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概述 ●1、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根据尿渗 透压与血浆渗透压(一般为300mOsm) 相比较而确定的;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概述 ● 1、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根据尿渗 透压与血浆渗透压(一般为300mOsm) 相比较而确定的;
2、体内缺水时,尿渗透压>血 浆渗透压,称为高渗尿表明尿被 浓缩;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 →缺水 ●3、体内水过剩时,尿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称为低渗尿,表明 尿被稀释;如:大量输液、饮水 多水
● 2、体内缺水时,尿渗透压>血 浆渗透压,称为高渗尿表明尿被 浓缩;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 →缺水 ● 3、体内水过剩时,尿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称为低渗尿,表明 尿被稀释;如:大量输液、饮水 →多水
●如果不管机体缺水或水过剩,尿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称为等渗尿,表明尿的浓 缩和稀释功能减退。如:肾衰 ●正常人尿液的渗透压可变动在50 1200m0sm之间,椐此可了解肾的浓缩和稀 释能力,这对维持体液平衡和渗透压恒定 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 如果不管机体缺水或水过剩,尿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称为等渗尿,表明尿的浓 缩和稀释功能减退。 如:肾衰 ● 正常人尿液的渗透压可变动在50- 1200mOsm之间,椐此可了解肾的浓缩和稀 释能力,这对维持体液平衡和渗透压恒定 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尿液浓缩、稀释的 过程和机制 渗透压 研究发现,尿液的 皮成 髓度 浓缩和稀释决定于 ①髓袢、集合管U形结 图8-10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示意图 构的逆流系统(结构基 础) ②肾髓质高渗梯度的 质 状况(先决条件) 尿素Ha ③血液ADH的浓度(对 H=0 水重吸收的调节作用)。 Nac 小凹
一 、尿液浓缩、稀释的 过程和机制 研究发现,尿液的 浓缩和稀释决定于: ①髓袢、集合管U形结 构的逆流系统(结构基 础); ②肾髓质高渗梯度的 状况(先决条件); ③血液ADH的浓度(对 水重吸收的调节作用)
(一)肾髓质渗透浓度梯度的形成 当含NaCL溶液的液体在甲 管中向下流动时,M1膜不 与肾小管各段对水和溶质的 断将乙管中的NaCL泵入甲 通透性不同有关 管,结果甲管液体NaCL的 2、逆流倍增现象为其产生的机制 浓度自下而上越来越高, 弯曲部达最大值。当液体 折返从乙管下部向上流动 时,NaCL的浓度越来越来 低。甲乙管自上而下溶液 的浓度梯度是逐渐升高的。 丙管内的液体渗透浓度低 图813逆流信增作用模于乙管的液体,M2膜对水 图s12逆流型内甲体1下通透,丙管中的水通过渗 甲管液体向将液体中№由乙管透作用不断进入乙管。溶 液体而上流邊,M膜对水易通透质浓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
(一)肾髓质渗透浓度梯度的形成 1、 与肾小管各段对水和溶质的 通透性不同有关。 2、逆流倍增现象为其产生的机制 当含NaCL溶液的液体在甲 管中向下流动时,M1膜不 断将乙管中的NaCL泵入甲 管,结果甲管液体NaCL的 浓度自下而上越来越高, 弯曲部达最大值。当液体 折返从乙管下部向上流动 时, NaCL的浓度越来越来 低。甲乙管自上而下溶液 的浓度梯度是逐渐升高的。 丙管内的液体渗透浓度低 于乙管的液体,M2膜对水 通透,丙管中的水通过渗 透作用不断进入乙管。溶 质浓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