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 2.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 3.区分有坐标格网和无坐标格网图像的地理配准的差异 (二)教学内容 1数据格式 1.1栅格数据:数据以点阵(矩阵)的方式存储,图像放大失真。如卫 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二进制扫描文件、数字栅格 图形、图形文件、特定GIS软件的栅格数据。 L.2矢量数据:GIS/autocad/,coredraw等(包括很多电子地图的各种格 式)都是矢量的,数据以数据结构(数据库)的格式存储,放大不失 其。 2地理配准(Georeferncing工具) 2.1配准目的 2.2配准类型 3案例1:有坐标格网图像的地理配街 4案例2:无坐标格网图像的地理配准 思政融入点:通过地理配准某区域永久基本农田现状图的案例教学,讲解国家实 行最严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对国家粮食安全和节约集约资源的重要性。 (三)思考与实践 1.区分有坐标格网和无坐标格网图像的地理配准的差异 2.完成该专题的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操作方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 教学媒体应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操作视频,其 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 的全部内容,实验操作视频协助学生对软件操作应用进行辅助:其他辅助材料对课程 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 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五讲矢量数据采集2一自动矢量化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自动矢量化的作用。 2.熟悉灰色图的自动矢量化操作。 6
6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 2.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 3.区分有坐标格网和无坐标格网图像的地理配准的差异。 (二)教学内容 1 数据格式 1.1 栅格数据:数据以点阵(矩阵)的方式存储,图像放大失真。如卫 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二进制扫描文件、数字栅格 图形、图形文件、特定 GIS 软件的栅格数据。 1.2 矢量数据:GIS/autocad/coredraw 等(包括很多电子地图的各种格 式)都是矢量的,数据以数据结构(数据库)的格式存储,放大不失 真。 2 地理配准(Georeferncing 工具) 2.1 配准目的 2.2 配准类型 3 案例 1:有坐标格网图像的地理配准 4 案例 2:无坐标格网图像的地理配准 思政融入点:通过地理配准某区域永久基本农田现状图的案例教学,讲解国家实 行最严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对国家粮食安全和节约集约资源的重要性。 (三)思考与实践 1.区分有坐标格网和无坐标格网图像的地理配准的差异。 2.完成该专题的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操作方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 教学媒体应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操作视频,其 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 的全部内容,实验操作视频协助学生对软件操作应用进行辅助;其他辅助材料对课程 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 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五讲 矢量数据采集 2—自动矢量化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自动矢量化的作用。 2.熟悉灰色图的自动矢量化操作
3.熟悉彩色图的自动矢量化操作。 (二)教学内容 1自动矢量化(ArcSCAN)概述 1.1功能目的 1.2对象类型:灰度图、彩色图 1.3操作方式:①图像二值化:②创建要素层:③自动矢量化:④线转 2灰度图的自动矢量化操作 2.1 ArcScan工具的准备工作 2.2图像二值化 2.3创建要素层 一线图层(根据需要是否要建立坐标系) 2.4 ArcScan自动矢量化 2.5线要素转化为面要素 2.6后续修图 3彩色图的自动矢量化操作 3.1 ArcScan工具的准备工作 32彩色图像二值化(与灰色图不一样的地方 3.3创建要素层 一线图层(根据需要是否要建立坐标系) 3.4 ArcScan自动矢量化 3.5线要素转化为面要素 3.6后续修图 (三)思考与实践 1.思考彩色图和灰度图自动矢量化的差异 2,完成自动矢量化的实验操作。 思政融入点:以某村庄规划图作为实验案例,讲解村庄规划在城乡融合发展、乡 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操作方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 教学媒体应用。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操作视频,其 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 的全部内容,实验操作视频协助学生对软件操作应用进行辅助:其他辅助材料对课程 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 想和学习积极性
7 3.熟悉彩色图的自动矢量化操作。 (二)教学内容 1 自动矢量化(ArcSCAN)概述 1.1 功能目的 1.2 对象类型:灰度图、彩色图 1.3 操作方式:①图像二值化;②创建要素层;③自动矢量化;④线转 面 2 灰度图的自动矢量化操作 2.1 ArcScan 工具的准备工作 2.2 图像二值化 2.3 创建要素层——线图层(根据需要是否要建立坐标系) 2.4 ArcScan 自动矢量化 2.5 线要素转化为面要素 2.6 后续修图 3 彩色图的自动矢量化操作 3.1 ArcScan 工具的准备工作 3.2 彩色图像二值化(与灰色图不一样的地方) 3.3 创建要素层——线图层(根据需要是否要建立坐标系) 3.4 ArcScan 自动矢量化 3.5 线要素转化为面要素 3.6 后续修图 (三)思考与实践 1.思考彩色图和灰度图自动矢量化的差异。 2.完成自动矢量化的实验操作。 思政融入点:以某村庄规划图作为实验案例,讲解村庄规划在城乡融合发展、乡 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操作方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 教学媒体应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操作视频,其 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 的全部内容,实验操作视频协助学生对软件操作应用进行辅助;其他辅助材料对课程 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 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六讲ArcGIS矢量数据采集3一矢量制图 (一)目的与要求 1.空间数据处理(融合、拼接、剪切、交叉、合并)的基本方法 2.爆炸工具(拆分多部分要素)的基本操作。 3.数据编辑工具的综合运用。 (二)教学内容 1工具介绍 1.1新建文件 1,2编辑器工具(各类绘图工具、捕捉环境) 2点要素编辑 2.1新建(编辑器一开始编辑/创建要素 2.2移动 2.3删除(方法1:delete键:方法2:标准栏一删除按钮 2.4应用 3线要素编辑 3.1新建、移动、删除(与点操作相同) 3.2分割 3.3旋转(编辑器一旋转工具) 3.4合并(编辑器一下拉菜单一合并) 3.5 平行复制(编辑器一下拉菜单一平行复制) 3.6构造点(编辑器一下拉菜单一构造点)(需要有一个点图层) 3.7应用 4面要素编辑 4.1新建、移动、删除、旋转、合并(与点操作相同 4.2直线段、端点弧段(编辑器一直线段、端点弧段) 4.3跟踪(编辑器一跟踪)操作时必须是同时选中对象,以及选择新建 面。 4.4编辑折点(编辑器一编辑折点) 4.5修整要素工具(整形)(编辑器一修整要素) 4.6裁剪工具 4.7应用 5爆炸工具(拆分多部分要素)(右键一高级编辑一拆分多部分要素 (三)思考与实践 1.完成矢量数据编辑的实验项目
8 第六讲 ArcGIS 矢量数据采集 3—矢量制图 (一)目的与要求 1.空间数据处理(融合、拼接、剪切、交叉、合并)的基本方法。 2.爆炸工具(拆分多部分要素)的基本操作。 3.数据编辑工具的综合运用。 (二)教学内容 1 工具介绍 1.1 新建文件 1.2 编辑器工具(各类绘图工具、捕捉环境) 2 点要素编辑 2.1 新建(编辑器—开始编辑/创建要素) 2.2 移动 2.3 删除(方法 1:delete 键;方法 2:标准栏—删除按钮) 2.4 应用 3 线要素编辑 3.1 新建、移动、删除(与点操作相同) 3.2 分割 3.3 旋转(编辑器—旋转工具 ) 3.4 合并(编辑器—下拉菜单—合并) 3.5 平行复制(编辑器—下拉菜单—平行复制) 3.6 构造点(编辑器—下拉菜单—构造点)(需要有一个点图层) 3.7 应用 4 面要素编辑 4.1 新建、移动、删除、旋转、合并(与点操作相同) 4.2 直线段、端点弧段(编辑器—直线段、端点弧段 ) 4.3 跟踪(编辑器—跟踪 )操作时必须是同时选中对象,以及选择新建 面。 4.4 编辑折点(编辑器—编辑折点 ) 4.5 修整要素工具(整形)(编辑器—修整要素 ) 4.6 裁剪工具 4.7 应用 5 爆炸工具(拆分多部分要素)(右键—高级编辑—拆分多部分要素) (三)思考与实践 1.完成矢量数据编辑的实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