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户向厂商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 居民户 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报酬 商 金融机构 图8-7 如果居民户的储蓄正好等于厂商的投资,那么,仍然能够实现产品劳务流量=收入流量。 这样,收入流量的循环仍可以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关于国民收入的构成,可以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总需求(总支出)角度看,国民收入是一国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支出和用于 购买投资品支出这两项的总和,也就是消费与投资的总和,所以 国民收入(Y)=总需求(AD)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用于消费的支出+用于投资的支出 消费(C)+投资(I) 即:Y=AD=C+ 从总供给(总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是一国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各种生产要素 供给按价格计算的金额总和,也就是各生产要素相应取得的各项收入的总和。居民户的总收 入形成后,大部分用于消费支出,小部分用于储蓄,所以 民收入(Y)=总供给(AS) 各种生产要素提供者所得收入的总和 =工资+利息+地科+利润 消费(C)+储蓄(S) 即:Y=AS=C+S 所以,根据国民收入核算原则及国民收入循环流转原理可得: 总需求(总支出)=国民收入(Y) 总供给(总收入) 产品与劳务流量=国民收入循环流量=收入流 (3)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的国民收入就是总需求(总支出)等于总供给(总收入)时的国民收入水平,也就 是与总支出相一致的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总需求(AD)=总供给(AS) 即 当S冮Ⅰ时,即AS>AD,国民收入将收缩,情况严重时将引起失业,甚全爆发绎济危机 当S红Ⅰ时,即AS<AD,国民收入将扩张,情况严重时将引起物价持续上涨,形成强烈的 通货膨胀。 当S=I时,即AS=AD,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没有绎济危机,也没有通货膨胀,国 民收入达到均衡
因此可知:在两部门经济中决定国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储蓄与投资,而国民收入达到均 衡的条件是储蓄等于投资。如果把国民收入比作一个蓄水池,那么储蓄作为一种漏出 ( Withdrawa1)对国民绎济有收缩的作用:投资作为一种注入( Injection)对国民经济有 扩张的作用。这样,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还可以写成 漏出(W)=注入( 当WJ时,AS>AD,国民收入将收缩; 当WJ时,AS<AD,国民收入将扩张; 当WJ时,AS=AD,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可以用两种图形分析方法对国民收入的决定加以说明。 图8-8是用消费加投资法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图8-8消费加投资法 在图8-8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纵轴代表消费与投资,即总需求:45°线表示总供给 等于总需求(AD=AS);C线是消费;I是计划投资,属常量;(C+I)线是总需求曲线。(C+I) 线与45°线相交于E,该点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为什么均衡的国民收入是Y而不 是别的?假如国民收入小于Y,即在E点以左,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厂商就会增加生产 和工人雇倗量,以增加产量,从而国民经济扩张,国民收入水半向右方移动,直到实现均衡 为止。反之,如果国民收入大于Y,即在E点以右,这时山于总需求不足,厂商便自然会消 减生产和工人雇佣量,以减少存货积压。随着产量的减少,国民绎济紧缩,国民收入水平向 左方移动,直到实现均衡为止。只有在国民收入水平为E点对应的Ye时,总需求等于总供 给,从而实现了均衡。 图8-9是用储蓄与投资法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图8-9投资与储蓄法 在图8-9中,横轴仍代表国民收入,纵轴代表储蓄和投资:Ⅰ线代表固定的计划投资, S线是储蓄。S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收入在Y时储蓄为零,收入再低于这个水平就会出现 负储蓄。S线与I线的交点E,表示此时储蓄等于投资。E点所决定的国民收入水平V就是 均衡的国民收入。在E点左边,S<I,国民收入水平小于均衡的国民收入Y,会引起国民收 入扩张;在E点右边,SI,国民收入水平大于均衡的国民收入Y,会引起国民收入收缩 图8-8和图8-9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国民收入的决定,这两种分析是完全一致的 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 (1)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
三部门经济是指山厂商、居民户与政府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 政府的绎济职能是通过税收与政府支出来实现的。这甲的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 支付。政府通过税收与支出和居民户及厂商发生联系,这时收入流量循环的模型如图9-10 所示 政府 税支 收出 居民户向厂商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 居民 厂商 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报酬 图8-10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图8-10表明了三部门绎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即居民户、厂商与政府之间的绎济联 这时,经济要正常运行下去,不仪要储蓄等于投资,而且还要政府得自居民户与厂商的税收 和居民户与厂商的支付相等 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三部门绎济的总供给中,除了居民户供给的生产要素之外,还有政府的供给。政府的供 给是指政府为整个社会生产提供的国防、立法、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政府山于提供了 这些“公共物品”而得到相应的收入—税收。所以用政府的税收来代表政府的供给。这样 国民收入(Y)=总供给(AS) =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 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政府的收入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 消费(C)+储蓄(S)+税收(T) 即:Y=AS=C+S+T 从总需求角度看,总需求不仪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与厂商的投资需求,而且还包括政 府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可以用政府支出来代表。这样: 国民收入(Y)=总需求(AD)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 即:Y=AD=C+I+G (3)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 总供给(AS)=总需求(AD) 即:C+S+T=C+I+G S+T=I+G 或 当S+TI+G时,wJ,国民收入收缩 当S+TI+G时,W<J,国民收入扩张 当S+T=1+G时,W-J,国民收入均衡。 因此可知,在三部门经济中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是储蓄、税收、投资和政府支出,其中
储蓄与税收对国民收入起收缩作用,投资与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起扩张作用 同样也可用图来说明三部门经济中各种变量的关系及国民收入的决定。 图8-11消费加投资加政府支出法 图8-12储蓄、税收与投资、政府支出法 三、国民收入的变动 1.国民收入的变动 决定国民收入的各个因素也是使国民收入变动的因素。 (1)注入因素对国民收入的扩张效应 在影响国民收入的各个因素中,投资和政府支出都属于注入因素,是国民绎济中扩张性 的力量,它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化,即注入增加将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注入减少 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可以用图8-13来说明这一关系 图8-13注入与国民收入的变化 在图8-13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纵轴代表注入,45°线表示漏出等于注入,J、J、 J2为三条不同水平的注入线。当J与45°线交于E时,决定了国民收入为Y。当注入从J 减少到J时,J与45°线相交于E1,这时决定了国民收入为Y,Y1<Y,说明国民收入随着 注入的减少而减少。反之,当注入山J增加到J2时,J2与45°线相交于E,这时则决定了 国民收入为Y2,Y2Y,说明随着注入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了。 山此可见,要增加国民收入就要增加注入,即增加投资与政府支出。反之,要减少国民 收入就要减少注入,即减少投资与政府支出 (2)漏出因素对国民收入的收缩效应 在影响国民收入变动的因素中,漏出因素包括储蓄和税收。山于漏出因素是国民经济中 种收缩性力量,因此,漏出的变动将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的变化,即漏出的增加,会使国 民收入减少;漏出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可以用图8-14来说明这一关系 图8-14漏出与国民收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