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市场结构理论 【教学内容与要求】市场结构理论研究各类市场的组织方式、竞争形式、市场竞争的效 率以及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校正措施。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着重掌握完全竞争市场 垄斷市场和垄斷竞争市场模型。一般了解寡头市场、市场效率与市场缺陷的相关概念 市场结构是指某一市场的组织特征,而最重要的组织特征,是那些影响竞争性质和市 场价格确定的因素。一个市场包含一群企业和个人,他们在其中通过买卖交易产品和服务来 发生经济联系,并影响稀缺资源的配置过程。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选择不同变量对市场进 行分类。绎济学家采用的最为普遍的分类方法,是从市场的竞争程度着眼,依据市场中存在 的厂商数目、产品同质性或差异性程度、个别厂商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等变量,把市场分为 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等几种类型 表5-1显示了依据竞争程度对市场结构进行的分类方法 表5-1市场结构分类 市场结构对象实例 厂商数目产品差异性商控制进入壁垒 价格能力 完全竞争小麦和农业市场极多 没有 没有 没有 垄断 自来水,邮政独家 不适用 很大 很大 垄断竞争餐饮业、家具业很多 较小 较小 较小 寡头竞争汽 较大 较大 较大 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的含义及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基本假设是:厂商数目极多,因而个别厂商规模与市场规模相比微 不足道:产品完全没有差异即具有同质性;个别厂商没有影响价格的能力;个存在进入壁垒 显然,实际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很多市场与这里所假定的条件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可能没有 个市场完全满足这些条件,但是这一高度抽象的市场结构也不是完全没有生活原型。一般 认为像小麦或其他农业生产部门,市场结构相当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模型个失 为微观绎济理论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研究其他市场理论的基础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通过销售产品获得收益,但是提供产品需要花费成本,收益与 成本之间差额构成利润。山于个别企业无力影响价格,因而可以在给定价格水半下出售任意 数量产品。对市场价格完全没有影响能力的厂商,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价格接受者。单个厂商 只能作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是完全竞争市场的突出特征。 二、完全竞争下的厂商均衡 据完全竞争的市场假定,单个厂商只能作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它所面临的需求曲 线d是完全水半的,即需求完全富于弹性。厂商可以销售它所愿意出售的任意数量产品 因而增加出售一个单位产品带来的收益与价格相等,即边际收益等于价格且等于半均收益 (MR=P=AR)。因此,完全竞争厂商的AR曲线、MR曲线和需求曲线d三线重叠。 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内,选定了特定生产规模的厂商就具有相应的个变的边际成本曲线。完全竞争 厂商短期均衡的分析过程如图5-1所示。假设山市场价格决定的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d,它位于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之上。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 益进行决策。此时厂商可以获得绎济利润。如果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使厂商所面临的需 求曲线移动到dd2(它位于半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厂商仍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进
行决策,此时厂商获得的经济利润为零。 我们把经济利润为零的供给决策点称为收 支相抵点( break-even point),它位于平均 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如果市场价格继续下 降,使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移动到dl; (它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之 上),厂商若要继续生产,它仍然按照边际 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进行决策,此时厂商处 图5-1完仝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于亏损状态,但生产的总收益补偿可变成本后还有剩余,可以用来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即 亏损额小于固定成本。如果市场价格再继续下降使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移动到dll(它相 切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此时厂商继续生产和停止生产的亏损额相等,我们称此 决策点为停止营业点( shutdown point)。如果价格还继续下降,厂商一定会停止营业。 山此可见,位于半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实际上就是完全竞争市 场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在一定条件下,加总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便得到完全竞争 市场的市场供给曲线。 2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厂商可以对所有的生产要素进行调整,这甲的分析需要加入对其他厂商可 以自山进入或退出的考虑。厂商如何决定支付不变资本进入一个行业呢?从理论上分析,厂 商需要比较半均成本与价格水平。如果价格水平大于平均成本,进入就有利可图,厂商就有 进入动机。反之,进入无利可图,厂商就不愿进入。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差别,或者山于与 市场距离远近等区位条件不同,厂商半均成本曲线位置高低和形状都可能不同,因而它们的 最低进入价格水平也不相同。与有关进入决策不同的是,在决定是否退出某个行业时,厂商 需要考虑不变支出成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到补偿。因而,退出决策不仪与成本曲线高低即 厂商一般效率水平有关,而且与成本结构即不变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有关。如果不考虑 成本结构差异,那么不同企业半均成本曲线高低,即它们各自效率水半高低,便决定了它们 退出价格临界水毕。这个看起來平淡枯燥的分析结论,实际上是一个对说明市场配置资源机 制具有重要经济含义的推论。它的引中含义是: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随着价格下降,高成 本低效率企业首先会退出,并且 这一退出决策是在厂商个体利 益分析基础上得到的。正是借助 这种自发性竞争秩厅,市场机制 保证在生产特定产品的资源配 置中,这些产品总是山最有效率 的厂商以最低成本生产出来 图5-2展示了完全竞争厂商 长期均衡的分析过程,在分析过 图5-2完仝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程中假设厂商的长期半均成本曲线不发生变动。山市场价格决定的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d,厂商初始选择的生产规模为规模1,山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决策分析知,此时厂商汏 得经济利润。这将吸引其他厂商的进入,随眷其他厂商进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市场价格开始 下降,假设一直下降到d2,此时厂商的供给决策依据的短期半均成本或短期边际成本高于 长期平均成本或长期边际成本。这导致厂商将生产规模1调整到规模2,一厂商完成生产 规模的调整,它将按照MR2=SλC2进行决策,厂商重新又获得绎济利润,上述过程会继续
进行下去……一直到厂商将生产规模调整到规模n,市场价格下降到使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 线移动到dldn。此时,完全竞争市场实现了长期均衡,其长期均衡的条件为: P=LMC-minLACSMC-minSaC 上述分析说明,对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结果是:山于竞争机制 的作用,在完全竞争市场实现了长期均衡后,厂商的长期绎济利润为零,同时生产规模达到 了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市场 当个别厂商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某一产业的商品价格的能力时,称该产业市场为不完 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并不排除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但应该将激烈角逐与完全 竞争区分开来。绎济学家将不完全竞争分为三种: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对 于一个不完全竞争厂商來说,面临的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这就意味着,随着厂 商销售量的增加,产品的价格(半均收益)会下降,每单位销售量带来的收益的增量也要下 降,而且后者下降的速度史快。因此,与完全竞争厂商不同,不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曲 线向下倾斜并且处于需求曲线的下方 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当一个产业存在规模绎济,而且规模经济发生重要作用时,一个或几个厂商就 可以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成本,即这些较大的厂商在成本上比小厂商具有一定的优势,以至 于它们在整个产业的总产量中占据重要的比例。 第二,当出现进入壁垒时,也有可能出现不完全竞争。进入壁垒是指阻碍新的厂商进 入某一产业的各种因素。规模绎济是进入壁垒的一种很普遍情况,除此之外,法律限制、进 入的高成本、广告和产品差别也会形成进入壁垒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是与完全竞争完全相反的市场结构,基本含义是市场上仪仪存在一个厂商,即单 个厂商成为整个市场的供给方。垄断意味着竞争的消失,因而,可以把垄断看作是不完全竞 争的一种极端形式。不同市场中垄断局面形成可能山不同原因造成 1.规模经济派生的垄断 规模经济是指厂商平均成本随着产出数量扩大而不断下降的情况。在一定技术条件下, 个厂商U形平均成本在达到市场有效规模之前,可能一直处于下降阶段,那么在这个市 场上让一个厂商提供所有供给可能是成本最低的,因而可能是最有效率的。山于规模经济因 素的作用,可能出现在一个市场上仪有一个或很少几个厂商的垄断或半垄断情况。我们会发 现,在传统技术条件下,单独一个厂商提供电话、水和燃气等公共服务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 这种基于一个厂商平均成本在市场容量产量范围内不断下降而产生的垄断局面被称为自然 垄断 应当注意,自然垄断是相对于一定技术条件而言的,如果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垄断 会随之改变,原有的自然垄断可能不在自然了。当代电信技术革命提供了一个自然垄断不再 自然的个案。在传统固话通信技术条件下,建立固话通信內络一次性投资很高,市场容量相 对较低,因而一个网络运营厂商平均成本,有可能在达到市场有效规模之前处于下降阶段 因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这一局面在过去20-30年之间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新的光纤材料替 代传统金属传导材料,大大降低了单位通讯能力成本。成本降低导致价格下降,加上人均收 入提高,刺激通讯市场消费需求扩展,使得有效市场规模急速扩大。另外,无线通话技术普 及应用对传统固话服务构成替代,有线电视內络发展也对传统电信业务构成潜在挑战。在这 些背景下,传统电信领域垄断局面受到冲击,各国改变电信业垄断体制和政策,推动形成新 的竞争性格局
2市场竞争产生垄断 市场竟争产生垄断分为两种个同情况。一类情况是厂商通过技术开发,发明了生产某种 产品的新技术,并通过专利制度证一段时期内其他厂商不能生产同类产品,从而造成垄断 地位。竞争产生垄断的第二种类型,是与闷络效应和需求方面规模经济因素相联系的垄断 当一种产品给某个消费者帶來的价值或效用,与其他使用这一产品的消费者人数具有正向关 系时,经济学家认为存在络效应。当代信息经济发展,显示出络效应导向垄断的可能性 例如,计算机应用软件产品具有很强的恻络效应。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使用人数达到一定临 界点后,人们发现使用微软产品的知识和技能,山于有很多其他机构和消费者使用而具有史 高效用或大价值,这一因素鼓励史多的人使用这类软件;随着使用人数增加上述吸引更多 使用者的效果史加显著和强有力。于是在已有使用者人数与新使用者选择行为之间形成互相 支持的正反馈作用,我们看到,正是这一作用导致微软在视窗操作系统市场上占据近乎垄断 局面。微软崛起是现代信息产业中內络效应导致垄断的一个案例。 微软视窗系统的市场控制能力依托于需求方面的规模经济,而不是平均成本降低带来 的供给方面规模绎济。越来越多消费者使用微软视窗系统,原因在于它已经被广泛使用,并 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事实上的产品行业标准。其他视窗系统面临的真正困难,在于如何获得 临界点数量的使用者。不难理解,恻络效应带来的需求方面的规模经济,不会随着市场扩大 而耗尽,它相反可能随着使用者进一步上升而增强 3垄断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在完全垄断条件下,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企业和产业合二为一,企业就是产业。因 此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这是垄断厂商的重要特征。垄断厂 商的需求曲线DD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将产量确定 在MR=MC的水平Qo1,对于这个产量,厂商可以将价格定在P,如图5-3所示。可以看出 尽管垄断厂商对市场价格的确定具有决定性作用, 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当它在确定市场价格时,仍 然要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而个能漫天要价。即使是 短期内,垄断厂商也仍然可能面临着亏损,如图 5-4所示,此时就面临是否停产的问题,决策依据 仍是能收回可变成本 从长期看,垄断厂商产量决策的短期半均成本 通常高于长期平均成本,它仍要进行规模调整,直 到长期均衡产量o,并确定长期均衡价格P。。如 图5-5所示,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 图5-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MR=LMC=SMC 5-4短期内垄断厂商亏损 图5-5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二、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行业具有三个特征:(1)存在大量的厂商,(2)不存在进入障碍,(3)存在产品差 别。例如,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餐饮业就具有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我们看到,个断有新 餐馆开张和老餐馆消失,说明进入市场基本不受阻碍。山于不存在很大的规模经济,尽管有 不少餐馆倒闭,但仍有数量众多的餐馆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把垄断竞争与垄断以及寡头市场区别开來的特征之一,是个别厂商不能凭借其规模来 影响市场价格。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竞争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制造产品差别来获得价格控制能 力。同样以餐饮业为例,它们通过提供其他餐馆难以提供的特色菜,通过提供舒适卫生的餐 饮条件和优质服务,来增强自己产品的竞争力。需要说明的是,生产一种独特的产品,或建 立一个特殊声誉,一个垄断竞争厂商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一个“垄断者”:即没有另一个厂商 能提供与某个厂商完全相同的商品。甚仝地理位 置不同,亦可能构成垄断竞争行业中的一个垄断 因素 垄断竞争与纯粹垄断的又一区别,在于垄断 竞争市场上不同商品仍然存在显著的替代性。即 便是一家具有特殊风味的餐馆,如果价格提得过 高,它的顾客可能会走入另一家餐馆。山于垄断 竞争厂商之间存在产品和服务差异性,一个垄断 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通常比完全竞争厂商 面临的需求曲线弹性小;山于存在产品和服务替 代性,垄断竞争厂商又比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弹性大。图5-6显示了三类市场厂商需求 图5-6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需求曲线比较 曲线的比较特征。其中,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与市场需求曲线等同,因而较为陡直:完全竞争厂商是价格接受者,因而需求曲线是一条水 平线;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形状处于上述二者中间的某个位置 在垄断竞争条件下,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内决策行为与垄断者 有类似之处。这就是说,山于垄断竞争厂商对产品价格具有某钟控制能力,因而它选择的均 衡状态下边际收益可能不等于价格。然而,垄断竞争厂商需求曲线是下行的,为了增加产出 并在市场上出售它,必须使价格有所降低。图5-7表示,依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这 利润最大化一般原则,垄断竞争厂商选择了MC与MR交点规定的均衡产量与价格组合即 Q与P。应当提醒注意的是,山于垄断竞争行业中存在激烈竞争,厂商获得利润很不容易 图5-8显示一个遭受短期亏损的垄断竞争厂商。尽管这个厂商对价格具有某种控制能力,表 现为价格高于MC与MR的交点,但市场需求曲线决定的价格不足以补偿半均成本 图5-7获得短期利润的垄断竞争厂商 图5-8遭受短期亏损的垄断竞争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