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2016届半期考试语文试卷(2013.10.30) 高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至3页,第Ⅱ卷(非选 择题)4至6页,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彳亍(chu) 忸怩(ni) 隽永(juan) 发 酵(xiao) B.揣度(du6) 创伤( chuang) 琴弦(xian) 跫音 C.执拗(niu) 沉浸(jin) 装载(zai) 粗 糙(cao) D.愤懑(men) 纤细(qian) 枸杞(qi) 称(che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籍贯 九州 和谐 突如奇来 B.干燥 提纲 家俱 天翻地覆 C.安详 雾霭 讴歌 绿草如茵 D.冷寞 阑珊 倾泻 风云变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日前,“青涩的邂逅一一成都七中高2013级原创诗歌朗诵大赛”在学校音乐 厅举行,各班选手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将精彩的表演带给了大家。 B.随着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阶段,各大车企都感受到“冬” 的寒意。但是,“冬天”并不可怕,可以等闲视之 C.独立橘子洲头,眼前是广阔壮丽的沧海桑田,毛泽东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 翩,回忆起以前自己在这里战斗的峥嵘岁月。 D.“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时下某些选秀节目的金科玉律,以致违背了 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 台的宗旨,渐渐滑落到娱乐至上的地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蜀绣,以其针法严谨、针脚平齐、色彩明快闻名于 世,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 B.近日,某中学将“向学生回敬鞠躬问好”写进了修订后的《教师守则》,学 校认为,师生见面时互相鞠躬问好会使校园气氛更为和谐。 C.川菜历史悠久,在八大菜系中拥有一席之地。我们要不断创新,博采众长 提高饮食文化建设,让整个产业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 D.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的运动水平,成都七中召开了围绕“我 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第三十四届田径运动会。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成都高 2016 届半期考试语文试卷(2013.10.30) 高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 至 3 页,第Ⅱ卷(非选 择题)4 至 6 页,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彳亍(chù) 忸怩(ní) 隽永(juàn) 发 酵(xiào) B.揣度(duó) 创伤(chuāng) 琴弦(xián) 跫音 (qióng) C.执拗(niù) 沉浸(jìn) 装载(zǎi) 粗 糙(cāo) D.愤懑(mèn) 纤细(qiān) 枸杞(qǐ) 匀 称(chè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籍贯 九州 和谐 突如奇来 B.干燥 提纲 家俱 天翻地覆 C.安详 雾霭 讴歌 绿草如茵 D.冷寞 阑珊 倾泻 风云变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日前,“青涩的邂逅——成都七中高 2013 级原创诗歌朗诵大赛”在学校音乐 厅举行,各班选手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将精彩的表演带给了大家。 B.随着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阶段,各大车企都感受到“冬” 的寒意。但是,“冬天”并不可怕,可以等闲视之。 C.独立橘子洲头,眼前是广阔壮丽的沧海桑田,毛泽东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 翩,回忆起以前自己在这里战斗的峥嵘岁月。 D.“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时下某些选秀节目的金科玉律,以致违背了 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 台的宗旨,渐渐滑落到娱乐至上的地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蜀绣,以其针法严谨、针脚平齐、色彩明快闻名于 世,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 B.近日,某中学将“向学生回敬鞠躬问好”写进了修订后的《教师守则》,学 校认为,师生见面时互相鞠躬问好会使校园气氛更为和谐。 C.川菜历史悠久,在八大菜系中拥有一席之地。我们要不断创新,博采众长, 提高饮食文化建设,让整个产业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 D.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的运动水平,成都七中召开了围绕“我 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第三十四届田径运动会。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是东晋文学家五柳先生陶渊明在《咏荆轲》中 评价荆轲的话,表达了他对荆轲的敬仰之情。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史学上和文学上都是极有价值的巨著,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谦称是表示谦虚的称谓,“鄙人”、“竖子”、“足下”、“不才”、“舍 愚”都属于谦称。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战国策》是由西汉刘 向整理、编定的国别体史书。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 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 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一一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 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 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 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 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 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 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 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ˉ 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 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 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髙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 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随 B.至鸿门,谢 谢:道歉 C.范增数目项 王 目:使眼色 D.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如:往、到 去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荆轲 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A.“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是东晋文学家五柳先生陶渊明在《咏荆轲》中 评价荆轲的话,表达了他对荆轲的敬仰之情。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史学上和文学上都是极有价值的巨著,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谦称是表示谦虚的称谓,“鄙人”、“竖子”、“足下”、“不才”、“舍 下”、“仆”、“愚”都属于谦称。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战国策》是由西汉刘 向整理、编定的国别体史书。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 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 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 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 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 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 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 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 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 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 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 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 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 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随 B.至鸿门,谢 曰 谢:道歉 C.范增数目项 王 目:使眼色 D.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如:往、到…… 去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荆轲 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B.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因人之力 而弊之,不仁 C.樊哙侧其盾以 越国以鄙远,君 知其难也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顷之 未发,太子迟之 (二)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镶。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间而语。项羽 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 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 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 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 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 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 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 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丛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与 乃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 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 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 寿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行屠城父,随刘 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 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 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 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 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榖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 其 军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数项羽曰 数:数落 B.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 矫:假传 C.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期:约定 D.淮阴侯复乘之 乘:趁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 陵之耻除矣
B.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因人之力 而弊之,不仁 C.樊哙侧其盾以 撞 越国以鄙远,君 知其难也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顷之 未发,太子迟之 (二)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饟。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间而语。项羽 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 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 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 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 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 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 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 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与 乃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 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 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 寿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行屠城父,随刘 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 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 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 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 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 其 军。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数项羽曰 数:数落 B.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 矫:假传 C.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期:约定 D.淮阴侯复乘之 乘:趁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 陵之耻除矣
B.为政不平,主约不信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 沛公军 C.起行劳军,以安士卒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乃进兵追项羽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 第Ⅱ卷 三、(37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 不胜,天下皆叛之。(5分)(《鸿门宴》) 译文 (2)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与乃公挑战!(5分) (《高祖本纪》) 译 文 (3)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5 分)(《高祖本纪》) 文 11.刘邦能成功击败项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本文简要概括。(4分) 答 12.用斜线“/”给下面语段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 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 (2)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 园春·长沙》)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 舒《雨巷》) (4)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 光 。(戴望舒《雨巷》)
B.为政不平,主约不信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 沛公军 C.起行劳军,以安士卒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乃进兵追项羽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 第Ⅱ卷 三、(37 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 分)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 不胜,天下皆叛之。(5 分)(《鸿门宴》) 译 文: (2)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与乃公挑战!(5 分) (《高祖本纪》) 译 文: (3)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5 分)(《高祖本纪》) 译 文: 11.刘邦能成功击败项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本文简要概括。(4 分) 答: 12.用斜线“/”给下面语段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 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 (2)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 园春·长沙》)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 舒《雨巷》) (4)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 光, 。(戴望舒《雨巷》)
(5)寻梦?撑一支长篙, 。(徐志摩《再别 康桥》) (6)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 别康桥》)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司马迁《荆轲刺秦王》) (8)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司马 迁《荆轲刺秦王》) 14.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蝉 羊令野 整个夏天 你的鼓噪不休 那种重复调子 令人思虑的 不知道谁抄袭谁的语言 高枝而 饮露餐风 你的自鸣清高 却在一夜西风里 噤住了自己的一张嘴 说你是懦夫也可以 说你是哲者也可以 不过 最难熬的冬来霜雪 等你脱壳之后 顶多是个空洞的标本 (1)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艺术效果。(4分) 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3分) 四、(1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回家的花朵 李雪峰
(5)寻梦?撑一支长篙, 。(徐志摩《再别 康桥》) (6)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 别康桥》) (7)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司马迁《荆轲刺秦王》) (8)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司马 迁《荆轲刺秦王》) 14.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蝉 羊令野 整个夏天 你的鼓噪不休 那种重复调子 令人思虑的 不知道谁抄袭谁的语言 高枝而 饮露餐风 你的自鸣清高 却在一夜西风里 噤住了自己的一张嘴 说你是懦夫也可以 说你是哲者也可以 不过 最难熬的冬来霜雪 等你脱壳之后 顶多是个空洞的标本 (1)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艺术效果。(4 分) 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3 分) 答: 四、(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回家的花朵 李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