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内容及要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本章主要介绍国民收入 决定的三个模型,要求学生能够区分潜在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国民收入,明确影响国民收入 的各种因素及其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能够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 模型分析经济问题,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 在研究国民收入决定时,必须区分潜在的国民收入与均衡的国民收入。潜在的国民收入 是指绎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水平,所以又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 衡的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均衡的国民收入并不一定等于潜 在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要说明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以及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半是如何变动的。 第一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分析之一 在进行总需求分析时,有三点重要的假设:第一,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半是不变的:第 二,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不考 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第三,价格水平是既定的。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还有二点假设:其一,两部门绎济:其二,没有折旧;其 利率水半既定 消费、储蓄和投资 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储蓄和投资是影响国民收入决定及变动的最基本的变量。 1.消费及消费函数 (1)消费及消费倾向 消费是指人们使用产品和劳务以满足各种需要的经济行为和活动。影响消费的因素是 多种多样的,如收入水平、物价水平、预期、利率、人们的心理动机等。这些因素都不同程 度地影响着消费支出水平,但就这些因素的地位来讲,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支出的基 本因素。山于个人可支配收入来自国民收入。因此,归根结底是国民收入的大小及其变动决 定和制约消费支出的水半 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可以用平均消费倾向说明,也可以用边际消费倾向说明。平均消费 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APC)又称消费倾向,是指在某一收入水 上,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就是: C APC Y 山于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不消费,因此,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的正数。当消费超 出收入水半时,APC>1,相反,则APC<1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ⅧPC),是指消费增量(ΔC) 在国民收入增量(△Y)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就是: MPC- AC Ay 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1而大于零,即1>MPC>0。人们收入的增加显 然会引起消费的增加,但消费的增加总是小于收入的增加(ΔC<ΔY),或者说,消费增
加的速率总是小于收入增加的速率( AC△Y ),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山于这个缘故, 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将会导致消费品需求个足。这是宏观绎济学的一个重要结论,也是本 书后面要阐述的刺激有效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2)消费函数及消费曲线 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山于国民收入是决定 和制约消费支出水平的基本因素。因此,通常把消费函数定义为消费与国民收入之间的依存 关系。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消费随国民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国民收入增长,消 费增加,国民收入下降,消费减少。但它们之间并不是按同一比例变动。消费函数用公式表 示就是 C=a+by 在公式中,C代表消费,Y代表国民收入,a为自发性消费( Autonomous Consumption), b为边际消费倾向(MPC),bY为引致消费( Induced Consumpt ion),即依存于收入的消费 公式表明,消费是山自发性消费和引致性消费两部分组成的。所谓自发性消费是指不依 存于收入的消费。其所以存在自发性消费,是因为任何人在某个时期可能没有收入,但任何 时候却不能没有消费。所谓引致消费是指山收入的增加而引发导致的消费 山消费函数可以得出消费曲线。如图8-1所示。在图8-1中,横轴Y代表收入,纵轴C 代表消费,5°线是收支相抵线,这条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消费等于收入,即表示平均消 费倾向等于1。C是消费曲线,其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C与纵轴的 截距是自发性消费a,C的斜率是边际消费倾向b。C与45°线相交于E,E点是收支相抵点 E点的左侧有负储蓄,E点的右侧有正储蓄。 图8-1消费山线 2.储蓄及储蓄函数 (1)储蓄及储蓄倾向 储蓄是人们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正像影响消费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一样,个人 企业和政府进行储蓄的动机也是纷繁复杂的,但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收入水平是最重要的。而 且与消费一样,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是同方向的。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半 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来说明。 平均储蓄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简称APS)又叫储蓄倾向,是指在某 特定的收入水半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就是 S 平均储蓄倾向可能大于、等于、小于零。 边际储蓄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简称ⅧS),是指储蓄增量(ΔS)在 收入增量(△Y)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就是: MPS- AS △y 与边际消费倾向相同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储蓄也会增加,它们都同为正数,也都小
于1,(1>MPS>0),并储蓄的增加也总是小于收入的增加,(ΔS<ΔY),但与边际消费倾 向不同的是,一般来说,储蓄增加的速率总是大于收入增加的速度(一>一),即边际 储蓄倾向递增。这同样是宏观绎济学的一个重要结论,这个结论只不过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的反面 (2)储蓄函数及储蓄曲线 储蓄函数刻画的是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但是,在各种因素中 收入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因此,储蓄函数通常被定义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般说來,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冋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储蓄增 加:收入减少,储蓄减少。但它们之间并不是按同一比例变动的。储蓄函数的公式是: 在公式中,S代表储蓄,Y代表国民收入。公式表明,储蓄是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 是“自发储蓄”(-a),这是独立于收入的储蓄:二是依赖于收入水平的“引致储蓄”(1-b)Y, (1-b)就是边际储蓄倾向。 山储蓄函数可以得出储蓄曲线。如图8-2所示。在图8-2中,横轴Y代表收入,纵轴S 代表储蓄,S是储蓄曲线,其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储蓄随收入増加而增加。S与横轴相交于 E,E点是收支相抵点,此时储蓄为零(S=0),E点的左边表示有负储蓄,E点的右边表示有 正储蓄。 图8-2储蓄山线 (3)消费与储蓄的关系 山于一个社会总收入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储蓄,因此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从公式看 S=-a+(1-b) ∴C+S=Y 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可在图8-3中得到表现。 图8-3消费和储蓄的关系
第二,山于全部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因此,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之和恒等于1:同样,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也必然恒等于1。即 C S APC +APS △C△S MPC + MPS △Y△y 3.投资及投资函数 (1)投资及其分类 投资( Investment)也叫资本形成,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实际资本的增加,表现为 生产能力的扩大。投资与资本是两个不同的慨念,投资是流量,而资本是存量 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可以对投资进行不同的分类:按投资与资本存量的关系,投资可分 为重置投资( Replacement Investment)、净投资( Net investment)和总投资( Gross Investment);按引起投资的不同原因或因素,投资又可分为自发投资( Autonomous Investment)和引致投资( Induced investment) 重置投资是指用来补偿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亦即折旧。它取决于原有资本的数 量、使用年限及其构成。重置投资在价值上是分阶段进行的,即逐步按折旧率提成的,而在 实物上则是一次进行的,因为资本设备只有在寿终正寝时才能史新换代,重置投资是和简单 再生产相适应的。净投资是指为扩大资本存量而进行的投资,它取决于国民收入变动的情况 净投资是与扩大再生产相适应的。总投资就是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之和。从总投资的角度看 投资的穊念就是取得资本资产,即对原有资本存量的追加或扩大。在实际绎济生活中,重置 投资和净投资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单纯地进行重置投资和单纯地进行净投资一般是不存在 自发投资是指不受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影响,而是山人口、技术、资源、政府政策等 外生变量所引起的投资。这种投资与现行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无关。这就是说,不管收 入和消费怎样变动,投资一直保持一个固定的数量。引致投资是指山于国民收入或消费的变 动而引起的投资。一般地说,引致投资与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正相关,较高的国民收入和消 费需求导致较高的投资率,较低的国民收入和消费需求导致较低的投资率。用另一种方式表 示就是:在总需求增大的情况下,如果要生产史大的产出量,则需要对固定资产和存货进行 投资。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虫然在理论上可以区分,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很难严格地将二者 区别开来。所以,只能慨括地说,政策投资大部分属于自发投资,而私人投资史多地为引致 投资 (2)投资函数和投资曲线 投资的可行性取决于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和利率之间的比较。在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 时,企业是进行投资,首先就取决于实际利率的高低,利率上升时,投资需求量就会减少 利率下降时,投资需求量就会增加。总之,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可记作: I=I(i)=Io-hi 上式中,I为投资,i为利率,Io是自发投资,hi是引致投资,h是投资的利率弹性(利 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 山投资函数可得投资需求曲线,如图8-4所示 图8-4投资需求曲线
在上述的投资函数关系中,利息率的变动只会使投资量在投资曲线上移动,而其它任 何因素的变动都促使投资曲线发生位置的移动,这种情形表明在利率个变时投资的增加和减 少(如图8-5)。当投资曲线向外移动时,表示投资规模的扩大,在原有利率水半下,投资 山I增仝I1;当投资曲线向内移动时,表示投资规模缩减,在利率未变的条件下,投资山I 减至I2。如前所述,预期产出水平、可贷资金规模、投资风险度、政府的税收政策等因素的 变化都会促使投资曲线发生位移。一般地说,前两者的上升和后两者的下降,能够促使投资 规模扩大,推动投资曲线右移;反之,则左移。 图8-5投资曲线的变动 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 (1)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 两部门经济是指山厂商和居民户这两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绎济中,居民 户通过要素市场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同时用取得的要素收入向厂商购买和消费各种产 品和劳务:厂商运用取得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通过产品市场向居民户提供各种产品 和劳务,同时用出售产品和劳务的所得向居民户支付要紊报酬。这时,居民户与厂商之间的 联系,即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如图8-6所示: 居民户向厂商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 居民户 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报酬 8-6 图8-6中的箭头表示货币收入的流向。在这个循环中,只要居民户把他们出卖生产要素 得到的全部收入用于购买厂商生产出来的各种产品与劳务,即居民户出卖生产要素得到的全 部收入与厂商出卖各种产品与劳务所得到的收入相等,这个经济就可以以不变的规模运行下 现实生活中,居民户并不一定花掉他们的全部收入,而总是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 如前所述,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储蓄倾向会增加。当居民户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而个购 买产品和劳务时,会使厂商的产品和劳务不能全部实现,再生产无法进行下去,从而导致国 民收入下降。要使再生产正常进行下去,俫持国民收入不下降,厂商就要追加投资。居民 的储蓄下好成为厂商追加投资的来源。两部门经济增加了储蓄和投资,出现了新的收入环流 回路,如图8-7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