、达生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纬度。中国古代认为,人是“天地之心”,“天 地之性人为贵”、“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可轻”。从这种观点出发,中国古 代文化中不是把对物的追求和占有作为人生的目标,而是把提高人的德行修养,完善人的内 在德性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这对于当代奥林匹克运动中过度商业化、过度竞争化和相应的 体育腐败是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回应和补充。 中国传统自然伦理观念认为天地宇宙间人与万物是和谐共处的,主张克己复礼,把人 的作用与行为限制在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宇宙秩序之中。中国古代社会提倡节制与合理控 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和对外物的无度占有。这种伦理观念对于奥林匹克文化 中的过度商业化和兴奋剂丑闻都是有力的回应,它从东方哲学和智慧的角度回应了促进人的 身心和谐发展的奥林匹克精神。同时,它对于回答当代人类文明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可持续 发展问题等许多重大挑战提供了启迪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文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应”的是 A.主张人要不断进取,但又要有所警惕,保持个人、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 B强调通过技艺的修养来完善人格,促进心灵与体格之间的和谐互动。 C.强调不同文化的和谐交流与对话,尊重文化身份、文化个性、文化多元化 D提倡节制与合理控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和对外物的无度占有。 6根据作者观点,对“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不过分强调人对自然、对自身的挑战,也不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人对自然、天地的超越。 B不但要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还要保持个人、环境行业社会之间的协调。 C.不是对物的追求和占有,而是提高人的德行修养,完善人的内在德性。 D.主张合理节制与控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和对外物的无度占有, 7根据原文内容,推断符合作者思想观点的一项是 A.本文虽然强调了中国文化中的“和”应渗入奥林匹克精神,但并无意颠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 匹克精神。 B.既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求和”的精神,那么,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不应该存在“存异”的现象 C因为中国文化的最高目标是提高人的德行修养,因此,反对在承办奥运会中所有的商业行为。 D中国文化主张克己复礼,所以,哪些以竞技实力击败对手的夺牌者,并不受中国人的赞赏。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0题 苏辙传 自元佑初,一新庶政,至是五年矣。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摇 撼在位,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谓之“调停”。宣仁后遗不决,辙面斥其 非,复上疏曰 面论,君子小人不可并处,圣意似不以臣言惟非者。然天威迟迟,言词迫遽,有 所不尽,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 忧国殆。此理之必然。未闻以小人在外,忧其不悦而引之于内,以自遗患也。故臣谓小人虽 不可任以腹心,至于牧守四方,奔走庶务,无所偏废可也。若遂引之于内,是忧患盗贼之欲 得财,而导之于寝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开之以坰牧,无是理也。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 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何者?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洁身 重义,沮之则引退。古语曰:“一薰一莸,十年尚有臭。”盖谓此矣。 先帝聪明圣智,疾颓靡之俗,将以纲纪四方,比隆三代。而臣下不能将顺,造作诸法
3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文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应”的是 ( ) A.主张人要不断进取,但又要有所警惕,保持个人、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 B.强调通过技艺的修养来完善人格,促进心灵与体格之间的和谐互动。 C.强调不同文化的和谐交流与对话,尊重文化身份、文化个性、文化多元化。 D.提倡节制与合理控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和对外物的无度占有。 6.根据作者观点,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不过分强调人对自然、对自身的挑战,也不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人对自然、天地的超越。 B.不但要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还要保持个人、环境行业社会之间的协调。 C.不是对物的追求和占有,而是提高人的德行修养,完善人的内在德性。 D.主张合理节制与控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和对外物的无度占有。 7.根据原文内容,推断符合作者思想观点的一项是 ( ) A.本文虽然强调了中国文化中的“和”应渗入奥林匹克精神,但并无意颠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 匹克精神。 B.既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求和”的精神,那么,在 2008 北京奥运会上,不应该存在“存异”的现象。 C.因为中国文化的最高目标是提高人的德行修养,因此,反对在承办奥运会中所有的商业行为。 D.中国文化主张克己复礼,所以,哪些以竞技实力击败对手的夺牌者,并不受中国人的赞赏。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8-10 题 苏辙传 自元佑初,一新庶政,至是五年矣。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摇 撼在位,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谓之“调停”。宣仁后遗不决,辙面斥其 非.,复上疏曰: 臣近面论,君子小人不可并处,圣意似不以臣言惟非者。然天威迟迟,言词迫遽,有 所不尽,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 忧国殆。此理之必然。未闻以小人在外,忧其不悦而引之于内,以自遗患也。故臣谓小人虽 不可任以腹心,至于牧守四方,奔走庶务,无所偏废可也。若遂引之于内,是忧患盗贼之欲 得财,而导之于寝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开之以坰牧,无是理也。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 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何者?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洁身 重义,沮.之则引退。古语曰:“一薰一莸,十年尚有臭。”盖谓此矣。 先帝聪明圣智,疾颓靡之俗,将以纲纪四方,比隆三代。而臣下不能将顺,造作诸法
上逆天意,下失民心。二圣因民所愿,取而更之,上下忻慰。则前者用事之臣,今朝廷虽不 加斥逐,其势亦不能复留矣。尚赖二圣慈仁,宥之于外,盖已厚矣。而议者惑于说,乃欲招 而纳之,与之共事,谓之“调停:。非辈若返,岂肯但已哉?必将戕害正人,渐复旧事,以快 私忿。人臣被祸,盖不足言,臣所惜者,祖宗朝廷也。惟陛下断自圣心,勿为流言所惑,勿 使小人一进,后有噬脐之悔,则天下幸甚。 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诸臣从而和 之,“调停”之说逐已。 (选自《宋史苏辙传》) 【注】①坰:( Jiong)遥远得郊野。②薰:一种香草。③莸:(you)一种莸臭味得草。 ④噬脐:用嘴咬自己得肚脐,喻不可及。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得一项是 A.辙面斥其非 非:过错、错误 B.沮之则引退 沮:败坏。贬损 C.吕大防、刘挚患之 患:厌恨 D.人臣被祸 被:遭受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得一组是 A.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 B.知虎豹之欲食肉 出淤泥而不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 D.勿为流言惑 且放白鹿青崖间 公为我呼入 10.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虽然皇上聪明圣智,想用纲纪整顿天下,可是宣仁皇后却被元丰旧党的言论所迷惑 想重用元丰旧党的一些人,苏辙的进谏,才使她醒悟。 B香草和臭草相处在一起,结果只能是闻到臭味。苏辙以此来比喻君子与小人共处相 争,最终小人必胜,君子必败的道理。 C.苏辙希望皇上能坚定自己圣明的意志,不要被流言迷惑而任用小人,否则后悔莫及。 D从此文可以看出苏辙是一位清醒政治头脑、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贤之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4 上逆天意,下失民心。二圣因民所愿,取而更之,上下忻慰。则前者用事之臣,今朝廷虽不 加斥逐,其势亦不能复留矣。尚赖二圣慈仁,宥之于外,盖已厚矣。而议者惑于说,乃欲招 而纳之,与之共事,谓之“调停:。非辈若返,岂肯但已哉?必将戕害正人,渐复旧事,以快 私忿。人臣被.祸,盖不足言,臣所惜者,祖宗朝廷也。惟陛下断自圣心,勿为.流言所惑,勿 使小人一进,后有噬脐之悔,则天下幸甚。 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诸臣从而和 之,“调停”之说逐已。 (选自《宋史.苏辙传》) 【注】①坰:(jiōng)遥远得郊野。②薰:一种香草。③莸:(yóu)一种莸臭味得草。 ④噬脐:用嘴咬自己得肚脐,喻不可及。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得一项是 ( ) A.辙面斥其非. 非:过错、错误 B.沮.之则引退 沮:败坏。贬损 C.吕大防、刘挚患.之 患:厌恨 D.人臣被.祸 被:遭受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得一组是 ( ) A.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 B. 知虎豹之.欲食肉 出淤泥而.不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 D. 勿为.流言惑 且.放白鹿青崖间 公为.我呼入 10.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虽然皇上聪明圣智,想用纲纪整顿天下,可是宣仁皇后却被元丰旧党的言论所迷惑, 想重用元丰旧党的一些人,苏辙的进谏,才使她醒悟。 B.香草和臭草相处在一起,结果只能是闻到臭味。苏辙以此来比喻君子与小人共处相 争,最终小人必胜,君子必败的道理。 C.苏辙希望皇上能坚定自己圣明的意志,不要被流言迷惑而任用小人,否则后悔莫及。 D.从此文可以看出苏辙是一位清醒政治头脑、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贤之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120 分) 四、(23 分)
1l.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此理之必然。(5分) 答 ②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5分)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泉 冷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思弦。 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注】薛涛(768~832),字洪度,唐朝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 后定居成都浣花溪 (1)这首诗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作简要说明。(3分) (2)这首诗在景与情的关系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分) 答 13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相应的内容。(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秋天,是古今诗人最爱歌咏的季节,但由于诗人的遭际不同,心境不同,描写的秋景 也就异彩纷呈了。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悄声低吟“ ,秋水共长天一色” 刘禹锡在《秋词》中则放声高唱“ 便引诗情到碧霄”:毛泽东在《沁园 春长沙》中仰望俯视“鹰击长空, 的大好秋光 他又在《采桑子重阳》中赞扬秋天的精魂菊花:“今又重阳 (2)学习是一个人必须终身践行的事。荀子在《劝学》里就曾说“学不可以已”,并 ”两句为喻,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学习对于 不断完善自我的重要意义。在《师说》里,韩愈更是言之谆谆地告诫,一个人应该敢于从师, 善于从师,因为老师是“ ”的人,而择师的原则就是:只要 ”便是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5 11.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此理之必然。(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秋 泉 【唐】薛涛 冷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思弦。 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注】薛涛(768~832),字洪度,唐朝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 后定居成都浣花溪。 (1) 这首诗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作简要说明。(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在景与情的关系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相应的内容。(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秋天,是古今诗人最爱歌咏的季节,但由于诗人的遭际不同,心境不同,描写的秋景 也就异彩纷呈了。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悄声低吟“ ,秋水共长天一色”; 刘禹锡在《秋词》中则放声高唱“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毛泽东在《沁园 春 长沙》中仰望俯视“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好秋光; 他又在《采桑子 重阳》中赞扬秋天的精魂菊花:“今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是一个人必须终身践行的事。荀子在《劝学》里就曾说“学不可以已”,并 以“ , ”两句为喻,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学习对于 不断完善自我的重要意义。在《师说》里,韩愈更是言之谆谆地告诫,一个人应该敢于从师, 善于从师,因为老师是 “ ” 的人,而择师的原则就是:只要 “ ”便是“ ”。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