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2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模拟试题三 语文 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2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卷分第Ⅰ卷和第IⅠ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18分) 、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be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 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tiao)逗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tui)!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 于外,家庭琐屑(xie)便往往触他之怒 C.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他们媚(ωmei)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凌(ling)驾于人民之 上 D.玛丽亚伫立(chu)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了遐思。忽然,她猛 省(xing)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 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B.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 C.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 名园 D.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 旁鹜,便是敬。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 息孩子的玩艺。 B.他们对这位文坛泰斗的形象五体投地,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 C.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 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D.长安城的鲁西西跳舞很好,许多同学都很嫉妒她,老是在她跳的舞蹈中吹毛求疵
成都市 2012 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模拟试题三 语 文 全卷分 A 卷和 B 卷,A 卷满分 100 分(其中卷面 2 分),B 卷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A 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第 I 卷为选择题,第 II 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A 卷(共 100 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 18 分) 一、基础知识(9 分,每小题 3 分) 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 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tiǎo)逗。 B.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tuí)!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 于外,家庭琐屑.(xiè)便往往触他之怒。 C.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他们媚.(mèi)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凌.(líng)驾于人民之 上. D.玛丽亚伫.立( chù)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了遐思。忽然,她猛 省.( xǐng)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睱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B.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 C.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 名园。 D.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 旁鹜,便是敬。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 ....地来偷做没出 息孩子的玩艺。 B.他们对这位文坛泰斗的形象五体投地 ....,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 步。 C.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 ....的 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D.长安城的鲁西西跳舞很好,许多同学都很嫉妒她,老是在她跳的舞蹈中吹毛求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 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处所 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爱好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期:约定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或置酒而招之 B.亲旧知其如此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其真不知马也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D.既醉而退 吴广以为然 溪深而鱼肥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 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B.“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性嗜酒”,是他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 体现了他的率真放达 C.“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 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D.“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是赞美,“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 不移的精神实质 第II卷(共80分) 三、(10分)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 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处所 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爱好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期:约定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或置酒而招之. B.亲旧知其.如此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其.真不知马也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D.既醉而.退 吴广以.为然 溪深而.鱼肥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柳先生“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 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B.“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性嗜酒”,是他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 体现了他的率真放达。 C.“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 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D.“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是赞美,“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 不移的精神实质。 第 II 卷(共 80 分) 三、(10 分)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 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 分) 译文: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分) 译文: 8.用课文原句填空。(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9-12题。(12分) 教育是民生之基 ①4月上旬,国家发改委通报显示,教育收费居去年全国价格举报之首。而在过去6年 中,关于教育收费的举报有5年是居于首位的。群众反映的教育乱收费问题,主要集中在三 个方面:不执行“三限”政策违规收取择校费、赞助费:“一费制”外自立项目乱收费;以 改制为名举办“校中校”、“校中班”乱收费。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 们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可见教育于民于国之重要,是民生之基 ②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教育政策措施的一举一动,都 牵动着千家万户。对于教育,我们既应着眼于国计,也应着眼于民生,多从民众的角度去考 量 ③“人不可以无学”。今天,鲜有人相信“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能够改变人们 的命运,成就其未来的,正是教育。因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无 论家庭是贫还是富,自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始,莫不把相当的精力与钱财投在孩子的教育 上。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那一个个贫困学子的身影,激起的总是人们最朴素的情怀: 求学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受教育的权利,是现代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教育,是孩子 成长的起点,它为懵懂孩童慢慢开启着一个新奇的世界,又导引着他们去探索、去实践、去 思考,最终才成长为有益于社会、把握自己未来的人。从孩子到成人这个时期,则是接受教 育的黄金阶段。也正因为如此,国家才不遗余力地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 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 ④就业是民生之本,决定着每一个家庭的生计。而拥有社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则是实 现就业的前提。目前群众关心的一些大学生就业困难、每年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说到底 是教育结构与发展模式存在偏差。只有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使教育 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实现每一个家庭的就业权益 ⑤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无论是教育的机会公平,还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对 每一个家庭、个人来说,往往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择校费”、“赞助费 等乱收费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教育存在不公平。如果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搞“锦上添花”,强 校愈强,弱校愈弱,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不均等,必然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禁止教育乱收费 就会“按下葫芦起了瓢”。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 所本者在学校。”今天,比这个“人才”概念包容更广的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比这 个“教化”涵义更丰的教育,已是民心所系,民生之基。我们应该为此做出努力也应该有所 作为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 分) 译文: 8.用课文原句填空。 (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 分)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 (2)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任选一首默写。(4 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 9-12 题。(12 分) 教育是民生之基 ①4 月上旬,国家发改委通报显示,教育收费居去年全国价格举报之首。而在过去 6 年 中,关于教育收费的举报有 5 年是居于首位的。群众反映的教育乱收费问题,主要集中在三 个方面:不执行“三限”政策违规收取择校费、赞助费;“一费制”外自立项目乱收费;以 改制为名举办“校中校”、“校中班”乱收费。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 们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可见教育于民于国之重要,是民生之基。 ②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教育政策措施的一举一动,都 牵动着千家万户。对于教育,我们既应着眼于国计,也应着眼于民生,多从民众的角度去考 量。 ③“人不可以无学”。今天,鲜有人相信“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能够改变人们 的命运,成就其未来的,正是教育。因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无 论家庭是贫还是富,自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始,莫不把相当的精力与钱财投在孩子的教育 上。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那一个个贫困学子的身影,激起的总是人们最朴素的情怀: 求学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受教育的权利,是现代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教育,是孩子 成长的起点,它为懵懂孩童慢慢开启着一个新奇的世界,又导引着他们去探索、去实践、去 思考,最终才成长为有益于社会、把握自己未来的人。从孩子到成人这个时期,则是接受教 育的黄金阶段。也正因为如此,国家才不遗余力地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 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 ④就业是民生之本,决定着每一个家庭的生计。而拥有社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则是实 现就业的前提。目前群众关心的一些大学生就业困难、每年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说到底, 是教育结构与发展模式存在偏差。只有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使教育 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实现每一个家庭的就业权益。 ⑤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无论是教育的机会公平,还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对 每一个家庭、个人来说,往往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择校费”、“赞助费” 等乱收费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教育存在不公平。如果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搞“锦上添花 ....”,强 校愈强,弱校愈弱,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不均等,必然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禁止教育乱收费 就会“按下葫芦起了瓢”。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 所本者在学校。”今天,比这个“人才”概念包容更广的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比这 个“教化”涵义更丰的教育,已是民心所系,民生之基。我们应该为此做出努力也应该有所 作为
9.(3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0.(2分)文中第⑤段中加点词“锦上添花”是什么意思? 11.(3分)文中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2.(4分)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有力论证了“教育于民于国之重要,是民生之基”? 五、作文(60分)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 回忆。”在我们已经度过的十五六个岁月里,有欢笑,有泪水,那些逝去的岁月啊,回忆起 来,似乎还是温温热热的糖水味道,那么温暖而甜蜜 请以“流淌在逝去岁月里的温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4分)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诗歌前两句叙事 字交代了时间, ”词语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 不安、心神难宁。(2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文言文阅读(12分)
9.(3 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0.(2 分)文中第⑤段中加点词“锦上添花”是什么意思? 11.(3 分)文中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2.(4 分)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有力论证了“教育于民于国之重要,是民生之基”? 五、作文(60 分)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 回忆。”在我们已经度过的十五六个岁月里,有欢笑,有泪水,那些逝去的岁月啊,回忆起 来,似乎还是温温热热的糖水味道,那么温暖而甜蜜。 请以“流淌在逝去岁月里的温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少于 600 字;不得抄袭、 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 卷(共 50 分) 一、诗歌鉴赏(4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2 题。(4 分)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诗歌前两句叙事,“ ”字交代了时间,“ ”词语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 不安、心神难宁。(2 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 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 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 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④二三子:指跟 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⑤怼(dui):怨恨。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 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⑦田:祭田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晋侯赏从亡者 逃亡 B.禄亦弗及 弗:没有 C.能如是乎 是:这样 D.以志吾过 志:志向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①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译文 ②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5.读了本文,你觉得介之推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 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 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这两本诗集含蓄隽永、富于哲理,在她的影响下,促使“五 四”以来的新诗,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3-5 题。 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 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 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 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④二三子:指跟 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⑤怼(dui):怨恨。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 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⑦田:祭田。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晋侯赏从亡.者 亡:逃亡 B.禄亦弗.及 弗:没有 C.能如是.乎 是:这样 D.以志.吾过 志:志向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 分) ①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译文: ②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译文: 5.读了本文,你觉得介之推是一个怎样的人? (3 分) 三、阅读(22 分) (一)名著阅读 (4 分)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 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 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这两本诗集含蓄隽永、富于哲理,在她的影响下,促使“五 四”以来的新诗,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